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字子美,汉族,祖籍湖北襄阳,712年出生于河南府(洛阳)巩县,唐朝诗人,770年逝世。

杜甫墓全国共有八处,他死后,儿子宗武无力葬父,只好将父亲的棺材权厝着,直到40多年后,孙子杜嗣业才迁走杜甫的灵柩,将祖父归葬于洛阳首阳山。据《旧唐书》记载位于河南府偃师首阳山(今洛阳偃师首阳山)。另在湖南省平江县小田村亦有墓,而争议较大的耒阳之墓为衣冠冢。

中文名

杜甫墓

外文名

The tomb of Tu Fu

所属地区

湖南岳阳平江小田村

墓主

杜甫

类别

名胜古迹

葬在

湖南平江小田村

诗篇

写有3000多首

杜甫与世长辞

公元770年

杜甫生平

杜甫墓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 李白 合称“李杜”,为了 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 与 杜牧 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1]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一生写有3000多首诗篇,流传下来的有1400多首。历代根据杜甫行踪有众多纪念馆和纪念遗址,表达对诗人的爱戴与悼念。令人疑惑的杜甫归葬之地,或墓、或墓冢在全国竟有八座之多,分别是:湖南的平江、耒阳各一座;湖北襄阳(今属襄樊);河南偃师、巩义为杜甫出生地各一座;陕西鄜州、华州;四川成都。[2]真迹一般认为在平江。

墓祠遗址

平江墓真迹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晚年生活漂泊。据史料记载,杜甫晚年漂泊湖湘。于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冬,携妻儿乘船离川至岳阳。

平江小田杜甫墓

次年春舟居潭州(今长沙)。唐大历五年(770年)4月,湖南兵马使臧玠举兵为乱,为 避免战火,杜甫半夜溯江往郴州投靠舅父崔伟。船至耒阳方田驿,遇大水不能前行,半旬不得食物。耒阳县令闻之送予牛肉白酒。杜甫掉转船头返长沙赁居江阁。暮秋思归故里,孤舟入洞庭。因重疾复发,费资用尽,只得从溯汨罗江往昌江县(今平江)投友求医。不幸病逝于县治寓所,葬于小田天井湖。耒阳墓衣冠冢

《耒阳县志》记载说,杜甫开始时为避战乱到蜀,“往依严武。武卒,蜀乱,复移夔州。大历三年下峡,至荆南,游衡山,将适郴州,依舅氏聂十二郎,侨居耒阳。”当时正好赶上大降大闹,江水暴涨,杜甫很久都没有食物。聂氏县令乘船出迎,并赠牛肉和白酒给杜甫。有一天晚上杜甫大醉,住宿在江上的酒家,结果被水淹死,只遗落一只靴子在江上,聂氏县令只好将靴子做坟。其它史书如新、旧《唐书》也都这样记载。由此可以看出,杜甫死后连尸体都没有找到,那么耒阳的杜甫墓其实只是一个埋其靴子的衣冠冢。据说,这个墓在耒阳县城北郊二里,建于南宋理宗景定年间(1260〜1264),明朝嘉靖年间曾为当时的知县马宣重修过。

有关传说

梦催还乡

杜甫墓

杜甫少年时居住洛阳。一次,祭祖来到了土娄村杜预、杜审言墓前,被周围优美的环境吸引住了。随即就在土娄村建起简陋的土室,安家读书。

杜甫一生不得志,到了晚年,流落江湘,贫病交迫,临死前嘱咐子孙:“生不能与远祖当阳侯并列,死后要与之并葬。”当时家人因无力运其灵柩返籍安葬,只好暂时停厝岳州。

四十年后,杜家的经济逐渐好转,在这一段时间里,杜甫的孙子嗣业常常梦见祖父的形象。一天夜里嗣业刚刚入睡,忽听一阵马蹄声响,他转身一看,一位白须老将骑着高头大马来到院里,自称是杜预。只见爷爷杜甫出屋迎上前去,白须老将说道:“你久留他乡,我十分想念你,今专程来寻,快随我一同回去吧!”杜甫高兴地说:“盼之不得!”说罢就扶镫上马,骑在杜预身后飘然而去。嗣业醒来,竟是一梦,忽然想起祖父的遗言,立即叫起家人商量,决定迁爷爷灵柩北返归葬。

旋风送骨

杜嗣业辞别家人,用包袱背起祖父的骨骸启程北返。他来到长江岸边,准备瞒过船夫渡过江去。谁知上船后就被船夫发现,要他下船,不然要把骨头扔进江中。嗣业苦苦哀求,说明这是杜甫的骨骸。这时,同船的一个豪门公子,一听说是杜甫的遗骨,就起了歹心,想害死嗣业,盗走遗骨,将来可以炫耀自己。于是,他买通船夫,准备把嗣业推到江中。当船渡到江心时,嗣业已经觉察到一点动静,就把爷爷的骨骸牢牢地背在身上。当豪门公子使着眼色,两个船夫就要动手时,忽然一股旋风卷来,刮得天昏水暗,船身剧烈颠簸,船上的人站立不定,只听“扑通”一声,豪门公子落进江中。船夫们吓得瑟瑟发抖,赶紧抛锚稳船。但见旋风又把杜嗣业卷到空中,飘然过江,安稳地落在岸上。船夫们眼睁睁地看着杜嗣业身背骨骸,向远方走去,个个目瞪口呆,惭愧不已。

百鸟定穴

杜甫墓

杜嗣业经过数十天的艰苦跋涉,终于把爷爷杜甫的骨骸背到杜预墓前。周围的百 姓听说是杜甫尸骨返里安葬,无不高兴万分,纷纷前来赠送钱、物。有几个阴阳先生出头选穴,争执不下,连续几天,无法安葬。一天晚上,嗣业心里烦闷,就在爷爷的灵柩前点香祭奠。突然感到疲困眼涩,昏昏欲睡,这时耳边传来爷爷的声音:“嗣业莫忧,百鸟定穴。”他惊醒后想着“百鸟定穴”,十分高兴,但又不敢相信。

翌晨,杜嗣业急忙到村外观望,忽然头上一群喜鹊飞过,他的心情万分激动。随着喜鹊的飞向走去,到了杜预墓地南面,也就是两个村子的中间,这群喜鹊不左不右落在了一棵花红似火的石榴树下,“喳喳喳”叫个不停。杜嗣业想这就是“百鸟定穴”,叫来村人就在这里掘起墓坑。

后来人们将杜预、杜甫墓前后的两个村庄改名为前杜楼、后杜楼,表示对这两个伟大人物的怀念。

平江墓祠(真迹)

杜甫墓

杜甫墓位于平江县老县城中县坪、金铺观旁的小田村。

原墓癸山丁向,花砖结顶,一室二耳,楔形砖砌成,红石墓碑,典型唐墓风格。目前建有官厅、僧舍,僧舍门额上述“阐幽庵”。厅、舍之后是浣花草堂。经历代风雨,杜甫墓及古建筑曾多次修缮、重建。现存杜甫墓为1883年(清光绪九年)重修,合径1丈,高5尺,墓顶复以坚固的厚石块,附以后围,碑换青石,高1丈,宽12尺余,旁附石板,镶以石柱,墓碑中刻“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公墓”,右刻“署平江县市武陵县知县书宗莲题”杜甫墓前的杜公祠、官厅、僧舍亦为1884年重修。1885年祠后又建“铁瓶诗社”。

杜甫墓坐北向南,墓为圆形土堆,墓前立青石碑,上刻“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之墓”。墓前是清光绪十年重修的杜文贞祠,两进一天口,内有官厅、铁屏诗社等,祠门正上方有青石匾,上刻“诗圣遗阡”四字。宋朝王得臣有诗叹云:“水与汨罗接,天心深有存。远移工部死,来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

杜甫墓、祠和铁瓶诗社占地十亩,总建筑面积3865平方米,墓祠合一,独具特色,构成一组极具文物、史学、观赏价值的古建筑。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认定为全国唯一杜甫墓葬,国务院1988年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56年,杜甫墓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人民政府198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被评为“岳阳十景”之一,命名为“诗圣留踪”。2005年杜甫墓祠修葺完毕,并成功举办了杜甫诗歌与时代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

耒阳墓祠(衣冠冢)

沿革

耒阳杜甫墓

诗圣杜甫晚年穷困潦倒,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全家经今湖北入湖南,沂沅湘以登衡山,溯湘江而上,大历五年继向郴州探亲,因耒水暴涨遇阻,寓居耒邑,耒阳聂令礼为上宾。是年,甫因贫病交加,死于耒阳至衡阳湘江舟中。聂令治葬筑墓,背经向南,墓周砌石栏,正面有南宋石刻横贴“有唐工部杜公之墓”。唐天佑四年(907)环墓建杜公祠,背北面南,四合院式封山楼房,土木结构。正中主殿设杜甫擅香木雕像,东、西廊房10数间,供祭祀守墓用。宋代在杜公祠旁建杜陵书院。1940年,湖南省政府重修杜甫墓,省政府主席薛岳重修杜工部墓石碑于墓前。1956年7月墓祠定为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5年耒阳一中建校,将祠主殿拆除,仅后栋西廊房及清人彭而述残碑。1996年,耒阳市政府对墓及下残房进行了维修。今耒阳留有杜甫墓、杜公祠、杜陵桥、杜甫书院等遗址。相关记载

《旧唐书·杜甫传》和《新唐书·杜甫传》均记载:甫客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归,令尝馈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卒。遂葬于耒阳。37年后韩愈迁谪过耒,吊杜甫,留下了“今春偶客耒阳路,凄惨去寻江上墓”的诗句。

杜甫墓位于耒阳市北城区今湖南省重点中学——耒阳市一中校内。其墓周围有石栏杆,墓封土为圆形,径5米。基砌麻石,高50厘米,上堆封土,通高1.5米,占地100平方米。正面麻石镌刻有:“唐工部杜公之墓”。上款署“宋景定癸亥夏孟”(南宋理宗景定四年四月,1263年4月),下署“县令王禾立石”。墓前立有1940年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上将撰《重修杜公墓》碑。杜甫墓周围原有杜甫堂,杜公像,杜公书院石碑、古墓石碑座等文物古迹,文革时期被毁。据郭沫若考证为杜甫真墓。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工部祠在杜甫墓后,初建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原为四合院式,坐北朝南,院中即杜甫墓。杜工部祠自宋代起设杜陵书院,古时的书院四周植有松柏、桂花等观赏花木,光线弱暗时,黄梅雨丝如烟,故有“杜陵烟雨暗蒙蒙”的诗情画意。杜墓不甚阔,左廊右壁,前亭后厦,十步而已。墓顶萋萋,老树横蟠,墓后有小龟蚨一座,狂草体断碑二节。留有杜甫墓、杜公祠、杜陵桥等遗址。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

杜甫墓

其它墓地

在岳阳至长沙途中,还有一个出名的景点,那就是距汨罗市30公里的杜甫墓,为

临时停灵

之所,后棺枢迁出,只余空墓,位于平江县城东南16公里处。

宋朝王得臣有诗叹云:“水与汨罗接,天心深有存。远移工部死,来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

地域之争

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他的诗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反映战乱中人民的苦难,揭露封建社会腐朽的本质,素有“诗圣”之称。杜甫是河南巩县人,早年游历过江南、山东一带,后来飘泊于甘肃、四川一带,最后离开四川,在湖北、湖南等地流浪,一直到死为止,都过着贫穷的日子。这位深为后人敬仰的诗人最后归葬何处呢?一般认为在湖南平江。

湖南说

杜甫墓

《旧唐书·杜甫传》载:大历五年(公元770年)4月,杜甫从湖南长沙举家南往郴州,行至耒阳时,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县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应为大历五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乃就地埋葬。对此,《耒阳县志》也有记载:“杜陵祠在县北二里,祠后即杜墓。”而且此墓仍存,位于耒阳市一中院内,封土圆锥形,基砌花岗石,周围有石栏,正面嵌有青石横额,上镌“唐工部杜公之墓”及“(南宋)景定癸亥(1263年)孟夏,县令王禾立石”等字样。

另有一说认为,杜甫葬于湖南平江。依据是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元稹曾说:“(杜甫)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而且,《平江县志》也称:“甫自蜀归病,卒于潭岳之交,宗武(杜甫之子)扶其榇旅殡岳阳四十余年。平(江)为岳属县,南小田有甫墓,盖权厝(cuo)冢也。”现存的平江杜甫墓系一砖砌墓冢,前有墓碑,周围有砖砌墓墙。

杜甫墓位于平江县南16公里的天井湖,今大桥乡小田村,是伟大主义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长眠之地。

原墓癸山丁向,花砖结顶,一室二耳,楔形砖砌成,红石墓碑,典型唐墓风格。

湖北说

湖北省襄阳市杜甫墓位于湖北省襄阳市区西南2.5公里 岘首山处,因其祖籍湖北省襄阳市,故晚年定于与此,死后埋于城南 岘首山上,墓碑上刻有“唐杜工部之墓”,为后人所立。首先,对于湖北襄樊杜甫墓,当地人及当地政府部门都说是衣冠冢;陕西富县杜甫墓、华阴县杜甫墓以及四川成都杜甫墓,依杜甫踪迹所建,也只是纪念性墓葬。

相关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写有3000多首诗篇,流传下来的有1400多首。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晚年依旧过着漂泊生活,历代各地根据杜甫行踪所至建立了众多纪念馆和纪念遗址,表达对这位伟大诗人的爱戴与悼念。令人心生疑问的是:杜甫归葬地也很多,人们发现的,全国共有八座杜甫墓,究竟哪座是真哪座是假呢?就让我们查阅史料,一探究竟。

杜甫生在巩义,逝在湖南,八座杜甫墓分别是:湖北襄阳(今属襄樊);河南偃师、巩义各一座,为杜甫出生地;湖南耒阳、平江各一座;陕西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华州(今陕西省华阴县);四川成都。究竟哪个是真的?逐一进行分析。

暂葬耒阳

其次,值得我们细细考究的是湖南平江与耒阳两座杜甫墓。公元765年,在成都失去依靠的杜甫携全家开始了漂泊荆楚的苦难历程,最终于公元770年秋卒于湘江的一条船上,时年59岁。可以说,杜甫生命的最后时光基本上是在湖南、湖北一带度过的,杜甫在湖南去世,《平江县志》的记载:“甫自蜀归,病,卒于潭岳之交,宗武(杜甫之子)扶其旅榇殡岳阳四十余年。平为岳属县,南小田有甫墓,盖权厝也。”那么耒阳的杜甫墓又是怎么回事呢?

据《耒阳县志》记载:“杜陵祠在县北二里,祠后即杜墓。”而且此墓现仍存,位于耒阳市一中院内,镌有“唐工部杜公之墓”及“宋景定癸亥年县令王禾立石”等字样。

耒阳靴冢

有专家认为,杜甫死于风痹。杜甫来到耒阳后,受到耒阳县令的盛情款待,离开时因走得急,没来得及回谢耒阳县令,就顺流下衡州了。等县令来寻找杜甫时,只看到了一只靴子,以为杜甫已死,于是修了墓。耒阳当地人都认为,这座杜甫墓是“靴冢”。

偃师墓

43年后,杜甫的孙子杜嗣业将杜甫墓从湖南迁到了河南。据《旧唐书·杜甫传》载:“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元稹写的墓志铭中有“葬当信侯墓次”,也就是说,杜甫葬在了当信侯(指晋代镇南大将军杜预,为杜甫十三世祖)的一侧,杜甫祖父杜审言的墓也在此。唐代时偃师属东都京畿,嗣业将祖父葬于偃师也在情理之中。

既然杜甫的遗骸葬于偃师,为何巩义还有一座杜甫墓呢?根据资料分析如下:第一,最主要的证据是巩义杜甫墓前的一块碑刻。这块立于康熙十九年的石碑上,名为《巩县杜少陵先生墓碑记》的碑文中明确记载:“读偃师县志云,先生归葬常附于当阳侯之墓侧,复移墓于巩县”;第二,南宋姜少虞在《宋朝事实类苑》中也明确记载,杜甫墓在巩义;第三,司马光《温公诗话》里也说:“至元和中,其孙始改葬于巩县”;第四,嘉靖四十三年的《巩县志》、《河南府志》以及明朝官员周叙的那句诗“杜陵诗客墓,遥倚北邙巅”,都进一步证实了杜甫墓就在巩义的说法。

综上所述可知,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在湘江舟中与世长辞。当时家贫无力归葬,暂葬在湖南平江。43年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其孙杜嗣业遵其父嘱托,将杜甫灵柩归葬于先祖墓旁,即偃师城西首阳山。后又迁于巩县(巩义市),杜甫的两个儿子宗文、宗武陪葬墓侧,当地群众称“圣人三冢”。而留下了杜预的墓在首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