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全唐诗

作品体裁

五言古诗

作品类型

触景生情

作品类型

自然写景

主题

友情

主题

抒怀

主题

情怀

主题

感叹

主题

大自然

写景

月亮

写景

船帆

写景

登高

写景

夜色

写景

小溪

动物

植物

松柏

作品赏析

这首诗历述魏万旅途中的见闻,描绘出魏万潇洒不群的风貌,浪迹山水的飘然逸兴,形象生动,描述传神。全诗可分六大部分。

自开头至“因窥洞天门”为第一部分。主要赞美魏万爱文好古和隐居王屋山之事。此部分又分四层来写,每四句写一层意思。第一层是说东方朔游仙于云海之中,自由洒脱,背负青天而信游,驾御清风而独往。天地之大,不知所之。这是把魏万比作汉代的东方朔。这四句是说:好友姓魏名万,是继承了毕万得魏地的大名;他籍贯聊摄之地,舒卷于仙子人世之间,其踪迹正与古代圣贤相同。通过这一典故和地名的巧妙联结,点出了魏万的福大、命大。第三层写魏万的史才、诗笔、口才、韬略。而“辩折田巴生,心齐鲁连子”二句,则是以鲁仲连的故事来比喻魏万的辩才和远大志向。第四层说,魏万由聊城向西,涉渡洛水而入太行;这使世人失惊和喧嚷,都不理解魏万为什么放着高官不作,非要到王屋山去采芝草,而魏万却因此而真正看到了福地洞天。在这一层里,诗人写出了魏万的独特个性。

第二部分。自“朅来游嵩峰”至“雷奔骇心颜”,是写魏万自嵩沿水道至吴越相访之事。分两层来写。第一层有六句,是写魏万为了求访李白,离王屋而游嵩宋。这六句说,魏万离开山西的王屋山,先来河南的登封县游历著名的中岳嵩山,那里的“羽客双双”,道人非常多。在登封县北访问了鬼谷子先生的居住之处,那山路是多么深远!在这一层里,诗人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两个故事,并写了嵩山的两处古迹胜景。第二层是后十句,意谓魏万游罢嵩宋,由汴水泛舟东南,为访问我走了三千里的水陆远程;雅兴很高,高凌吴地云端,在飘摇中到处游历,终于来到了钱塘江边;他高兴地向杭越挥手,又从钱塘县的樟亭观潮而还;钱塘江潮如白马素车轰隆隆地飞驰,雷奔电掣,惊骇着魏万的心颜。写出了魏万找诗人的艰辛飘摇之苦,又写出了方外胜游的无限乐趣。

第三部分,自“遥闻会稽美”,至“侧足履半月”,是专写魏万乘兴游台、越之事,将台越的山水名胜写得很美。这一部分,一方面描绘了台越的山光水色之美,同时也讴歌了这里古老悠久的精神文明。写魏万的怀古之情;再如诗中不仅提到了中国书法史上十分著名的曹娥碑,而且还提到了汉代大文学家蔡邕为碑题下的“八字隐语”。诗中的“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便是写魏万读碑猜谜底之情景。由于这些典故的恰当运用,不仅为台越山光水色增彩,而且使之增加了悠久文明的意韵,同时也写出了著名文人道士游山水名胜的特有情趣。

第四部分,自“眷然思永嘉”至“邈与苍岭对”,是叙述魏万自台州泛海至永嘉,遍游缙云、金华、桐庐诸名胜之事。大意说,因爱恋山水而又想到了永嘉,因而不怕海天之遥远;挂长帆而出游大海山峤,登艇舟而回望赤城山之如画云霞。离舟上岸登上玄畅楼,看到了沈约题咏的八首诗章;在高耸的楼极目四野八荒,旷远中看清了群川汇流到茫茫的海洋;风吹云卷,大地变得异常开阔,汹涌的波涛连接着浙西新安江口的乱石成堆,向北望便是汉代隐士严子陵垂钓的地方;钓鱼台高耸于碧云之中,邈远中与括苍山遥遥相对————这部分写荡舟入海,将景观名胜写得历历如在目前。

第五部分,自“稍稍来东吴”至“且知我爱君”,叙述魏万自姑苏至广陵和诗人相见之事。大意是说,乘舟缓缓地来到了苏州,游览了姑苏山,登上吴王所建的姑苏台,烟云联绵横遮着远眺九嶷山的视线,俯瞰则看到浩渺、浩荡的五湖;极目远望而心胸更加旷远,放声悲歌而又长吁。干谒权贵实实地无味,又不想致百金的高官厚产;好友杨利物就像汉代的杨雄,和弦而歌倾吐着芳洁的情怀;名虽曰为县宰,却爱与山野高士往还,两人乘兴携手共游,况且他知道我深深地敬重魏万。从魏万“春逢翰林伯,惕然意不尽”到这次“五月造我语,知非佁儗人”,两次相见,可知魏万对李白之深情;因为是挚友重逢所以又邀请了另一位好友杨利物同游共语,“弦歌吐清芬”,可知他们之间的感情弥深,“相逢乐无限”并非虚言。

第六部分,自“君来几何时”至篇末,写魏万将还王屋山时和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大意说,您来这里的时间多么短暂啊!仙人的居处空着您的坐坛;王屋山的仙居之窗,玉树一定又长出几枝;王屋天坛上的道友,会笑您归去来迟。我苦恨今日又要远别,茫茫然我心中十分忧伤;只要黄河永远不断流水,到老咱们也要永远思念。就友人与自己的相会时间论,春日一相逢,五月又相见,相聚的时间并不算短;但就感情而论,却又觉得时间极短,所以开头便以“君来几何时”开始,从“仙台应有期”,可知魏万云游的时间已经很长,而且长到了“玉树”应发“三五枝”的程度;长到了道友“当笑尔归迟”的地步。时间很长而又“我苦惜远别,茫然使心悲”,这又说明李白对魏万意投情挚,难分难舍。“黄河”永远不会断流,但只要流“不断”,就会白头“长相思”,这就说明他们的友谊与天地同长久。

全诗描述传神,形象生动,虽然写魏万千里寻访李白,一路经历的吴越山水的壮丽,其实倒是李白自己一生登山临水的真实记录,可以看成一篇山水佳作。[2]

创作背景

根据裴斐的《李白年谱简编》,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当时诗人已五十四岁,送魏万归隐故乡王屋山。魏万为了会晤李白,“自嵩(嵩州,故治在今河南登封县)历兖(山东兖州),游梁(河南商丘)入吴(江苏境内)”,行程达三千多里,根据魏万《酬太白》诗:“雪上天台山,春逢翰林伯。惕然意不尽,更逐西南去。同游入秦淮,建业龙盘处”,可知李白游天台时,与魏万相遇,遂同舟入淮,上金陵,与魏万相别。到五月时,在魏万的追随下,二人终于又在广陵(今江西九江)相会。李白对魏万十分称许,夸赞他“爱文好古”,引为同道,并且预言他将来“必著大名于天下”,他将自己的全部诗文交付魏万,请魏万为他编文集。诗序简要地总述了魏万游历的大致行踪。诗人念魏万放浪远游颇具方外仙人之姿,又在许多方面与自己志同道合,因而“述其行而赠是诗”。[1]

作品评价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查屏球: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六十四句详叙魏万吴越之游全程,其中景象多出现于他自己的相关诗作中,是李白江南文学地图的一次完整组合。排考李白游越诗系年,可知魏万之游与其初游吴越行程近似,魏万之游兴激发了他的青春回忆,纪游既是对魏万名士之风的称赏,又是对自己多次浙东之游的回忆,体现了那个时代人关于江南的地理意识。(《盛唐诗人江南游历之风与李白独特的地理记忆——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考论》)

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吴振华:历来研究李白都关注他的乐府歌行和绝句,其实李白的五古也很有特色。他继承了汉魏五古意境浑融,风骨凛然的优长,再加以创新,取得了全新的艺术成就。《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此诗在李白的全部诗歌里,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魏万在给李白的诗歌编集时就将此诗放在卷首。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送别诗与赠别序的双重交融。李白通过描述受赠者的旅游经历,一方面回顾自己的游历,另一方面借此表达对魏万的深情别意,和唐代一般送别诗截然不同,它实际上是一篇诗体赠序。李白运用以诗写序的方式表现了他改造文体的努力,使五古在抒情达意方面具有新的气象。(《送别诗与赠别序的双重交融——读〈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5]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汉飞将军李广后裔,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李白曾经在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后因得罪高力士而离开宫中。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游华山,南下回宣城,后上庐山。至德元年(756年),李白被三次邀请,下山赴寻阳入永王李璘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幸得郭子仪力保,方得免死,改为流徙夜郎(今贵州关岭县一带),在途经巫山时遇赦。李白遇赦后在江南一带漂泊,于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寓所,终年61岁,葬当涂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李谪仙”。

李白的作品想象丰富,浪漫奔放,意境独特,才华洋溢,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其诗作在全唐诗收录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传世。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侯立文 . 太白集注 . 兰州市 :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18-08 . 297 .[3] 柳巨波,朱文斌,刘家思主编 . 浙东唐诗之路与绍兴文化产业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 . 合肥市 :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9-08 . 1 .[4] 詹福瑞 等 . 李白诗全译 . 石家庄 :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5] 侯立文 . 太白集注 . 兰州 :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18-08 . 2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