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陔馀丛考

作品体裁

七言古诗

作品类型

即事感怀

主题

抒怀

主题

宫廷

创作背景

此七言古权舆,亦后人联句之祖也。武帝句,帝王气象。以下难追后尘矣,存之以备一体。篇中三“之”字、三“治”字、二“哉”字、二“时”字、二“材”字,古人作诗,不忌重复。且如《三百篇·株林》一诗,四句中连用二“林”字、二“南”字,《采薇》首章连用“俨狁之故”句,此类不可胜数。

(三秦记》谓《柏梁台诗》是元封三年作,然梁孝王薨于孝景之世,又光禄勋、大鸿胪、大司农、执金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皆武帝太初元年所更名,不应预书于元封之时,其为后人拟作无疑也。不然,大君之前,,郭舍人敢狂荡无礼,而东方朔以滑稽语为戏耶?

真伪之争

对于《柏梁台诗》的年代、作者和内容,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人们对该诗的真伪提出了质疑。学术界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学术观点,一种认为《柏梁台诗》不伪,另一种认定其诗为伪作。

顾炎武观点

柏梁台诗伪作问题是清初学者顾炎武(1613-1682)开始提出的。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汉武《柏梁台诗》本出《三秦记》,云是元封三年作,而考之于史,则多不符。……又按《孝武纪》,元鼎二年春,起柏梁台。是为梁平王之二十二年,而孝王之薨至此已二十九年,又七年始为元封三年。……又按《百官公卿表》:郎中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典客,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治粟内史,景帝后元年更名大农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司农。中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内史,景帝二年分置左内史、右内史,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左内史更名左冯翊。主爵中尉,景帝中六年更名都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右扶风。凡此六官,皆太初以后之名,不应预书于元封之时。……反复考证,无一合者。盖是后人拟作,剽取武帝以来官名及《梁孝王世家》乘舆驷马之事以合之,而不悟时代之乖舛也。

其他学术观点

丁福保、陈直、余冠英、逯钦立和方祖等人,认为柏梁台诗是真作。

在认定其诗不伪的学者之中,大概又可分两种不同的看法。

其一,近人丁福保、陈直等先生皆以为其诗不伪,而是俗本在官名之下妄加人名造成矛盾。丁福保说“《柏梁台》俗本,于每句官名之下,妄添人名,以致前后矛盾”,主张“删其添入之名,仍复旧观”。陈直看法与丁福保相似,并把《柏梁台诗》中官名下添加人名的情况分为四类:无从添注者;添注合乎元封三年标准者;添注者不能确定其是但亦不能确定其非者;显然系添注之误者。曾任《文学遗产》杂志主编的余冠英,亦据宋敏求《长安志》所引《三秦记》无“元封三年”及“梁王”谥号及名字,谓“很难依据它断定这诗的真伪”;并认为从文辞和体制看来,这诗可能产生在西汉时。

其二,近人逯钦立认为《柏梁台诗》来自《东方别传》(即《东方朔传》),认为《柏梁台诗》“自为当时所传之篇,年代官名等记载之不合,并不足否定其时代性”。后来方祖进一步认为《柏梁台诗》最早出处应是西汉末年的《东方朔别传》,认为此诗确是汉武帝时的作品。

占上风的观点

顾氏以梁孝王武生活年代不合元封三年,且《柏梁台诗》所载官名多为武帝太初元年改官名之后的称名,推测其为“后人拟作”。肯定《柏梁台诗》为伪作的学者大多相信顾炎武的考证。

罗根泽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就说,“顾亭林这一篇辨正的文字,精当异常,不容不信”,肯定此诗不可信,并谓丁福保等人所谓俗本妄添人名说并没有回答顾氏所提出的问题,“好像没有人名而此诗便可信者然,其实顾亭林所驳斥的大半是官名,不是人名,丁先生未免失检”。游国恩先生1948年发表《柏梁台诗考证》认为其诗的时代“大抵不能早于魏、晋之际”。

罗、游之说在当代学术界是有代表性的,近现代编著的许多中国文学史著述大都是同意此说的,基本无人谈《柏梁台诗》为七言之祖及其重要作用,有的则是直接否定其诗的真实性。连新《辞海》在“柏”字“柏梁体”下也说《柏梁台诗》“后人多疑此诗为伪托”。而且过去一般都认为《柏梁台诗》是最早的七言诗,也因为其诗疑为伪托的问题也就被否定了:新《辞海》在“七”字“七言诗”下说“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

从上可见,关于《柏梁台诗》的真伪问题学术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且疑伪之说占了上风。其诗是否伪作,牵扯到七言诗及联句诗体的起源问题,是值得考证的大问题。

还有学者转换思路,通过考察《柏梁台诗》用韵字的时代特征及其职官排序、作者及内容的时代等情况,认为其诗绝非伪作,人们应重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评价

七言歌行创体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二:《柏梁》为七言歌行创体,要以拙胜。“日月星辰”一句,和者不及。“宗室广大日益滋”,为宗正刘安国。“外家公主不可治”,为京兆尹。按当作内史。“三辅盗贼天下危”,为左冯翊咸宣。“盗起南山为民灾”,为右扶风李成信。其语可谓强谏矣,而不闻逆耳。郭舍人“齧妃女脣甘如饴”,淫亵无人臣礼,而亦不闻罚治,何也?若“枇杷橘栗桃李梅”,虽极可笑,而法亦有所自,盖宋玉《招魂》篇内句也。

无愧七言风雅

汉时卫霍营平,纠纠虎臣,然《柏梁诗》“郡国士马羽林材”、“和抚四夷不易哉”语,无愧七言风雅。《封建三王有》及屯田诸疏,两汉文章皆莫能及,然《三王表》或幕客所为。柏梁歌咏,咸依位序,独骠骑在丞相前,大将军在丞相後,昔人云“去病日贵”,此亦一徵。按《古文苑》注称台成於元鼎二年,登台赋诗乃元封三年,而霍去病以元狩六年卒,是时青盖兼二职也。然则“郡国士马”之咏,亦出青口耶?[1]

参考资料

[1] 柏梁诗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