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海之歌》是现代作家金敬迈创作的长篇纪实小说,1965年7月发表于上海《收获》杂志。

《欧阳海之歌》描写了欧阳海在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下,在部队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着、成长着,最终成为一个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坚持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发扬三大民主,开展四好运动运动以来的崭新面貌,成功地塑造了当代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形象。小说中的欧阳海,既是生活中的欧阳海的真实写照,也是共产主义战士和千百万革命战士学习毛主席著作以来精神面貌的高度概括。

中文名

欧阳海之歌

作者

金敬迈

作品体裁

长篇纪实小说

字数

315000

出版时间

1965年12月

内容简介

小说描写欧阳海在短短23年里所走过的道路。他从渴望成为英雄而不是英雄,到已经成为英雄而不自觉为英雄。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教导,在革命部队大熔炉中经受考验和锻炼的结果,是革命战士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特别在“用”字上狠下功夫,把毛主席的书当作最高指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的结果。欧阳海在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上,在对待荣誉的态度上,在自我改造的思想斗争中,在帮助同志方面,在各种困难面前,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着,一步一个高度地朝顶峰攀登,最后终于百炼成钢,成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1][2]

作品目录

第一章 风雪中
第二章 阳光下
第三章 战斗在召唤
第四章 前进的路上
第五章 骨硬心红
第六章 “火车头”
展开表格

创作背景

1963年冬,大练兵“野营合练”的“反空降”演习中,满载旅客的火车朝峡谷驶来,而炮兵分队的一匹驮着钢炮的战马受了惊,挣断缰绳,奔向铁轨中间。按照列车的速率,四秒钟内车头就将与战马相撞,造成马死车翻的惨祸。在这一发千钧之际,欧阳海挺身而出,冲上了铁路,推开战马、抢救列车,使六百多旅客免遭意外的灾祸,而共产党员欧阳海却被火车卷进车轮底下,倒在血泊中光荣牺牲,当代作家金敬迈受部队领导的指示,深入欧阳海同志生前所在连队和家乡体验生活,通过调查研究,积累大量素材,创作了长篇小说《欧阳海之歌》。[1][3]

人物介绍

欧阳海

欧阳海出生在湖南一个山村的穷人家,因怕抽丁而被起了一个女孩名字。解放后,他协助解放军巢匪,参加革命。1958年参军当了工兵,生活艰苦任务繁重,但他从不叫苦。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下,他入团、入党[1],当了班长,对自己要求更严了。1963年,在野营训练后的归途中,一匹驮着钢炮的惊马脱缰奔上铁轨,几秒钟内就要与飞驰而来的列车相撞,欧阳海冲了上去,用生命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2]

薛新文

代理副指导员薛新文,由于严重的主观主义和思想上的片面性,对欧阳海勇于坚持原则、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的精神,发生了误解,从而对欧阳海有了成见。他因缺乏调查研究而不适当地批评战士,欧阳海向他提出意见后,他没有立即接受教训,却认为欧阳海有骄傲情绪,是夸夸其谈;他不但批评了欧阳海,而且还时时想着要纠正他所认为的欧阳海的“错误”,不使欧阳海“走下坡路”。在这种观点支配下,薛新文与欧阳海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矛盾,给欧阳海造成了很大压力。[4]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欧阳海之歌》写的是共产主义英雄欧阳海一生的光辉事迹,表现了解放军战士充沛的革命干劲,吃大苦,耐大劳的革命精神。小说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细致描述了英雄班长的历程,塑造了欧阳海的英雄形象,并热情歌颂了培养英雄的人民军队和伟大的党。

在《欧阳海之歌》中,虽然也满怀热情地描绘了欧阳海的强烈的阶级感情,但着重描绘的却是欧阳海从渴望成为英雄,而到成了英雄又不自觉为英雄的成长道路。在这条英雄成长路程上,成为主音的是党的教导,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哺育,是无数先烈革命精神的熏陶,是欧阳海的自觉改造的不断革命、奋发努力。因而,在整个创作过程里,作者不是把他的笔停留在事迹的叙述上,而是透过各种事迹去捕捉人物的丰富性格特征,捕捉人物思想发展的轨迹,从他那平凡的普通一兵的生活里,揭示出形成他那不平凡性格的力量的源泉。对于一个民主革命时期的战士来说,这个音调并不低,但是,对于一个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战士来说,却只能是基调的起音。不能牢记阶级苦,就不会有忘我的战斗精神;如果只记得阶级苦,而没有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也还不能高瞻远瞩,成为自觉的社会主义革命战士。这样,围绕着身在连队的欧阳海的成长,小说的情节概括,特别是革命部队近年来思想教育工作的变化和发展,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揭示了现实的丰富特征。

艺术特色

《欧阳海之歌》的情节并没有离开烈士欧阳海生平的基本事实。但该篇小说中,艺术形象的欧阳海不只是欧阳海,也是雷锋、王杰、以及部队涌现出来的千万个具有高度革命觉悟的“普通一兵”的概括,甚至从他的顽强的战斗性格里,还能看见大庆人、大寨人的面影,这是一个当代英雄人物的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这是由于烈士欧阳海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典型人物,他的出现,就是时代精神哺育的伟大成果。小说在这方面展开了充分的描写,使人们在生动的艺术境界里,看到了一个普通战士怎样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自觉地进行改造,把伟大的革命理想和艰苦奋斗的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吃大苦、耐大劳,一心为革命,一切为革命。但是,即使是这样,能够透过生活中的典型人物,深刻地把握住他和伟大时代的本质联系,从时代生活激流深处开掘出他的典型意义,并能在艺术上丰满地塑造他的形象,也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熟悉,对革命的深切感情,对时代和英雄人物深刻的认识、理解和高度概括的能力。所以,《欧阳海之歌》不仅突出地塑造了欧阳海自觉革命的英雄形象,也成功地创造了曾武军、关英奎这样的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连队指挥员的形象。总之,革命部队斗争生活的大熔炉,英雄前辈的革命精神的熏陶,特别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武装,这就是培育欧阳海英雄性格的力量源泉。《欧阳海之歌》就是这种精神威力在艺术上的第一次丰满的体现。因而,欧阳海所走的这条英雄路,也是中国社会主义一代青年英雄前进道路的艺术概括,《欧阳海之歌》的成就,也恰恰是在这方面显示了它的独创的思想特色和艺术特色。[5][1]

作品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陈毅: “这是一部带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我们文学创作史上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欧阳海之歌》是毛泽东时代的英雄史诗,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凯歌,是文艺界树立起来的一面大红旗。”[5]

作者简介

金敬迈

金敬迈(1930年8月17日-2020年3月15日),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1949年参加解放军,曾任中南军区军械学校文工团团员,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演员、创作员,军区政治部创作组创作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