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著《权力意志》是由德国著名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1895年编著。《权力意志》强调自然界中的生命的丰盈、过剩。他认为世界不是一个万物求生存的消极过程,而是一个万物求生命力扩展的积极过程。尼采把审美现象和生命力的强度联系起来。他认为,“权力意志”造就最强的人,这样方能粉碎社会一切骗人的、病态的、仇视生活的东西。为破旧立新,他主张“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权力意志亦称“权力意志论”。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尼采的用语。是把追求权力,要求统治一切事物,征服所有妨碍“自我扩张”的东西的意志看作宇宙本原的唯心主义理论。尼采承袭其精神导师叔本华的哲学观点,把一种神秘的意志作为万物的本原。但他认为,作为世界本原和人的本质的意志,不是叔本华讲的生活意志,而是权力意志。因为生活意志和权力意志相比,前者是低级的,后者是高级的。生活意志只是一种生存欲望和生殖欲望,权力意志则表现为一种追求欲望。他在《权力意志》一书中说:“各种有机功能,都可归结到一种根本意志即权力意志,……权力意志分化为追求食物的意志,追求财产的意志,追求工具的意志,追求奴仆(听从者)和主子的意志。”权力意志的这种追求特性,使它成为宇宙的根本意志,决定一切的力量,推动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他认为,权力意志也是最高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弱肉强食就是道德,侵略掠夺就是生活,战争乃是“权力意志”的最高实现。尼采从权力意志出发,在历史观上引申出不同于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超人哲学”。他认为超人是历史的主宰者,平常人只是超人实现其意志的工具,没有超人,就没有历史。这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权力意志论是帝国主义冒险家的理论,是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强权政治、侵略行径辩护的理论。

中文名

权力意志

外文名

The Will to Power

类别

哲学论著

定价

22.8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页数

712

开本

16

出版时间

1998年1月

作者

弗里德里希·尼采

成书时间

1895年(未完成)

首版时间

1906

出版地

译者

张念东

ISBN

9787100007566

别名

权力意志论

装帧

平装

创作背景

尼采一生命运多舛,而且疾病缠身,这直接地影响了他的生活。他个性偏激,因向自己的意中人求婚被拒便对女性产生憎恶感,终生未婚。1888年,尼采得了精神病,治疗无效后被送进了疯人院,之后在休养所里死去。在他去世后,他妹妹替他整理并出版了他的遗作、笔记格言式的著作《权力意志》。

尼采出生于德国勒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的父亲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是非常善于社交,与普鲁士国王等当权贵族有密切关系。尼采自幼接受贵族特权阶级的熏陶,特别推崇优越感。另一方面他从小性情孤僻,而且多愁善感,纤弱的身体使他总是有一种自卑感。因此,他一生都在追寻一种强有力的人生哲学来弥补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

尼采先后在波恩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学习语言学,在巴塞尔大学讲授古典语言学。普法战争期间他参加了医疗救护队,不幸在战场上受伤,又回到了巴塞尔大学。1879年因病辞职。在此后的10年,他到过瑞士、意大利和德国的许多地方,寻求医疗,并从事写作。

1888年,尼采得了精神病,1889年完全疯狂,被送进了疯人院。辗转到魏玛等地休养,直到去世。

尼采一生命运不济,且疾病缠身。他曾经向自己的意中人求婚而被拒绝,从此对女性产生憎恶感,终生未婚。

思想

《尼采》

尼采的学说是一种基于对自然生命的肯定的、超越于善恶之上的生命道德。它强调,自然是生命的本性,自主是生命的作用方式,自我则是生命的表现方式。这种新道德以自然生命为基础,以权力意志为价值标准,以每一个个体“成为你自己”为价值理想。

尼采的哲学充满了无限的创造力,以及豪迈的超人欲望。在他的眼中,以往哲学的基本概念,诸如主体、对象、意识、认识、真理等等,都是虚构和谬误的。为了达到真理的境界,必须用反理性主义重新估计一切价值。在受理性支配的历史和文化中,古往今来的人们都被限制了创造力,不敢开拓,不能看到真正的前景,为此就要寻求人的真正本质,并且解放这种本质。

尼采认为,生命不是别的,它就是人生本身,就是人们从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血肉存在的人的现实生存。活着,就是生命现实的涌流状态,是生命的原义和权利,它表征了生命的现实性,生命只要具有其合法性,它就必定是“活着”的。

书籍

作为“活着”的生命在本质上就是权力意志。尼采说: “什么叫生命?这就必须给生命的要领下一个新的、确切的定义了。我给它开列的公式如下:生命就是权力意志。”尼采提出权力意志的两个主要根据是:第一,对生命性质的估计:生命的总体方面究竟是匮乏还是丰富?权力意志是以自然界中生命的丰富为前提的。第二,对生命意义的认识:生命的意义在于自我保存,还是在于力量的增强和扩展?在尼采看来,真正的强者不求自我保存,而求强力,为强力而不惜将生命孤注一掷,恰恰体现了生命意义之所在。

尼采认为,人的本质就是权力意志,这是一种高级的生命意志,它不只是单纯地求生存,而是渴望统治、渴望权力。人生的本质就在于不断地表现自己、创造自己、扩张自己,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发挥自己的权力。正是这种权力意志派生并决定了人生命过程中所有的一切,从各种肉体活动到精神活动都是权力意志的表现。仔细分来,权力意志又分为追求食物的意志、追求财产的意志、追求工具的意志、同化的意志等等。不仅具有生命力的有机物的本质是权力意志,就连一切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也都反映了权力意志。例如物理学中物质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其实就是不同的权力意志的争夺,生物学中有机体摄取营养物质就是生物作为权力意志去占有、吞噬环境。从人到动物、从动物到植物、从生物到物质,一切都是权力意志的体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抗强欺弱的竞争性,在竞争中构成了世界发展的过程。

就“权力”本身而言,有表现于外在的如政治权力和表现于生命之内在的生存权力。尼采认为,外在的政治权力并不等于价值,在这里,权力量并不就与价值量成正比。实际上,尼采对外在的权力是持否定态度的。尼采特别欣赏希腊人,并不在于希腊人拥有强大的外在权力,因为就外在权力而言,希腊远赶不上波斯、罗马。在一定意义上,尼采是把希腊人看作拥有内在权力的典型,而把罗马人当作拥有外在权力的典型的。在尼采眼里,希腊人远比罗马人有力量,因为希腊人是真正的“立法者”,而罗马人则只不过是“统治者”。

尼采画像

立法源于生命的内在强力,生命通过立法而取得了“给事物命名的权力”,即给事物规定价值、设置意义的权力;而统治则只不过是维系一种表面的权力形式,并不意味着生命力自身的昌盛。权力意志在世界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就是它的永恒轮转,它永远生生不息,自我创造,自我破坏。他说:“你们知道世界在我看来是什么吗?我可以在我的镜子里把它指给你们看。世界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无可匹敌,无始无终,恒久不变。如果它变化,那只是形态的万千不同,而非本质的改变。它就像一个奔腾泛滥的海洋,岁月的洪流永远在其中轮回,从最简单到最复杂,从最低级到最高级,从最平静到最狂野。它在不停地变化中肯定自己,知道自己是必将恢复自我的东西,是一种永不满足、不知疲倦的迁化。”

威尼斯(2张)

在这种过程中,尼采始终强调个人的力量,社会不过是一群人的集体,而每个人的权力意志都体现在社会中,利己主义是毫无疑问的。生命的原则就是使用暴力,掠夺、征服和践踏异己者、弱者。把他们当作自己成长、获得优越地位的工具。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人对人的剥削、压迫就不是什么不道德的行为,而是合乎人的本质,体现权力意志的行为。强者的权力意志表现为统治弱者,使弱者成为自己的工具、奴仆,它使历史具有生气,并向前发展;弱者的权力意志表现为对强者的憎恨、妒忌,要求消灭差别,而这将导致否定生活。那些具有天生的强有力的权力意志者,就是超人。

尼采的超人哲学是他关于人类历史的一种极其独特的理论。尼采的自我超越性学说集中体现在他的“超人”这一隐喻中。作为一个隐喻,“超人”将酒神精神、强力意志的内容包容于一身,表征着尼采的善恶彼岸道德的价值理想追求。“超人”不是英雄崇拜而是个人和人类的自我超越。在尼采看来,“超人”不是理想的典型,而是上升的生命类型。因为生命的本质是强力意志,而强力意志是有等级之分的,由此生命也就有旺盛和衰弱之别,而“超人”就是要个体生命成为那生命强力旺盛的人。

尼采

他认为,社会历史总要毁灭,总要堕落、退化,为了摆脱这种退化和毁灭的命运,为了摆脱权力意志的永恒轮回,只有等待超人出现。当超人出现的时候,人类才有远景。具体分析来说,超人是上等人中的优秀者,是权力意志、天才达到了顶峰的人,他们之于普通人,就像人类之于猿猴。普通人身上还带着进化过程中遗留的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超人却是完美的,他好像大海,掀起巨浪吞没一切浊世的芜秽,他颠覆一切原有的价值,重新确立尺度,他是自然和社会的立法者,本身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他是道德和真理的准绳,本身不受任何伦理的限制。尼采正是从他对生命的性质和意义的认识推出权力意志,又反过来用权力意志来界定生命本身,并用生命的强力来说明价值的。在尼采看来,正是作为权力意志的生命,是新的价值表的基础,是价值固定者。

内容简介

尼采的学说部分承袭了叔本华的基本观点——意志是存在的本原。然而对俗世抱怀疑态度的尼采并未拘泥于前人的成就,他认为意志不仅是求生的,也是谋权的。这种权力意志分为追求食物的意志、追求财产的意志、追求工具的意志和同化的意志等等。不仅具有生命力的有机物的本质是权力意志,就连一切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也都反映了这种意志,他甚至认为物理学中物质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就是不同权力意志争夺的结果。

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尽力争取超级权力,知识、道德、理智等都是求生存、谋权势的工具,而只有应用于此,这些才能凸显它的价值。所以,幻想和真理同样是必要的。

在肯定这种谋权的意志之后,尼采进一步说明,一切生物都依靠消灭其他生物来增加自己的生存权利,即弱肉强食天经地义。所以他认为战争优于和平,是历史的催化剂,而和平则是死亡的预兆。他这个观点明显受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影响,只是将其术治理论——成功与各种卑鄙手段是联系的——推演到哲学思想上而已。

尼采在书中鼓吹超人理论,认为那些具有天生的强有力的权力意志者就是超人。他自始至终都强调个人的力量、利己主义,生命的原则就是使用暴力、掠夺、征服和践踏异己者与弱者。这个“超人”实质上是集艺术形象与强权于一身的隐喻,暗示了尼采道德的价值理想。只可惜事与愿违,他的本意是为给现实中具有种种缺憾的人提出一种完美的人的理想,但其负面效应却成了极端主义者的工具。

作品鉴赏

专家点评

《权力意志》

尼采曾经说自己是太阳,为所有的人散发光和热。我们也不难理解他会提出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从他的哲学中,我们总是能感受到一种巨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完全是建立在对作者自己生命消耗的基础上。他的哲学打破了以往哲学演变的逻辑秩序,凭的是自己的灵感来做出独到的理解。因此他的著作不像其他哲学家那样晦涩,而是文笔优美,寓意隽永。有人称,尼采与其说是哲学家,不如说是散文家和诗人。尼采富于影响的代表作有《快乐的科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论道德的谱系》、《超越善与恶》以及《权力意志论》等。

从哲学上说,尼采是叔本华唯意志主义的直接继承者,他进一步发展了叔本华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否定理性和科学,对历史和文明采取虚无主义态度。他用权力意志代替了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并试图把叔本华的消极绝望的悲观主义改造为积极乐观的行动主义,鼓吹无限制的自我扩张。其哲学的意义主要体现为对西方文化的两大支柱———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的批判。

尼采通过宣布上帝之死对西方基督教道德价值进行了彻底的重估,并由此揭露了西方文化尤其是基督教道德的“非道德性”和虚无主义性。他甚至以此称自己为“非道德主义者”。但是,尼采强调,他之批判道德是为了让人能真正道德地生活,他的否定是为了新的肯定。因此,对道德价值的重新建构既是尼采价值重估的逻辑结论,也是尼采道德哲学中特别具有活力的内容。

尼采基于对作为权力意志的生命的信仰而重构的道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反上帝的自然的道德。这种自然的道德首先是以肯定生命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自然主义,而随之的,便是对作为生命感性的肉体和本能的肯定,以及对生活世界和个人强力之释放的“健康的自私”的肯定。它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

尼采

生命赋予意义。尼采是站在生命的立场上否定旧的道德价值,又站在生命的立场上建构新的道德。这样一种以生命的意义为道德的实质内容的哲学剥离了道德价值对生命价值的“遮蔽”,生命价值由此获得了“澄明”和“敞亮”,并由此确定了生命价值相对于道德价值的一阶地位。

尼采给西方文化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震动,在他之后,人们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理直气壮地以“理性”动物、“道德”动物自居了,他毫不留情地揭示人性中被隐藏许久的追求权力与扩张的本性,将人的虚荣、鄙俗、伪善、平庸的一面都暴露在阳光下,让人无地自容。无论你是去极力地否定它还是去勇敢地肯定它,你都会感到内心的震颤,这就是尼采哲学的威力所在。

与叔本华一样,尼采在去世以后,其哲学才受到人们的重视。他的权力意志哲学和超人哲学对德国社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尼采的思路对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以极大的启发。海德格尔以生存状态的分析为基础的“原始伦理学”,萨特对人的生存意义的行动阐释等无不体现出尼采的影子。

同时他的思想还对20世纪的社会政治活动产生了直接的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赴前线的德国士兵的背包中有两本书是最常见的,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尼采的强权思想对希特勒的影响也是众所周知的,其中有一句格言为希特勒终生恪守:“强人的格言,别理会!让他们去唏嘘!夺取吧!我请你只管夺取!”尼采和希特勒都是狂妄自大的人,所不同的是,尼采的疯狂是学者型的,只停留在口头和字面上;而希特勒是一位实践者,他把前者的思想付诸于实际行动。因此也可以说,尼采是法西斯最重要的理论先驱,这恐怕是尼采当初没有料到的。当然,他的超人哲学对于那些被压迫的民族也起到了一定的激发作用,在20世纪初,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们就从尼采的哲学中获取了许多灵感,通过各种方式激发民族独立的意识和力量。

妙语佳句

什么叫生命?这就必须给生命的要领下一个新的、确切的定义了。我给它开列的公式如下:生命就是权力意志。

强人的格言,别理会!让他们去唏嘘!夺取吧!我请你只管夺取!

作品影响

尼采文集 权力意志

德国的《法兰克福汇报》曾这样写道:尼采像一条凶恶的狼,虽然死去百年,但他的著作和思想却像狼的嚎叫那样留在这个世界上。他留给后世的不是什么影响,而是一个传染源,是一种病毒。那病毒不是别的,而是他的风格。[1]

尼采的著作最易感染读者的是《查拉图斯特拉》,它使人想起喇叭筒。在一百多年前,他赋予文化预言家在天空翱翔的翅膀。为此,在使用词汇“我”时产生了一种允许对一切展开批评的新自由和一种对事件的参与。任何彻夜不眠地冥思苦想的人,都不能在没有尼采的情况下保持清醒。

《尼采传》的作者,萨弗兰斯基教授这样看待尼采:对他来说,思维是一种热情。他从思维中得到愉悦、痛苦和紧张,就像别人从身体的其它部位得到这些东西一样。他是为自己的生活而思维。思维有两层意义:1用思维代替生活;2他在思维和写作中创造了另一种生活。他虽然善于思想,但却不谙世事。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语: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是一位兼有哲学家的深刻思想,和诗人,艺术家的浪漫气质的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影响相当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不合时宜的考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论道德的谱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