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由南方都市报主办,广东电台音乐之声、香港新城娱乐台、香港作曲家作词家协会、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广东流行音乐学会协办,广州电视台承办,,强调公开、公正、透明的评选标准,邀请了内地以及港台地区权威人士来担任评委工作,以“超越流行,回归音乐本质”为宗旨,第一届于2001年举行。

作为国内首家按照格莱美模式设置的音乐奖,历届传媒大奖均有设置摇滚、电子、民谣、嘻哈、爵士等专业细分奖项,而以音乐类型及行业特征来细分奖项的方式也是传媒奖有别于其它音乐颁奖的一大特色。作为引导当下华语音乐潮流的一个最前卫的指标,“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多年来也在业界和传媒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被誉为“真正公正的奖”(人民网)、 “最有可能负起(公信力)重任的颁奖礼”。

中文名

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举办时间

2001年

发起单位

南方都市报主办,广东电台音乐之声、香港新城娱乐台等

所属国家

中国

内容简介

“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是由《南方都市报》于2000年1月发起创办,联合MTV、广东电台、腾讯、香港商业电台、中广流行网、《南方日报》、《城市画报》、《南方周末》、《南都周刊》、《名牌》、《南方人物周刊》、新浪、搜狐、网易、tom、21cn、3G.CN、《周末画报》、《音乐时空》、《精品生活》、《新京报》、《云南信息报》、《北京青年报》、《北京娱乐信报》、华娱卫视等全国近百家媒体,广邀请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知名音乐人、乐评人、媒体人和业界人士参与选出的一个专业性大奖。

华语音乐传媒大奖“以“回归音乐本质”为核心,“独立、豁达、开放、人文”为宗旨,“超越流行”为主题。近年来先后有罗大佑、崔健、胡德夫、陈绮贞、雷光夏、陈奕迅、李克勤、谢安琪、张敬轩、农夫、苏打绿、周云蓬、左小祖咒、许巍、潘越云、莫文蔚、张震岳、张靓颖、方大同、王若琳、卢广仲、张悬、陈珊妮等当年华语音乐圈中具有出色表现力和影响力的音乐人荣获大奖表彰鼓励。

作为国内首家按照格莱美模式设置的音乐奖,华语音乐传媒大奖一方面把美国格莱美以音乐分类为奖项设置的标准作为参考的对象,二来也希望能推荐和表彰华语乐坛里主流K歌领域之外,勇于在摇滚、电子、民谣、爵士(蓝调)、说唱嘻哈领域里作尝试和坚持的歌手。历届大奖均有设置最佳摇滚、最佳电子、最佳民谣、最佳嘻哈、最佳爵士艺人等专业细分奖项,而以音乐类型及行业特征来细分奖项的方式也是传媒奖有别于其他音乐颁奖的一大特色。各个音乐细分奖项里都先后有当年该类型中具有出色表现的音乐人荣获大奖表彰鼓励,如“最佳摇滚艺人”就先后有许巍、左小祖咒、Carsick cars等获奖,而林一峰、胡德夫、周云蓬等则先后获过“最佳民谣艺人”殊荣。

作为引导当下华语音乐潮流的一个最前卫的指针,“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多年来也在业界和传媒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被誉为“真正公正的奖”(人民网)、“是梦想的奖”(黑豹乐队)、“奖励音乐,而不是奖励明星”、 “让音乐奖表彰音乐性的同时,也让奖项有了文化意义”(林一峰)、“确实很有眼界,能反映出乐坛的现状和趋势”(黄舒骏)、“第一次将专业精神,专业素养推向国内评奖标准的前台”(新周刊)、“有专业与音乐性,同时奖励各个地域的华人音乐作品,或许是最有可能负起(公信力)重任的颁奖礼”(长江商报)。

创立背景

添加图片,丰富百科词条

最初的传媒大奖的提法,来自于2000年10月南方都市报几位娱乐版编辑和乐评人的一次聚会,聚会中提出要以自己的立场对华语电影、音乐做一次至今为止最专业、最系统的扫描、审视、评判和整合工作。一个基本的思路就在这样的讨论中诞生。传媒大奖 系列做到今天的规模,成就今天的影响,是当初提出利用南方都市报这样的平台评奖的南方都市报编辑和乐评人没想到的。[1]

大赛特色

特色一:与国际接轨

按行业特色细分奖项,与国际接规,在第三届的基础上增设“最佳电子艺人”“最佳民谣艺人”“最佳录音”“最佳封套”“新音乐大奖”等分类奖项,以让更多的优秀音乐从业者受到嘉奖。

特色二:重量级的评委

涵盖各地最具行业代表性的乐评人、D.J、音乐人、企划推广人、录音师、音乐编辑组成的评审团,包括李广平、陈珞、黑楠、李皖、向雪怀、周启生、黎小田、黄舒骏、李海鹰、张亚东、阿瑟等,为本届评选增加了重量级的砝码。

特色三:回归音乐的颁奖礼

打破华灯艳服、大舞台、大制作的模式,回归音乐本质,简洁、隆重、大气,体现融合、超越的精神,让音乐成为真正主角

优雅而富创意的电视舞美制作

重量级的颁奖嘉宾

特色四:百家传媒联盟参与

除发起主办方南方都市报外,南方日报、城市画报、21世纪经济报导、名牌、新浪、南方人物周刊、名牌、网易、21cn、CCTV3、搜狐、TOM、腾讯、3G、凤凰卫视等上百家传媒参与,体现传媒联盟的传播力量

特色五:个性的宣传

以“超越流行”为主题展开形象宣传,寓意打破流行乐的框框,音乐百花齐放

标志性艺人出任形象代言

特色六:系列音乐会

“超越流行,不破不立”,打破传统颁奖礼的模式,在颁奖礼之外举办摇滚、电子、民谣系列音乐会,超越流行音乐疆界,让更多的音乐形式百花齐放,推动华语音乐的健康发展,增加与受众的现场互动

大赛定位

"华语音乐传媒大奖"从创始之初便将自身定位为--由专业音乐/传媒人士选出的跨媒体音乐大奖

*一个前所未有的专业性音乐大奖

*一个跨平面、网络、电视、电台媒体的奖

*一个远见卓识,勇于创新的奖

*一个深度影响大众,具高商业价值的奖

使命:

推动优秀音乐作品的创作及发展,创建华语流行音乐的专业推广平台

奖项设置

最佳国语男歌手 最佳粤语男歌手 最佳国语女歌手 最佳粤语女歌手

最佳新人 最佳乐队 最佳组合

最佳摇滚艺人 最佳民谣艺人 最佳电子艺人 最佳古典艺人 新音乐大奖

最佳作词人 最佳作曲人 最佳编曲人 最佳制作人

最佳录音 最佳企划 最佳封套 最佳演唱会

最佳发烧专辑 最佳网络歌曲

年度最佳歌曲 年度最佳专辑 年度艺人

评选原则

1、流行性:

?入选作品或艺人须具有足够的流行程度和大众影响力;

2、丰富性

在流行的前提下入选作品尽量多样化;

3、艺术

虽顾及流行,但不被大众牵着跑,有一定引导性;

4、原创性

音乐风格、演绎方式、概念或主题有一定自创性,非抄袭或模仿;

5、同步性

与音乐发展(方向)同步,(传达了我们时代的真实生活和精神图景);

6、创新性

在音乐形式、技巧、内涵、制作及传播等任一方面有创新的想法或尝试,为华语流行乐发展提供新的途径或可能。

大赛规则

1、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盗用他人名义参加投票评选活动,否则取消其参评资格。

2、避席规例:凡在候选名单内的唱片作品中担任监制、宣传、录音、编曲或创作词曲的评委,都不可参加投票;除非有关项目中途被筛出候选名单之外,才可投票。

3、投票方法:由组委会把书面投票表格寄给每一个评委,投票者须于投票截止日期之前用选票寄回组委会,并附以身份证明文件,在完成核对工作后,即得出当届奖项结果。

评选程序

1、组委会邀请华语地区资深乐评人、音乐人、DJ及媒体娱乐主编担当评审,评选年度最杰出的华语音乐人及作品。

2、由组委会提供当年华语地区新发行的唱片名单及当届奖项,由当届评委选出候选人,再由终审团选出最终获奖结果。

3、采用一人一票制,不设空缺,多投无效,该奖项得票最高者即为得奖者,若有两名候选者同时得最高票数,则由评审团主席裁定最终获奖者。

历届回顾

历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回顾

第1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第2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第3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第4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第5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第6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第7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第8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第9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第10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第11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第12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第13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第14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第15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第16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第17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

获奖名单

第01届

(2000年)

奖项名称

获奖人及作品

最佳歌手王菲
最佳摇滚艺人王磊
最佳新人萧亚轩
最佳填词《K歌之王》(林夕)
最佳作曲《K歌之王》(陈辉阳)
展开表格第02届

(2001年)

奖项名称

获奖人及作品

最佳男歌手周杰伦
最佳女歌手王菲
最佳摇滚艺人左小祖咒
最佳组合羽泉
最佳男新人周杰伦
展开表格第03届

(2002年)

奖项名称

获奖人及作品

最佳男歌手陶喆
最佳女歌手孙燕姿
最佳摇滚艺人许巍
最佳新人阿杜
最佳组合Twins
展开表格第04届

(2003年)

奖项名称

获奖人及作品

最佳男歌手陈奕迅《黑白灰》
最佳女歌手王菲《将爱》
最佳新人林一峰《Travoloege 1游乐》
最佳作词人黄伟文《下落不明》
最佳作曲人周杰伦《东风破》
展开表格第05届

(2004年)

奖项名称

获奖人及作品

最佳国语男歌手刀郎《2002年的第一场雪/喀什葛尔胡杨》
最佳粤语男歌手古巨基《大雄》
最佳国语女歌手陈珊妮《后来我们都哭了》
最佳粤语女歌手容祖儿《 9ine To 5ive/Give Love A Break》
最佳新人F.I.RF.I.R飞儿乐团
展开表格第06届

(2005年)

奖项名称

获奖人及作品

最佳国语男歌手胡德夫《匆匆》
最佳国语女歌手陈绮贞《华丽的冒险》
最佳粤语男歌手李克勤《演奏厅》
最佳男新人侧田《JUSTIN》
最佳女新人王菀之《Ivana》/《I Love My Name》
展开表格第07届

(2006年)

奖项

获奖

终身成就奖马兆骏
年度艺人陈奕迅
殿堂歌手奖陈慧娴
殿堂组合奖草蜢
最佳国语女歌手雷光夏
展开表格第08届

(2007年)

奖项

获奖

年度艺人陈奕迅
年度国语专辑苏打绿《无与伦比的美丽》
年度国语歌曲陈奕迅《爱情转移》
年度粤语专辑麦浚龙《Chapel Of Dawn》
年度粤语歌曲张敬轩《酷爱》
展开表格第09届

(2008年)

奖项

获奖

公开奖

年度艺人方大同
年度国语歌曲《北京欢迎你》 群星
最佳国语男歌手方大同《橙月》
最佳国语女歌手陈珊妮《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
展开表格第10届

(2009年)

奖项

获奖

年度国语专辑《信仰在空中飘扬》汪峰
年度国语歌曲《说谎》林宥嘉
最佳国语男歌手左小祖咒《大事》
最佳国语女歌手范晓萱《赤子》
最佳国语男新人刘东明《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展开表格第11届

(2010年)

奖项

获奖

时间2011年7月10日
地点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

公开奖

年度国语歌曲李宗盛《给自己的歌》
最佳国语男歌手马条
展开表格第12届

(2011年)

奖项

获奖

公开奖

年度国语专辑汪峰《生无所求》
年度国语歌曲陈奕迅/王菲《因为爱情》
最佳国语男歌手汪峰《生无所求》
最佳国语女歌手魏如萱《不允许哭泣的场合》《在哪里》
展开表格第13届

(2012年)

奖项

获奖

公开奖

年度国语专辑林忆莲《盖亚》
年度国语歌曲曲婉婷《我的歌声里》
最佳国语男歌手空缺
最佳国语女歌手林忆莲《盖亚》
展开表格第14届

(2013年)

奖项

获奖

公开奖

年度国语专辑周华健《江湖》
年度国语歌曲李宗盛《山丘》
最佳国语男歌手吉杰《自深深处》《彝斯科YISCO》
最佳国语女歌手朱哲琴《月出》
展开表格第15届

(2014年)

2014年12月30日,第14、15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颁奖典礼在广州百万葵园花之恋酒店举行。

奖项类别

奖项名称

获奖方

公开奖

年度国语专辑徐佳莹《寻人启事》
年度国语歌曲莫西子诗《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
最佳国语男歌手李泉《再见忧伤》
最佳国语女歌手徐佳莹《寻人启事》
最佳国语男新人马飞《当初就不应该学吉他》
展开表格第16届

(2015年)

2015年12月17日,第16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在佛山市顺德大良演艺中心大剧院揭晓。

奖项类别

奖项名称

获奖方

公开奖

年度国语专辑莫文蔚《不散,不见》
年度国语歌曲李荣浩《喜剧之王》
最佳国语男歌手李健《李健》
最佳国语女歌手莫文蔚《不散,不见》
最佳国语男新人马頔《孤岛》
展开表格第17届

(2017年)

奖项名称

获奖名单

公开奖

年度国语专辑崔健《光冻》
年度国语歌曲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感觉身体被掏空》
最佳国语男歌手崔健《光冻》
最佳国语女歌手黄绮珊《小霞》
展开表格

各界评论

华语传媒大奖是一份梦想的事业。作为一家主流媒体,创办传媒大奖体现了南方都市报对社会的责任。传媒大奖是一个专业、创新、开放、前瞻的奖项,南方都市报希望和所有传媒同行精诚合作把华语传媒大奖打造成一个百年文化品牌。

——南方都市报执行总编辑庄慎之

感谢《南方都市报》举办这次颁奖典礼,希望能将更多的好音乐推介给所有听众。

——新城娱乐及采讯台营运总监朱明锐

电影业已经受到了CEPA的推动,而香港音乐得到这一政策帮助的还很少,希望能将更多香港的音乐人推向内地。《南方都市报》是内地的重要媒体,希望香港音乐人能珍惜这次华语音乐传媒奖的机会,奖项今年拿不到明年还可以再来,但一个人的事业今年等不到就会被淘汰。所以希望今天乐坛的年轻人能珍惜,一起超越流行。

——华语音乐传媒大奖评审团主席向雪怀

排名和设奖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后者操作很复杂,难度高很多。你们搞这些奖,首先从意义上讲,是积极的,是一件有益于社会的好事。我最近关注的一些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媒体是目前我国经济的一大新的增长点,媒体靠广告,汲取到了资金。你们能够把部分资金拿出,用于推动某一项事业的发展,很好。其次对于你们来讲,敢于操作这么复杂的大动作,表现出相当的勇气与胆识,令人钦佩。

——吴文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传播学学者)

非常高兴得到这些奖,这些奖项对于我的音乐来说非常重要。我希望以后每年都有机会得到这些奖项,因为这个颁奖礼是由行内最专业的委员评审出来的,也是对我的音乐的肯定,我十分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

——歌手 周杰伦

获得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的肯定,一方面我觉得很高兴,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对摇滚的看法:从我真正拿起吉他唱歌写歌、走上这条路以来,当然是基于对摇滚的热爱。现在这条路事实上更“开”了、更阔了。

——歌手 许巍

谢谢主办单位!记者们会问起前段时间香港的“黑幕”啊、“风波”啊,说什么“奖都是买的”,但这次是真正经过票选拿了这些奖,我觉得很开心。

——歌手 孙燕姿

传媒大奖的结果是很有趣的,传统和有点另类的都出现在同一个奖项里面,这就体现了不同的视角。所以我觉得广东本身的包容性很强,这一点比其它地方更突出一些。我们从这个角度去看这个评奖,真能反映广东的一个传统的特点。广东坚持既定政策和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并考虑到包容,我觉得这是很有价值的。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 黄天骥

我认为你们的作用在于通过自身优势,倡导、引领一种文化潮流,专心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是一个“议程设置”的过程。要做到这点确实很难,但既然开了头,也希望你们能做好。许多成功的奖项都有历史性,你们今后如何,还要看如何积累。

——曾健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

媒体报导

? 评审的专业性、公平性,项设置的分类性、广泛性

《新女报》

本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细腻、与国际流行乐大奖接轨的奖项设置也得到了很多音乐人的充分肯定,他们纷纷表示,这一点已经走在了港台乐坛的前面。

《北京电视周刊》

本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坚持新锐、独立、勇敢、公正的原则,在获奖名单中,不少打“非主流”牌的艺人和组合都得到了肯定,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作“非主流的胜利”。

《新周刊》

这是一个新兴的评奖系统,它一方面是强势传媒充分调动媒体资源,从而对自身优势的主动巩固和强化,一方面也是第一次将“专业精神,专业素养”推向国内评奖标准的前台。它还特别有意识地突出“大众传媒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