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战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的一种对外战略。1946年2月22日,身为美国驻苏联代办的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文,对苏联的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必须把苏联看作政治上的敌手,采取强硬政策,这为遏制战略奠定了理论基础。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苏联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遏制战略的正式形成。

中文名

遏制战略

外文名

containment strategy

术语类别

政治手段

释义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的一种对外战略

标志

杜鲁门主义

实施

美国

针对

苏联

背景

二战后冷战格局

内容简介

遏制战略是主张美国在战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和西方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不断的政治冷战,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强对西欧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为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创造条件。其对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遏制战略的目标:阻止苏联势力的进一步扩张;揭穿苏联意图的虚伪;敦促克里姆林宫收缩其控制和影响;在苏联内部培育破坏性种子,使克里姆林宫至少改变其行为以符合普遍接受的国际准则。

作为美国政府的战略用语,“遏制”一词最早出现于1947年提出的杜鲁门主义和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研究室主任G.F.凯南于同年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题为《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文中称美国应“采取坚决包围的政策,在苏联可能危害西方利益的任何地方,坚决与之对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战败,英、法等西欧强国遭受重创,美国依靠战时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力量及对核武器的垄断,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与此同时,苏联在战胜德国法西斯后政治影响空前增大,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震动了世界。美国认为,作为潜在的敌人,苏联对美国的利益构成了重大威胁,必须利用政治、军事、经济等手段牵制苏联,阻止共产主义运动发展。遏制战略就是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提出来的。遏制战略的主要企图是控制西欧、日本,积极向亚、非、拉地区扩张,夺取中间地带,包围和封锁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并准备对其发动大规模战争,以维护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其战略手段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向西欧17个国家提供大量经济援助,以控制西欧;军事上推行“集体安全”,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军事同盟,对苏联和中国形成新月形包围圈;政治上充当“世界宪兵”,支持、援助各国反动派打内战。这一时期,美国设想以核武器作为政治讹诈和加速战争进程的手段,准备同苏联打一场第二次世界大战式的全面战争;在军队建设和部署上,奉行陆、海、空三军均衡发展的方针,保持海外驻军,建立海外军事基地,推行包围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战略部署。随着朝鲜战争的失败,遏制战略宣告破产。但是,遏制理论仍是美国历届政府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础,亦是其推行防止在发展中国家建立任何形式的社会主义政府的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