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县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江汉平原南部,隶属荆州市,位处长江中游南岸,东联汉沪,西接巴蜀,南控湘粤,北通陕豫,有“七省孔道”之称,与洞庭湖平原一衣带水,与荆州古城一桥相连。著名作家碧野先生曾冠以“银公安”的美名。

公安县距今2200多年历史,公安始建于公元前202年,时称孱陵。三国时期,因左将军刘备(人称左公)屯兵油江口(今县城所在地),取“左公安营扎寨”之意,改孱陵为公安。全县版土面积2258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321个行政村,总人口107万人。公安历史悠久,文化渊远深厚,是东晋车胤、明末袁氏三兄弟、当代著名物理学家王竹溪等一批历史名人的诞生地,更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公安县常住人口747134人。

公安县辖16个乡镇,版土面积2258平方公里,人口107万,是全国重点粮、棉、油生产基地,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2019年12月31日,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公安县是全国重点粮、棉、油生产基地,闻名全国的鱼米之乡。2019年12月31日,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020年12月28日,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局签署文件,正式批准公安县为2020年湖北省森林城市。[4]

中文名

公安县

车牌代码

鄂D

地理位置

湖北省中南部,长江中游荆江南岸

面积

2258平方公里

人口

747134人

方言

西南官话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电话区号

0716

政府驻地

斗湖堤镇

下辖地区

斗湖堤镇、埠河镇、斑竹垱镇等16个乡镇

别名

三袁故里

邮政区码

434300

机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火车站

荆州站

著名景点

荆江分洪工程南北闸

行政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中湖北

行政区划代码

421022

所属城市

湖北

地区生产总值

352.18亿元(2021年)

历史沿革

公安,昔称七省孔道,最早叫“梅园”。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即建孱陵县(公安县的前身)。县域凭临长江天堑之险,又当南北皇华驿道(现为207国道)要冲。东联汉沪,西接巴蜀,南控湘粤,北通陕豫,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领荆州牧,扎营油江口,取“左公安营扎寨”之意,改孱陵为公安,图谋霸业。公安县名始于这时。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趁刘备进川之时,进而亲驻公安夺回了荆州,又复县名为孱陵。

晋咸宁六年(280年),分孱陵立江安县,县邑设二圣洲。梁太清二年(548年),改江安县为公安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将孱陵县和永安县并入公安,改名公安镇属荆州总管府南郡;

唐天宝元年(742年),公安属荆南节度使管辖;

后唐同光三年(925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割据荆、归、峡三州,称南平王,国都设江陵,公安为南平国属县;

北宋初年,公安属荆州湖北路江陵府,后又名为荆南府;建炎四年(1130年),公安县升为公安军,置镇抚使。绍兴五年(1135年),撤销公安军,恢复公安县建置,属荆南府。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公安属湖广行省荆州府;

明洪武九年(1376年),公安属湖广布政司为第二县;

民国一年(1912年),公安属湖北省荆南道。

民国二十一(1932年),公安属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公安解放,属荆州专员公署领导;

1952年,新设荆江县,人民政府驻斗湖堤;1955年,公安县与荆江县合并,人民政府迁驻斗湖堤。

1968年,公安属荆州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

1978年,公安属荆州地区行政公署领导,

1995年,公安属荆沙市人民政府领导;

1997年,公安县属荆州市人民政府领导至今。

首建孱陵县时,县城设在柴林街,又名孱陵街,280年,县城设二圣州,南北朝末年,二圣洲被江水冲毁,县城迁至油江口,取名梅园,并砌砖石城墙。“周围三里有奇”,城门四座,上有城楼,东为蒙城门,西为孱陵门,南为崇明门,北为大昕门;1628年,梅园失火,焚烧一昼夜,致使城内外官署、民间、祠庙、城楼焚毁,烧死700多人。公安藉御史毛羽健向朝廷上疏,请求迁城椒园,建土城一座,城门四座;163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迫近荆州,公安籍锦衣卫掌卫事都督同知邹之有向朝庭上疏惊呼“时流贼遍满”,“足为寒心”,请求迁城于祝家岗,1643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将新城全部烧毁,县城复迁椒园;1648年,县城迁斗湖堤,只建官署,未筑城墙。1651年县城迁祝家岗,复建官署城门。1717年县城重加修建,“周围计五里三分”,四门建有城楼;1873年,松滋江堤溃口,洪水浸及公安,县城被水冲毁后即迁唐家岗,越明年筑土城,“城周围五百五十丈”,四座城门建有城楼,东为朝阳门,西为宝城门,南为文星门,北为迎恩门;辛亥革命后,民国县署仍设城内;1926年改名为县政府,驻地未变;1938年11月11日,日本侵华飞机9架首次轰炸南平,县署城墙全部摧毁,县政府迁驻狮子口;1943年3月迁王家厂,6月迁至苏堡;1944年1月迁驻申津渡;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0月县政府迁回南平;1949年7月公安县解放,县人民政府驻地南平;星移斗转,历史步入新的世纪,为了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县政府开辟了孱陵新区,扩建县城,一座新型现代化中等城市初见雏形,新的公安县城必将以新的雄姿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先锋象征,屹立在荆江南岸。[5]

城市精神:包容理性,开放开明,重信尚德,创新创造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公安县地处东经111°48′~111°25′,北纬29°37′~30°19′,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边缘,长江上荆江南岸。南北最长为75公里,东西最宽51公里。公安北与市府荆州市城区隔江相望,2002年10月1日,荆州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公安与荆州连为一体。公安南临湖南省安乡、澧县。东挽石首,西挽松滋。国土面积2258平方公里,辖14镇,2乡,321个村委会,3337个村民小组。

地形地貌

地处洞庭湖平原,地势平坦,湖泊棋布,河流纵横,属平原湖滨地区。地面高度一般为海拔36米左右,境内主要为平原湖区,西南部分地方为平岗和丘岗地。虎渡河自北向南穿越全境,把公安县全县分为虎东、虎西两片。境内山丘分布在县境南部,海拔高度均在100米以下。位于县境南与湖南省安乡县交界处的黄山,顶峰海拔高263.6米。

气候特征

公安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具有霜期短、日照长、雨量充沛特点。春季冷暖多变,温度上升快,雨量递增;夏季炎热潮湿,雨量不均;秋季日暖夜凉,雨量锐减;冬季寒冷干燥,低温少雨。热量丰富,无霜期长,低温冻害频次较少,适宜粮、棉、油、林、特等多种作物生长,有发展亚热带果木、特产等多种经济的水资源。通常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为春季的开始日,大于22℃为夏季的开始日,小于10℃为冬季的开始日,在10-22℃间为春、秋季节。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公安的土地适宜性广,种植条件好,生物生长量大,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主要分布在西南红土丘岗和南部的黄土平岗地带、沿河的冲积平原和湖积平原上。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公安县全县共有4个土类,7个亚类,12个土属,99个土种。从河床到岗地,土壤质地从砂质逐渐向粘质过渡,土壤种类也相应具有飞砂土、灰砂土、灰油砂土、灰正土、黄土。

水资源

柳浪湖

公安县河网密布、湖泊众多,人称“百湖之县”。全县境内共有外江河流14条,分别是长江、梓柳河、虎渡河、松东河、松西河、藕池河、安乡河、洈水河、界溪河、官支河、中和口汊河、莲支河、苏支河和瓦窑河,过境长422.84公里,且纵横串汊,交织过境,将全县划分为10个水系相对独立,排灌自成一体的民垸,总水域面积198.85平方公里,从水系上划分属洞庭湖水网湖区。荆南“四河”有“三河”(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流经公安,是分泄长江洪水入洞庭湖的主要行洪道,对确保荆江防洪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现有湖泊52个,总面积89.27平方公里、容积13846.4万立方米。其中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13个(含1平方公里以下城中湖1个),分别是崇湖、淤泥湖、牛浪湖、玉湖、陆逊湖、北湖、湖滨垱、三眼桥、郝家湖、黄天湖、马尾套、扁担湖、朱家潭。1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3个,分别是崇湖、淤泥湖和牛浪湖。

有中型水库1座(卷桥水库),位于章庄铺镇,承雨面积16平方公里,总库容122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4.76万亩,担负着湘、鄂两省9.8万亩耕地灌溉和8.5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小型水库2座(杨麻水库和鹅支河水库)。杨麻水库位于杨家厂东青河上段,自杨公堤起至麻豪口止,长10公里,正常库容15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8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7000亩。鹅支河水库位于斑竹垱镇,属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水库系历史溃口形成,总库容207万立方米,坝址以上承雨面积7平方公里,主河道长度7.2km,平均坡降0.3‰。

物产资源

公安县特产

公安县境内地势平坦,江河密布,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优质稻、优质棉、优质油菜已纳入全国和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林业、水产、畜禽养殖进入全省前列。公安县全县常年产粮55万吨、棉花4万吨、油料10万吨。公安县是全国有名的棉产区之一,居全国产棉县第7位,素有“银公安”之称。公安县全县森林资源总面积56万亩,森林覆盖率17%,林木蓄积量145万平方米,是全国高标准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公安是名副其实的“百湖之县”。大小湖泊102个,水域面积63.4万亩,其中养殖水面25万亩,名优水产品占60%以上,盛产的团头鲂、银鱼、河蟹及中华鳖等特种水产品饮誉全国。

公安县南北闸工程

公安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省级风景名胜区”黄山头森林公园风光宜人,著名的荆江分洪主体工程南闸、北闸雄伟壮观观,饮誉鄂南湘北的卷桥风景区四季长青,三袁故里、“鸡鸣”古城、南平文庙等古迹和遗址均向世人展示着公安丰厚的文化底蕴。[1]

行政区划

1949年7月,公安县人民政府建立,全县行政区划分为7个区。

1951年8月,全县增设为10个区、176个乡。

1952年,荆江分洪区建成后,11月划公安、江陵、石首3县部分区域(公安县所辖之虎渡河以东地区全部划归荆江县,江陵县义和垸、金城垸和石首县裕公垸、黄山大垸同时划归荆江县。1953年,公安县所辖大美垸、六合垸和虎渡河西北起大至岗南至黄山头之岗堤以东地方又划归荆江县。公安县域缩小为1240.4平方千米,比原有面积减少27%)在荆江分洪区成立荆江县,县人民政府驻斗湖堤。公安县区划分为6区69乡。荆江县区划分7区1镇(闸口镇)。1953年,荆江县调整为5个区,辖71乡。

1955年4月,荆江县并入公安县,县人民政府设在斗湖堤,属湖北省荆州地区行政公署领导。全县划分为9区1镇。

1958年10月,实现人民公社化,镇社合一。全县成立9个人民公社,3个县辖镇。

1959年5月,合并大队,改名生产管理区。全县划为46个管理区。1961年5月,恢复区建制。将大公社改为区,管理区改为公社。全县为9区3镇,58个人民公社。

1975年撤区并社,改为24个公社,1镇4场,54个管理区。

1985年,南平镇与港关区合并,南闸区与藕池镇合并,黄山头镇由区辖镇升格为县辖镇。1987年10月,撤区并乡。全县撤销11个区、44个乡,设16个县辖镇、5个县辖乡。

1994年10月,公安县属新设立的荆沙市领导。

1996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公安县属新建立的荆州市管辖。

1999年11月,乡镇行政区划再次调整,郑公渡镇并入章庄铺镇,申津渡镇并入狮子口镇。

2001年9月,全县辖区再次发生调整,为16个乡(镇),名称:埠河镇、斗湖堤镇、夹竹园镇、闸口镇、杨家厂镇、麻豪口镇、藕池镇、黄山头镇、甘家厂乡、孟家溪镇、章田寺乡、南平镇、章庄铺镇、狮子口镇、斑竹垱镇、毛家港镇。

2014年末,全县辖16个乡镇,59个居民委员会、321个村民委员会;3337个村民小组。

埠河镇斗湖堤镇夹竹园镇闸口镇杨家厂镇麻豪口镇
藕池镇黄山头镇甘家厂乡孟家溪镇章田寺乡南平镇
章庄铺镇狮子口镇斑竹垱镇毛家港镇

人口民族

1996年,公安县面积2258平方千米,人口约102.4万人,辖16个镇、5个乡:斗湖堤镇、埠河镇、杨家厂镇、麻豪口镇、夹竹园镇、闸口镇、藕池镇、黄山头镇、章庄铺镇、狮子口镇、申津渡镇、斑竹当镇、孟家溪镇、南平镇、郑公渡镇、毛家港镇、曾埠头乡、裕公乡、甘家厂乡、章田寺乡、胡家场乡。县政府驻斗湖堤镇。1999年冬,撤销申津渡镇,并入狮子口镇。至此,公安县辖14个镇、5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安县总人口1009690人,其中:埠河镇95460人,斗湖堤镇114723人,夹竹园镇55821人,闸口镇38336人,杨家厂镇54049人,麻豪口镇28894人,藕池镇46169人,黄山头镇35919人,孟家溪镇48705人,南平镇55879人,章庄铺镇66275人,狮子口镇66385人,斑竹当镇36720人,毛家港镇73213人,曾埠头乡36058人,裕公乡32101人,甘家厂乡42092人,章田寺乡45661人,胡家场乡34062人,黄山林场3168人。

2015年底,全县总户数33万户,总人口107万,2015年全县出生9080人,出生政策符合率96.64%。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公安县常住人口747134人。[5]

经济

综述

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4.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9.15亿元,比上年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3:43.1:26.6,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

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94.89亿元,同比增长10.1%;财政总收入12.34亿元,同比增长2.8%;地方公共预算收入9.2亿元,同比增长2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2.53亿元,同比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90元,同比增长9.8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181元,同比增长11.7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4:43:26.6。

2019年,公安县地区生产总值332.35亿元,可比价格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24亿元,可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27.39亿元,可比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133.72亿元,可比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1.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8.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0.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669元,比上年增长10.7%。

2021年,公安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2.18亿元。 [10]

第一产业

公安县有着厚实的农业基础。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畜禽、水产品生产基地。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10万亩左右,年总产量64万吨;棉花播种面积36万左右,年总产量4万吨左右;油料播种面积52万亩左右,年总产量超过10万吨;淡水养殖面积达到27万亩,水产品年产量12万吨;葡萄种植面积达到7.2万亩,年产葡萄10万吨以上;家禽饲养量和禽蛋收购量均居全国县市前列。拥有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家,专业合作社527家,“公安牛肉”、章田寺乡大米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02.33亿元,比上年增长4.3%;实现农业增加值59.15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0.84万亩,比上年增长5.7%;棉花播种面积38.49万亩,比上年减少9.9%;油菜籽播种面积59.65万亩,比上年增长0.2%。全年粮食产量67.12万吨,比上年增长4.5%;棉花产量2.98万吨,比上年减少26.0%;油菜籽产量12.44万吨,比上年减少1.2%。全年造林面积2.20万亩,比上年增长9.2%。园林水果面积8.44万亩,比上年增长1.6%。其中葡萄种植面积10万亩,比上年增长0.7%。园林水果产量21.72万吨,比上年增长5.1%,其中葡萄产量13.01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全年生猪出栏83.35万头,比上年减少3.0%;生猪存栏61.44万头,比上年减少12.8%;家禽出笼653.00万只,比上年增长3.6%;家禽存笼996.47万只,比上年增长0.9%。全年水产养殖面积30.00万亩,比上年增长1.2%;水产品产量14.76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全年农业耕地流转面积30.87万亩,占年末耕地总资源的19.8%;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3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占农业总产值比例135.13%。

第二产业

公安县有着较大的工业潜力。开发区建成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已形成“一区四园”(开发区、青吉工业园、孱陵工业园、藕池工业园、南平工业园)发展格局。全县现有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140家,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规模企业58家,已形成汽车零部件、生物化工、纺织服装、塑料新材、包装造纸、农副产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拥有湖北车桥、凯乐科技两家公司上市,凯乐科技、新生源入库税金超亿元,是湖北省经济增长最快的县市之一。

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62.43亿元,同比增长9.6%。增加值增幅9.4%,高于全市增幅2.6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4。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8.07亿元,同比增长11.0%。实现利税26.37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税金0.91亿元,同比增长6.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188.00亿元,同比增长14.%,比全县平均高4.5个百分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56.33亿元,产销率达98.32%,较去年同期提高1.29个百分点。全县159家规模企业中亏损企业数7家,同比减少2家,亏损额565万元,同比下降79.2%,亏损企业亏损情况的好转,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第三产业

1-11月,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20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月持平。其中,限额以上法人单位实现销售额49.79亿元,同比增长14.8%。

2015年1-11月,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11.96亿元,同比增长23.9%。总收入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38亿元,同比增长18.2%。县级一般预算支出1.91亿元,同比上升81.4%。

11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268.09亿元,比上月增加0.3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210.75亿元,比上月增加0.53亿元。各项贷款94.85亿元,比上月减少0.20亿元;其中住户贷款38.66亿元,比上月减少0.15亿元。

文化

综述

公安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底蕴深厚。既有距今五千多年历史的“鸡鸣城”遗址这一史前文明,也有反映我国人民与洪水作斗争的荆江分洪水利枢纽工程这一得天独厚的现代水利文化;既有以倡导“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文学主张为旗帜的三袁文化,也有以囊萤苦读著称并被载入“三字经”的车胤文化;既有刘备城、吕蒙营、陆逊湖、孙夫人城等众多三国文化,又有反映大革命斗争史的南平文庙等红色文化,还有公安人民自已培育的“公安说鼓”、“公安道情”等民间民俗文化。这里既孕育了公安三袁、车胤、智者大师、宋朝第一名士张景等历史文化名人,也走出了现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王竹溪、中科院院士张启发、举重世界冠军田源、著名词作家王平久等;其中,鸡鸣城遗址和荆江分洪南北闸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袁墓、南平文庙等被列入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山头风景区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安说鼓”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深厚的文化底蕴奠定了公安县“湖北省文化先进县”的地位。

公安说鼓

公安说鼓子

公安说鼓,又称“公安说鼓子”,是一种以说为主、说中带唱、击鼓说书、唢呐伴奏的民间曲艺表演形式,流行于湖北省公安县及其周边地区。2006年被列入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公安说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文学形式角度来看,它是和唐代的变文一脉相承的,因为“敦煌变文是后世各种说唱文学的先驱。”到了宋代,说唱艺术盛极一时,涌现了许多说唱的形式。鼓子词正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曲艺形式。其形式及特点与公安说鼓的特点一脉相承,直到现在,公安说鼓中仍保留着鼓子词有说有唱、击鼓伴奏的一些基本特征,公安说鼓这一名称也由鼓子词逐渐演化而得来。宋代以后,鼓子词几番变化,经元明时期“词话”,大约在明末清初时期逐渐发展衍变为公安说鼓。这一时期,一些民间曲艺形式在漫长的流布过程中,被民间艺人带到公安。《公安县志》(清同治)卷四“民政志·风俗”载:“布种,最早花朝后,即行耕种……别有二人,吹喇叭,击贲鼓,竞唱村歌。”由此可见,清朝同治年间,公安说鼓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具体演变形成年代还在进一步考证之中。

公安说鼓的演唱基本上是一个或两个人击鼓说书,乐队伴奏,人们通常用“说鼓说鼓,以说为主,说中带唱,唢呐呜呜,热热闹闹,打鼓说书。”这六句话来概括说鼓的基本特征。说,即在本地方言声调上加以适度的夸张,有起有伏,带有韵味,富有节奏感。唱,一般是夹在每个小段落的结尾处。往往是在一段有韵律的说白之后,以两句唱腔来结尾,收腔后用唢呐重吹一遍下句的旋律,打一阵鼓,然后再起下一个段落。公安说鼓的唱腔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唱腔曲牌分为主腔、花腔和哭腔三类,可根据不同情绪选用,有的风趣诙谐,有的似说似唱,有的委婉动听。公安方言声调加上独具特色的音乐,也就形成了公安说鼓的独特风格。公安说鼓是公安地方独具特色的民间文艺形式,它采用鼓和唢呐配合伴奏,乡土气息浓郁,极富表现力,这在全国其他民间曲艺形式中是不多见的,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民俗学价值和音乐研究价值。保护公安说鼓这一古老的曲艺形式,广泛开展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对保护研究公安民间文化,见证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具有独特价值。

公安道情

公安道情

公安道情,2010年被列入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道情艺术的历史比较悠久,流传区域也比较广阔。它属道教声腔艺术,源于唐代道教在道观内所唱的经韵,宋代后吸收词牌、曲牌,衍变为在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又称道歌。用渔鼓、简板伴奏,是传道者宣传教义及募捐化缘的工具,后来被一些民间艺人学习后带入民间。明代洪楩编印的《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中写道:“忽见张良渔鼓简子,口唱道情,仙鹤遶舞,野鹿衔花,前来接驾。”道情在漫长的流布过程中,被民间艺人带到公安。这些民间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为了适应公安观众的需要,在表演、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曲艺形式的营养,并结合公安地域和方言的特点,最终演变定型为公安道情,并迅速在公安民间流传,至今大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公安道情是公安地方独具特色的民间文艺形式,传承千百年。公安道情以唱为主,说唱相间。说和唱有严格区分,当说的不唱,当唱的不说。由于公安方言音乐性强,抑扬顿挫,起伏较大,因此说白独具韵味,并富有风趣、诙谐、幽默等特点。

公安道情唱词有七字句和十字句,七字句一般为四句一段,若一句多于七字,则在演唱时用“赶字”的方法解决。唱词讲究合辙押韵公安道情韵辙有十三辙、十三个半辙、十四个半辙三种。公安道情唱腔大多为四句一段,一起二伏三平四落。唱腔节奏清晰、平稳,多为一板一眼,有时也会出现一字板和一板两眼。公安道情的唱腔曲牌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平腔类,为常用曲牌,有[一流板]、[平腔]、[垛子句]、[吞吐腔];一类为悲腔类,有[悲腔]、[哭腔]、[十字调]等。

公安道情的传统演唱形式是单个行艺,且无管弦伴奏,采用简板、渔鼓筒、铃子三种乐器作为伴奏乐器。表演时,左肘托渔鼓筒,手持简板,同时将铃子挂在简板的阴板上,用食指中指夹着;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执一竹签,另外三指并拢。演奏时,左手摇动手腕,使简板上下相击;右手执竹签击铃子,并拢的三指敲打渔鼓筒发出声响,用以伴奏唱腔。后期,有的道情艺人还借鉴了评书的表演手法,在表演中使用醒木,增强了表现力。

三袁传说

三袁传说于2013年被列入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三袁故里 人文公安

“三袁传说”是关于晚明著名文学流派“公安派”代表人物——“公安三袁”的传说故事,是历代人民群众根据“三袁”的生平事迹演绎、创造、口头传承下来的,并在湖北省公安县及周边地区广为流传。

“三袁”是指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与兄袁宗道(1560~1600),字伯修,号石浦;弟袁中道(1570~1623),字小修,一作少修,并有才名,时称三袁,公安县城西30公里孟溪镇人。他们深受李贽等人思想的影响,追求个性自由,反对伪道学对人性的束缚。在文学主张上,“公安三袁”是“公安派”代表人物,他们激烈反对复古、拟古,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推崇民歌,高度赞赏通俗文学,冲破士大夫独尊传统文体的偏见。创作上大量写清灵通脱、新颖别致的小品文,进一步解放了文体。

三袁传说内容丰富,目前经收集整理到《三袁传说》已有20多篇,其中既有《智葬凤凰山》、《桂花台的来历》、《天仙托生》、《袁家双楼子的来历》等对三袁神奇来历的解读,也有《淤泥湖应答》、《帮助长工》、《彩石洲学堂的对联》、《“南北两天官”的来历》等对三袁智慧过人、机智聪颖的反映。语言精练而多有细节、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动人、想象奇特而浪漫,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如同一部多棱镜,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三袁的出生、治学、修身、励志、为官、处世、尽孝、交友等生命链条中一个个重要环节,并寄托附会了人民群众的爱憎和美好愿望有关三袁的传说,是我们研究晚明时期相关历史事件、古代文学思想和理论、当时新文学派系—公安派的创立于发展、公安等地民风民俗的重要线索和信息,具有史料性价值和文学价值,是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智者大师传说273次播放01:44勤奋苦读的典范:车胤竟用萤火虫作为灯盏读书?

公安县毛家港镇是伟大的思想家、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者大师的圣地。

智者大师(公元538年——598年),俗姓陈,世代为颖川(今河南许昌)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晋元帝迁都扬州,陈氏一族才移往荆州,辗转漂泊在长江两岸,达两百年之久。到智者父亲出道之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全家逃难到荆州之华容(今荆州市公安县)名叫茅穗里的荒湖边(今为公安县毛家港镇)梁武帝大同四年(公元538年)智者在茅穗里出生,俗名陈德安。

陈德安在茅穗里生活到十八岁,首先,在父亲安排下入私塾学习儒家经典。同时在母亲的影响下,接触佛经。十八岁到湘州果愿寺学佛,法名智顗。二十岁时到衡州大贤山潜心三年苦读佛教经典,并开始涉及儒、道、佛的比较研究。二十三岁到河南光州大苏山拜慧思禅师为师,苦修法华,寂然大悟。三十岁辞师出金陵,居瓦官寺弘法八年。三十八岁入天台山隐修,十年间,农禅结合,置寺度人,降魔于华顶,放生于始丰,讲法于幽溪,立宗于天台。四十八岁奉召出金陵,五十四岁赴扬州为晋王杨广受戒,获封“智者”。智者五十五岁得往荆湘,五十六岁至荆州当阳,答地恩,造玉泉寺,讲摩诃止观。五十八岁受晋王请下扬州。五十九岁春再还天台。次年冬,六十岁赴晋王召,途至新昌石像前,端坐入灭。

智者大师的传说内容十分丰富,目前经搜集整理到《智者大师的传说》中的已有三十多篇,其中既有《避乱落荆州》、《出生茅穗里》、《从小结佛缘》等对智者出生地的佐证,也有《大贤山读经》、《千里拜恩师》、《大苏山妙悟》、《瓦官寺弘法》、《隐修天台山》等对智者潜心学佛刻苦用功的写照,还有《慈悲救白鹅》、《放生渔码头》、《江鱼化黄雀》等表现智者大师热爱生命、大慈大悲、扶危济困的崇高精神和品格。总之,依照智者生活轨迹排列的三十篇智者大师的传说,全面地、立体地从各个侧面反映智者大师的出生、读书、学佛、交友、尽孝、处世、苦修、创宗立派等生命链条中的一个个重要结点,寄托附会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有关智者大师的传说,是我们研究传统文化儒、佛、道的融合、研究佛教的哲学思想、研究援佛入儒创制心学讲心的转化等具有史料性的价值和文学价值,由于智者大师创立的天台宗在世界范围影响了佛教,智者大师的传说故事成为了我国和世界民间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车胤囊萤苦读

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公安县)人,他的祖父车浚,三国时期作过东吴的会稽太守。因灾荒请求赈济百姓,被昏庸的吴主孙皓处死,此后车胤的家境就一贫如洗了。车胤立志苦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太守王胡之曾对他的父亲车育说:“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因家中贫寒,晚上看书没钱点灯。一个夏天的晚上,他正坐在院子里默默背书,见到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象许多小灯在夜空中闪动,心中不由一亮,他立刻捉上一些萤火虫,把他们装在一个绢做的口袋里,萤光就照射出来。车胤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灯光,夜以继日地苦读。在他父亲的指导下,车胤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一生中做过吴兴太守、辅国将军、户部尚书等官职。唐朝杨弘贞、杨番、蒋防都著有《荧光照学赋》,均是谈车胤之事。

公安花牌

“公安花牌”,公安的一种纸牌,又叫“十七个”。她还有诸如:花叶子、柳叶子、柳画匠等别称,但“十七个”这个称呼也许是让外人听来最莫名其妙的叫法。因为花牌以算“胡”(音)为基础,如同计分一般,至少有十七个“胡”方能胡牌,所以俗称“十七个”。花牌,清嘉庆年间(公元1760-1820年)始于公安黄金口,为柳氏独创。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是一种民间传统娱乐棋牌竞技游戏。这种牌艺以其奇特的文字符号,新颖的玩法吸引了众多的同趣者,故两百年来人们对花牌乐此不彼。

花牌呈长条状,一般长9cm,宽2.2cm,厚约0.2mm。传统的花牌用硬纸刷清漆绘制而成,共110张。由上、大、人,可、知、礼,孔、已、己,化、三、千,八、九、子,二、四、五、六等组成22个字,每字五张牌。其中,乙、三、五、七、九共五个字为“经”,各有两张花字三张素字。上、大、人,可、知、礼,三、五、七等九个字为红字,其余十三字为黑字。其中字的大意为“上古大人,孔丘一人而已;他叫化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位贤人;八九个得意门生,可知周公之礼。”这其中的“乙”通“一”、“己”通“已”。

花牌的诞生和发展蕴涵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并具有了完备的打发、娱乐游戏规则,它集寓教、启智、娱乐为一体,熔书法、绘画、识字于一炉,一百一十张纸牌虽小,张张蕴藏玄机。深入浅出的古训催人奋发,古朴苍劲的书法令人赏心悦目,精美绝伦的绘画使人叹为观止,一笔一画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花牌简洁的字句里,向人们传输了“孔乙己、化三千”的内涵精髓,继而将古人的教育观念溶在花牌中,寓教于乐。

特产5776次播放03:20非遗美食:湖北非遗 公安牛肉三鲜火锅2469次播放04:21奥秘(15):湖北公安县的美食名片——公安锅盔和牛肉炉子|奥秘318次播放02:0530多年的种植历史,公安葡萄倍受消费者青睐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公安县蒙华铁路公铁两用特大桥

道路运输

二广高速与江南高速在公安交汇

全县客运有省际班线30条,市际班线12条,县内班线43条(其中通村班线23条)。客运车辆524辆、11616座;公汽90辆,3060座;出租客运小汽车260辆、1300座;客运周转量82400万人公里左右;货运车辆4987辆(其中:营运汽车4853辆,含危货运输车辆134辆),货运能力在85000万吨公里左右。港航

全县境内有常年或季节性通航河流15条,湖泊2个,通航里程498.2公里。目前有乡镇渡口130道。全县共有水运企业8家,营运能力达141236总吨。公安港区现有朱家湾码头等各类码头泊位66个,年吞吐能力300万吨。

朱家湾码头

朱家湾码头

荆州港斗湖堤港区朱家湾综合码头位于公安县城境内,紧靠青吉工业园区,是一个天然的深水码头,常年可停靠3000吨级船舶。朱家湾码头所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好,可通过疏港公路与公石线、207国道、二广高速、江南高速和建设中的蒙华铁路公安长江大桥相连,公铁水联运便利,可以形成综合物流集散中心。

朱家湾码头二期工程拟新建4个3000吨级泊位,包括3个直立式码头(水工结构兼顾5000吨级),1个斜坡道式的滚装船码头。设计年吞吐量为292.8万吨,并相应建设港区配套设施。工程投资总概算为4.64亿元,于2015年3月15日动工建设,计划2017年建设完成并投产。

社会

医疗卫生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计生机构28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计生单位12个,乡镇卫生院15个(中心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有床位3651张,有卫生人员3其中人,其中在职卫生技术人员3715人,在编2675人,高级技术职称167人(正高23人、副高级144人),中级技术职称1581人。村卫生室356个,乡村医生725名。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湖北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十强县”、“湖北省爱国卫生先进集体”“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社会保障

2014年,全县享受城镇低保有9395户,16208人,发放金额3760万元;享受农村低保有22218户、32724人,发放金额3678万元;享受农五保有2972人(其中:集中1304人、分散1668人)发放金额857万元;享受医疗救助25284人次,发放金额1170万元;享受临时救助6600人次,发放金额343万元。

2014年全县有重点优抚对象7693人,发放抚恤补助金4151万元。共接收义务兵776人,发放优待金873万元。

2014年在册孤儿336人,全年累计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270.78万元。

2015年公安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026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6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7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全县新增扶持创业676人,带动就业2769人;发放小额贷款676笔,贷款总金额4232万元,培训人员3752人。

公安县累计核定参保单位808家,参保总人数41万人次(五险);累计征收社会保险费7.5亿元。累计支付各项社会保险费10亿元。2015年共受理审批参保人员退休2013人。

公安县专业技术人才达17840人,高技能人才达33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政府专项津贴3人、省农村优秀人才3人、市政府津贴6人。

教育

公安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94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1所,省级示范学校4所,市级示范学校10所,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入湖北省先进行列。

近年来,公安县大力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投入资金6.83亿元,统筹实施校安工程、全面改薄等十一大工程建设项目,完成了县实验小学拆除重建、县一中、县特校迁建等重大建设工程,城乡办学条件整体升级,全面改善。

公安县高考成绩连续20年居荆州市第一、共向全国重点一类本科院校输送本科生近9000人,其中录取北大、清35人,湖北省领先

旅游

牛浪湖

牛浪湖

牛浪湖是曾经“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而声名卓著的“公安派”三袁的中坚袁宏道,死后就安葬在离牛浪湖不远的法华寺白鹤山一带。袁宏道一生酷爱山水,饱览江南名胜,写下了大量赞美自然的诗文,他死后家人没有将他归葬在故里孟家溪荷叶山,而是选择这里作为一代文豪的最终安歇地。

在公安县的历史文化遗迹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也是坐落在牛浪湖之滨的邹文盛墓。据《明史》记载:邹文盛,公安人,弘治进士,官至户部尚书。为官清正、政绩卓著,还领兵作战,屡建战功。他死后,嘉靖皇帝赐以御葬,赠太子少保。当时,连权倾朝野的首辅大臣严嵩都对他敬重有加,送他致政归里时赋诗“力倦风尘屡乞身,都门冠盖送归人。”家乡人更是以他为荣,明公安籍广东左布政史何珊辞官返乡后,每每以文盛公的品德为楷模,修身养性,“辅国功成便乞身,锡归尤荷圣皇仁。崇阶要秩邻三少,全节完名更无人。”

卷桥风景区

卷桥风景

卷桥水库水位于公安县西南部,北邻长江、南接武陵山脉。北距荆州城90公里,西北距三峡大坝120公里,西南距张家界150公里,地处长江三峡、荆州古城、武陵源三大旅游区的中心部位。地理坐标:东经110°23ˊ00"—100°36ˊ10",北纬29°55ˊ00"—30°06ˊ30"。规划控制面积116平方公里。南平文庙

南平文庙始建于明朝初期,位于公安县城南三十公里处的南平镇(旧县城),坐北朝南,现有范围东西宽80米,南北长120米,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原有黄墙、礼门、义路、半池、大成殿、启圣殿等,现存大成门、大成殿、棂星门半池、二通石碑等。据革命史料记载,1930年7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六军,根据中央的指示,在公安南平会师,两军前委在文庙召开联席会议,合编成立红二军团,贺龙任总指挥,周逸群任政治委员,并在文庙空侧地召开群众大会,贺龙总指挥在会议上讲话,因此,南平文庙成了红二军团的诞生地。198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兼有古代建筑和“革命文物”双重身份的南平文庙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袁墓

袁宗道、袁中道墓园的修缮,遵循明代有关丧葬礼制,明代丧葬礼制有严格的规定,特别是对各级官吏卒后的墓冢大小,墓园进深、面积,坟墙高矮等都有明确而细致的说明。袁宗道、袁中道的墓园就是参照《明史卷六十.丧葬之制》同时考虑到文物保护和旅游观光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

三袁墓是公安县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1992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好三袁墓,公安县人民政府决定分两期分别对袁宗道、袁中道墓和袁宏道墓进行恢复性修缮。三袁墓园的修缮是由公安县三袁墓修缮工程领导小组主持完成,公安县博物馆具体负责,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中心设计,荆州市古建公司承建。

黄山头风景区

黄山头风景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南部,为鄂南湘北边界公安、石首、安乡三县市结合部。荆(荆州)东(东岳庙)高速公路和207国道从北侧穿过。距荆州100公里。是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游览胜地。突兀千里平川之上的黄山,因“土石皆黄色故名”。

黄山头风景

黄山头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心景区50平方公里。大

小32峰,主峰海拔286米。主峰顶端有建于北宋时的“忠济庙”、“谢公墓”,南麓有建于唐宋时期的“南禅寺”,二顶有建于宋代的“云霄宫”,东麓有奇石“犀牛望月”、“仙人掌”,西麓有掘于明朝永乐年间的“白龙井”,北麓有“连理枝”,共誉为黄山八景。黄山多幻神秘,兆晴则光耀紫烟,为“黄山瑞蔼”,兆雨则轻云书轴,若“玉女披衣”,为公安八景之一。解放初期修建的全国最大的水利工程--荆江分洪节制闸就横卧在黄山脚下的虎渡河上,山麓建有南闸纪念公园,用大理石砌成的纪念碑庄严肃穆,上面镌刻着毛泽东、周恩来为荆江分洪工程建设的题词。 黄山头是荆楚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原始社会村落遗址,商、周、战国遗址,晋、唐古墓葬等古迹达19处,遍布四周。东汉名将马援及农民起义军领袖覃儿健,宋代杨幺,明代李自成农民军,清代太平军都曾在此鏖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彭德怀、贺龙亦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唐代柳宗元,宋代范成大,明代“三袁”,清代陶澍等曾来此游历,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

黄山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动物种类有獾、果子狸、松鼠等。各种植物1000多种,其中水松、金钱松、菩提树、红果铁冬表为珍稀树种。黄山盛产蜈蚣、骨风、对月草等名贵中药近百种。

荆江分洪工程

荆江分洪工程位于湖北省公安县境内,始建于1952年春末夏初之交。参加工程建设的30万军民,以75天的惊人速度建成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包括右岸沙市对面上游15km处的虎渡河太平口进洪闸、黄山头东麓节制闸和分洪区南线大堤等主体工程。

荆江分洪工程全面建成后的第二年即1954年,汛期天气反常。长江流域的“梅雨”季节较常年延长了约一个月的时间,造成长江流域雨日增多,6、7两个月太平洋副热带暖气流势力又较弱,最终造成了长江流域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由于上游洪水来量大,而荆江河道安全泄洪又远远不相适应,中央防汛总指挥部果断决定首次运用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泄洪总量达122.6亿立方米,确保了荆江大堤及两岸人民的安全,发挥了荆江分洪工程的巨大作用。

荆江分洪工程首次运用,不仅使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直接受益,而且对九省通衢的武汉三镇和沿江城乡75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世界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后,荆江分洪工程仍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重要水利枢纽,是保护荆江大堤防洪工程系统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5月25日,荆江分洪闸(北闸)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5年,荆江分洪闸(北闸)被水利部列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鸡鸣城遗址

遗址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狮子口镇龙船嘴村和王家厂村交界处。GPS测定的地理坐标为N29°55′41.6″,E111°59′03.8″。南距洈水河约1KM,东北距公安县城约30KM。该遗址为一新石器时代城址,平面略呈圆角梯形,南北长约480米,东西宽330-430米,面积约18万平方米,距今5000多年。城垣外有城壕。城内高地沈家大山一带有厚达2米以上的文化层。城东南100米外也发现一处小型遗址,文化层厚1米以上。城址范围内采集有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文化遗物。

鸡鸣城遗址对研究江汉地区远古时代的社会发展水平、生态环境、聚落形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有二神夜间在此筑城,商定鸡叫停工,本方土地在此作祟,假装鸡叫,二神弃城而去,故名鸡鸣城。城址呈不规则椭圆形,东南和西南角有明显的转折。南北最大距离约500M,东西约400M,城内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面积约21万平方米。一条水渠和一条简易公路横贯城址的北部,将城址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城垣周长约1100M,顶部宽约15M,底部宽约30M,一般高出内外2-3M,西北部城垣更是高出其他城垣部位1-2M左右。城垣外面的护城河,周长约1300M,宽20-30M,深1-2M左右。

根据城址范围内采集到的文化遗址推测,鸡鸣城年代为屈家岭文化时期,也不排除有更早或更晚的遗址的可能性。鸡鸣城自1996年发现以来,先后有省内外及国外专家前来考古参观,对鸡鸣城保存如此完好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调查勘探表明,鸡鸣城是一处大型聚落,文化内涵丰富,年代久远,城垣、壕沟保存较好,是长江中游较少的一处史前城址,是研究原始社会发展和国家起源的珍贵的实物证据,对于研究长江中游和江汉平原这一地区文明形成过程也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因此,鸡鸣城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

代表人物

古代名人

车胤

(约333~约401)字武子,晋南平(湖北公安)人。曾祖车浚,为三国吴会稽太守,以郡饥求赈,为孙皓以欲树私恩罪所杀。父名育,是南平太守王胡之的主簿。桓温主荆州,征召车胤为从事,甚为器重,相继提升他为别驾、征西长史。宁康(373-375)初年,车胤被提升为中书侍郎、关内侯。太元(376—396)中期,获国子监博士。后提升为骠骑长史、太常,领临湘侯爵位。因病去职,不久又任护军将军。隆安元年(397),王国宝任左仆射,威震朝廷内外,王恭疾恨道子、国宝扰乱朝政,举兵征讨。国宝恐慌,其堂弟王绪将军献计杀掉车胤,除去众人之望,讨伐诸侯。车胤到来后,国宝终不敢杀,反而向他求教计谋。隆安四年(400),车胤被提升为吏部尚书。会稽郡世家子弟元显骄矜放荡,车胤建议遏制他。不料事情泄露,元显逼令车胤自杀而死,举国悲哀。

张景

柳开交游,柳把家中藏书全部交给张景,张景更加勤奋攻读。真宗咸平三年(100年0),考中进士。后来朝廷将全国名士摸底排队,张景名居首列,遂调馆陶(今属河北省)薄。后因案受牵连,谪贬金州(今陕西安康)。龙图阁直学士陈尧咨知道他的才学,推荐他为宝应(州名在今江苏境内)簿,官至大理评事。于天禧二年去世,著有《洪范》、《王霸论》及《张晦之集》二十卷。后代学者曾对他有过“茫茫兮安究,尚立言不朽”的赞誉[〔宋〕宋企《张景铭》]。

“公安三袁”

三袁雕像

袁宗道

(1560~160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宏道、中道并称"三袁"。字伯修,号玉蟠,又号石浦。荆州公安人。万历十四年(1586)礼部会试第一,次年任翰林院编修,授庶吉士。万历二十五年八月,以翰林院修撰充东宫讲官,“鸡鸣而入,寒暑不辍”。万历二十八年秋,在北京“竟以惫极而卒”。终年41岁。光宗继位,赠礼部右侍郎。这两篇论文批驳前后“七子”违反文学发展规律,倡导剽窃蹈袭、复古倒退的谬论,主张作家应“从学生理,从理生文”。万历二十六年,三袁共同发起,在北京西郊崇国寺组织“蒲桃社”,吟诗撰文,抨击“七子”。为人神清气秀,稳健平和。居官15年,“省交游,简应酬”,“不妄取人一钱”,身为东宫讲官,死后竟仅余囊中数金,几至不能归葬。著有《白苏斋集》22卷行世。

袁宏道

(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袁宗道二弟。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人。生性直爽,喜游山水。万历十六年(1588)乡试中举。翌年考进士落第,回乡与因公归里的胞兄宗道朝夕切磋学问。万历二十年中进士。万历二十三年出任吴县县令,不到两年,“一县大治”,“吴民大悦”。但他厌恶官场陋习,曾七次上书辞职。宰相申时行赞叹“二百年来,无此令矣!”获准离任后,遍游东南名胜,写下《虎丘记》、《晚游六桥待月记》等名篇。万历二十六年(1598),再次入京,先后任京兆校官、礼部仪制司主事。又作《满井游记》、《徐文长传》等名篇。万历三十四年(1606),又入京任礼部仪曹主事,两年后调任吏部验封司主事,致力整顿吏治。著名的《摘发巨奸疏》就作于这时。万历三十七年,被派往陕西任主考官,次年春天获假南归,同年九月初六因病去世。其文学主张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强调文学要表现个性,道出真情,“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随着时代前进,文学应不断创新。传世的有诗歌1700多首,游记、书札、序跋、碑记、传状、日记、杂文等近600篇。成就最大的是山水游记,清新秀俊,自成一家。后人将其全部诗文编为《袁中郎全集》行世,近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袁宏道集笺校》本。

袁中道

(1570~1626)明代文学家,“公安派”领袖之一,袁宗道、袁宏道胞弟。字小修。荆州公安人。16岁中秀才,以豪杰自命,性格豪爽,喜交游,好读老庄及佛家之书。成年后科场考试,几经落第,至万历三十一年(1603)34岁时才考中举人。考进士又多次名落孙山,从此更加纵情山水,学禅悟道,以诗酒自娱。宏道病逝,他悲恸过度而隐居玉泉山读书学佛、修身养性,但未移昔日处世之志。万历四十四年考中进士,次年朝廷授徽州府教授,后升国子监博士。此间他系统地整理、校对、出版了两胞兄及自己的著作,使“三袁”的作品及其文风发扬光大。万历四十八年升南京吏部主事。天启四年(1624)升南京吏部郎中。两年后病逝于南京,终年57岁。他的文学主张基本与两胞兄相同,反对模拟剽窃,崇尚个性。著作有《珂雪斋集》、《游居柿录》等。

冯习(?—222),字休元,南郡公安县人。公元208年(东汉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后随刘备入蜀,屡立战功,升为大将。

  221年7月(蜀汉章武元年),刘备亲率大军顺江东下,目的是夺回荆州。战役开始,吴班、冯习领兵四万,在巫地(今四川巫山县)打了一次胜仗,蜀军占领秭归(今湖北秭归县)后,直达猇亭(今湖北宜都北)。次年,刘备任命冯习为大都督,从巫峡建平至彝陵(今湖北宜昌)七百里地带,在深山密林中设立了几十座大营,摆开与吴军决战的阵势。吴将陆逊采取“以逸待劳”和用火攻的办法,“以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蜀军。冯在这次战役中阵亡(《见三国志》)。后建四川成都武侯祠,刘备殿中武将廊有冯习塑像,石碑上刻有他的生平简介。

近代名人

王竹溪

(1911-~1983)物理学家、教育家。与彭桓武、林家翘、杨振宁并称为清华四杰。中国热力学统计物理研究的开拓者。在表面吸附、超点阵统计理论、植物细胞的吸水等方面做过基础性工作。撰写了《热力学》、《统计物理学导论》等中国第一批理论物理优秀教材,为建立中国理论物理教学体系奠定了基础。发明汉字新部首检字法,独力编纂《新部首大字典》。名治淇,号竹溪,1911年6月7日出生于湖北省公安县麻豪口一书香世家。王竹溪曾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9年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1月30日,王竹溪与世长辞,享年71岁。

司马彦当代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祖籍湖南澧县小渡口镇,生于湖北公安,现任书法艺术学校校长。司马彦先生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在父亲司马东老先生的指导下,长期进行严的临帖习字训练,从中国传统的名家毛笔书法中吸取营养,功底深厚。在国际国内书画大赛中获奖三十余次,作品参加过国内外重大书画展览,入选中国书画百家和多种书画集,多幅作品镌刻于全国一些大的碑林。其名已编入《国际硬笔书法家大辞典》。司马彦先生已编写出版钢笔、毛笔字帖、教材、专著1200余种,遍及全国城乡,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被誉为“中国字帖之冠”。

张启发

(1953.12~)男,湖北公安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誉世界著名遗传学家和水稻育种专家。现任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76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1985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学位。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袁誉柏

(1956.6~)男,汉族,1956年5月生,湖北省公安县人,海军中将、中共党员。海军潜艇学院(山东青岛)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2008年7月晋升海军少将军衔。2010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参谋长(接替孙德忠少将)、舰队党委常委。2013年7月北海舰队副司令员。2014年0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中将)。

万鄂湘,男,汉族,1956年5月生,湖北公安人。2013年03月1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选举万鄂湘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王平久,男,1971年11月出生,湖北公安人,大型活动专家、词作家。代表作有《生死不离》、《国家》、《难说再见》等。

田源,女,1993年出生,湖北公安人,中国女子举重队运动员,女子举重世界冠军。2011年世界举重锦标赛,以抓举90公斤,挺举117公斤,总成绩207公斤的成绩包揽三项冠军。[2]

获得荣誉

近年来,公安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十二五首批最佳投资价值(环境)县”、“全省农村工作先进县”、“全省水产大县”、“全省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县”等荣誉称号;连续七次被评为“全省金融信用县”,成功创建湖北省省级文明县城、全省平安县、省级卫生城市和双拥模范县、全省园林县城等。

2019年0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湘鄂西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12月31日,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020年6月,入选第二批“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名单。[3]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11月,授予“湖北省双拥模范城(县)”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湖北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局签署文件,正式批准2020年湖北省森林城市建设。

2021年1月4日,入选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第六批)名单。

2021年3月,公安县上榜2021中国放心食品百佳县市榜第84名。[9]

2021年11月15日,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公布公安县为2021年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