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猴类,灵长目中平猴半目唯一的一个已绝灭的亚目。为灵长目的最原始类型,由平猴超科(Paromomyoidea)和近猴超科(Plesiadapoidea)近猴头骨组成。

基本介绍

英文:

Plesiadapiformes

释文:平猴类化石主要发现于北美晚白垩世至中始新世地层,欧洲晚古新世至中始新世地层亦有发现;近猴类化石发现于北美和欧洲中古新世至中始新世地层。近猴类适应于树栖生活,与真灵长半目的关系较远。头骨面颅前伸、吻长;脑颅较小,眼眶后缘略收缩,无眶后骨桥。在进化程度上,仅与有袋目的负鼠(Didelphis)相当。近猴类中的普尔加托尔猴(Puergatorius)发现于美国蒙大拿州普尔加托里山及哈尔比齐山区的晚白垩世地层及早古新世地层,其臼齿略呈方形,每一侧有门齿3个,前臼齿4个;其余近猴类的牙齿均为近三角形,具钝尖3个,近猴复原图且门齿仅2枚、前臼齿仅3枚。近猴类具爪,适应于树栖攀缘生活。早期各类个体小,因未发现头后骨骼,仅知头长约3~4厘米。后期各类如近猴(Plesiadapis)重已达4~5千克。臼齿低冠,三楔式,下中门齿增大,平伸凿状。指(趾)端具爪而无指甲。尾长。至今已有约30余属化石被发现,其中平猴超科有2科21~24属,近猴超科有3科10~12属。近猴超科化石在中国山东昌乐县五图组屡有发现,有Asioplesiadapis(亚洲近猴)和Carpocristes(多脊猴)、Chronolestes(高辈猴)。近猴曾被译为更猴,不确。希腊词根“ples,plesio”作“近边”、“近来”解,而希腊词根“pleist”作“更多”解,因近猴类的特征,如牙齿、鼻孔等与后期灵长类差异较大,原始,故应采用近猴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