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弟,拼音为huáng tài dì,储君的一种,简称太弟,与皇太子、皇太孙、皇太叔等,都是皇位继承人的封号,而此一继承人通常是皇帝的亲弟弟。不少国家历史上都曾出现皇太弟的封号。

中文名

皇太弟

外文名

Emperor Tai Tai

别名

太弟

拼音

huáng tài dì

定义

经选定继承皇位的皇弟

类型

古代称呼

含义

皇位继承人的封号

解释

储君的一种,简称太弟,与皇太子皇太孙、皇太叔等,都是皇位继承人的封号,而此一继承人通常是皇帝的亲弟弟

简介

皇太弟,储君的一种,简称太弟,经选定继承皇位的皇弟。《晋书·成都王颖传》:“河间王顒表颖宜为储副,遂废太子覃立颖为皇太弟。”《魏书·徒何慕容廆传》:“(高盖等)乃杀泓,立冲为皇太弟,承制行事,置百官。”与皇太子、皇太孙、皇太叔相同,都是皇帝正式继承人的封号,而此一继承人通常是皇帝的亲弟。不少国家历史上都曾出现皇太弟的封号,必须注意的是,如果国家元首是国王话,那么理论上只能称之为王太弟,不过亦可简称为太弟。

就中国历史而言,如果没有经过正式册封的程序,并不能算是皇太弟,如明熹宗朱由校因无子而直接传位予明思宗朱由检,就没有经过册封的程序。

通常太弟的居住的处所和太子一样也称东宫,不过东宫官属会随之改名,例如太子太傅改称太弟太傅,太子洗马改称太弟洗马。

皇帝不立太子而立太弟,本来不外乎是因为无子或其子尚年幼,部分是皇帝一开始就有传弟之意或者他人授意,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其原因往往不单纯。而随着皇子的出生或长大,太弟与皇子间竞逐帝位的情势往往会愈演愈烈,因此太弟的地位通常是不稳固的,或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历代皇太弟

中国历代皇太弟(包括追封)

政权

姓名

在位皇帝

受封时间

受封原因

结果

西晋司马颖惠帝司马衷永安元年(304年)成都王司马颖控制政府,废太子司马覃,河间王司马颙上述建议封司马颖为皇太弟后为司马颙所击败,同年即被废,复为成都王
西晋司马炽建武元年(304年)河间王司马颙控制政府时所遴选光熙三年(306年)即皇帝位,是为怀帝
前赵刘乂昭武帝刘聪光兴元年(310年)刘聪政变,杀死兄长皇帝刘和,刘聪为刘渊庶子,而刘乂为嫡子,故立为皇太弟麟嘉二年(317年),刘聪之子刘粲诬告刘乂谋反,被废为北部王,不久被刘粲派人暗杀
西燕慕容冲前燕帝慕容暐燕兴元年(384年)慕容泓先为部属高盖所杀,慕容冲被拥立为皇太弟,实际上已是国家元首,但因为兄长慕容暐仍然在世,而原为前燕皇帝,所以慕容冲只称太弟,到慕容暐被前秦所杀后才称皇帝更始元年(385年)即皇帝位
展开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