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指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不断向城区涌入,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学校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区学校每个班的人数剧增,超出额定人数的班的现象。

“大班额”有两类:一类是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另外一种是56人以上的“大班额”。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目前的中小学标准班额为小学45人、初中50人。2016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要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大班额控制在5%以内和全面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的目标。

截至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大班额已降至3.98%,提前完成了预定目标。

2018年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就是56人以上的班。

2021年4月,国家发改委: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已消除大班额。

中文名

大班额

外文名

Large amount of

弊端

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原因

生多校少

改善措施

改扩建一批学校,要加强管理

初中

超过45人

高中班

超过50人

释义

每个班的人数超出额定人数

教学对策

分组学习

分类

超大班额

发展历程

2011年,教育部召开了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的专题研讨会,并通过教育部官方网站推广了湖南娄底、吉林延边等地解决大班额问题的经验做法。

201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要求各地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采取学校扩建改造和学生合理分流等措施,解决县镇“大校额”、“大班额”问题”。

2013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教基一〔2013〕10号),提出了利用3-5年时间,使“县镇超大班额现象基本消除,逐步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

2014年,中央财政拨付各地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经费310亿元,这些经费由各地统筹使用,可以用于解决城镇大班额问题。

2017年,全国共有56人以上“大班额”班级36.8万个,占全部班级的10.1%,66人以上“超大班额”班级8.6万个,占全部班级的2.4%。当年,全国减少8.2万个“大班额”,5.6万个“超大班额”。

2018年,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也就是说要解决2.4%、86000个的问题。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就是56人以上的班,解决36.8万个、占比10.1%的问题。

2020年12月6日,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班级已经“清零”。

2021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赵辰昕2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十三五”以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取得重大成就。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包括教学点)办学条件已经全部达到“20条底线”要求,消除了大班额。85%以上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或者享受政府购买学位服务。[2]

现象原因

城市学校出现“大班额”现象主要原因是因为“生多校少”,学校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同步,同时教育发展不均衡和盲目择校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有学生家长表示,之所以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名气较大的学校,甘心忍受“大班额”的拥挤,就是因为这些学校的升学率高。于是不少家长通过找熟人、托关系,想方设法把孩子放在名校就读,比如提前将孩子的户口落在名校所在学区等。在邵阳市区甚至出现了一个户主挂十多个甚至几十个小孩的现象。由于城乡教育存在较大差距,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农民家长也千方百计地让孩子挤进办学条件好、升学率高的城区学校。湖南永州市某中学校长说,最头疼的是每学年开学新生报到时,原本学校的招生计划已定,但往往会有很多“计划外”的学生要求入学。不是学校想招这么多学生,而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紧缺,家长们若是看中了某所学校,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我们告诉家长,教室坐不下了,但他们称‘就是买站票’也要进来,不在乎大班额。”学校只好把这部分学生临时分派到已编定的班级中,班额因此迅速膨胀。

在城市扩容过程中,学校建设与城市建设不同步也是造成城区学校大班额的主要原因。

例如在湖南省,根据有关规定,城市新建4000居民以上的住宅区,必须配置小学,8000居民以上的住宅区还必须配置初中,其基建经费应纳入该区的开发计划,新建、扩建4000居民以下的零星住宅区,必须缴纳教育设施配套费。不少地方城市建设、学校建设没有与居民区建设同步进行。有些县城人口是十年前的两倍以上,但学校数量、规模却还是一如从前,其建设速度远远低于城市建设。此外,由于财政投入相对不足,有些城市学校自身为了节约师资、降低办学成本,就相应地减少开班数,这也是造成“大班额”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象弊端

大班额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还会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化解大班额是个重要的任务,也是教育部高度重视的一件事情。

消除大班额方向是明确的,任务是刚性的,但在方式方法上应该是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希望各地能够继续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统筹各方,加大工作力度,同时在制定方案时要广泛征求意见,在确保学生利益的前提条件下,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

综合施策

大班额

一方面是要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这是根本的举措,首先要缓解学位的紧张,提供足够的学位。第二方面,是要加强管理,要均衡配置资源,尤其是教师的资源,避免学生过度集中在一些热点学校,要大力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1]

消除大班额还要列出时间表来。国务院要求2018年12月之前基本消除超大班额。教育部在2016年就下发了专门通知,要求各地及早谋划、及早规划,制定专门方案并报教育部备案,确保2018年基本消除超大班额的目标能够实现[1]

教学对策

分组学习

大班额由于学生众多,加上学生自制力较差,因此组织教学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的心理特点,我将学生按优中差搭配,每4人分一组,在课堂上以各种形式的竞赛作为催化剂,让各个小组比学习、比纪律,既激起了他们高涨的学习兴趣,又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长期坚持,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意识大大增强。

在每个小组中,组织学生定期竞选组长,主要负责全组学习各个方面的工作,如组织讨论、交流、记录、汇报、检查作业等。课后组长还可充当“小老师”,帮助教师指导组员改错,为他们讲解一些简单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发言机会,得以面对面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能对照自己的练习情况或纠正别人、或改进自己的解法,表现突出者,还能竞选上组长。而教师可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提示,或加入某个小组与学生一起讨论探究。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大大调动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所有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得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弥补了大班额教学的局限性。

分层教学

经与学生平等对话后协商决定,新授课提问一般以接受能力较强的优生和中等生回答为主,学困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并与自己的对照,以检查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同时用心体会优生解法的算理;而练习课与复习课则让学困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优生和中等生加以补充、修正。作业也分几个层次,除了课本上的习题外,另设几道稍加难度的附加题由学生自己选择,不做不会挨批评,但做对了就在全班表扬,并可以当小老师为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算法。这样安排,既照顾了优生急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心情,同时也使得学困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生生之间互相体谅,共同进步。

合作交流

由于教学时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因此对于部分优生来说,他们往往会觉得教学进度太慢,索然无味,所以老师经常鼓励他们在掌握好所学知识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或练习课自学相关知识,教师只是在其困惑时予以指导。为了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允许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课,或在教室后面自己看书做题,或到办公室分组交流。课后再针对他们不理解的知识点予以指导,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质疑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

锻炼能力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于一些方便学生表述的新知识,老师分批请他们提前“备课”,然后充当小老师讲解给其他学生听,并以学生的姓名命名其发现的算法(例:**算法)。学生讲课时,教师只是以学生的身份参与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合作、学习。出乎意料的,这种方式大受学生欢迎,学生们离开了束缚已久的座位走上另一个广阔的舞台——讲台,个个积极准备,自信满满,听课的学生也学得认真,还积极争取下次讲课的机会。实践证明,生生交流学习丝毫不亚于教师讲课的效果,他们往往在互教互学中自得其乐,既可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利于学生明晰算理,同时培养了他们提前预习的好习惯。

激发兴趣

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以补充和延伸课堂教学,老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体会到书本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自信

大班额的学生由于人数多,教学时如果“一刀切”或“满堂灌”,极易养成学生随大流、不动脑的坏习惯。因此我经常教育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要相信自己,做到“三大”,即大声回答问题、大胆指出别人的错误、大方说出自己的见解。长期的训练,使得学生养成勇于质疑、大胆纠错的好习惯,学生们经常能指出老师在教学中故意出现的一些失误,发现课本与练习册中错印的篇幅,发明一些有创意的解题方法,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意见相左时还能积极地与其它小组开展辩论。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在辩论中学生学会了辨别、思考和批判,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领会别人一些独特的见解,掌握了更多的解题方法。

要想在大班额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必须打破“一刀切”的固有思维,在认真备课、讲课生动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最大限制地激发学生全员参与的学习热情,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教师要大胆突破大班教学时空的限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各种学习参与机会,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教、互学、互动、互补、互进,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教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教学,不同的人在教学上有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