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讲,明治维新初期要发展经济就必须稳定社会,大力发展工商业,而大批武士贵族们整天只会打打杀杀,要让他们不闹事就要养起来,就像清朝的八旗子弟,不做事拿国家俸禄。

养了几年,每年国家财政的三分之一都给这群游手好闲的人浪费掉了,所以在财政危机加剧,社会矛盾计划之前,明治维新的元老们想出了一个超前的金融创新方案: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俸禄公债计划。把所有武士的俸禄 全部置换成公债。换言之,类似“买断工龄”。

中文名

金禄公债

类别

相关词汇

时期

明治维新初期

概况

1867年,明治政府正式颁布了《金禄公债证书发行条例》规定拥有1000日元(当时日元购买力还是相当高的)以上的高额家禄一次发授6—7年禄量的公债证书,利息5分;拥有100—1000日元者,发授7—10年禄量的公债证书,利息6分;拥有20—100日元者,发售10—13年禄量的公债证书,利息7分。以上公债证书的零头都以10分利支付现金。条例规定所有武士的俸禄都以公债一次性支付完毕,今后不再支给。公债的本金自发授后第6年开始抽签偿还,30年内偿清。公债的发行总额达17,400万日元[包括73。4万元现金]。一次性地把所有武士的原来的俸禄都变成货币公债。大隈对这个计划非常满意,公开说道:经反复熟议,痛感当务之急在废除华、士族之家禄、赏典禄。今幸已废除禄来之称而改授金禄,且又对赏典禄得税,故当此之良机应断行废禄之策。即将华、士族平民之全部家禄、赏典禄皆视作政府之债务,以30年偿清,为此,应再发授金禄公债证书……。到了1877年初,俸禄处分已经基本完成。政府不再负担供给武士的俸禄。成功甩掉了一个财政包袱。

改革的意义

俸禄改革大大促进了日本的产业化进程,加速了日本的腾飞和现代化。为建立现代日本做出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俸禄改革计划虽意义重大,大大缓解了财政压力。但在实施时做法实行一刀切。前景想象的过于美好。所以问题百出。除了前面几个问题之外,又新出现了分配不公的问题。对于下级武士来说,俸禄公债的偿还动辄 需要等十几年。而且等到了还要抽签决定谁先还谁后还。抽签项目也极不公正。很多人往往还轮不到抽签。而且俸禄的发放也搞地区歧视。萨摩等维新有功的藩。其俸禄改革还要另给优惠政策。这俸禄是武士的铁饭碗,如今铁饭碗变成了纸碗,往往还被商人们欺骗一空。因此俸禄公债全面推行之后,武士们纷纷破产。流落街头 成为乞丐者有之,靠拉黄包车为生者有之,妻女卖淫来养家者有之,在码头工厂里做苦力者有之。武士不但尊严丧尽,还掉到了社会最底层里。据计算,金禄公债虽然利息很高。理论上能够维持武士的生活。可是实际上由于大隈的积极财政政策。其价值仅相当于东京地区最低工资的三分之一。

原来的藩主幕臣上级武士们,或因 俸禄高昂,或因维新有功。借助公债反而发了大财。例如长州藩藩主毛利家、加贺藩主前田家的金禄公债都高达100万日元,1877年设立的第十五国立银行,号称拥有最雄厚的资金1782万日元,全部都是由金 禄公债转化而来的,484名集资者皆为华族,故而该家银行被人称之为“华族银行”。以此家华族银行建立为契机,华、上级士族纷纷手持巨额公债涌入金融业,一时 间所谓“国立银行”层出不穷,其增长速度之快令人瞠目。而在另一边,例如冈山县,无职业、无储蓄之众武士云集一处,不论土工、搬运,以力役为人雇佣。新潟县高田地区的武士境遇也大体如此,人夫400余名中有70名为武士。官营富冈缫丝厂开工时曾从东京招收百余名缫丝女工,基本上都是原德川幕府武士的 子女。1878年,这个工厂有正式住厂女1371人,其中148人是武士家庭出身。可见,这一时期没落的武士出卖劳动力、子女外出做工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所以这边下级武士们正辛苦出卖劳力,挣扎在贫困线上。而那边藩阀们则大修鹿鸣馆等西式馆驿,夜夜笙歌不断。武士们对此极度愤怒,一场风暴行将来临。

任何改革都是有利有弊,上面摘抄来这么一大堆只是粗略的让大家了解这个词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如果对这段历史有兴趣深入了解可以搜那段历史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