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指七个人的合称,指同一领域同一时期内的七位代表人物,多用于文学领域,也有其他的情况。有代表性的七子有:建安七子、全真七子、明七子、江南七子、寒庐七子等。现七子一词作为并称也多见于武侠小说中,如昆仑七子。

中文名

七子

拼音

qi  zi

代表性人物

建安七子、全真七子、明七子、江南七子、寒庐七子

释义

七位人物的统称

主要应用领域

文学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邺中七子:东汉建安年间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以文学齐名,称为“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期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同时,因七人同居邺中,故也称“邺中七子”。

全真七子

全真七子:指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为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

明七子

明七子:有“前七子”与“后七子”之分,前七子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等七位有名的文人。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世称“前七子”。后七子指明嘉靖年间的李攀龙﹑王世贞﹑谢棒﹑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位有名的文人,因其前尚有李梦阳等七人称前七子,故亦称后七子,也称嘉靖七子。后“七子”一词也常指明七子为代表的文学流派。

江南七子

江南七子/吴中七子:指清代王昶、王鸣盛、吴泰来、钱大昕、赵文哲、曹仁虎、黄文莲七人,乾隆间以诗文著称,因皆江苏人,时称“江南七子”。也称“吴中七子”。

寒庐七子

寒庐七子:易顺鼎、袁克文、何震彝、闵尔昌、步章五、梁鸿志、黄秋岳七人的并称,七人皆为民国时期的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