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思想观念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思想史的研究才会成为历史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分枝,欧美各大学历史系在本科阶段就设置了这方面的课程,同时还有思想史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生培养。

中文名

西方思想史

作者

张明

类别

时事政治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版权方

安徽天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类型

书籍

相关图书

塔纳斯 《西方思想史》

学说局限

重视不够,研究不足

学术机制

相关图书

为推进思想史的研究,欧美各国相继创办了思想史研究的专门学术期刊,如美国的“观念史杂志”、英国的“思想史杂志”以及“政治思想史杂志”等,也成立了思想史研究者的学术组织,这样一种高度学术分化和有机联结的学术机制有力地推动了思想史研究的发展。

研究发展

在中国,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西方思想史研究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原因不言而喻。然而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仍然还有一批学者执着于思想史研究,不算解放前,1949年之后,就有三代学人在从事着思想史的研究。如较早的老一辈学者王养冲先生和吴恩裕先生等,第二代学者有何兆武先生等,第三代则为活跃于现在的一些中青年学者。在一代代的学术传承中,西方思想史研究这样的“星星之火”得以绵延多年而不绝;也正是在这样一批学人的共同努力下,思想史研究成果才不断面世。它表现在:翻译出版了一批西方经典思想家的著作,引进介绍了国外思想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西方思想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得到了初步的考察。同时,通过思想史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历史学的研究内容,改变了过去学术研究中的一些错误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研究更新和重塑了这个民族的思想观念。

学说局限

虽然西方思想史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研究仅只是刚刚起步,仍然还存在着很多局限。

它表现在:第一,历史学界对西方思想史研究依然重视不够,还没有成为历史学科分枝中的重要独立内容。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西方思想史的很多内容都缺乏研究,如西方历史上的共和主义思想,影响近代早期思想发展的自然法思想等,就连以前非常重视的近代社会主义思想现在都没有人再进行学理式的研究。

第二,由于历史学领域中思想史研究的不足,不能为学术界提供既多且好的“公共知识”,由此,带来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思想史的研究常常变成了哲学甚至文化人研究的重要内容,由此导致学术界常常把政治哲学和思想史研究混淆在一起,好象政治哲学的研究就可以取代思想史研究的存在。事实上,目前政治哲学研究正由于其缺乏历史的内涵从而证明思想史研究大有存在的必要性。二是由于思想史研究的不够,才使学界的一些学人犯了一些最为基本的错误。这里试举两例:有位博士在文章中说,苏格兰启蒙运动成为英国革命的理论先导。殊不知,英国革命在前,苏格兰启蒙运动在后,两者之间相差有百年之多,何以能够成为理论先导。另一位研究哲学的学者说,休谟仅仅是位哲学家,在政治思想方面没有作出多少贡献。这样说,完全是对休谟思想的不了解。

相关图书

第三,学术界仅只热衷于引进一些当代的思想家,这样做当然有其重要的意义,但想表达的是,学界对思想的演进缺乏系统地梳理和研究,并且对各思想家之间的异同、联系和发展没有真正的研究,致使只看见一个个伟大的思想家个体,而对整个总体没有把握。换句话说,只看到了20世纪的很多思想家,但是缺乏对20世纪西方思想史作系统性研究,也没有这样的著作出版。类似的现象不仅只是表现在现当代,其他时段也同样如此。如在整个西方思想的发展史上,只是对一些思想家有了初步的介绍,至今国内还没有一本相对比较有质量的系统的西方思想史的著作。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遗憾,并且与这样的大国地位非常不相称。

第四,由于对思想史研究的不重视,致使思想史研究没有很好地对自己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思考,也就是说,如果要把思想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的话,就要思考和回答什么是思想史这样的一些“元问题”。而现在却没有这样做,未能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学理性的探讨,由此愈发导致了思想史研究失去其理论和方法论的支撑,思想史缺乏了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科学性和合法性。

第五,在目前这样一个思想溢出,任何一个没有严格思想史训练的人都可以大谈思想史的时代,而作为历史学分枝的思想史研究的失却,或者说在没有思想史研究成果参与的时候,其后果就是,整个学术界不仅错误百出,学理混乱,而且概念流行,并且有些概念在某些力量的支配下取得了其唯一的话语霸权地位,俨然就是绝对的真理,由此带来了整个社会观念的混乱。

如对卢梭社会契约理论的理解,目前占据主导地位的观点认为卢梭是个集权主义者,他的思想导致了雅各宾专政这样的“恐怖统治”。其实,对卢梭思想的理解历来多有不同,有的人认为卢梭是自由主义思想家,有的认为是共和主义者,也有人认为是集权主义者。同时,雅各宾专政的形成也异常复杂,卢梭思想与雅各宾专政之间并不能完全划上等号。因此,对卢梭思想的理解完全依照不同的人、不同的时代语境而有不同的评价。这样,完全不能够将某一种观点放大到“绝对”的地步。

发展趋势

当中国正在日益走向全球化的时候,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希望要了解西方的思想,了解他们观念的演变。事实的确如此,如果想要了解西方政治体制或者社会体制的话,首先就要问,一个政治体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在那里,什么叫作现代国家,权利与权力有什么不同,支撑市场经济的思想基础是什么,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毫无例外地都要追及到思想史,都要从近代思想观念中寻求答案。现在,不仅整个中国社会已有如此迫切的要求,作为单个个体的很多学人特别是青年学子也开始了学术的转向。很多人特别是一批年轻人,当他们在解决了“小康生活”之后,开始抛弃了那些实用性的学科,愈来愈喜欢思想史,渴望探寻思想观念层面的内容。

关注问题

相关图书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与动力的催动下,应该充分思考与规划未来的西方思想史研究。对未来的思想史研究,需要关注这样几个方面。注重基本文献的阅读。这里所讲的基本文献,既指那些经典文献,也指那些在那个时代属于二三流思想家的著作,甚至一些民间文献等等。当代思想史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文献的选择面已经被拓宽,在传统的思想史的研究中,主要集中于“伟大”的思想家,除此之外就别无选择。实际上,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哪些思想家真正体现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思想,西方学者认为,一些“二流”的思想家才真正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主要的思想。

时至20世纪80年代,新社会文化史的兴起对传统的思想史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在研究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直接改变了思想史研究的面貌。首先,新社会文化史在研究对象上进一步扩大了思想史研究的范围。以前思想史研究仅仅关注于经典思想家的思想,现在的研究已经突破了这一局限,重点研究人特别是普通人的心理、心智和情感、态度、意见等一系列内容。总之,他们研究的对象再也不是传统思想史所研究的那些伟大的思想家,而是普通人的观念。其次,在研究方法上,原来以所谓的“经典著作”作为自己的研究文本,而现在,文本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观念和能够体现这些观念的一切创造物都被看作为文本,并要在那个时代的语境中来进行解读。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要提倡阅读基本的文献,并将文本的解读视为最为重要的基础。

解读技巧

文本

相关图书

注重文本本身是一方面,如何阅读文本则更为重要。作为思想史研究来说,它与其它学科最大的差异就在于要有“历史”的视野,即要将文本放在一定的语境下来解读。以往的思想史研究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孤立地研究某一个思想家,或者某种观念,这种研究被称为聚焦于“观念的单元”(UnitIdeas)。这里的“观念的单元”意指西方思想传统中那些基本的和经久不变的观念。在这样的研究方法下,历史学家的任务主要是把每个人的政治思想系统化,并从中推演出一些结论或他们对某些基本观念的态度。然后,历史学家便将几个思想家作比较,不管他们是否关心同一理论抽象层次的问题。他们的相似之处或“共同观念”都被当作历史延续性的表现;他们的不同之处则被看成是历史变化或发展。西方学者将这样的研究批评为,政治思想史变成了一些基本观念的历史,并被归结为一种单一的、发生在高度抽象层次的历史,是一种“理性重建”。而现在,应该在更宽广的背景下,和在不同的语境下来研究文本,即重新回到历史,运用历史的研究方法去考察那些思想观念的演进,进行“历史重建”。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理解文本,把握其主旨,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史。概念

注重对“概念”的梳理和考察。在思想史研究中,应该要去考察思想观念的演变,但是,这种演变体现在什么层面上,或者说,要注重的不仅是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什么观念,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什么“基本观念”,但是这种“基本观念”并非是泛泛的,它的核心和基础是一系列的“概念”。因此,观念就体现在一系列的“概念”上,体现在对“概念”的定义上。人们如何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系列“概念”,如何给这些“概念”作出定义,并且运用这些“概念”来认识和理解现实的世界。例如,要研究人们的社会主义观念时,就必须要研究“社会主义”这个基本概念,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这个概念的定义如何产生和演变,并且作为一种概念又是如何进入到人们的头脑中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思想观念史的研究实际上可以变成为“概念史”的研究。对此,国外的学者已经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进行自己的研究工作了。在德国有科泽勒克,在英国有斯金纳。例如,斯金纳在对“自由主义”的研究中,重点考察“自由”概念的变化。在近代早期,公民的自由指的是一种地位,在法律和社会意义上的独立状态。到了18世纪,这种理解发生了变化,被这样的观点所取代,即公民自由仅仅被看作为缺乏干涉。尽管19世纪的很多思想家想扩展自由概念的内容,将此视为人们真正利益的观念,但是并没有动摇18世纪时的定义作为唯一的主导。并且,从此以后,这种定义就一直主导着的观念,成为唯一性的定义。

考察意义

相关图书

对思想史研究来说,这种“概念史”考察的意义在那里,或者说,在思想史研究中为什么要重视“概念”的研究。这是因为,在人们头脑中所形成的任何“概念”都有其历史的演进,并被不断地添加或减少其含义。因此,作为思想史的研究,就不应该仅仅只是紧随现在通行的概念,而是要考察这个概念的含义究竟在何时形成,并固定下来和成为了通行的一种接受。同时,既然任何一种概念的内在含义都有着历史的演进,即它的定义会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发生变化,那么,为了理解这个概念及其定义,也就需要运用历史学的方法来对此进行研究,在“概念”的演变中理解思想观念的历史演进。重视“概念史”的研究,和在“概念史”的研究视野下,这就要求要对长期以来一直习以为常的一些概念进行梳理和重新界定。例如,通常用的“封建专制”,“国家”、“自由”、“公民”“人权”等等。只有对这些概念进行历史性的梳理,才能正确的理解这些概念的基本含义,以及它被所接受时对此的理解。也正是在这样的梳理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演进。

加强对思想史理论方法的研究,重视对国际学术界思想史研究成果的翻译和介绍。国外学术界特别是西方学术界对思想史研究不管在理论方法论还是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上都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例如,在理论方法上,就有“概念史”研究,思想史研究的“历史语境”和“修辞”转向,新社会文化史对思想史的新诠释等等。因此,为了跟上国际学术前沿,缩短与国际学术界的差距,就必需要大力加强对思想史这些“元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引进和吸收国外思想史研究的成果,这样才会使的思想史研究在一种自觉的状态下进行,将思想史研究发展成为具有学术内涵和学科规范的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史研究。

思想史研究的公共知识取向。在历史学的各分枝学科中,思想史的研究基础非常薄弱,研究人员较少,研究成果也无法与其他学科相比,同时,研究者的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尽管如此,仍然不能气馁,要充分认识思想史研究对“解构”现有的思想观念和重塑当代社会的思想观念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思想史研究的定位上,既要考虑到思想史学科自身的发展,同时,也要思考思想史的研究将要为别的学科,甚至社会提供“公共知识”。就是说,思想史的研究既要有自己的学科式的学术导向,又要有一种公共知识取向,让思想史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和社会重要的学术文化资源和基础。

内容简介

《西方思想史》是论述西方从苏格拉底前的古希腊人到现代期间对知识的探求的根源和重大成果的一部精彩的思想史。它将这种探求的哲学方面、精神方面和科学方面准确地结合在一起、预言了其即将到来的变化的一个强有力的、多层面的综合体……是一部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出色地概述西方世界观发展的一部绝妙的思想佳作。

图书目录

西方思想的激情

序言

引言

第一篇 希腊人的世界观

原型的型

相与神

从荷马到柏拉图的希腊思想的演变

神话中的想像力

哲学的起源

希腊人的启蒙运动

苏格拉底

柏拉图的英雄

哲学家的探求与宇宙精神

关于行星的问题

亚里士多德与希腊人的平衡

双重遗产

第二篇 古典时代的转变

希腊化母体的互相对立的倾向

希腊思想的衰落与保持

天文学

占星术

新柏拉图主义

罗马

基督教的兴起

第三篇 基督教的世界观

犹太人的一神教与历史的神化

古典成分与柏拉图哲学遗产

异教思想的皈依

基督教看法内的两个对立面

欢欣鼓舞的基督教

二元论的基督教

进一步的对立面和奥古斯丁的遗产

物质与精神

奥古斯丁

律法与恩典

雅典与耶路撒冷

圣灵与它的沧桑变化

罗马与天主教

圣母马利亚与母教

总结

第四篇 中世纪时代的转变

经院哲学家的觉醒

托马斯阿奎那的探求

中世纪全盛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世俗思想的涨潮

天文学与但丁

基督教会的世俗化与世俗神秘主义的兴起

批判的经院哲学与奥康姆的剃刀

古典人文主义的复兴

彼特拉克

柏拉图的复归

门槛

第五篇 现代世界观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哥白尼

宗教界的反应

开普勒

伽利略

牛顿宇宙观的形成

哲学革命

培根

笛卡尔

现代世界观的基础

古代和现代

现世主义的胜利

科学和宗教:早期的协调

妥协和冲突

哲学、政治学、心理学

现代的性质

隐而不显的连续性

第六篇 现代的转变

变幻不定的人类形象——从哥白尼到弗洛伊德

现代思想的批判

从洛克到休谟

康德

形而上学的衰落

现代科学的危机

浪漫主义及其命运

两种文化

分裂的世界观

尝试综合:从歌德和黑格尔到荣格

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思想

世纪之交

第七篇 尾声

哥白尼之后的双重束缚

认识与无意识

世界观的演变

万物归元

大事年表

注释

参考书目

志谢

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