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史记

作品类型

即事感怀

主题

抒怀

主题

感叹

写景

写水

写景

写石

植物

竹子

植物

作品赏析

这一首紧接着第一首,正面叙述堵塞瓠子决口的经过,在祝愿治水成功、祈求幸福的歌声中表达自己的兴奋。全诗共分三层,起伏迭宕,腾挪沉涩,运用质实的史家之笔,表达了堵河之难。

头两句紧承第一首,以形象而概括的语言叙述堵塞决口之难。黄河洪水浩浩汤汤,激流潺湲,想疏浚故道让洪水重归北流着实困难。从洪水势猛流急、回归正道艰难为下文治水措施作了铺垫。

“搴长茭兮”四句写自己祈祷河神之诚恳和堵河材料的短缺。帝王亲执竹子作成的堵水长菱,并虔诚地向水中投掷美玉,终于求得河伯允诺。可见当时堵河已经可能,歌声中露出欣慰之情。但是又一难题出现了,当地人民燃柴烧饭,山坡田野一片萧条,无处砍伐薪柴继续供应堵水。这中间四句两度起伏,生动地表现治水的困难和自己的焦急心情。这就为最终两句情感的高潮储蓄了充足的气势。

“竹林兮楗石苗,宣防塞兮万福来。”命令砍伐淇园之竹,做成长长的竹篓装人石头以堵洪水,那样结实,那样有效!贵为帝王,歌咏治水工具,惊叹人民智慧,足见治水成功的愉悦欣慰,最后一句,宣防宫建成,水害消除,但愿能带来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百祥万福!这衷心的喜悦和完美的祝愿建立在上面六句的基础上,铺叙了千难万险以后陈说成功。其充沛的抒情更自然真切,具有动人魅力。

汉武帝的这首诗,抒发治理黄河水害的激情,风格质实,语气豪放。诗情含蕴于直实的叙事,吸取堵河时伐竹编索、楗石填土等细节人诗,使抒情具备了深厚而真实的生活基础,大大增强了诗歌鲜明的时代色彩。在全诗中,表现着责备天人、统筹治河全局的雄伟气魄,于沉滞中表现了豪健之心。[4]

创作背景

这是汉武帝亲临黄河决口现场的即兴诗作。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夏五月,河决濮阳,淹没了十六郡,东南注入钜野泽,与淮河、泗水相通。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发动数万人修复瓠子堤防。汉武帝亲临决口,祭祀水神,沉白马玉壁于河,仪式十分隆重而虔诚。又令群臣和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一律参加堵塞决口劳动,并运用质朴的语言及骚体诗的形式,写了《瓠子歌二首》,以反映“泛滥不止愁吾人”的重大灾情以及“宣房塞兮万福来”的强烈愿望。[2]

作者简介

汉世宗刘彻(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汉武故事》载其初名为“彘”,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后为王皇后。

刘彻初封胶东王,七岁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继承皇位。在政治上,颁行“推恩令”,作左官律,设附益法等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在经济上,把冶铁、煮盐、铸钱收归官营,设平准官、均输官;实行算缗、告缗,打击富商大贾、兴修水利工程等。在思想上,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在处理周边民族关系上,加强对西域的统治,连续发动反击匈奴的战争,解除匈奴威胁。并且征服闽越、东瓯、南越、卫氏朝鲜,经营西南夷,在其地设置郡县。

刘彻在位晚年,多遭兵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关东流民达二百万,农民起义频繁。宫廷发生“巫蛊之祸”,导致太子刘据自杀。征和四年(前89年)下轮台诏,拒绝桑弘羊募民屯田轮台的建议。后元二年(前87年),刘彻驾崩,享年七十岁。临终前立幼子刘弗陵为皇太子。谥号孝武皇帝,庙号汉世宗,葬于汉茂陵。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瓠子歌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曹道衡 选注 . 乐府诗选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 115-116 .[3] 赵光勇 . 汉魏六朝乐府观止 . 西安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 16-18 .[4] 贺新辉主编 . 古诗名篇赏析 第1册 . 北京 :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7-01 . 153 .[5] 赵光勇主编;文时珍等撰稿 . 汉魏六朝乐府观止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02 .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