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榧树(Torreya fargesii Franch.),别名球果杉、崖头杉,乔木,产于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东部、东北部及西部峨眉山海拔1000-1800米地带。

中文名

巴山榧树

红豆杉目

拉丁学名

Torreya fargesii Franch.

植物界

榧树族

裸子植物门

松杉纲

别名

铁头枞

红豆杉科(Taxaceae)

榧树属(Torreya)

巴山榧树

命名者及年代

Franch.,1899

分布区域

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陕西,四川

皱乳榧树组

亚界

植物界

物种介绍

榧树属Torreya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我国特有种,由于分布区范围小,生态环境较狭窄,加之材质优良,多为砍伐对象,随着森林的消失,本种愈来愈稀少。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达12米,树皮深灰色,不规则纵裂;1年生枝绿色,2-3年生枝黄绿色或黄色,叶条形,稀条状披针形,先端具剌状短尖头,基部微偏斜,宽楔形,上面无明显中脉,有两条明显的凹槽,叶背面气孔带较中脉带为窄,干后呈淡褐色,绿色边带较宽,约为气孔带的一倍,种子卵圆形,球形或宽椭圆形,径约1.5厘米,假种皮微被白粉,种皮内壁平滑,胚乳向内深皱。生态学特性巴山榧较喜温凉气候,分布于中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6.4-10.3℃,1 月平均温-0.4—-4.2℃,年降水量在1000-1300毫米,适生于酸性或微酸性的山地黄壤,在土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长良好,在土层浅薄的环境也能生长。巴山榧寿命长,生长慢,开花结实迟,花期4-5月,种子第二年9-10月成熟。巴山榧材质优良,为优良的用材树种。地理分布巴山榧产我国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安徽南部、湖南山区、四川东部、东北部和峨嵋山、贵州北部,海拔1000-1800米的山地,散生于针阔叶混交林中,我省仅产黔北桐梓柏箐自然保护区,海拔1700米的山地阔叶林中,现调查仅在保护区柏枝山山门海拔1700米处有7株小树分布,树高为1.5-3米,胸径为3-5.5厘米,生长在悬崖陡壁上,生境恶劣,常年多云雾,此地处于云贵高原东北端与四川盆地交界处,属大娄山脉北段。

气候湿凉湿润,年均温度为6.4-10.3度,≥10℃积温在1500-2894℃之间,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为-16.7—12.3度,最冷月(1月)平均温为-0.4—-4.2℃之间,最热月(7月)月均温为16-20.1℃,由此可见该地还具有冬长夏短,春秋相连的温凉性气候特点。根据实地调查与群众访问,巴山榧由于生长较慢,材质优良,人为破坏砍伐严重,导致现在资源较少,现仅有的7株小树由于其生境陡峭,才得以幸存。

与之伴生的树种有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粗榧(C. sinensis)、毛叶葱木(Aralia chinensis var. dusyphylloides)、异叶梁王茶(Nothopanax davidii)、盐肤木(Rhus chinensis)、野漆树(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is)等树种。繁殖方法由于巴山榧在贵州极少,仅分布于桐梓狮溪柏枝山,且现存数量少,均未见结实,尚无人研究其引种试验。

据其实际情况,我们对现有资源应充分重视,以待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