柳青(1916年7月2日—1978年6月13日),原名刘蕴华,1916年7月2日出生于陕西省吴堡县。当代著名小说家。毕业于陕西省立绥德师范学校。

1938年4月开始创作活动。2019年9月23日,长篇小说《创业史》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代表作品有《创业史》《种谷记》等。

1978年6月13日去世,享年62岁。

中文名

柳青

别名

刘蕴华

性别

出生日期

1916-07-02

去世日期

1978-06-13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陕西省吴堡县

出生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毕业院校

陕西省立绥德师范学校

代表作品

《创业史》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柳青生活照

早年从事革命活动。

192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奔赴延安。

教育经历

柳青工作照

9岁起于寺沟村上学3年。

1927年,考入佳县螅镇高小。

1928年,随长兄柳春园到米脂县东街小学读书1年

1929年,因大哥离开米脂,返回葭县(今佳县)媳镇小学读书1年半。

1930年夏,考入省立绥德师范学校。

1931年,其兄春园在东北教书赚钱,资助考入榆林省立第六中学学习。

1934午夏,考入西安高中。

工作经历

抗战胜利后,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

解放战争后期,又辗转回陕北深入生活。

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

1935年,是西安高中学生会负责人,担任学校高中学生刊物《救亡线》的编辑。

写作经历

柳青奋笔疾书

在学校经常写散文、诗歌,翻译外国短篇小说,不断在报刊上发表。

1936年,在《学生呼声》刊物上,发表了《毛泽东和斯诺的谈话》,短篇小说《待车》。

1938年4月开始创作活动。

1938年5月至1939年7月,翻译西班牙小说《此路不通》后,与刘祖春等人赴晋西北前线采访,先后发表了不少通讯报道。

1939年春,回到延安,写了两篇小说。

1940年10月回延安,在抗联全工作,先后写出《误会》《牺牲者》《地雷》《一天的伙伴》《废物》《被侮辱的女人》《在故乡》《喜事》《土地的儿子》《三垧地的买主》等10多篇小说。后来,他将这些作品收集在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地雷》中。

1945年3月6日,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米脂民丰区三乡领导变工队的经验——三乡班干部一揽子会上的总结》。长篇小说《种谷记》手稿,也是在这里完成的。

1947年7月,东北光华书店印行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种谷记》。这部作品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率先问世的一部成功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1年10月正式出版,先后印刷7次,发行70万册。

1949年于秦皇岛写完《铜墙铁壁》这部书。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于1951年、1958年、1976年13次印刷,发行百万余册。

1953年3月,专门从事长篇小说《创业史》等文学作品的创作。《创业史》(第一部)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1963年到1964年,还写出《我们这里已是早晨》《灯塔,照耀着我们吧!》《1955年秋天在皇甫村》《王家父子》《邻居琐事》等散文。还写了《关于王曲人民公社的田间生产点》《怎样沤青肥》《耕畜饲养三字经》、《美学笔记》《狠透铁》等作品。

1978年,于陕西省出版局、省委召开的文艺创作会和《延河》编辑部小说创作座谈会上,发表了《生活是创作的基础》。[4]

其他作品

短篇小说

名称出版时间出版社
地雷1947-2光华书店
咬透铁锹1958-4延河
种谷记1950-3山东新华书店
铜墙铁壁1951-9人民文学出版社
创业史·第一部1960中国青年出版社
展开表格

社会活动

“一二·九”学生运动燃及西安,积极参与游行示威,宣传抗日,呼吁“停止内战”,不断鼓舞西安学生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斗争。

任学校党支部宣传委员,西安学生联合会刊物《学生呼声》主编。

1937年,高中毕业,担负《西北文化日报》副刊编辑,负责西安青年文协党团工作。

参加《中国青年报》的创办工作,任编委和文艺副刊主编。

1960年4月,将《创业史》第一部10万册的稿酬16065元,捐给王曲公社做工业基建费用。

社会任职

1952年8月,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

人物评价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杨凡

:“著名作家柳青,是我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成为反映那个年代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更引人注目的是,柳青在陕西长安落户14年,扎根农村进行文学创作,成为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忠实实践者,至今仍是我们陕西许多作家深入生活进行创作的典范。”

作家

陈忠实:“《创业史》是陕西作家柳青在长安的秦岭山下完成的,它的艺术成就远远超出了个人的意义,而是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高度的标志。所以,研究这个作家,不仅仅是对柳青研究有意义,也不仅仅是对陕西今天和未来的文学发展有意义,而且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有很重大的意义。我们起码可以看到,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文艺思想和文艺政策受极左思潮影响那种艰难的环境里,柳青如何以超凡出众之思想深度和艺术功力,完成了一次艺术高峰的创造。这是同代人努力在做而没有做到的,柳青做到了。我们研究他,就是研究十七年文学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伟大的作家,处在不像今天改革开放时期的文艺政策和创作环境下,进行了怎样艰难而勇敢的艺术突围,完成一个文学高峰的创造,我们从中学习和汲取对今天和未来有益的东西。”

西北大学文学院

副院长刘炜

:柳青是以作品魅力和人格魅力共同作用,在陕西人心中建起一座雕像,陕西省现代多位作家都受他作品影响,陈忠实、贾平凹、邹志安、京夫等作家曾经都将柳青作为文学膜拜的对象,很多人的创作都是从模仿柳青开始,从对柳青的亦步亦趋寻找自己的定位,然后在“柳青体”的基础上慢慢找到自己的创作之路,可以说,柳青为当今的陕西文学打下了基础。

他本人,与赵树理,周立波,孙犁共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柳青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后世纪念

柳青故居

柳青故居

柳青故居,位于吴堡县城以北40公里的寺沟村。1960年-1966年间柳青在此居住,并于此处完成了被誉为“红色经典”的长篇小说《创业史》。2014年,当地政府筹措资金在原址上建立了柳青纪念馆,以供人参观缅怀。

柳青广场

和柳青纪念馆

2006年,为隆重纪念著名作家柳青诞辰90周年,在柳青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塬上,修建了柳青广场,2016年,在柳青诞辰100周年之际,修建了柳青纪念馆,宣传柳青的事迹,供人们参观学习。

柳青园

柳青园位于西安长安区王曲街道皇甫村北部,创造出一座文学高峰的著名作家柳青长眠于此地。这是他14年工作生活的地方,也是他14年战斗过的地方。为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感召后人继续发扬创业精神,建设美好长安,2019年在此处修建一个以弘扬柳青精神为主题的文化园,感召后人继续发扬创业精神。

文学奖项

2006年,为纪念柳青诞辰90周年,陕西省作家协会特别设立了“柳青文学奖”。该奖三年一评,评奖作品3—5部,总奖金额3万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