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蛮,是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中原以南各部落的称呼。古代中原人以中原(即黄河中下游一带)为天下中心,称周边四方为"夷、蛮、戎、狄"。

"南蛮"的称谓最早文字记载来自于周代的《礼记·王制》:"中国(方位概念,居天下之中)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蛮”即是野蛮的意思,蛮子就是野蛮的民族。曾经是准噶尔人对满族人的称呼。

中文名

南蛮

拼音

nán mán

外文名

people in ancient southern china

起源1

河洛王朝(夏商周)

起源2

元朝

典籍记载

《礼记·王制》、《明季南略》

最早记载

周代的《礼记》

先秦演变

先秦时代,中原王朝泛称中原(黄河中下游)周边四方的南方部落为“蛮”、北方部落为“狄”、西方部落为“戎”、东方部落为“夷”。"蛮夷戎狄"是中原王朝(夏、商、周三代)对黄河中下游周边部落的称谓,不包括长江流域东南沿海一带的“百越”部落及西南一带的"百濮"部落。

早在秦朝以前,中原部落把长江中下游以南各部落统称为"越"或“百越”。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也就是从今江苏南部沿着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是古越人最集中的分布地区。百越即是指江浙沪、广东、广西一带的原住民部落。江浙沪一带是“吴越”,福建一带是“闽越”,广东一带是“南越”,广西一带是“骆越”(雒越)。雒越是现在京、壮、侗等现今广西及越南各族的祖先。而吴越、闽越、南越等部落则主要成为后世汉族的祖先。

百濮分布于百越之西北部、楚国之西南部,即今重庆南部、四川南部、贵州、云南等地。"百濮"最早见于中原史籍记载的是《尚书·牧誓》,曾参加周武王“伐纣”会盟。濮族与庸、蜀、羌、髳、微、卢、彭等族群一起参加周武王牧野誓师讨伐商纣王。《华阳国志》载,越嶲郡会无(今四川会理县)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即今安宁河流域的大石墓。

称谓由来

古时候与三代王朝敌对的四方部落(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并没有民族意义,到了汉代以后汉族形成后才有指代异民族的意义。

到现在只有南蛮被用来做骂人话,这是为什么呢?根子要追到明清朝代交替之际,清兵入关对汉人的大屠杀上,(《明季北略》卷11)各地为剃发的屠杀:“去秋新令:汉蛮子不剃发者以违制论斩。令发后,吏诇不剃发者至军门,朝至朝斩,夕至夕斩。” 《明季南略》(“廿五曰丁丑,可法开门出战,清兵破城入,屠杀甚惨”)。史载:只要遇见一个满洲士兵,“汉人不论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颈受刀,无一敢逃者。”一个清兵,遇见近五十名青壮男子,清兵横刀一呼:“蛮子来!蛮子来!”这些人皆战战兢兢,无一敢动。这个清兵押着这些人(无捆绑)去杀人场,无一人敢反抗,甚至没一人敢跑。到刑场后,清兵喝令:“跪!”呼啦啦全部跪倒,任其屠杀。

唐·司空图《河湟有感》:“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宋朝出于对“胡化”汉人的歧视,指其为“番”、“虏”;而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则反击称宋朝汉人为南蛮。公元1127年6月12日,宋高宗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宋朝,以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位于南方,史称南宋,以别于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为并存政权。南宋由于军事实力始终不敌金国,统治范围被迫限于淮水秦岭以南地区,与金国长期军事对峙。华夏文明的主体与汉族的正朔位于女真人的南方。这也是女真人将汉人称为南蛮。

到了清代,准噶尔族称满族人为“蛮子”。西南汉人特指彝族,也是准噶尔人对满族人的称呼。蒙古人和汉人都认为满族是蛮子。

日本与南蛮

十五世纪开始,西欧各国纷纷向东洋开辟新航路,世界历史进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大航海时代)。随之而兴起的就是殖民与海外贸易。所谓中国南方,是当时日本受中国华夷思想的影响,对最初到达日本的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称呼。这些人大都乘船绕过好望角、菲律宾群岛从靠近九州的南面海上驶入日本,故统称为“南亚人”。以后英国、荷兰势力东渐,日本人又称英、荷人为红毛。

日本最早接触南亚文化是在天文十二年(1543),一艘中国帆船因受台风袭击而漂流至九州种子岛。这艘船本来是往来中国与暹罗王国(今泰国)间的商船,船员多数是欧洲人,少数是中国人。该船的葡萄牙人船长手中有一管状物,可以发火,其声如雷,力破铜铁。即史书中所谓之铁炮(步枪)。种子岛领主种子岛时尧以2000两白银向船长购得两支,并在两年后由工匠八板金兵卫清定复制成功。这种新式武器很快就被战国大名所接受,近江国的国友、和泉国的堺与纪伊国的根来成为大规模生产步枪的基地。步枪的传入使日本的传统战术发生改变,作战主力也由骑兵改为步兵(“足轻”)。

步枪可以说是最早影响日本的南亚文化产物之一。在步枪传入后数年即天文十八年(1549),天主教也传入日本。当时欧洲正逢宗教改革,不少国家已改奉新教、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天主教只得转向东方寻求市场。将天主教传入日本的传教士是西班牙籍天主教耶稣会士方济各·沙勿略(1506~1552)。他在到达日本萨摩(鹿儿岛)后得到领主岛津贵久的允许而在当地传教,第一年就发展了二百个信徒,以后又在肥前的平户、周防的山口、丰后的府内等地传教。日本人将其传入的天主教音译为“切支丹”或“吉利支丹”。中国史书常把传教士描绘成凶神恶煞的殖民先锋,未免有些程式化。后人可以从大的视角轻描淡写地总结历史,而处于历史之中的人却很难摆脱环境的制约。沙勿略为了将福音传播于东方而不辞艰辛,其坚毅的精神是可敬的。在日本传教两年三个月后其回到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果阿,准备来华传教,1552年来到广东上川岛,未能进入内地,即疟疾而死。沙勿略后来被教会追认为圣徒。

沙勿略之后的传教士接踵而来,且常与南亚商人一起出现。《马可波罗游记》中将日本描写成黄金之国,是以南亚商人对日本很感兴趣。以葡萄牙为主的中国南方商人常以马六甲为中心,经营中国、日本、南洋、印度间的居间贸易(黑船贸易),获利甚巨。而最初为其担任翻译者,就是中国历史上恶名昭彰的倭寇巨魁王直。九州诸大名为了染指贸易的利益,纷纷开放自己的领地并给于传教士在领地内传教的权利。比较有名的贸易中心有肥前的平户(松浦氏领地)、横濑浦和长崎(大村氏领地)以及丰后的府内(大友氏领地)。

关原之战后夺得天下的德川家康,一开始因为需要通商来繁荣经济对于传教基本持鼓励态度。这种背景下,庆长十八年(1613)仙台藩主伊达政宗又派出了以家臣支仓常长为代表的“庆长遣欧使节团”。与天正少年使节团不同,这一次乘坐的是日本学习西方造船术自建的大船,先横渡太平洋至墨西哥上陆,经陆路至美洲东海岸再穿越大西洋到达欧洲。回国时大致亦循此航线。支仓常长也晋见了西班牙国王和教皇,七年后回国时日本已禁教,故未达到传教与通商的目的。然后在当时情况下,东方人如此大规模的航海还是引人注目的。

德川幕府转而禁止天主教的原因很多:

一是教义内容如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排斥异教,反对切腹自杀,反对多妻制等与日本统治传统直接对立;

二是天主教与把持南亚贸易的九州各藩势力的庞大引起了幕府的担忧;

三是与当时接触幕府的荷兰、英国(都是新教国家)商人为排挤先占有市场的葡、西商人,有意识中伤天主教有关;

其他还有许多细碎原因。

从庆长十八年底起,幕府在全国禁教。信教大名面临着或失去地位,或失去信仰的抉择。不少人选择了后者,而且为了表示坚决,疯狂迫害教徒。只有高山右近(其在秀吉禁教时已失去领地)因拒绝改宗而流放到了马尼拉。幕府以踩踏圣母像的方式(踏绘)试验老百姓是否信教,而对于信徒的处罚极为野蛮,往往伴随着人格侮辱。虽然大多数人被迫改宗,信仰坚定而殉教者仍屡见不鲜,1619年以后六年间被杀的日本教徒据估计有28万人之多。

秦汉时期

南蛮以盘瓠﹑廪君﹑板楯三者最大。盘瓠蛮因以神犬盘瓠为图腾而得名。秦汉时﹐居住在武陵郡(今湘西﹑黔东及鄂西南边缘地区)﹑长沙郡(今湘中﹑湘南地区)﹐故又称“武陵蛮”或“长沙蛮”﹔其地有雄﹑樠﹑辰﹑酉﹑武五溪﹐故又有“五溪蛮”之称。盘瓠蛮在秦汉时部落分散﹐各有首领﹐汉王朝授予邑君﹑邑长称号﹐颁赐印绶。蛮语称首领曰精夫﹐族人相呼曰姎徒。多居山壑﹐从事粗放农业。能织木皮为布﹐以草实为染料。衣服五色斑斓﹐赤髀横裙﹐以枲束发。汉王朝对他们收取“賨布”(作为赋税交纳的布)之赋﹐大人每岁征布一匹﹐小口半匹。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张鲁在汉中传播五斗米道﹐川北的板楯族人多信从之﹐大量迁到汉中。曹操平张鲁﹐李虎﹑杜濩﹑朴胡﹑袁约﹑杨车﹑李黑等为首的板楯族人被迁到略阳(今甘肃天水东北)﹐号为巴人或巴氐。另部分被曹操内迁关中。晋元帝太兴三年(320)巴酋勾渠知曾在关中联合氐﹑羌﹑羯等各族共三十万人﹐反抗刘曜统治。早在汉初就已迁居商洛地区(陕东南)的板楯蛮﹐在南北朝时期沿丹水﹑沔水向东南发展﹐到6世纪时﹐已分布在“北至商洛﹑南拒江淮﹐东西二千余里”的土地上﹐而且还部分地保持着他们的固有习俗。成汉后期﹐牂柯﹑兴古(今云贵东部)僚人大量北迁入蜀﹐部分沿嘉陵江北上﹐给留居川北地区的板楯族人以巨大的冲击。南北朝后期﹐北魏势力南入四川﹐建立巴州(今四川巴中)﹐以巴酋严始欣为刺史以统僚人(既今天的壮族)。

南朝在蛮人集中的地区设置“左郡”﹑“左县”采取以夷制夷﹐以蛮人首领任令长﹑太守甚或刺史﹐进行羁縻。而在荆州置南蛮校尉﹑雍州置宁蛮校尉﹐统管蛮事。归附的蛮人﹐一户输谷数斛﹐其余无杂调。各地蛮人仍不免于官府的迫害﹐他们反抗官府的起义斗争史不绝书。南北王朝都残酷镇压这些反抗斗争﹐且常常把俘虏和降蛮大量迁徙到河内诸州﹑六镇或建康﹐有的还被抑为营户﹐或赏赐给官僚为奴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