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为松江的古称。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出身吴郡陆氏,他在临刑前就悲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南宋《云间志·陆机传》)如今松江区的许多楼盘的名称也与华亭有关。

中文名

华亭

目标

溯源松江

名称起源

史志

别名

茸城、五茸、鲈乡、鹤城、云间等

简介

松江的古称

最早记载时间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

历史沿革

溯源松江名称,乃因上海地区唯有松江有山也有水。山为浙江天目山余脉,谓之“九峰”;水为长泖、大泖、圆泖、谓之“三泖”。有山便有谷,山水拥伴,水名“谷水”是也;山水列翠,地名,“华亭谷”是也。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华亭一名最早见于史志,当时陆逊因功被吴王孙权封为华亭侯。按秦汉时的体制,以郡统县,县以下设乡亭。据考,当时的华亭是浙东会稽郡由拳县东部的一个亭。陆逊被封侯后,华亭开始闻名。但此后近500年间,除了陆逊及其家族中名气较大的后代陆瑁、陆抗、陆机、陆云等人物情况外,有关该地区的记载较为少见。人们对该地区的了解较多还是停留在元代设置松江府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这一时期松江棉纺织业发达,文学艺术誉满江南,名仕辈出为官至相,人们印象比较深刻。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设置华亭县,上海地区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县治,也可以说上海的母体从这时期开始出现于华夏版图上。清嘉庆《松江府志·风俗》卷中这样描写华亭县的民俗风物:“地东、南负海,北通江,有鱼、盐、稻、蟹之饶。多富商大贾,俗以浮侈相高,不能力本业。然衣冠之盛亦为江浙诸县之最,虽佃家中人,衣食才足,喜教子弟以读书,秀民才士往往起家为达官,由是竞劝于学,弦歌之声相闻。居官不必以击断鸷猛为治,亦可以礼仪驯服也。”可以看出,唐宋时期的华亭县,东南濒海,北临长江,特产丰饶,百姓生计无忧;境内多富商大贾,多高官显宦;读书成为风气,学习上有竞争,官员以礼服人,人们讲求礼仪道德。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为华亭府,次年改为松江府。

截止清嘉庆十年(1805年)演变为1府(松江)、7县(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1厅(川沙),松江府城内,南半为华亭县,北半为娄县。

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政府废除了松江府,同年华亭与娄县合并为华亭县,民国3年(1914年)因与甘肃省华亭县同名,改名松江县。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松江划归上海市。1998年2月,松江撤县设区,也就是说,古时所称的华亭即如今的上海市松江区。而在上海近代开埠之前,松江一直是上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历史悠久,文脉渊远,松江被称为“上海之根”。

如今上海地区另有一华亭镇,归属嘉定区。

松江别称

除了华亭这一古称,松江的其他别称包括茸城、五茸、鲈乡、鹤城、云间等等。这些别称皆与松江文化种群和人文环境紧密关联。

茸城、五茸,与古代松江水草肥美,适应梅花鹿生存环境有关。梅花鹿在九峰三泖繁衍生息长达四千余年,于是就有了“十鹿九回头”的俗语。如今,上海松江地区还有茸城论坛、茸城出租车公司等。

鲈乡,因松江盛产鲈鱼,故称。鹤城,与“华亭鹤”有关。

云间,是松江现今使用得最多的别称,典出陆云在洛阳与名士荀隐联对之句“云间陆士龙”。

此外,松江旧时水名还有松水、淞江、吴淞江之称。黄浦江水系未形成前,则由吴淞江水系导流泄洪。楚时,松江为楚相春申君黄歇的封地。相传,黄歇曾经治理松水、故后来的浦江姓“黄”,有名“春申江”。人说松江水脉开启申城史河,皆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