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哀蝉曲》,出自《拾遗记》,由汉武帝刘彻所作,“思李夫人,因赋落叶哀蝉之曲”。后被美国诗人庞德的“改写”。

改作与原诗的区别第一点是“改写”舍弃了原诗抒情性的结尾,单纯以意象呈现为主,使诗境更为含蓄;第二点,凭空添加了“潮湿的树叶”一句,突出体现了意象派诗歌的特点,被称为美国诗史上的杰作

中文名

落叶哀蝉曲

作者

汉武帝刘彻

出处

《拾遗记》

作品体裁

古诗

创作年代

西汉

原文

汉武帝

西汉刘彻

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

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

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

王嘉《拾遗记》:“汉武帝思李夫人,因赋落叶哀蝉之曲。”

改写

汉武帝的《落叶哀蝉曲》被美国诗人庞德改译成《刘彻》,《刘彻》被称为美国诗史上的杰作。特别落叶一句被称意象叠加法的典范,落叶句成了美国诗史上一个很有名典故。

英文诗

Liu Ch'e

Ezra Pound

The rustling of the silk is discontinued,

Dust drifts over the court-yard,

There is no sound of foot-fall, and the leaves

Scurry into heaps and lie still,

And she the rejoicer of the heart is beneath them:

A wet leaf that clings to the threshold.

译文

刘彻

——庞德

丝绸悉窣的响声停了

尘埃落满宫院

这儿不再有足音,落叶

匆匆堆积、静止

那令人欢心的她躺在底下:

一片粘在门槛上的湿叶。

译者:CY陈禺希

版本对比

庞德

庞德的写作,不仅借鉴了中国古诗,他还亲自改写过不少中国的古诗,《刘彻》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首。原诗据称为汉武帝刘彻思怀已故的李夫人所做《落叶哀蝉曲》,它曾被一位汉学家译成英文,不懂中文的庞德,就是根据译文改写了此诗。其实,原诗并不是一首标准的“意象”诗,在寂寥、凄清的氛围中表现了汉武帝对亡姬的怀念,抒情性较强,特别是结尾的两行“望彼美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内心感情的表露还十分强烈。与原诗相比,庞德的“改写”滤去了情感的色彩,更多地倾向于意象的呈现。前面的四行,无疑是原诗内容的化用:消逝了的衣裙,落满尘土的台阶,飞旋的落叶,以及空空的房间,这几个主要的意象都出自原诗,只不过在庞德的笔下,构成了一个更完整的画面,乱叶“飞旋着,静静地堆积”一句,则传达出原诗中缺少一种动态感,也为下面的诗句做出了铺垫。第五行“她,我心中的欢乐,睡在下面”,是庞德的独创。诗人想像刘彻(即诗中“我”)怀念的“她”,被埋在了落叶的下面,一种双关的作用也由此产生:被落叶掩埋的不只是美人,“我”心中的记忆、那些逝去的欢乐,也被一同掩埋了。原诗抒情性的结尾,虽然被舍弃了,但内心情感的表露则更为含蓄了。

与原诗相比,改动是第六行:“一片潮湿的树叶粘在门槛上”。原诗没有这一句,完全出自庞德的创造性添加,它与上面五行相分隔,构成了全诗的第二节。虽然,落叶堆积的意象,在上面的诗行中已经出现,但从语句的连贯性看,最后的一行还是有点突兀,与上面的整个五行,似乎缺乏必要的过渡。给人的感觉是,上面五行组成一个完整画面,而最后一行本身就像一片“潮湿的树叶”,直接粘在了上面。这种“粘”的手法,其实也是一种意象并置的方式,在与“画面”的并置中,“树叶”的形象似乎被放大了,形成一种特写的效果,我们似乎能看见它孤零零的形象,感受到它在门槛上弯曲的痛苦。诗人最后添加的这一行,绝非画蛇添足,而是神来的一笔,在原诗凄清、哀婉意境的同时,也使改写之作获得了一种现代的语言张力。阅读此诗,不仅要欣赏诗歌的意象之美,也要注意当中国古诗被西方诗人改写,究竟发生了哪些有意思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