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海,又称“陆缘海”(marginal sea),是位于大陆和大洋的边缘的海洋。其一侧以大陆为界,另一侧以半岛、岛屿或岛弧与大洋分隔。边缘海可按其主轴方向分为纵边缘海和横边缘海。边缘海(Mare Marginis),月海之一。边缘海是位于大陆边缘,以岛屿、群岛或半岛与大洋分隔,仅以海峡或水道与大洋相连的海域。主轴方向平行于附近陆地的主断层线,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等,为纵边缘海。表面呈圆形和长形表明在深达1000-1700英尺的岩浆复盖下有火山口存在。

中文名

边缘海

外文名

Edge of the sea

别名

陆缘海

应用学科

环境工程

适用领域

环境生态

特点

陆壳变薄现象

大陆大洋

中国东海、中国南海,以及白令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

边缘海图片集萃

月海之一

边缘海(Mare Marginis),月海之一。其不同于其他月海,它外型缺乏规则,岩层外表相当薄细。表面呈圆形和长形表明在深达1000-1700英尺的岩浆复盖下有火山口存在。月海北侧有Marginis Al-Biruni火山口,东南侧有Ibn Yunus火山口,西北侧有Goddard火山口。

简介

边缘海是指一侧濒临大陆,一侧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分开的海,它与大洋之间水流交换畅通,洋流和潮汐影响明显,亚洲大陆沿海边缘海分布最多比较重要的有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东海、南海等边缘海浅水区障碍多,是海军舰艇特别是潜艇活动的受限水域。 

在西太平洋周边,环绕着东亚大陆,排列着一串串的弧形岛链。从阿留申群岛一直向南,经过堪察加半岛、日本诸岛、琉球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直达菲律宾群岛,一个接着一个,弧弧相套,岛岛相望。岛弧的外侧,如影随形,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海沟体系。岛弧的内侧是一群靠着峡口与大洋相通的半封闭海域,地质学家称之为边缘海。阿留申群岛后面是白令海;堪察加半岛后面是鄂霍茨克海;日本诸岛后面是日本海,南朝鲜称为东海;琉球群岛后面是中国东海;马里亚纳岛弧后面是菲律宾海;菲律宾岛弧后面是南海。在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只要有活动边缘,都会见到类似的构造搭配。爱琴海是一个例子。从伯罗奔尼撒半岛到克里特岛,再到罗德岛是一个岛弧,即海伦岛弧,爱琴海作为一个边缘海就藏在这个岛弧的后面。加勒比海又是一个体,构成所谓“沟弧盆体系”,是活动边缘特有的一种地质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质学家不懈探索的科学谜团,每一种大地构造理论,都力图而且必须将这种三位一体沟弧盆地体系纳入它们的造山理论框架。

地形

边缘海的地形甚为复杂,但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靠近大陆的一侧有一个宽度不等的陆架,靠近岛弧一侧则有一个裂陷的深盆地,俗称“弧后盆地”。二者之间是一个坡度很大的陆坡。成熟的弧后盆地都已出现洋壳。南海中央海盆,水深在3400~3600米,就是一个成熟的弧后盆地。盆地中央已经发现洋壳和磁异常条带。东海的琉球海槽,一般水深1000~2000米,最深2323米,地壳明显变薄,已有海底火山活动,但洋壳尚未出现,属于弧后盆地发育的幼年阶段。琉球海槽和南海海盆,代表不同发育阶段的两种弧后盆地,是研究边缘海地质演化的最好“靶区”。

成因

边缘海的成因历来都是地质界的热门话题。“地槽论”作为一种大地构造学说当然也应当有自己的一套说法。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地槽论”的最后一位旗手、著名的苏联地质学家别洛乌索夫用大洋化模式解释了边缘海的成因。他说,大洋化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大洋中脊;另一种就是边缘海。它们原是大陆边缘,但是后来发生了大洋化,组成地壳的花岗岩变成了玄武岩,于是陆沉海底。

特点

边缘海最大特点是,那里有明显的陆壳变薄现象。任何一种地质理论,只要涉及边缘海,都必须给这一事实一个恰当的解释。在板块构造理论诞生以前,地质学家习惯用侵蚀作用来解释地壳变薄。他们说,当弧后下伏的地幔升温时,弧后的地壳隆升成为高地。高地遭受侵蚀而逐渐削平,使那里的地壳越变越薄。北美西部的大盆地就是这种情况。过了一段时间,热源消失,上地幔发生冷却,恢复到正常的密度。那些遭受剥蚀的山地又沉没到海下,变成弧后盆地,那里的陆壳就变薄了。至于地幔为什么升温,又为什么冷却,专家们的看法不尽一致。

边缘海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它背靠陆地,有大量的陆源碎屑物质源源不断输入,带来的丰富营养盐为海洋生物,特别是微体和超微生物提供了大量的食物。深水的物理化学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海水通过峡口频繁进退形成了良好的盖层和储油圈闭。世界许多大的油气田和油气聚集带,如里海、黑海、西西伯利亚、中东和墨西哥湾等地区的油气聚集带,都曾是古代的边缘海。油气的生成和聚集过程都与边缘海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边缘海成因模式的建立无疑对人类的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具有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边缘海,我们相信,在中国古生代的边缘海盆地中,一定会有重大的油气发现和丰富的油气资源。

边缘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