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杰(1904─1977年11月26日),笔名大杰、雪容女士、绿蕉、夏绿蕉、修士、湘君、刘山等,室名春波楼。湖南岳阳人。毕业于国立武昌师范大学。著名文史学家、作家、翻译家

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品有《魏晋思想论》《托尔斯泰研究》《再吊》《夜夜海南船》等。

中文名

刘大杰

性别

出生日期

1904

去世日期

1977-11-26

籍贯

湖南岳阳县十步乡庙升塘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出生地

岳阳县

毕业院校

国立武昌师范大学

职业

教师

代表作品

托尔斯泰研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生后不满1岁父死,12岁母又死,由外婆资助进私塾。

14岁进岳阳城一家贫民工厂,学织毛巾、制阳伞。晚闻到厂办夜校补习算术、国文等课。

教育经历

1919年考取武昌湖南旅鄂中学。曾写了一首《卖糖儿》的旧体诗,得到国文教师姜济凡的赏识。他聪明好学,取得全班第一名的优秀成绩。

1922年考入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报考数学系,结果被分配在中文系。

1927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科文学部,专攻欧洲文学。

工作经历

诗稿

回国后任上海大东书局编辑,负责《现代学生》杂志的外国文学和翻译作品的审稿。

任安徽大学教授。

1935年7月,受聘担任四川大学教授和中文系班主任。

1945年任上海临时大学文法科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和中文系主任。

1949年上海解放不久,任暨南大学校务委员。

1950年9月,暨南大学文、理、商相关院系并入上海复旦大学,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文系文学教研组组长、中文系代理主任等职。

曾在之江大学上海分校、圣约翰大学兼课。

任《收获》《文学评论》《上海文学》等杂志编委。

写作经历

1941年出版《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卷,下卷于1943年写完。

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9年出版《魏晋思想论》。

创作《欧洲文学史》。

参加《辞海》《中国历代文论选》的编写工作,主编过《中国文学批评史》。

著有《闻郁达夫为日帝杀害作诗哭之》《哭郁达夫》《再吊》《夜夜海南船》。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1977年11月26日卒于上海。

其他作品

《中国文学发展史》《魏晋思想论》《欧洲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
《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魏晋文人思想论》
《红楼梦思想与人物》

社会活动

作品

在校参加过进步学生组织的民主演讲运动,保护过一些爱国青年。

1937年夏,回上海探亲。时逢抗战爆发,交通断绝,住上海8年,基本上依靠妻子教书的薪资维持最低生活。

参加过全国高等学校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的制订。

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华全国文联常务委员、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

1965年5月20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和鼓励。

社会任职

历任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政协常务委员。

人物评价

刘大杰长期在大学任教,先后开设过“文学概论”、“文学批评”、“中国文学史”、“欧洲文学史”、“欧洲近代文艺思潮”、“历代诗选”、“历代韵文选”、“中国小说史”、“中国哲学史”、“专书研究”等课程。在复旦大学工作长达29年,一直到1977年因病辞世。

刘大杰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史家和翻译家,其著作甚多。早期所写小说、戏剧,有《支那女儿》、《昨日之花》等。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有托尔斯泰的《高加索囚人》《迷途》,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等10部。文学论文有《论新诗》《英国花鸟作家赫德生》等7篇。学术著作有《魏晋思想论》《中国文学发展史》《德国文学简史》等7部。

新中国建立以后.译作有屠格涅夫的《一个无可救药的人》。还著有《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问题》《〈红楼梦〉的思想与人物》《文学的主流厦其他》等14种著述。所著《中国文学发展史》,具有独特的见解,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赋诗四悼郁达夫

著名文史学家、作家刘大杰,1924年在武昌中华大学就读时,郁达夫正在该校任教。天资聪慧的刘大杰以勤奋向上,且酷爱文学引起了郁达夫的注意。当郁达夫得知这出身贫穷的湖南籍学生,年幼时有着边放牛边看书的艰难求知经历时,自然对刘大杰更是关怀有加。甚至,1927年刘大杰去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的费用,亦由爱才的郁达夫慷慨资助。之后,师生交往密切,常有在一起饮酒赋诗的佳话。1945年9月17日,当在南洋苏门答腊从事抗日宣传的郁达夫,被日本宪兵暗杀于丹戎革岱荒野中的噩耗传来时,刘大杰满腔悲愤,为痛失良师,当即执笔蘸墨以泪写就七律悼诗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