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well-facilitated farmland)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2018年12月2日报道,据统计,中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约5.6亿亩,耕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质量和产能明显提升。

201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中文名

高标准农田

外文名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特点

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等

类型

耕地

词语定义

高标准粮田是指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1]

属于“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稳定保量的粮田。

国家政策

2012年10月11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加快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工动员部署视频会议,要求加快建设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十二五”期间,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成不少于2亿亩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确保完成全国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1]

2019年,中央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85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农田建设补助资金694亿元,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农业生产发展专项165亿元。

2019年10月,中央财政已提前下达2020年农田建设补助资金预算616亿元。

2021年9月16日,《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正式对外公布。《规划》明确,到2025年累计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1.05亿亩、2030年累计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2]

建设成果

2018年10月底至11月初,江西省2018年度290万亩高标准农田已陆续开工。12月2日报道,据统计,中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约5.6亿亩,耕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质量和产能明显提升。

2019—2020年,农业农村部联合有关部门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共下达农田建设中央补助资金约1726亿元,全国每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2000万亩以上,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2021年,我部下达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00万亩。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成后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

2021年上半年,海南省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65.2万亩,完成年度任务163.1%;高效节水灌溉建成面积2.7万亩,完成年度任务273.1%,双双排名全国第一。

2022年1月20日,农业农村部就2021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在发布会上指出,2021年全年建成1.0551亿亩高标准农田,根据《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2022年将确保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