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前1033年—前349年),周朝的诸侯国,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

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晋景公时,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独霸中原,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

晋平公以后,晋国范、中行、智、韩、赵、魏六卿之间斗争激烈。晋定公时,范、中行两家首先败亡。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已被三家瓜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前349年,末任晋侯晋静公被废为庶民,晋国覆灭。

晋国鼎盛时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甚至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晋国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

中文名

晋国

官方语言

上古汉语

别名

创立者

唐叔虞

主要城市

洛阳

政体

君主制

民族

华夏族(汉族)

外文名

Jin Principality

所属地区

亚洲

所属时期

西周、东周

时间

公元前1033年 ~ 公元前376年

帝王

晋献公、晋文公、晋悼公,晋景公等

都城

唐、晋、绛、翼、侯马、曲沃等

货币

贝币、布币

名人

介子推、师旷、晋文公等

行政区划

晋国早期的地方行政为都、邑两种。“都”是指有宗庙的城市,没有宗庙的都称为邑。随晋国土地的不断增长,到春秋初期又兴起一种名为“县”的行政单位。县是通过灭亡其他小国而形成的,国君将其封给大夫作为世袭的封地,属于军政合一的单位。随着灭国的增加,使县比都和邑发展的得更快。由于公室的衰微和世卿家族的兴起,卿大夫们不断兼并公室的领地,到晋悼公以后,连旧都绛也被置为县了。除此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自大县中分出的小县。晋国的县不同于楚国,其长官叫做县大夫,也是可以世袭的,其权力几乎和普通的邑大夫没有区别。

据《中国行政区划史·总论·先秦卷》中的晋县考的考证,晋县最早为晋武公时所设的荀县,再有事晋献公时的耿、魏两县,其余各县则为晋文公、晋灵公、晋平公和晋顷公时所置。这些县主要分布在黄河与汾河流域。

政治

国都

晋的国都见诸于史的先后有唐、翼、绛、新绛等名字。唐叔虞受封时的都城在唐。春秋史籍《左传》最早记载的晋都是翼。翼、绛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争议,根据考古报告,唐和翼可能是一座城市,但翼、绛也可能只是一个城市的不同名称。《西周封考国疑》则认为国都自唐叔虞始封到晋侯缗时一直在翼,晋献公时才迁都绛。公元前585年(晋景公十五年),晋景公迁都于绛山之北汾河、浍河会合处的新田,称之为新绛,这也是晋国最后的都城。

曲沃是晋国重要的城市,在晋国分裂时期是曲沃侯的都城,曲沃代晋后,武公在当地建造宗庙,做为祭祀历任国君的地方。

官制

参见:五军、晋国六卿

晋文公以前的官职有司徒、司空、司马、太师、太傅。司徒在西周时为执政,后因晋僖侯名为司徒,为避讳便被废置。司空为掌管军法的官员,司空则主要管理军营和后勤。晋文公以后,晋国实行的是军政合一的制度,晋文公设卿,卿又称将军,他既是文职,也是三军的长官。六卿也称六正或六将军,其中中军长官为众卿之长,称为正卿、中军将或者元帅。

卿之下的官职又通称大夫,大夫也分上、中、下三种,并可以其司职而存在其他名称。司空在西周本属三公之一,卿制出现后,反倒成为了卿的手下,成为专司制造和刑法的大夫。

在教育方面,国君会委派一个大夫为太子的老师,称之为傅,或太傅、太师、师保等。在地方行政区划方面,其长官通称邑大夫或县大夫。

晋国执掌刑法的大夫又称士、理或司寇。六卿中的士氏(后称范氏)也是以职务为氏。晋国的司寇士氏是世掌刑律的家族。由于晋在春秋时为诸侯盟主,司寇也会常为诸侯判案,有时连王室也会请士氏帮忙。

管理宗族事务与典籍的大夫一般叫做祝、宗、卜、史等。祝主要为祈福和禳灾。宗也称宗人,主要是管理国君的卿大夫的家庭事务。史则为记事书言,也兼观察天象和整理宗族资料。史官中还有一个分支,称为卜,是专事占卜一事。而专门管理和整理收藏典籍的史官又叫做籍。

晋国司职音职的大夫称之为“师”。而外交方面的人才,又通称“行李”或“行人”,因为重要的会盟和朝聘活动都是由国君或卿大夫亲自参加,故而行人主要是处理一般性质的外交活动。

根据周制,诸侯的亲卫军称做“公乘”和“公行”。其主管呼为“七舆大夫”,春秋后期,由于国君势衰,七舆大夫遂不见于史。

法制

参见:宗法

宗法制度是周朝封建制的基础。宗法规定,国君的继承者必须是嫡长子,其余的儿子都称为别子。别子要另立宗族,并做为宗族的始祖。别子的宗族也是由嫡长子继承,称之为大宗,其余的儿子要新立为小宗。

曲沃代翼与晋献公时的尽除公族和骊姬之乱后,破坏了传统的宗法制度,使得宗法制在晋国无法完全贯彻。晋武公以后的国君只尊始祖唐叔虞为祖,晋武公为宗,而唐叔至武公之间的各代君主都不再接受祭祀。晋献公以后,嫡长子继承制度也有所松动。晋惠公、晋文公、晋成公、晋悼公都是以庶子的身份继位,由于宗法约束力的下降,令礼的影响也有所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法制。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四年),晋文公作“执秩之法”。晋襄公去世后,赵盾将晋文公所作的法制修改为“赵宣子之法”,其目的是为保持私家族的利益。晋景公不满赵氏专权,特命士会到王室学习周礼,回国后,依周礼制定了“范武子之法”,这部法律旨在加公室而抵制卿族势力。不久,晋景公就依这部法律诛赵氏。晋悼公时期,为表示友好,令士渥浊修改范武子之法,以缓和公室和卿族的关系。这五部法律内容都十分庞杂,类似于现代的宪法。

春秋后期,晋的卿族十分强横,在消灭栾氏后,六卿执政的局面已经形成。为了保持自身的权益,和打压公室。执政正卿范宣子将刑法从总法用分出,单独而成“范宣子刑书”,这部法律废除了贵族特权。起初,这部刑法只是私藏于府,并没有公开。待到四十年后的公元前513年(晋顷公十三年),六卿家族已经不能相容,赵鞅和荀寅才首次于大鼎上刻上这部刑书。

联姻

参见:秦晋之好

晋为姬姓国,是黄帝的后裔,有和姜姓通婚的传统。晋的始封君唐叔虞的母亲邑姜便是姜太公的女儿,后代国君也常娶姜姓女子为妻。晋文侯的母亲和夫人都出于姜姓;晋武公的妾为齐姜,晋献公继位后又娶她为妻并生穆姬和太子申生;晋文公流亡齐国后,齐桓公将女儿嫁给他;后期的晋平公也多次娶齐女。

因地处北方,其境和戎狄连接。从晋献公即位后打破了“同姓不婚”的规则,先娶同姓贾国女子,后又娶狐氏女子,生晋文公;晋平公在位期间,其宫中就有四名姬姓女子。不仅于此,晋国还大量和狄人通婚,晋献公所娶的大戎狐姬和骊姬都是姬姓戎女,之后的国君和卿大夫也常与戎人通婚。

秦穆公为与中原友好,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骊姬之乱后夷吾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秦穆公为了笼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外公家又被秦国灭亡,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跑回了晋国。秦穆公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改嫁给他,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当上了晋君,成为有名的的晋文公。因此秦晋之好代表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

经济

农业

晋国为善农的周人所建,周人的祖先是后稷,其善播百谷,由于西周时代的晋国地域狭小,发展不大。至晋文公时代,由于领地的不断扩张,以及诸侯霸主的地位获得了大量贡赋,令境内农业规模迅速发展和繁荣起来。

据《世本》记载,古人最早使用的农业工具是耒和耜)。由于技术的革新,到商周之际,改以青铜所制造,耒则演变成为犁。最初,人们还只是用人力来挽犁,在春秋中后期晋国早出现了牛耕。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在政治较量中失势后,其原用作祭祀的牲牛也被迫成为从事农耕的役畜。春秋后,当时的主要农具还有锄,除此之外,晋国所见的农具还有镢和夯锤。

土地

参见:井田制

古代耕田图

晋国将土地划分成若干份邑和县分给公室和各级贵族。这些封地又会分为两部分,一半是为公田,由拥有者派出人员经营;另一半则由庶民耕种,称之为私田或份地。从春秋后期开始,由于社会的变革,大量的公田都无人耕种,传统的制度便逐渐被改变。拥有土地的卿大夫们一反原本单一的亩制,纷纷自行规定亩制,将公田分给普通人民,再依私田的方式收税,这也是春秋战国之交的一大变革。商业

在春秋早期之前,实行的是“工商食官”,商人和工人都属于政府管理,并且是一种世袭的制度,居住于市井之中,不得随意改变职业和迁徙。春秋以后,已经开始出现私营商业,那些成功的商人的政治地位也较高,能像外交人员一样到处活动。商业的发展对旧有制度的冲突也是巨大的。其中最为突出的便为土地成为了商品。晋悼公时期的魏绛劝悼公与北戎谈和的建议中就一条是“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到三家分晋之际,则又出现了私人间的封地交易。

手工业

晋文公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其主管为大司空。政府直接控制手工业的生产,而工人则是以世袭的方式来传承。官营的手工业以生产兵器、战车、铠甲等战争用具和社会上层必需的礼器、食品、服饰和钱币为主。而建筑领域则以庶人为主体,再辅之专业的工匠。

除官营的外,晋国还存在着由势大贵族私营的手工业,通用于其家族来建宗庙和铸祭器。贵族掌握的手工业虽然在性质上与国营的手工业相差无几,但不可以称为“官营”。此外则还有民间以家庭为单位的手工业生产,主要是种桑采麻与养蚕织帛。到春秋后期,社会继续变革,伴随贵族私营手工业兴起的则是官营手工业的衰落。于是晋悼公实行“公无禁利”的政策,从此庶人也可以弃家从工,到战国初期便有了以盐铁致富的工场主。

战国的《考工记》所载的手工业有三十余个工种,自文献与出土文物来看,晋国的手工业是分为金属冶炼、纺织染色、制革、制陶、车船、制盐、营业和玉石漆器加工八种。

货币

参见:布币

布币

晋国使用的货币主要为海贝和布币。贝的单位为“朋”,一般要十枚贝为一朋。由于贝产于海滨,处于内地原晋国并不易获得,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的流通量也增多,海贝已经供应不足了。于是改用骨或玉仿制成贝的形状。另一种布币实际就是种名叫铲的农具,西周时又称之为钱或镈。

文化

哲学与宗教

周朝实行“以德配天”的“天命观”思想,这也是晋国在西周时期的主要意识形态。唐叔虞受封不久,在晋国发现了一种“异亩同颖”的嘉禾,便将它献给周成王,周成王又要他转交给周公,周公特作《嘉禾》以示上天对周朝的眷顾。晋文侯之后的晋国分裂时期,由于内战的频繁,令普通人民对“天命观”产生了动摇,他们不再相信变化无常的上天。在《诗经·唐风》中有一首《鸨羽》就提出了“悠悠葵,曷其有常”的疑问。于是原本的“敬天保民”思想向着“重民”转变。重民思想在春秋后期进一步发展为“爱民”,大臣师旷就劝谏平公要懂得节制和减轻国民的负担,这样才能获得人民的支持而在与世卿的斗争中占得优势。

晋国深信占卜,并有“卜”、“筮”、“占星”、“原梦”、“看相”和“音兆”等多种形式,其中又以卜和筮最为常见。《左传》所载的各国卜筮活动约八十多次,而晋国就占去一大半。晋献公欲伐骊戎,就先后运用卜和筮两种方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卜筮在春秋后期已沦为一种形式,人的意志已盖过“神”的意志。赵鞅在同范氏、齐、郑联军作战之前占卜,便出的结果是不吉,但他甘愿违卜作战;另一次在攻打卫国时,形势对己方不利,他就以占卜不吉为由班师回国。

文字

侯马盟书

晋国 所使用的文字多见于甲骨、青铜器、陶器和货币等材料上,其中以春秋时的作品最为常见。从山西洪洞出土的春秋晚期甲骨中的文字笔画纤细,与殷墟发现的商朝甲骨文的字体不同,而和春秋战国时的青铜铭文接近。

出土的晋国的盟誓载书,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侯马盟书》,这批盟书都是由毛笔用朱红墨水写就于玉石片上,从书中娴熟的笔法可看出笔墨在当时已使用了很长时间,其文字的整体风格一致,字形和楚国文字相似。

从《左传》的记载还可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初步形成文字学,师服所说的“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和史赵的“亥有二首六身”都被认为是对文字的研究。

史学

晋国的史书称《乘》。世掌典籍的大夫家族称为“籍氏”。而太史则主要记载言行,其中较为知名的人有董狐,时称“良史”。当时史与籍有所不同,分司记载和收藏。《乘》在战国初期还存在,诸子典籍也多有引用,但晋乘中的记载不见于孔子所删采的《春秋》。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晋乘》被视为“百国春秋”而被付之一炬。而汉武帝之后,又罢百家,尊儒术,《晋乘》从此散佚。现存的《晋乘》四十二则是为后人偶获,每则只记一事,并且不记年月,都为晋文公时期的事迹,内容多为采自《韩非子》等书。

由于史官司职不同,在春秋时发展出以记言为主的题材。《国语》就是本记言的史书,其中的《晋语》有九篇,占全书的二分之一。

史官另一个重要职责是整理的记录国君及贵族阶级的世系,六卿中知氏的成员知果预言家族将灭,就在太史处登记,从知氏中分出,新立辅氏。后知氏被灭,辅氏得以幸免。另一方面,卿大夫家族也有自己的私人史官,主要记载自家家史,战国成书的《世本》就多数引用了家史。

天文和历法

参见:

夏历

早在西周时期,晋国就对日月和行星的运动及二十八星宿有所了解。《诗经·国风·唐风·绸缪》中就出现了“三星在天”、“三星在隅”等记载,这当中的三星即是指参星。卜官还会依据星域中的异常来推测其对应国家的吉祥,这就是占星术。

晋使用夏历,夏历正月为建寅之月,相比周历,其在农物方面更加科学。当时虽还未形成“二十四节气”,已知晋国人是用“分”、“至”、“启”、“闭”八个节气来对应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发源于商朝的干支纪日法在晋国已经非常普及,广泛运用于社会各阶层。

数学

珠算的前身“筹”在春秋时的晋国也获得广泛运用,晋平公时期,其母晋悼夫人赐予参加修筑杞国城墻的工人酒饭,绛县一位没有儿子而只好亲自去建城的老人也参加了酒席。有人怀疑他的年纪,老人以干支纪日做答:“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官吏将答案回馈到朝廷,师旷、史赵和士文伯根据一年约等于个甲子心算出答案,师旷认为是“七十三年矣”,史赵采用的实际就是筹算。

公元前510年(晋定公二年),晋国联合诸侯大夫为王室修缮成周,晋国士弥牟主持。士弥牟在修建过程过不仅进行土方计算,而且还运用物理学中的求功原理,并连同工程所需的材料和工人口粮都一一列出,交给各个诸侯工程队。从这项工程可看出当时的人们在建筑工程运筹方面的成就,这也是先秦土木工程的一大杰作

医学

由于传统天命观和巫术的普及,以至晋国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并不出色,国君或大臣生病通常是请其他诸侯国的医生帮助。晋景公病重期间,首先是请桑田巫进行驱疠祈福,在他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才请秦国的医缓来医治,病入膏肓的晋景公终因错失医治良机而去世;后来晋平公生病,仍然是先采用占卜的方式,最后才又向秦国求医。秦国派医和前来医治,直言是因纵欲所致。直到春秋末期,晋国才摆脱巫术对医学的干涉。赵鞅生病后,下属直接请扁鹊来治疗,三天后就已康复。

晋国虽因巫术的盛行阻碍了医学和发展,但在药物的运用、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以及人体健康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仍有了解。晋景公原本想迁都到郇瑕之地,大夫韩厥认为当地“土薄水浅”居住在那种地方容易患上风湿和关节炎之类的病症。在他的建议下,晋景公最终改迁于“土厚水深、居之不疾”的新田。

药物学

骊姬之乱时,骊姬欲谋害太子申生,暗中在申生祭祀的食物中放入鸩和堇,这两种剧毒之物导致“祭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令晋献公对申生大为不满。此外,晋国在药量方面也有经验。晋文公令医衍毒杀卫成公时,医衍因接受成公大臣卫宁俞的贿赂,便减小药量,终令成公能保全性命。不仅于此,当时还懂得了用偏方治病。赵鞅家臣胥渠的病情需要食用骡肝才可以痊愈,赵鞅杀掉自己的白骡作药方为他医治,最终取得显著疗效。

诗歌

《诗经·国风》中收有的晋国民歌都集结于魏风和唐风。在“十五国风”里,晋地占有其二。其中《魏风》有七篇,分别是:《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十亩之间》、《伐檀》、《硕鼠》;《唐风》为十二篇:《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卿》、《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和《采苓》。以上诗歌的内容丰富,题材也极广泛,在描写手法上采用铺陈、比、兴等多段手段。这些诗歌中,有的描述军队生活,如《伐檀》和《鸨羽》;有的描写普通农民的生活,如《十亩之间》和《采苓》;有些是反映新婚生活的爱情诗,如《绸缪》、《葛生》;而像《伐檀》与《硕鼠》则属于政治讽刺。此外还有许多不见于现存《诗经》的诗歌,常常被《左传》所引用。

音乐

参见:

八音

晋国使用的乐器种类繁多,并按种类分为八音。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师旷作《阳春白雪》

由于晋国在春秋是霸主,对外活动甚多,所以备有一种规模庞大的乐工团队。同时因对外战争的胜利,战败方常以乐器、乐师为贿赂,其中以“郑卫新声”闻名的郑国就多次赂贿以大量的乐器和乐师。原本按周朝礼制,天子才可以享受一列八人的舞蹈、诸侯为一列六人、大夫则为四人一列。而到春秋后期,不止诸侯开始僭越用天子之礼,甚至连普通的卿大夫也能光明正大的使用八倄了。

晋国还出现了师旷这位驰名列国的音乐家。《孟子·离娄上》中说:“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师旷还常将五行学说和五音六律相结合,用以劝导晋平公,《阳春白雪》也是师旷所作。[2]

军事

参见:三军、晋国六卿

周朝的军制是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次等诸侯国二军,小国则只有一军。曲沃庄伯时期获周厘王命为侯,拥有一军。晋献公时期,开始作二军。晋文公作三军制。之后又于清原新增新上军和新下军,使军制扩充为五军。晋襄公时,又恢复为三军制。晋厉公时又扩充为六军。晋悼公再度恢复为三军,至此晋国一直保持三军制。三军的长官是由执政担任,每一军都有一将一佐。其中以中军将为最高军事长官,同时也是执政正卿。

晋国的青铜剑

晋国

在晋文公以前,军队的最高统帅是国君,每逢战事,国君多会亲自迎战,为国君驾车的人立于战车之左,称之为“御戎”;国君本人居中,主要指挥军队;在国君右边,还会有一名“戎右”执长兵器打击敌方战车。从城濮之战后,国君一般不会亲自出战了,而是由正卿取而代之。

晋国的军队又分车兵和徙(步)兵两种。车战是春秋时期主要的作战方式,晋国的车兵皆为甲士。甲士,也称为士。他们都是国人组成,国人都居于国都周围,是下层贵族的一种。士的职责就是“执干戈以卫社稷”,由于是子孙相继的世袭军人,所以他们不会直接参与农作。士在出征时需要自带装备和补给,并会用数名家丁做后勤。

车兵虽为晋的主要武装力量,但由于甲车耗费甚大,而甲士人数有限,为了扩展军力,不得不征集庶人入伍,称之为卒伍。庶人本是自由耕种的农民,他们农时要自己耕作,闲时则应征入伍,作为徒兵或做杂役。

由于位处北方,为了与戎狄对抗,晋献公时一度设置步兵,当初仅左、右二行晋。晋文公时形成中、右、左三行,后将三行改制为上、下两新军。之后,晋便再也没有设置过步兵了

外交

齐国

齐国是周朝的母舅之国,其始封君姜太公之女邑姜便是周武王王后,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在西周时,晋齐君主曾同担任周康王大臣。双方不仅是同僚,也经常通婚,申生和穆姬之母就是齐女;重耳流亡齐国期间娶齐姜。齐桓公去世后,齐国霸业衰落,从此进入到晋楚争霸时代。此后的齐国虽然为晋的盟国,但又欲挑战晋国的霸权,双方最终发生鞌之战,齐国战败。此战之后,身处海滨的齐国虽然表面亲晋,私下却极力扩张其在东方的势力。自晋平公以后,晋国内部卿大夫斗争激烈,齐国便开始以东方霸主自居,并多次与周边小国盟会。

秦国

秦国在东周才立国,晋献公时期,晋国向西用兵取骊戎之地后,两国领地有所接触。一方面两国长期通婚,成语“秦晋之好”就是形容双方的联姻。晋惠公、晋文公则是由因秦穆公的帮助才得以即位;另一方面,随着两国领土的扩张,也面临着冲突。晋文公去世后,一心求霸的秦穆公乘晋国国丧伐郑不成,被晋国先后在肴之战和令狐之战中击败。两国自此由原本的友邦变成敌对,秦国开始联楚及勾结北狄来打击晋国。在晋景公和晋厉公时代,晋国多次被秦、楚合击。忍无可忍的晋厉公派吕相出使秦国,送出著名的吕相《绝秦书》为战书,联合齐、宋、卫、郑、曹、邾和滕共八国之师伐秦,在麻隧之战中大败秦国。秦经此一役,几世不振,元气大伤,从此不再对形成晋国西部威胁,到公元前547年(晋平公十一年)才在后子针的调解下恢复关系。

楚国

晋、楚在西周时也曾为同僚。春秋后,楚国积极向北扩张,两国因为利益经常发生战争。晋文公流亡时,在楚国受到过楚成王的礼遇,晋文公曾言如与楚国开战,将退避三舍以报。直到楚国发兵攻宋,晋国便以救宋的名义同楚国交战,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晋国从此确立了霸权,原来亲楚的郑、鲁等国都选择了和晋国结盟。此后的百多年间,晋楚两国多数爆发大战,在《左传》记载的晋楚11次战争中,晋国赢了9次,楚国仅在楚庄王时期赢过2次;虽然晋国至少2次攻入楚国本土,但两国实力相差并不特别大,晋国同时要面对毗邻的西方秦国,北方狄戎和东方齐国,故而不能集中力量持续不断的打击楚国。在湛阪之战中再次攻入楚国本土,迫使楚国签订弭兵之盟。春秋后期,晋国内部的斗争激烈,无暇对外争霸,转而扶持南方的吴国从东侧攻破楚国。(详参见晋楚争霸)

由于晋楚长期对峙,双国那些在政治斗争中失败的大夫或家族往往会选择逃往敌对国家,以保存自己,成语“楚材晋用”就是指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的典故。比如晋国的伯宗被三郤所害后,其子伯州犁便逃往楚国为官;而仕晋的苗贲皇、申公巫臣原本都是楚臣,因为家族被灭或与权贵不睦才出走他国。

戎狄

环居晋周围的属于戎狄的部族有姜戎、骊戎、犬戎、伊洛之戎、陆浑之戎、东山皋落氏、潞氏、鲜虞、肥、鼓等。

晋开国之初实行“和戎狄”策略,晋献公时开始伐狄扩张,同时也附之以和平结盟和联姻结亲等手段,如晋献公纳娶戎族两名女子为妻,生重耳与夷吾,又娶骊姬等。春秋以后,晋国不断并吞周围的诸侯小国与戎狄领地。戎狄除鲜虞所建的中山国以外,剩下都被晋国所灭。

北戎

北戎是活动于今山西和河北北部,晋穆侯随周宣王伐条戎、奔戎并最终获胜。晋悼公时和诸戎狄,一度与晋国和谈并达成近三十年的和平。

白狄

白狄散布于今陕西的黄河沿岸一带,是曾摧毁西周的犬戎别部。白狄后来又分为鲜虞、肥和鼓三部,以鲜虞最强。晋国先后灭亡肥国、鼓国。晋厉公时鲜虞与晋国结盟。后来鲜虞建立的中山国,受到范鞅与卫国联军的攻打。中山国也曾参加了齐、鲁、卫三国攻晋的行动以救范氏、中行氏。战国以后,中山成为除战国七雄以外的北方强国。

赤狄

赤狄在晋献公时又称“东山皋落氏”,晋文公时对赤狄形成了包围之势。晋襄公以后,赤狄便分裂为潞氏、甲氏、留吁、铎辰和啬咎如五部,其中以潞氏最强。晋成公将女儿伯姬嫁给潞氏君主潞子婴儿为夫人。由于婴儿性格懦弱,大臣鄷舒擅权,他不仅弄伤婴儿眼睛,还将伯姬杀害。晋景公时灭潞氏,又灭掉了赤狄余下四部。

狐氏戎

狐氏戎与晋国的关系较好,晋文公的母亲大戎狐姬便是狐氏戎女子,狐突和狐毛、狐偃父子都在晋国为官,是晋文公、晋襄公时期有影响力的家族。

骊戎

骊戎位于今陕西临潼一带,跟晋国并不接壤,但晋献公即位的第五年就灭骊戎,取骊姬而归。

陆浑之戎

陆浑之戎原居于今甘肃敦煌一带,后东迁于伊川(河南嵩县)成为了晋国附庸,其后又分裂为姜戎和允戎。晋平公以后,陆浑之戎与楚国亲近,被晋所灭。

国号

晋祠中的唐叔虞像

唐叔虞是西周周武王姬发和王后邑姜(姜太公的女儿)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

因受封于故唐尧故地,其国故初名为唐,其亦号唐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至其子燮父继位徙治晋水,乃更国号为晋。一说因善射改名。

历史

叔虞立国

参见:桐叶封弟

桐叶封弟

唐叔虞的母亲周武王王后邑姜,是姜太公的女儿,传说一天晚上邑姜梦见上天对周武王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叫虞,我把唐赐给他。”等到邑姜生下婴儿后一看,手掌心上果然写着“虞”字,就给儿子取名为虞。

周成王时,唐国发生内乱,周公灭了唐。一天,周成王和虞作游戏,周成王把一片桐树叶削成珪的形状送给虞说:“我用这个分封你。”史佚于是请求选择一个吉日封虞为诸侯。周成王说:“我和他开玩笑呢!”史佚说:“天子无戏言。只要说了,史官就应如实记载下来,按礼节完成它,并奏乐章歌咏它。”

周成王便把唐地封给虞。虞的儿子燮继位后改国号为晋。

文侯勤王

晋文侯

公元前785年(晋穆侯二十七年),晋穆侯去世,弟弟殇叔自立为君,太子仇被迫逃亡。

公元前781年(晋殇叔四年),太子仇率人袭击殇叔自立为国君,这就是晋文侯。

公元前771年(晋文侯十年),烽火戏诸侯之后,周平王继位,而此时周幽王的余党虢虢公翰又拥立周携王。周平王和周携王各自称王,周朝出现二王并立的情形。经过几次战乱的镐京早已残破不堪,周平王决定把都城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但王室的力量实在太薄弱,无法独自完成迁都之举。晋文侯会同郑武公、秦襄公、卫武公合力勤王,共同护卫周平王完成东迁。

公元前750年(晋文侯二十一年),晋文侯杀死了周携王,结束周王室长达二十一年的二王并立局面,稳定了东周初年的局势。

曲沃代翼

曲沃代翼

公元前746年(晋文侯三十五年),晋文侯逝世,儿子晋昭侯即位。晋昭侯把曲沃封给叔叔成师,这就是曲沃桓叔。曲沃城比晋君的国都翼城还大,曲沃桓叔有了一个比国都还要大的城,这在当时明显违背了君臣礼仪,同时也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曲沃桓叔威胁到了国君的地位。

公元前739年(晋昭侯七年),晋国大臣潘父杀了晋昭侯准备迎接曲沃桓叔入晋都为国君,曲沃桓叔也想趁机夺权,但翼城的人民反对曲沃桓叔并起兵抗击,曲沃桓叔败退曲沃。晋国人立晋昭侯的儿子姬平为晋君,即晋孝侯,晋孝侯诛杀了叛党潘父,稳定了局面。

公元前731年(晋孝侯八年),73岁的曲沃桓叔在壮志未酬的遗憾心情中死去,他的儿子曲沃庄伯继位。曲沃与翼城的斗争还在继续,随着血缘关系的日渐疏远,双方的斗争更加惨烈。

晋国早期图

公元前725年(晋孝侯十五年),曲沃庄伯派人到翼城把晋孝侯暗杀了。晋国人在荀国等诸侯的援助下进行反击,曲沃庄伯退回曲沃。晋国人拥立了晋孝侯的儿子晋鄂侯。

公元前718年(晋鄂侯七年),晋鄂侯去世,曲沃庄伯趁机攻打翼城。周平王派德高望重的虢国虢公率联军讨伐曲沃庄伯,曲沃庄伯逃回曲沃防守,晋人又拥立晋鄂侯儿子晋哀侯。

公元前709年(晋哀侯八年),曲沃武公发兵攻打晋国并掳走了晋哀侯。晋人立晋小子侯为国君,此时曲沃越来越强大,已经与国君的实力不相上下了。

公元前706年(晋小子侯四年),晋小子侯被曲沃武公骗到了曲沃杀死。周桓王派虢仲讨伐曲沃武公,曲沃武公逃回曲沃,晋哀侯之弟姬缗被立为晋侯。

公元前679年(晋侯缗二十八年),曲沃武公攻打晋侯缗,一举将晋灭亡。为了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曲沃武公把晋国的宝贝全部用来贿赂周釐王,于是周釐王任命了曲沃武公为晋国君,居诸侯之列。自曲沃桓叔封曲沃,曲沃桓叔姬成叔一系彻底打败姬仇一系,夺得晋国正统地位。

骊姬乱晋

主条目:骊姬之乱

晋献公与骊姬

公元前669年(晋献公八年),为避免曲沃代翼的事件再次发生,晋献公把原晋国诸公子们全部诛杀,以“绛”为都城。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五年),晋献公攻打骊戎的时候得到骊姬,对她特别宠爱。晋献公想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就故意疏远三个有才能的儿子,命太子申生居住在曲沃,公子重耳居住在蒲城,公子夷吾居住在屈城。

公元前662年(晋献公十六年),晋献公建立二军,相继讨伐灭亡了霍国、魏国、耿国。把耿赐予赵夙,把魏赐予毕万,让他们成为大夫。

公元前657年(晋献公二十一年),骊姬陷害申生让晋献公误以为申生想害他,申生自杀。这时重耳、夷吾来朝见晋献公,得到消息后害怕殃及自己先后逃回封地。

公元前656年(晋献公二十二年),晋献公对重耳、夷吾的不辞而别十分不满,认为他们果真有阴谋,就派军队讨伐蒲城,重耳流亡。晋献公又派人讨伐屈,屈城人全力防守未被攻下。同年冬,晋国借道虞国灭亡虢国,虢公丑逃到了京师,晋军回头顺道袭击了虞国,俘虏了虞公及井伯、百里奚,晋献公把穆姬嫁给秦穆公结秦晋之好。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二十三年),晋献公派贾华等人攻打屈城,夷吾逃至梁国。

公元前652年(晋献公二十五年),晋军进攻翟国,翟国也在啮桑攻打晋国,晋国撤兵退回。骊姬的妹妹为献公生了悼子。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二十六年)九月,晋献公去世前托孤荀息,奚齐继位,里克、邳郑想接回重耳,十月在晋献公的葬礼上杀死了奚齐,荀息又立了悼子并安葬了晋献公。十一月,克里在朝堂上杀了悼子,荀息自杀。里克等人派人到翟国准备迎回重耳,重耳拒绝了。夷吾想回晋,让郤芮用厚礼贿赂秦国,并约定以河西献给秦国。同时还写信诺封汾阳之城给里克,齐、秦国护送夷吾回到晋国继位,就是晋惠公。

秦晋生隙

参见:泛舟之役韩原之战晋重耳争位之战

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元年),晋惠公背弃诺言,没有割地给秦国,同时也不把汾阳城封给里克,并夺了他的权。四月晋惠公因重耳逃亡在外,怕里克发动政变,便赐里克死,里克自杀。邳郑由于去秦国道歉没回来,幸免于难。晋惠公重新按礼仪改葬太子申生。邳郑在秦国听说里克被杀,就对秦穆公说是吕省、郤称、冀芮不愿意把河西给秦国,并建议秦国贿赂他们,赶走晋惠公,送重耳回晋。秦穆公答应了他,吕省、郤称、冀芮得知是邳郑的主意,派人杀死了邳郑及其党徒七舆大夫,也因此晋国人都不再顺服晋惠公。邳郑的儿子豹逃到秦国,要求秦攻打晋国,秦穆公没有应允。

公元前649年(晋惠公二年),周天子派召公拜访晋惠公。晋惠公态度傲慢,召公对晋惠公讥笑了一番回洛阳王城复命。于是,晋惠公把周天子也得罪了。

公元前647年(晋惠公四年),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乞求购买粮食,秦穆公答应。运粮船队从雍城到绛城接连不断,史称“泛舟之役”。

公元前646年(晋惠公五年),秦国发生饥荒,向晋国请求购买粮食,晋惠公却趁机攻打秦国,秦穆公大怒,派兵攻打晋国。

公元前645年(晋惠公六年),秦国攻打晋国。九月在韩城大战,结果晋国大败,晋惠公被俘。晋惠公的姐姐穆姬是秦穆公的夫人,穆姬穿着丧服向秦穆公求情,于是秦穆公于十一月把晋惠公给放回晋国。

公元前643年(晋惠公八年)让晋国的太子圉到秦当质子,晋惠公的女儿妾在秦国作侍女。

公元前641年(晋惠公十年),秦国灭梁国。梁国曾是晋惠公避难的地方,也是太子圉母亲的母国。

晋文公重耳

公元前638年(晋惠公十三年),晋惠公病重,太子圉担忧继承权旁落,遂逃回晋国。

公元前637年(晋惠公十四年),秦穆公怨恨晋怀公不告而别,就寻找流亡多年的重耳,重耳到了秦国,秦穆公把同宗的五个女子嫁给重耳。同年九月,晋惠公去世,太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晋怀公畏惧重耳回国夺权,遂下令重耳的外祖父狐突召回两个儿子狐毛与狐偃,意欲削弱重耳的势力。狐突看出晋怀公的地位不稳,说了一番大道理,就是拒不执行晋怀公的命令。晋怀公年轻气盛,杀了狐突。十一月安葬了晋献公。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元年)正月,重耳在秦兵三千人的护送下,栾枝、郤谷为内应,回到阔别二十年的晋国,二月入国都绛即位。晋怀公逃到高梁,不久被杀。

晋文称霸

参考条目:晋楚争霸、被庐之蒐、城濮之战、践土会盟

公元前636年(晋文公元年),三月晋文公在秦国帮助下平定吕省、郤芮叛乱,修明政务,对百姓布施恩惠,赏赐随从和各位有功之臣,晋国国力渐渐好转。同年周王室发生王子带之乱。

公元前635年(晋文公二年)春四月,晋文公听从赵衰“求霸莫如入王尊周”的意见,赶在秦师前面发兵迎回周襄王,杀死王子带,护送周襄王回到了周王城洛邑,周襄王大为感动,把河内、阳樊两地赐给了晋国。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四年),楚成王和同盟诸侯包围了宋国,宋国请求晋国援助。晋国在被庐阅兵,晋文公始作三军、设六卿,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狐毛将上军,狐偃佐之;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五年)元月,晋国借援助宋国之机讨伐卫国、曹国。二月,晋文公与齐孝公在敛盂结盟。卫国人赶出卫成公讨好晋国,三月晋军攻下曹国都城。

晋文公与五贤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五年)夏天,因晋文公流亡时,楚国对他有恩,晋军退避三舍,楚军也想撤退,楚将子玉不同意。晋文公与盟军驻扎于城濮,子玉依托郄陵险阻扎营,并有郑国、陈国、蔡国相助。双方在城濮开战,楚联军大败,子玉逃回楚国自杀。晋文公以周天子之命召集诸侯,与齐昭公、宋成公、鲁僖公、蔡庄侯、郑文公、卫叔武及莒子在践土(今河南原阳)会盟,诸侯朝见周襄王。

公元前631年(晋文公六年)夏,晋文公与王子虎、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憖,会盟于翟泉(今河南孟津)。

公元前630年(晋文公七年),秦晋两国同围郑国,秦留兵守郑都后撤兵,晋国随后也撤兵。

公元前629年(晋文公九年)冬,晋文公去世,其子姬欢即位,是为晋襄公,同年郑伯也去世,秦国偷袭郑国。

襄灵续霸

参考词条:崤之战、箕之战、泜水之战、彭衙之战、王官之战、扈之盟、赵盾主盟

晋襄公

公元前627年(晋襄公元年),晋文公刚刚去世,秦国便攻打晋国的同姓国郑国,秦灭滑,四月晋襄公穿着丧服从戎,晋秦发生崤之战,晋国打败秦国,晋襄公接霸中原。同年八月,先轸决定攻打日渐嚣张的白翟,大败翟军并生俘翟人的国君。同时晋国联合陈、郑讨伐许国。冬天,楚成王不甘将霸权交与晋国,出动大军征服陈国、蔡国,进攻郑国,晋国于泜水之战大败楚国。

公元前625年(晋襄公三年),秦国派孟明讨伐晋国,为在崤的失败复仇,夺取了汪邑,冬天,晋国攻打秦国,占取了汪地和彭衙。

公元前624年(晋襄公四年),秦穆公派军攻打晋国,攻下晋国王宫,在崤山修筑了阵亡将士的坟墓离去。

公元前623年(晋襄公五年),晋国攻打秦国,攻下新城,以报王官之役。

公元前622年(晋襄公六年),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相继病逝。次年晋襄公在夷地阅兵,裁撤新上军、新下军,使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佐之。后晋襄公老师阳处父反对,遂改为赵盾将中军,狐射姑佐之。同时,赵盾从父亲赵衰那里继承晋国执政之位,于是赵盾成为晋国第一个同时担任军、政一把手的大臣,自此以后,晋国的中军将不仅仅只是军队最高首领,还是政府最高首领。

公元前621年(晋襄公七年)八月,晋襄公逝世,晋灵公夷皋年幼,赵衰去世,赵盾掌权。十一月安葬晋襄公。

公元前620年(晋灵公元年),秦晋令狐之战,秦国败。同年,晋与齐、宋、卫、陈、郑、许、曹、鲁八国盟于扈邑,在这次由晋国主持的盟会中,执政赵盾全权代表晋灵公(晋灵公未参加盟会)与齐、宋、卫、陈、郑、许、曹、鲁八国国君在扈地结下盟约。尽管《左传》的作者用心良苦的把作为臣子的赵盾的名字放在各个诸侯之后,想以此来表明贵贱。但事与愿违,赵盾作为首个以臣子身份而主持诸侯会盟的人,实在是开创了先河,赵盾因此扬名列国。

公元前617年(晋灵公四年),晋国攻打秦国,夺取少梁,秦国也夺取晋国的北征。

公元前615年(晋灵公六年),秦晋河曲之战。

公元前613年(晋灵公八年),周顷王去世,公卿争权,晋国平定周乱,拥周匡王即位,赵盾主盟,与宋、陈、卫、郑、许、曹六国的国君在宋地新城结盟,晋国持续控制中原诸侯。

公元前607年(晋灵公十四年),赵穿杀晋灵公,拥立晋襄公之弟公子黑臀即位,是为晋成公。

公元前606年(晋成公元年),晋伐郑。

公元前604年(晋成公三年),郑襄公即位,背楚向晋,楚伐郑,晋救。

公元前601年(晋成公六年),晋伐秦,俘将军赤。

公元前600年(晋成公七年),扈邑会集诸侯。晋伐陈,击败楚军。成公去世,子景公据即位。

景公图霸

参考词条:晋秦争霸战争、邲之战、鞌之战

公元前597年(晋景公三年),楚庄王包围郑国,郑国向晋国求救。楚晋邲之战,郑国被楚国降服而惧怕楚国,反而帮助楚军进攻晋军,晋军大败,晋国开始经略北方。

公元前595年(晋景公五年),晋伐郑,楚救击败晋国。

公元前594年(晋景公六年),秦晋辅氏之战,晋将魏颗打败秦国。复黎国。

公元前593年(晋景公七年),晋国派随会灭亡了赤狄。

公元前591年(晋景公九年),楚庄王去世。晋国讨伐齐国,齐国派太子彊到晋国做人质,晋军才停止进攻。

公元前589年(晋景公十一年)春,齐国讨伐鲁国,卫国和鲁国向晋国求救。晋国和鲁国、卫国共同讨伐齐国,在鞌(今济南西北)大败齐国,齐顷公换上下属逢丑父的衣服仓皇逃跑。

公元前588年(晋景公十二年)冬,齐顷公至晋。

公元前587年(晋景公十三年),鲁成公朝晋,晋不礼。鲁背晋,晋伐郑。

公元前586年(晋景公十四年),梁山崩。

公元前584年(晋景公十六年),吴、晋两国开始有交往,约定讨伐楚国。

公元前582年(晋景公十八年),下宫之难,晋国杀死了赵同、赵括,并灭亡了他们的家族。

公元前578年(晋厉公三年),秦桓公已经和晋厉公在令狐结盟,而又召来狄人和楚人,要他们进攻晋国,晋厉公派大夫吕相谴责秦国,与秦国断绝外交关系。晋军率领诸侯联军和秦军展开麻隧之战,秦军大败,俘虏秦军大将成差。

公元前581年(景公十九年)的夏季,景公病重,立太子寿曼做国君,这就是厉公。一个月后,景公逝世。

独霸中原

参考词条:鄢陵之战、湛阪之战、弭兵会盟

公元前580年(厉公元年),秦晋黄河会盟。

公元前578年(晋厉公三年)四月,晋厉公派大夫吕相谴责秦国,与秦国断绝外交关系。并联合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国讨伐秦国。联军到达泾河后,在麻隧(今陕西泾阳西南)与秦军交战,大败秦军,俘虏秦军大将成差。

公元前576年(晋厉公五年),郤锜、郤犨、郤至向晋厉公进谗言陷害伯宗,晋厉公于是杀了伯宗。伯宗因喜欢直言进谏而遭此横祸。晋国人因此不亲附晋厉公。

公元前575年(晋厉公六年)春,郑国背叛晋国而与楚国结盟,晋国讨伐楚郑,于六月鄢陵之战中大败楚国并俘获了楚王子茷,楚共王也被射瞎一只眼睛。晋国从此威震诸侯,想要号令天下谋取霸权。

公元前573年(晋厉公八年),晋厉公想以亲信取代卿族的职务,栾书借机陷害郤至,十二月壬午日晋厉公派亲信胥童带兵袭杀了三郤,胥童借机劫持了卿族栾书、中行偃,请求晋厉公杀掉他们免除后患,晋厉公不忍,把他们都放了。

公元前573年(晋厉公九年)栾书、中行偃杀死了晋厉公。二月迎公子悼公周继位。

晋悼公继位,开展晋悼公新政,一时间霸业复兴。秋伐郑胜。

公元前563年(晋悼公九年)春,晋、吴国君首次接洽,从“北—东北—东”三方形成对楚国的包围网,给予楚国以极大的震撼与威胁。自文襄,经灵成,至景厉,晋国霸业达到顶峰。

公元前559(晋悼公十四年),晋国讨伐秦国,把秦军打得大败,直到棫林才离去。

公元前558年(晋悼公十五年)冬,晋悼公去世,子平公彪继位。

公元前557年(晋平公元年),晋国攻打楚国,两军战于湛阪(今平顶山),楚师受挫败退。晋军攻至楚长城,取城外诸城邑后,回军攻许。晋胜楚后,又多次联吴国伐楚,使楚腹背受敌,再无力与晋扰争。同年,晋国与齐国在靡下交战,晋国包围了临淄(今山东淄博),烧光了外城内的房屋,杀光了外城内的军民后离去。

公元前552年(晋平公六年),鲁襄公朝拜晋国。

公元前550年(晋平公八年),齐庄公暗中派遣栾逞到曲沃,并以兵跟随在后。齐兵上了太行山,栾逞在曲沃内造反,袭击绛城。绛城没有防备,晋平公被逼的想自杀,范献子制止了他并带领自己部下反击栾逞,栾逞败回曲沃。曲沃人攻击栾逞,栾逞战死,曲沃人灭了栾氏家族。齐庄公听说栾逞失败,在返回齐国时攻取晋国的朝歌才离去,以报复临淄之役的大仇。

公元前548年(晋平公十年),晋伐齐。

公元前546年(晋平公十二年),为消弭战争,宋国执政华元、向戌两次召集晋、楚两国在宋会盟,晋、楚、齐、秦等十七国响应,此后五年,中原各国无战争,晋因国内六卿专权,互相争斗,不得已对外罢兵,晋楚争霸就此结束。

公元前536年(晋平公二十二年),晋伐燕。

公元前532年(晋平公二十六年),晋平公去世,其子夷继位,是为晋昭公。

卿族势大

参考词条:六卿

六卿势力范围

晋国在称霸的过程中,卿族势力不断增大,甚至威胁了国君的统治,先有赵盾弑晋灵公,后有晋厉公灭三郤,栾书、中行偃弑晋厉公,卿族之间也是明争暗斗、相互攻伐。

公元前544年(晋悼公十四年),吴国延陵季子出使晋国,与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谈话,事后说:“晋国的政权,终于要落在这三家手中。”

公元前526年(晋昭公六年),晋昭公去世,子晋顷公夷即位,晋国六卿更加强大,以至于周景王逝世后晋国六卿平息了周王室内乱,立了周敬王。

公元前517年(晋顷公九年),鲁国权臣季氏驱逐了国君昭公,鲁昭公逃居晋国乾侯。

公元前514年(晋顷公十二年),晋国公族祁傒的孙子与卿族羊舌肸的儿子在晋君面前互相诋毁,六卿想削弱国君的力量,便依照刑法杀死了祁傒家族,把他们的封邑划分为十个县,各自让自己的儿子去做大夫,晋君的实力更加弱小了。

公元前512年(晋顷公十四年),晋顷公去世,子定公午继位。

公元前497年(晋定公十五年),赵鞅欲将卫贡500户良民从邯郸迁到晋阳,邯郸大夫赵午不同意,赵鞅想杀死赵午,赵午和中行寅、范吉射攻打赵鞅,赵鞅败逃晋阳防守,晋定公包围了晋阳。荀栎、韩不信、魏侈与范去射、中行寅有仇,就调军队攻打他们,范去射、中行寅反叛,晋军转过头平叛并获胜,范去射、中行寅逃到朝歌据城自保。韩不信、魏侈替赵鞅向晋君道歉,晋君赦免了赵鞅,恢复了他的地位。

公元前490年(晋定公二十二年),范吉射、中行氏逃到了齐国。

公元前475年(晋定公三十七年),定公卒,子出公凿立。

公元前458年(晋出公十七年),知伯与赵鞅、韩不信、魏侈共同瓜分了范吉射、中行寅的领地,晋出公很生气,求告齐国、鲁国,想借机讨伐四卿,四卿于是反击攻打晋出公,晋出公在逃亡齐国的半路上死去。知伯立昭公的曾孙姬骄做了晋君,即晋哀公。晋国的政务全部由知伯决定,知伯借机占有了范吉射、中行寅的领地,在六卿中变得最强大。

公元前453年(晋哀公四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杀死了智伯,吞并了他的全部土地。

公元前434年(晋哀公十八年),子幽公柳立。

三家分晋

参见:

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连环画

公元前433年(晋幽公元年),晋公室仅剩下绛、曲沃两邑作为奉祀的地方,晋国所有领土全部入了韩、赵、魏三家之手,晋幽公反而要去朝见韩、赵、魏三家。

公元前416年(晋幽公十八年),晋幽公淫妇人,夜窃出邑中,被盗所杀。晋幽公死后,魏文侯以兵诛晋乱,立晋幽公的儿子公子止,为国君,是为晋烈公。

晋烈公十二年(前404年),晋烈公会诸侯于任,晋师大败齐师,晋烈公献齐俘馘于周王,遂以齐康公、鲁穆公、宋休公、卫慎公、郑繻公朝周王。

公元前403年(晋烈公十三年),周威烈王赐封赵国、韩国、魏国,从名义上承认了赵、魏、韩的诸侯地位,晋国名存实亡。

公元前389年,(烈公二十七年)烈公死。子孝公颀继位。

公元前369年(孝公二十年),赵成侯、韩懿侯迁晋君于屯留。

公元前359年(孝公三十年),赵成侯与韩昭侯分晋,迁晋君于端氏。

公元前351年(孝公三十年),孝公死,子静公俱酒继位。

公元前349年(晋静公二年),赵国夺取晋国的端氏,又将晋君迁回屯留。不久,韩姬杀晋君,晋国最终灭亡。

疆域

统治范围

春秋时期地图

从地域上来说,晋国疆域变化极大,叔虞受封于唐时,其领地仅“河汾之东方百里”,晋大夫郭偃说:“今晋国之方,偏侯也,其土又小,大国在侧”。

晋武公在位时晋国的疆域开始扩张进程,先攻灭了荀国。并翼之后又攻灭了董国、贾国、杨国,晋献公时期“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黄河中游皆为晋国所有,为文公争霸奠定了基础。

晋文公时受赐周畿的阳樊、温、原、州、陉、浠、沮、攒茅等邑。又经灵、成、景、厉、悼五代的开拓,其版图最终形成了包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与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古一部的广大地区。

国君与中军将

国君

称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在位年数

唐叔虞姬虞前1033年-?
晋侯燮姬燮
晋武侯姬宁族
晋成侯姬服人
晋厉侯姬福 ?-前859年
展开表格中军将军

名字

谥号

任职时间

郤縠郤伯前633年—前632年
先轸前632年—前627年
先且居前627年—前622年
狐射姑射姑子前622年—前621年
赵盾赵宣子前621年—前601年
展开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