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阳,古县名,县治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南五公里的顺阳村。应劭曰:县在顺水之阳,因处顺水(即均水)之阳而得名。

中文名

顺阳

地理位置

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南

建设时间

公元前31年

类型

古县名

始建

前31年

历史

西汉成帝初年(前31年前后)刘骜封“胶东顷王”刘音的三子刘共为“顺阳侯”,始建城于此。汉成帝去世后,前7年汉哀帝刘欣继位,前6年封孔光为博山简烈侯,改顺阳县为博山县,清人王先谦称之为

孔光国

,属南阳郡。东汉汉明帝刘庄将博山县更名为顺阳县。治今河南省淅川县南,县治李官桥镇(今香花镇西)。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封卫尉马廖为侯国。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夺荆州,分南阳郡西部设置南乡郡。顺阳县属南乡郡。东晋太康十年(289年),改南乡郡为顺阳郡。顺阳县属顺阳郡。南朝齐时期,梁武帝父名“萧顺之”,避帝讳“顺”字,故改

顺阳县

从阳县

,《梁书》称顺阳郡为南乡。西魏析置郑县,寻改为清乡。隋朝复名顺阳县,移治今河南邓州西。唐朝武德三年(620年),立顺阳县,六年(623年)降为顺阳镇,省顺阳镇入冠军县。北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升内乡县顺阳镇为顺阳县。金废入穰县,金末析穰县于顺阳镇置顺阳县。元又复置,后至元二年(1336年)废入内乡县。

顺阳郡

顺阳郡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

  东晋太康十年(289年)改南乡郡为顺阳郡,郡治南乡县(今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老人仓一带)。统领八县,酂、顺阳、南乡、丹水、武当侯相、阴、筑阳、析,共二万一百户。辖境约当今河南省西峡、淅川、老河口、丹江口等市县和湖北省谷城县以及十堰市、郧县以东地。顺阳郡的郡名从289年持续到338年,东晋咸康四年(338年)复名南乡郡。

刘宋(420年-479年)时期,又改称顺阳郡,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449年)顺阳郡从荆州划给雍州,顺阳郡领朝阳(457年废)、武当、酂、阴、泛阳、筑阳、析、修阳八县。

南齐(479年-502年)时,梁武帝父名“萧顺之",避帝讳“顺”字,郡名和县名皆改为

从阳

,属南北朝时期从长安侨置于襄阳的雍州,辖顺阳、南乡、丹水、槐里、清水、郑县,其中槐里、清水和郑县为侨置

建武五年(498年),顺阳被北魏(386年~534年)攻陷,仍曰顺阳郡,郡治移治顺阳县(今河南淅川县李官桥镇),辖顺阳县、南乡县、丹水县、临洮县和槐里县。其中,临洮县和槐里县是

侨置县

  西魏(534年-556年)时又改为南乡郡,辖境缩小。

隋开皇初南乡郡被废除。

顺阳侯

顺阳侯

是古代受封于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的爵位,可以指下列人物:

  刘共,西汉成帝初年正月(前31年)由刘骜封,新朝初(9年)免。

  刘嘉 (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十三年(37年)封。

  刘参 (东汉),刘嘉的次子,袭封为第二代顺阳侯,后被降为南乡侯。

  马廖,建初四年(79年),被汉章帝刘炟封为顺阳侯。

周千,因战绩卓著,被道武帝拓跋圭在386年左右赐爵顺阳侯,后因犯罪被处死。子周几。

李冲,北魏孝文帝初年(471年)赐爵顺阳侯。

顺阳王

顺阳王

,中国古代封爵之一,可以指:

司马畅:晋宣帝司马懿之孙,西晋太康七年(286年)被封为顺阳王,在位共26年。

刘休范: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十八子,孝建三年(456年)被孝武帝刘骏封为顺阳王,大明元年(457年)改封桂阳王。

拓跋郁:北魏桓帝之后,初为顺阳公,被北魏高官乙弗浑诛杀,追赠顺阳王,谥曰简。

李泰: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子,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封为顺阳郡王。

  兀都思不花:元仁宗次子,仁宗死后,延祐七年(1320年)被继任的硕德八剌由安王降封为顺阳王。

朱有煊:周定王朱橚第三子,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初八被封为顺阳王,谥曰怀庄。

顺阳公主

顺阳公主

可以指:

  顺阳公主 (前秦),前秦苻坚长女

  顺阳公主 (北魏孝文帝),北魏孝文帝女

  顺阳公主 (北周),宇文泰女,北周武帝妹

顺阳川

顺阳川

位于中国河南省淅川县东南,地处鄂豫两省交界地带的四阳之中,即东南阳,西郧阳,南襄阳,北洛阳,南面、北面和西面有山包围,东边是起伏的丘陵,此地被丹江口水库淹没,与同在该区域被淹没的丹阳川、板桥川并称为淅川的三大平川。

  顺阳川,由河水冲刷而成,土地肥沃,自古就有“米粮川”之称,顺阳川全长55里左右,宽约50里,被丹江口水库淹没的埠口镇、罗城、龙城、香严寺的下寺和李官桥镇都分布于顺阳川。

  传说顺阳川中的陈塘关(即如今淹没在丹江库底的埠口街)与凤凰浴火的涅槃地(即现淅川县香花镇的凤凰镇所辖,原埠口区凤凰镇)一带就是哪吒闹海的地方,这里曾建有哪吒庙。

顺阳范氏

顺阳范氏

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兴起于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一带的范氏家族。范氏是当时顺阳地区重要的士族之一。这支范氏人,兴起于秦汉之际,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声名显赫,自隋唐时期开始衰落,历经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其间累世相继,有多达二十九人名载史籍,贵显于世,是当时中国范姓最为显赫的一支。顺阳范氏凭藉累世经学,坚守术业,迈十百载,浸成文化世族。范氏第一代范晷少年游学他乡,被辟为官,子孙藉其荫资,好学文化,为官朝政,效忠儒学皇权,终保范氏一族仕途坦捷,顺阳范氏家族政治地位在两晋南朝也得以维持。

起源

  因战国的越相范蠡的籍贯和顺阳范氏在地望上一致,故有人认为顺阳范氏的先祖为范蠡。只是,范蠡之子范中男被处极刑后,其余二子也不知所终,致使顺阳范氏之后的世系开始不明,无从考证。还有资料称智伯灭范后,有范姓人自范县徙居顺阳。

顺阳范氏世系

  范氏自战国范蠡后由于世系不明,子孙又不闻达,致使其后范氏很少有人见显于历史,范氏在魏晋以前的家族世系自是模糊不清。延至魏晋,范晷的出现才使顺阳范氏家族的发展峰回路转。依照田余庆先生所论定义,顺阳范氏于两晋始应属新出门户。作为两晋南朝顺阳范氏第一代的范晷,他的出现对顺阳范氏的振兴和发展起到了关键的铺垫作用。范晷以士起家,进取登仕,正是因为他的入仕,使得其家族子孙在门阀阶层形成的两晋时期开始凭其余荫,入仕为官,几代之后,门第兴盛,终使顺阳范氏成为两晋南朝的世族之家。

  东晋一朝,顺阳范氏成员家族兴儒学,助儒学皇权,但终究难抗玄学门阀政治,屡受排挤,成为皇权与门阀政治争权夺利的牺牲品。及至南朝,范泰本创新局面,甚得刘宋皇权青睐。但其子范晔又惹祸端,使得顺阳范氏受诛牵连者甚众。其后虽有梁初范云以振顺阳范氏,然其后代又不通显。至陈,顺阳范氏同所有的士族一样,又复归西晋以前难显于史的状态。在经历了两晋南朝的辉煌之后,顺阳范氏最后又蔑尔无闻。究其原因,除是为时代因素所致外,更是由于顺阳范氏家族自身的因素。

顺阳乡

顺阳乡

是中国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下辖的一个乡。顺阳乡共辖1个居委会、6个行政村,分别是:

  东兴居委会、溪东村、吴林村、石呈村、江垱村、漈下村、后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