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歌,土家族地区民歌。广义上讲,“生活歌”可以包括一切民歌,因为无论怎样千姿万态,都是反映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但这里要奉献给读者的是狭义的生活歌。是一类反映的是日常生活中最真实的风土人情,尤以表现农民和妇女生活为多的歌曲。

中文名

生活歌

外文名

song of life

体裁

民歌

地域

鄂西

代表作

十二月长工歌

民族

土家族

歌曲简介

是一类反映的是日常生活中最真实的风土人情,尤以表现农民和妇女生活的为多的歌曲。主要内容是关于农民的日常生活的歌,反映了广大农民在旧社会所过的非人生活。生活歌贴近生活,真实的反映了旧社会农民和妇女的痛苦,表达对苦难的发泄和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

代表作品

流传相当普遍的《十二月长工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长工与地 主的尖锐矛盾。妇女生活歌,大部分出自民间妇女之口。女性从一出生即受歧视的童年,到像货物一样被买卖的出嫁;从备受虐待摧残的小媳妇生涯,到熬成婆后仍无幸福可言的毕生悲惨遭遇,在妇女生活歌中都有所反映。在大量的苦情歌中,又常蕴含着对美满生活的憧憬。

还有一部分小调则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中的情趣,曲调活泼、生动,如《打酸枣》、《放风筝》、《绣灯笼》、《看秧歌》、《回娘家》、《游春》等。

贩盐歌

如恩施民歌《为人莫当盐贩子》:代溪河里开盐行,河里来只打鱼船。

盐行本是财主开,卖盐贩子划船来。

赚钱发财是老板,背脚打杵是穷汉。

为人莫当盐贩子,乱箭穿胸无下场。

盐是生活的必需品,而鄂西无盐。吃盐全靠盐贩子从外地贩运。这首歌把开盐行的财主、盐贩子、背盐进山的背脚子之间的盘剥与被盘剥的关系和不同处境生动地刻画出来,可想而知老百姓“斗米三斤盐”的生活现实了。

诉穷歌

有描绘倾诉各种穷人的穷苦生活的,如《裁缝穿的补巴坨》:

放痘先生麻子多,原来是个病壳壳。

木匠没有板凳坐,裁缝穿的补巴坨。

又如《吹鼓手》:

吹鼓手,吹鼓手,蹲在人家大门口。

三碗肉,两碗酒,如同别人看家狗。

匠人歌曲

各种职业的匠人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可是他们勤扒苦做不能糊口,地位卑微不受尊重,生活的凄苦使他们发出心灵的吟唱。

吟唱长工、短工苦情的歌,如《忍在心中一团血》:

吃了中饭得半天,过了六月得半年,

长工只望月月满,短工只望太阳偏。

新打锄头五斤铁,一天拿起挖到黑,

手板打起果子泡,前世作嗒么子孽。

帮人做活难开交,不是抬来就是挑,

虾子爬到犁耙上,晓得几时能伸腰。

帮年长工吃年亏,三餐菜饭不顶对,

一身骨头往外长,一对眼睛落了亏。

想一想来默一默,前三后四想不得,

团鱼背上着牛踩,忍在心中一团血。

控诉诅咒歌曲

虽然长年累月都是不堪忍受的繁重劳动,但仍然过着贫困日子,引发出渴望和期待,是绝望,进而是对穷苦的诅咒,对富人的控诉和反抗,请看《长工遭罪只为穷》:桐子遭打只为油,长工遭罪只为穷,

穷就穷在土地上,想打麻雀无岩头。

又如一首《不怕老板鼓眼睛》:

老板不顾长工命,甲子乙丑年年混,

上坎整锄跑三里,下地扯草留三寸,

不怕老板鼓眼睛。

穷人、长工和富人是两个不同阶层的人,压榨和被压榨,使他们之间形成了尖锐的对立,请看一首耍耍《穷人莫与富人交》:

穷人莫与富人交,穷富相交硬无聊,

岳父发财身荣耀,见了穷人就长毛,

岳父昨日寿诞到,夫妻二人拜年高。

送的礼物也不少,萝卜白菜一大挑,

又抬一坛甜醪糟,外搭两提蔫红苕,

走拢岳父家中到,喊声岳父拜年高。

烟不装来茶不倒,皱起鼻子叫莫消!

……

默到席面当真好,几碗白菜豆腐条,

一碗肚子没炒好,两碗肥肉光是毛。

我在席上没吃饱,外添半碗过茶泡,

岳父见我吃多了,鼓起眼睛像尿脬。

夫妻一见事不好,梭下席来就开逃,

槽门外面一声叫,永世不认老杂毛。

家庭歌曲

《苦媳妇歌》的风格情调和《长工歌》相似,内容多唱封建婚嫁以及婆媳、夫妻间的主奴关系和不幸处境,长歌当哭,短调兴哀,表现浓重的伤感情怀。如《苦媳妇歌》:正月里来正月正,婆家请起做媒人。

双人双马双富贵,双双都是做媒人。

二月里,百花开,婆家请起大轿来,

双人双马双轿子,登门娶亲把人抬。

三月里,是清明,可惜爹妈一番心,

一时之间盘不大,盘大之时给别人。

四月里,插秧忙,哥哥叫我送茶汤,

脚又小来鞋又大,走一步来哭一场。

五月里,是端阳,天天挑水进厨房,

水桶又大路又远,想起爹妈哭一场。

六月里,绿荫荫,牡丹开花一般根,

花红花绿是一样,我在花里冷冰冰。

七月里,七月七,早栽谷子早得吃,

好茶好饭别人吃,残茶淡饭是我的。

八月里来是中秋,收粮捡谷汗直流,

公公打骂婆婆咒,都把奴家当马牛。

九月里,九月九,家家造的是美酒,

别人造酒喷喷香,奴家造酒无人尝。

十月里,十月大,勤扒苦做种庄稼,

绿豆麦子头年种,来年荒月要用它。冬月里,冬至节,寒天冷冻落大雪,

人家烤的白炭火,奴家手张黄瓜坼。

腊月里,许菩萨,写封书信到娘家,

叫声爹娘莫牵挂,这号苦命死了它。

《苦媳妇歌》中的主人公,自从姑娘过门成为媳妇之后,完全是一个家奴形象,既无劳动中的愉快,也无情感上的慰藉,更无夫妻间的幸福。这是一种封建传统的劣根性培植成的社会风习,注定了为人媳妇的地位低下,命运苦涩。所以,鄂西土家族人把媳妇称为小媳妇。但是小媳妇也不满这种被奴役的现实,她们也发出抗争的呼喊,请看一首《小媳妇歌》:

瞌睡神,瞌睡神,瞌睡来了不由人,

唯愿公婆早些死,小媳妇当家好为人。

(婆婆责问:“么子?!”)

小媳妇又机警地唱道:

瞌睡神,瞌睡神,瞌睡来了不由人。

唯愿公婆活百岁,大树脚下好为人。

媳妇虽有夫妻之分而饱受精神痛苦,而鄂西土家族地区的穷人中许多却因生活困窘终身不能娶妻,成为形孤影只的单身汉,单身汉却遭遇的是另一种不幸。请看两首《单身汉歌》:

单身汉,单身汉,单身汉儿睡的床,

两边睡成牛滚凼,中间睡成薄刀梁。

睡到半夜唱个歌,隔壁说我穷作乐,

谁人知我单身汉,脚头无妻睡不着。

说起单身好不苦,衣服破了无人补,

吃了几多含浆饭,穿嗒几多鸡屁股。

许多单身汉因穷苦终身不能娶妻,过着孤独而又牛马不如的生活,幽默而似哭诉着楚楚苦情,隐含着对苦难的怨恨。

教化歌曲

生活歌中还有许多日常生活中关于持家、做人的规劝歌,也是情理透彻,很有教化的作用。如《劝郎歌》:

一劝我的郎,用心看文章,多读诗书比人强,四海把名扬。

二劝我的郎,莫要做词状,羊毛笔儿五分长,好似杀人枪。

三劝我的哥,劝你莫赌博,十家赌博九家破,几个有下落。

四劝我的乖,无事莫上街,如今街上花世界,上街要折财。

五劝小兄弟,五更酒少吃,酒吃多杯无道理,反被别人欺。

六劝我的郎,切莫睡早床,早起三日田不荒,迟起两头忙。

七劝奴的人,莫交女妖精,妖精姐儿无良心,财亲人不亲。

八劝奴冤家,不可丢家眷,丑妻本是无价宝,不可当粪草。

九劝奴冤家,买卖不做它,生意买卖把钱赚,叫人眼睛花。

十样都劝尽,不知听不听,如若小郎听不进,枉费奴的心。

歌曲类别

土家族民歌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永顺、龙山、保靖、古丈以及湖北省来凤、利川、鹤峰、咸丰、宜恩一带及四川省。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人通汉语,只有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土家族爱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摆手歌、劳动歌、盘歌等。

生活歌

土家族文学以叙事诗、山歌及跳摆手舞时所唱之摆手歌等最为著名。摆手歌有大摆手歌和小摆手歌之分,大摆手歌具有史诗性质;小摆手歌多为苦歌、恋歌,系抒情性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乡风味。长篇叙事诗《锦鸡》是四句头民歌的组合体,用男女对唱方式表现,它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在土家人的生活中,生子添女亲朋好友前来贺喜,叫做吃祝米酒;筵席结束后,俩亲家母头戴草帽,脸上抹些锅咪,手里拿着蒲扇或扫把对唱、对跳,相互祝福、打情卖俏、送情送爱,就是这样一唱一跳,把整个祝米宴会推向高潮。乡民们称之为叫打“花鼓子”,也有人叫它喜花鼓或花鼓戏。《黄四姐》就是祝米宴上的传统保留节目。《黄四姐》歌词:

“(男唱)黄四姐,(女唱)你喊啥子,(男)我给你送根丝帕子,(女)我要你根丝帕子干啥子,(男)戴在妹头上,行路又好看,坐着有人瞧,我的个娇娇沙。(女)哎呀我的哥,你送上这么多,(男)东西送得少些沙,你不要这么说……。”

《黄四姐》的歌词曲调、演唱形式喜闻乐见,很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喜花鼓调有很多种,其中有《闹五更》、《黄四姐》、《探男歌》、《货郎歌》、《螃蟹歌》、《单身汉歌》、《青蛙歌》、《结婚歌》、《十送》、《十绣》、《十爱》、《十写》、《十想》、《猜字歌》等等。

土家族音乐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中国湘西、鄂西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散居在四川省的酉阳、秀山、石柱、黔江和湖北宜昌地区的五峰、长阳等县。人口2832743人(1982年统计)。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通用汉语汉字,仅有湘西的保靖、龙山、泳顺及鄂西的来风等县少数偏僻山寨保留着土家语。土家族人民喜爱歌舞,每年农历正月和三月是传统的歌舞节“社巴日”。民间音乐主要有民间歌曲和器乐两类。

民间歌曲 按土家族的传统习惯可分为山歌、薅草锣鼓、劳动号子、摇儿歌与儿歌、风俗歌等5种。

山歌

土家族山歌在语言上有土家语山歌和汉语山歌两种;在声腔上有高腔和平腔之分;在结构上有“一声子”、“三声子”、“四句头”、“五句子”之别;在内容上有情歌、古歌、礼仪歌、生活歌、苦情歌等。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西苏区产生过大量革命山歌,在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四句歌,亦称“四句头”,是流传较普遍的山歌。歌词为7字4句,故名。湖南龙山永顺等县流行的土家语四句头平腔山歌,音域不宽,音调多级进和三度进行。见下例:此外,保 靖县流行的沿河腔、坡头腔,龙山县的洛塔山歌,鄂西鹤峰太平的茅坝山歌,皆属于四句头山歌。五句歌,是由一个重复的上下句中间插进一个变化句而成。其结构形态有两种:一种是流行在保靖、永顺及桑植的五句歌,变化句插在 2、3句之间;一种是流行在桑植偏远山村的五句歌,其变化句插在3、4句之间,手法特殊,别具一格。连八句,主要流行鄂西地区。由前后若干五字句中间插入,字数规整,连说带唱,成八句数板。音调连贯紧凑,一气呵成。形式生动活泼,内容多表现爱情,由一或多人用高腔演唱,歌词固定。穿歌子,又称穿号子、穿五句,是一种结构比较复杂的高腔山歌。由“号儿”(四句头山歌)和“歌儿”(五句子山歌)组成,“歌儿”由歌师领唱,“号儿”由众人帮腔。演唱特点是先唱“号儿”后唱“歌儿”,再将“号儿”的1、2、4句分别插入“五句歌”中演唱。

薅草锣鼓

又称薅草歌、合音锣鼓、挖土歌等。在集体薅草、耘田或挖土时,由2人或4人在劳动队伍前鸣锣击鼓歌唱。薅草歌的歌腔有3种形式。乐段式歌腔:流行于湘西各县。由一个上下句组成的基本曲调唱多段词,富于朗诵性:两段式歌腔:流行于永顺和平地区。由两个不同曲调和节奏的乐段组成。第一段由锣鼓引出紧打慢唱的歌腔,曲调高亢悠扬,节奏自由,旋律富于装饰性;进入部分,节奏明快有力,曲调近似龙山坡脚的薅草歌。用多首民歌联缀成套的歌腔:通常用5、6首至20多首歌曲组成。桑植东北部的一套曲调达24首,其名称为“路边黄花开”、“一树花儿鲜”、“太阳当顶上”等。薅草歌有领唱、齐唱和4人各唱1句等唱法。伴奏乐器少则用一锣一鼓,多则加马锣兴、二、唢呐等。

劳动号子

土家人世居武陵山区和酉水、澧水两岸,拖木运料,撬岩抬石,行船驾舟等,在劳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行船号子、拖木号子、岩工号子最为流行。行船号子主要流行于酉水、澧水流域,有汤桨号子、摇橹号子、拉纤号子等。如酉水摇橹号子由一人领唱,主旋律轻松悠扬,起伏跌宕,众人以音程为四度的“咳哈”或“咳咳、哈”伴唱,曲调上繁下简,旋律突出,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拖木号子以永顺县长官寨的最有代表性。二声号子、三声号子、四声号子及间接号子4种。三声号子是由于领唱、齐唱用三句不同曲调而得名,节奏平稳,旋律性强,四声号子只有8小节,领唱、合唱各有四句不同的曲调,故名。音调激越高昂,节奏短促有力,用于拖木的关键时刻。岩工号子以古丈县和龙山县流行的最具代表性。古丈县的岩工号子有三声、五声两种。龙山县有8种之多,各有专名,如“喂喂号”、“喂羊号”、“梭羊号”等。鄂西和湘西龙山一带,还普遍流行由几首至20多首民歌组成的联曲体号子。如利川石工号子由“大留郎”、“点点红”、“海棠花”、“一枝花”等12支曲子组成。摇儿歌与儿歌龙山的坡脚、保靖的普戍流行用土家语唱的摇儿歌,曲调由上、下句组成,节奏平稳。普戍县的摇儿歌有羽调式和征调式两种,旋律多级进下行。来夙县卯洞的摇儿歌与龙山县近似,用汉语演唱。儿童们在娱乐放牧时喜唱儿歌,一种用汉语唱的儿歌是在童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调单一,多为二声腔;一种用土家语唱,曲调与土家族吹管乐“咚咚”的曲牌相同。

风俗歌

有 4种:哭嫁歌:土家族历来有“歌丧哭嫁”的风俗。姑娘出嫁前夕要唱哭嫁歌,只有一个较长的乐句,曲调级进下行,句尾随着哭声自然向上作六度或七度大跳,反 覆哭唱。来夙县卯洞的哭嫁歌旋律性较强,节奏规整,委婉深情。唱词多为7字1句,两句一段,讲究押韵。哭嫁歌有新娘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两种,亦称“姊妹哭”。新娘先唱,陪哭人从句尾插入,一起一落,自然形成两个声部,是土家族民歌中少见的一种民间复调歌曲。孝歌:按土家族风俗,老人死后安葬前一夜,要请人唱孝歌,用鼓伴奏,亦称“打丧鼓”、“打夜锣鼓”;有在祭帐前围桌坐唱和绕棺走唱两种形式。各地歌调、鼓点不同,内容基本一致,如“二十四孝”、“十月怀胎”以及亡者生平等,随编随唱。利川县有一种八字句的孝歌,亦称“明七暗八”,即每句只唱7字,第8字隐去,曲调为上下句式,上句落羽音,下句落征音。鄂西的跳丧鼓已发展为歌舞活动,由歌师击鼓领唱,2人帮腔,边唱边跳。摆手歌:土家族在举行大型祭祀活动中要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摆手歌的内容广泛,有民族迁徙定居、自卫抗敌、开荒生产等。各地歌腔、曲式不同,永顺县为一句式,龙山县为上下句式,保靖县为自由句式。此外还有一种吟诵性的自由句式流行于各县。梯玛歌:“梯玛”亦称“土老司”,为宗教职业者。梯玛歌用于驱鬼除邪等宗教活动,由梯玛请神时唱。他一手摇铜铃,一手舞司刀,边唱边舞。保靖的“游神调”、“旱龙船调”、“送子娘娘调”皆属于这类歌曲。

土家族生活歌

鄂西土家族地区民歌中的生活歌,是一种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的民歌,多是土家族文化的近代作品。它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绘着土家人的生活习俗和生活境况,是土家族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土家族人在历史上生存的环境很差,而且长期受着残酷的压迫和奴役,所以生活歌中的“苦”,是一个带有普通性和永恒性的主题。除生活习俗歌外,大量的是穷人、长工、媳妇、单身、灾荒等生活苦情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