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茶(Thamnolia vermicularia),别名地茶、太白茶、地雪茶,是地衣类地茶科植物。雪茶为地衣类地茶科植物,状如空心草芽,长30至70毫米,粗1至3毫米,重量极轻,形似白菊花瓣,洁白如雪,因此得名。

中文名

雪茶

别名

太白茶

植物界

地衣门Lichens

地茶科

分布区域

生于高寒山地。分布云南、四川、陕西等地。产云南、四川。

产地

西藏,丽江

品种

青雪茶

雪茶

形态特征

雪茶

雪茶为地衣类地茶科植物,地衣体白色或灰白色,管状,单一或有稀少分枝,先端稍弯曲,呈蛔虫状,状如空心草芽,长30至70毫米,粗1至3毫米,重量极轻,形似白菊花瓣,洁白如雪,因此得名。

全体呈细长管状,单枝或有2~3分枝,白色,长3~7厘米,直径1~2毫米,粗者呈扁带状,基部有断痕,先端渐尖细,外表细致,略有皱纹凹点。断面中空。质稍柔软。气无,味苦似茶。以粗壮、色白、味苦者为佳。

分布范围

该茶出产于区内玉龙雪山、牦牛山、药山等海拔数千米的高山上,属地衣类茶科植物。

主要价值

雪茶清纯爽口,其味略苦而甘,是难得的保健饮品。取少许用开水泡饮,或加在茶叶里泡饮,有清热生津,能醒脑安神,降血压,血脂等之效能。

发展历史

丽江饮用雪茶历史久远,早在明代,雪茶已成为木氏土司朝贡珍品,现丽江有多家公司生产盒装产品及饮料,是旅游馈赠亲友的佳品。丽江雪茶在中国药典中位置不菲,《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

雪茶本非茶类,乃天生一种草芽,土人采得炒焙,以

代茶饮

烹食之,入腹温暖,味苦凛香美

”。茶名地茶、太白茶,形似白菊花瓣,洁白如雪,故名丽江雪茶,生长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山苔藓植物带,系天然野生,不能人工栽培。丽江雪茶性凉、味甘,富含雪茶酸、鳞片酸、羊角衣酸、D-阿糖醇、甘露醇、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经药检属安全无毒副作用的饮品。

分类特征

雪茶,香格里拉藏语称“夏软”或“岗梗”,为地茶科地衣类植物,分布于香格里拉迪庆州境内海拔三千米的草地、石面上,远看如一层寒霜铺盖。雪茶按其颜色可分为白雪茶和红雪茶。

白雪茶

文献

雪茶

【出处】《本草纲目拾遗》

概述

雪茶,出滇南,色白,久则色微黄,以盏烹瀹,清香迥胜。形似莲心,但作玉芽色耳。按雪茶出云南永善县,其地山高积雪,入夏不消,雪中生者,本非茶类,乃天生一种草芽。土人采得炒焙,以其似茶,故名,其色白,故曰雪茶。茶片皆作筒子,如蜜筒菊蕊瓣样。此茶大能暖胃。若患痨损及失血过多之人,腹胃必寒,最忌食茶,惟此茶不忌。烹瀹食之,入腹温暖,味亦苦例秀美,较他茶更厚。

采摘:积雪融化后采收,除去基部苔藓状物及杂草,晒干。

生境分布:生于高寒山地。分布云南、四川、陕西等地。产云南、四川。

化学成份:含雪茶素(vermicularin),雪茶酸(thamnolic acid),磷片酸(spuamatic acid),羊角衣酸(baeomy-cesic acid),另含D-阿糖醇(D-arabiton)和甘露醇(manni-tol)。

性味:《四川中药志》:淡微苦,凉,无毒。

雪茶[地茶科植物]

红雪茶

雪茶[地茶科植物]

红雪茶又名金丝茶、鹿心雪茶,略带灰色,长圆条形。

全体呈细长管状,单枝或有2-3分枝,长3-7厘米,直径1-2毫米,粗者呈扁带状,基部有断痕,先端渐尖细,外表细致,略有皱纹凹点。断面中空。质稍柔软。气无,味劳似茶。以粗壮、色白、味苦者为佳。形似菊花瓣,故名。分布在海拔四千米以上雪域高山苔藓植物带的落叶松、冷杉干枯树干上。天然野生,世之奇物,珍稀罕见。开水冲泡,色泽红亮,犹如红葡萄酒色,叶体形如珊瑚绽开,略带荫香。藏医入药已有几百年历史。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红雪茶富含大量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等,具有

降血脂、胆固醇,清心开窍,补血养心

等功效,对 高血压

冠心病

肥胖症

、神衰体弱

等有明显作用。系天然野生,不能人工栽培。

雪茶[地茶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