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公,中国古代一等公爵。历朝可考者凡75人,其中著名者有李弼、宇文招、独孤信、李世民、李德裕、长孙无忌、石敬瑭、刘秉忠等。

中文名

赵国公

公爵

第一等

北周人物介绍

宇文招

宇文招(?-公元580年)字豆卢,宇文泰之子,宇文毓之弟。南北朝北周末年宗室,大臣。

幼聪颖,博涉群书,好属文,学庾信体,词多轻艳。魏恭帝三年(556)封正平郡公。武成初,进封赵国公。累授大司空,转大司马。三年(561)又进爵为赵王,除雍州牧。积功拜太师。隋文帝辅政,加招殊礼。文帝将迁周鼎,招密欲图之,以匡社稷。事觉,被杀。谥僭。

李弼

李弼(494年-557年),字景和,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北周将领,八柱国之一。

李弼少时远大抱负,体力过人。永安元年(528年),为尔朱天光的别将,随尔朱天光西征,因功升任征虏将军,又与贺拔岳讨败万俟丑奴。作战时,李弼总是冲锋陷阵,所向无敌。尔朱天光前去洛阳,李弼隶属侯莫陈悦,任大都督。

永熙三年(534年),投靠宇文泰,任秦州刺史。后随宇文泰击败窦泰、收复弘农,征战沙苑,又与贺拔胜攻克河东,平定汾州、绛州。大统十四年(548年),平定北稽胡的反叛,官升太保,加柱国大将军衔。周孝闵帝宇文觉践阼,除太师,进封赵国公。北周明帝元年(557年)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武,追封为魏国公,附祭于太祖庙庭。

李辉

李辉(李晖),李弼次子,娶宇文泰之女义安长公主,袭封魏国公,官至柱国、梁州刺史。

隋朝人物介绍

独孤库者

独孤库者,独孤信的父亲,隋文帝杨坚的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祖父。

隋文帝即位后,追赠独孤库者使持节、太尉、上柱国、定恒沧瀛平燕六州诸军事、定州刺史,封赵国公,邑一万户。谥曰恭。

独孤信

独孤信(502年-557年),本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鲜卑族,西魏、北周将领,八柱国之一。隋文帝杨坚的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父亲。

独孤信容貌仪表俊美,善于骑马射箭。初为葛荣部下,葛荣失败后,投归尔朱荣。随孝武帝西行,授爵浮阳郡公。西魏建立后,独孤信任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大都督、荆州刺史等职,用以招抚被东魏所占据的荆州的百姓。

大败东魏弘农郡守田八能、都督张齐民、刺史辛纂,于是平定三荆。不久,东魏又派高敖曹、侯景等率军突至。独孤信认为敌众我寡,率部逃到南梁,在南梁居住了三年。大统三年(537年)才回到长安。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有损国威,便上书请求治罪,得到了西魏文帝元宝炬的宽宥,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衔,使持节、仪同三司和浮阳郡公的官爵照旧。

后随丞相宇文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率军与冯翊王元季海进入洛阳。颍、豫、襄、广、陈留等地相继诚心归附。大统六年(540年),东魏侯景侵犯荆州,宇文泰命其与李弼出兵,侯景撤军后,独孤信担任大使,抚慰三荆。

北周建立后,升任太保、大宗伯,晋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赵贵被处死后,独孤信以同谋罪被免职。不久,被晋公宇文护逼迫在家中自尽,时年五十五岁。

隋文帝即位后,追赠太师、上柱国、冀定相沧瀛赵恒洺贝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追封赵国公,邑一万户。谥曰景。

独孤罗

独孤罗(534年—599年),字罗仁。北周太保独孤信长子,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长兄隋朝建立后,独孤罗继承了父亲独孤信赵国公爵位,担任高官显职,炀帝嗣位,改封蜀国公。不久后,去世。

独孤陀

独孤陀,字黎邪,北周太保独孤信第六子,隋文帝杨坚的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弟弟。

少时以独孤信军功封建忠县伯。独孤信死后,独孤陀和家人一起被流放蜀地十七年,宇文护死后才回到长安。

隋朝建立后,独孤陀进位上大将军,并先后担任右领左右将军、郢州刺史、延州刺史,封武喜县公。后因贪求财物,对姐姐独孤皇后和越国公杨素之妻使用猫鬼巫蛊,事发后隋文帝勃然大怒,准备将他赐死于家。独孤皇后绝食三日为之求情,另一个弟弟独孤整苦苦哀求,隋文帝只好免其死罪,除名为民。独孤陀不久后去世。隋炀帝登基后追赠他为银青光禄大夫。

《隋书卷一》记载:幸赵国公独孤陀第。但是下文没找到。

独孤纂

独孤纂,独孤罗之子,嗣封赵国公,仕至河阳郡尉。

独孤览

独孤览,独孤纂之子,嗣封赵国公,仕至左候卫将军,大业末卒。

阴寿

阴寿,字罗云。北周、隋朝时期大臣,将领。

少果烈,有武干,性谨厚,敦然诺,初拜仪同。从北周武帝灭亡北齐,进位开府,迁丞相掾属。从韦孝宽讨平尉迟迥,进上柱国。出为幽州总管,封赵国公,讨平高宝宁。卒于官,赠司空。

阴世师

阴世师(565-617年),隋朝大臣,司空阴寿之子。

性忠厚,颇有武艺。少以父功拜仪同,迁骠骑将军。阴寿死后,嗣封赵国公。隋炀帝时,迁张掖太守,击退吐谷浑、党项羌,累官左翊卫大将军。隋炀帝东巡,与代王杨侑留守长安。大业十三年(617),勒兵抵御李渊攻入长安,城破被杀。

唐朝人物介绍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

公元617年(义宁元年),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李渊封李世民为敦煌郡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起兵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官拜光禄大夫、唐国内史,徙封秦国公,食邑万户。

公元617年(义宁元年)农历十二月,李世民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率兵十万进攻隋朝的东都洛阳,不克而还,设三路伏兵于三王陵,击败隋将段达。公元618年(武德元年)农历五月,李渊废黜杨侑,称帝,改国号为唐,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

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公元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李峘

李峘,李祎之子,李琨之孙,吴王李恪曾孙。任职多有美名,封赵国公。安史之乱时,随李隆基逃难到西蜀。回京后,户部尚书,改封越国公。

李湛

李湛,宰相李义府幼子。神龙初,累迁右散骑常侍,袭封河间郡公。后参与神龙政变有功。唐中宗即位,拜右羽林大将军,进封赵国公,加实封通前满五百户。顷之,复授左散骑常侍,累转左领军卫大将军。开元初卒。

他与李渊的二哥蜀王、唐敬宗同名。

李峤

李峤(644年-713年),特进、行中书令、赵国公、同中书门下三品、怀州刺史。

他和李泰的孙子同名。

李绅

李绅(772—846),字公垂,中书令李敬玄曾孙,唐朝宰相、诗人。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

唐武宗即位,加检校尚书右仆射、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知淮南节度大使事。会昌元年,入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改中书侍郎,累迁守右仆射、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食邑二千户。四年,暴中风恙,足缓不任朝谒,拜章求罢。十一月,守仆射、平章事,出为淮南节度使。六年,卒。

李吉甫

李吉甫(758年-814年),字弘宪,唐代政治家、地理学家,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

李吉甫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左司御率府仓曹参军、太常博士、屯田员外郎、明州长史、忠州刺史、柳州刺史、考功郎中、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年间,李吉甫两次被拜为宰相,期间一度出掌淮南藩镇,爵封赵国公。他策划讨平西川、镇海,削弱藩镇势力,还裁汰冗官、巩固边防,辅佐宪宗开创元和中兴。

元和九年(814年),李吉甫去世,追赠司空,谥号忠懿。

李德裕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饶,唐代政治家、文学家,牛李党争中李党领袖,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

李德裕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中书侍郎、镇海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他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

唐武宗继位后,李德裕拜相。他执政五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制驭宦官,功绩显赫,被拜为太尉,封卫国公。武宗与李德裕的君臣相知也成为晚唐绝唱。

唐宣宗继位后,李德裕因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1月)在崖州病逝。

唐懿宗年间,追复官爵,加赠左仆射。

本来他封赵国公,但是他的父亲是赵国公,而他是次子,不是嫡子,觉得不宜封赵国公,于是便上书,改封卫国公。

李宝臣

李宝臣(718年-781年),字为辅,原名张忠志,奚族,唐朝中期军阀。李宝臣原是安禄山养子,曾率十八骑劫持太原尹,后镇守恒州。

乾元元年(758年)十月以赵、定、深、恒、易五州归顺,以忠志检校礼部尚书、恒州刺史,充成德军节度使,封赵国公,赐姓名曰李宝臣。乾元元年(758年)正月李宝臣为检校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恒州刺史、清河郡王,充成德军节度使。后来加封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陇西郡王。

建中二年(781年),李宝臣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追赠太傅。

李敬玄

李敬玄(615年-682年),唐朝宰相。

李敬玄早年曾为唐高宗的侍读,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尚书右丞、太子右庶子、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后进拜中书令,封赵国公。

仪凤三年(678年),李敬玄被任命为洮河道大总管,率军征讨吐蕃,因不通兵事,大败而回。后被贬为衡州刺史,又任扬州长史。永淳元年(682年),李敬玄病逝,追赠兖州都督,赐谥文宪。

长孙无忌

赵国公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字辅机,河南省洛阳人。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

后来,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为许敬宗诬构,削爵流黔州,自缢而死。

长孙翼

长孙翼,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无忌被平反后,以长孙翼嗣封赵国公。

王琚

王琚(656~746年),唐玄宗朝大臣。与李隆基交好,参与先天政变之后,眷委特异,参豫大政,拜银青光禄大夫、户部尚书,晋封赵国公,食实封五百户,时号内宰相。后以谗见疏,出仕外郡,终为李林甫所构陷,自缢而卒。宝应元年,赠太子少保。著有《射经》,《全唐诗》中收录四首诗。

王景崇

王景崇,成德节度使王绍鼎之子,唐末割据军阀,866—883年为成德节度使。

大唐咸通七年(866年),王绍懿去世,王景崇继位为成德军节度使。后来因为平定庞勋叛乱,进爵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封赵国公。

乾符五年(878年)进封常山王、检校太傅。

中和三年(883年)王景崇逝世,享年三十七岁,赠太傅,谥:忠穆。

崔圆

崔圆(705年-768年),字有裕,唐朝宰相,北魏左仆射崔亮八世孙。

崔圆早年历任执戟、会昌县丞、司勋员外郎、蜀郡司马、蜀郡长史。安史之乱时以迎接玄宗之功拜相,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剑南节度使,玄宗退位后奉玄宗之命与房琯、韦见素赴灵武辅佐唐肃宗。

长安收复后,崔圆升任中书令,进封赵国公,后罢为太子少师、东都留守。此后历任济王傅、怀州刺史、汾州刺史、淮南节度使、尚书右仆射、左仆射等职。

大历三年(768年),崔圆病逝,终年64岁。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昭襄。

崔谔之

崔谔之,凌烟阁功臣,少府监、赵国公。

管崇嗣

管崇嗣,鸿胪卿、赵国公、太原尹、兼御史大夫,充北京留守、河东节度副大使。

令狐綯

令狐綯,宰相令狐楚次子,凤翔陇西节度使、检校司徒、同平章事、上柱国、凉国公、赵国公。

魏少游

魏少游(?—771),历职至朔方水陆转运副使、渠州长史、京兆尹、洪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等使,封赵国公。

郭晞

郭晞(733—794),汾阳王郭子仪第三子,随父征伐,屡建战功。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五月,郭晞随父亲、关内河东副元帅郭子仪屯绛州,平定河中叛乱,以功加封殿中监、太原县开国公。

广德二年(764),吐蕃侵边,御史中丞、朔方节度行营兵马使郭晞奉命率朔方军支援邠州,在泾水上打败吐蕃,入朝加御史大夫。永泰元年,兼校检左散骑常侍。大历七年(公元772),加开府仪同三司,任职朔方节度使,累封赵国公。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加检校工部尚书、兼判秘书省事。兴元元年,加太子詹事。后又改太子兵客。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五月初十日去世,追赠兵部尚书。

孟元阳

孟元阳(?—814),元和五年,拜右仆射、昭义节度使,入为右羽林统军,封赵国公。俄拜左金吾大将军,复除统军。元和九年卒,赠扬州大都督。

封德彝

封德彝(568年-627年),名封伦,字德彝,唐朝宰相,北齐太子太保封隆之之孙。

封德彝早年曾为杨素幕僚,后负责督建仁寿宫,升任内史舍人。隋炀帝年间,封德彝受到虞世基倚重,使得朝政逐渐败坏。江都之变后,又投靠宇文化及,任内史令。

宇文化及兵败后,封德彝投降唐朝,逐渐获得唐高祖的信任,检校吏部尚书,封赵国公,官至中书令,进封密国公。他是唐太宗的天策府属官,又暗中维护太子李建成,在二人之间摇摆不定,但唐太宗对此毫不知情。

唐太宗继位后,封德彝升任尚书右仆射。627年(贞观元年),病逝,追赠司空,谥号明。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得知封德彝阴持两端之事,追夺封赠,改谥为缪。

五代人物介绍

张格

张格(?~927),字承之,一字义师,前蜀右仆射、中书侍郎、平章事、赵国公。后来张格投奔后唐为太子宾客,充三司副使。

石敬瑭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后晋高祖,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

石敬瑭本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时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后唐末帝李从珂继位后,石敬瑭时为河东节度使,兼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蕃汉马步总管、检校太师、兼中书令、驸马都尉石敬瑭为郓州节度使,进封赵国公,扶天启运中正功臣。后来双方互相猜忌。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后唐军兵围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儿皇帝”。随后在契丹援助下,石敬瑭称帝灭后唐,定都汴梁,改国号为“晋”,史称后晋。

李从温

李从温,字德基,后唐明宗李嗣源的侄子、养子。

李嗣源即位是为后唐明宗。李从温历任安国、忠武、义武、成德、武宁五镇节度使,期间曾入朝为右武卫上将军,兼北面行营副招讨使,累加太傅、同平章事,封兖王。

后晋高祖即位,李从温先后加侍中,加兼中书令,为忠武军节度使出镇许昌,开府仪同三司,封赵国公,累加食邑一万户,实食封一千二百户。开运二年(945年),改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二月卒于住所,年63岁,赠太师,追封陇西郡王。

李存信

李存信(862-902年)本姓张污落,其父张君政,回鹘怀化郡王李思忠之部人。

李存信从李克用平定黄巢,屡有功勋,晋王李克用收为养子。大顺元年,迁马步军都指挥使,与李存孝击破张浚军于平阳。李存孝谋反既诛,以为蕃汉都校,讨伐李匡俦,招降赫连铎、白义诚,从伐王行瑜,积功官至检校司空、郴州刺史。

李克用遣将救朱宣,李存信屯于莘县,为罗弘信所击,大败,遗亡晋王亲子落落。后讨刘仁恭,又败于安塞。晋王大怒,将杀之,存信叩头谢罪而免。光化年间,由是大惧,时常称疾。天复二年,卒于晋阳,年四十一。天福中,赠太师、中书令,追封赵国公。

李谷

李谷(903—960),字惟珍,先后在五代后晋、后汉、后周三朝为官。后周恭帝即位时,进封赵国公。

宋朝人物介绍

王宴

王宴,徐州人,本是农民,后唐同光中,应募隶禁军,累迁奉国小校。后晋时,任建雄军节度。后汉时,加封同平章事。后周时,封滕国公。宋太祖即位,进封赵国公。从征李筠,师还,改安远军节度。乾德元年,进封韩国公,上章请老,拜太子太师致仕。每朝会,令缀中书门下班。俄归洛阳别墅。四年冬,卒,年七十七。废朝三日,赠中书令。

杨信

杨信(杨承信),杨光远之子,北宋名将杨业之父。后汉隐帝时期,杨信先后任安州节度使、鄜州节度使、并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杞国公、韩国公、鲁国公。

宋初,加兼侍中,来朝,会征李筠,命为泽州西面都部署,筠平,移镇河中。乾德元年,进封赵国公。二年,卒,年四十四,赠中书令。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1202)入太学。嘉定十年(1217),登进士第,调峡州(今湖北宜昌)教授。累迁国子学录。参与丞相史弥远定策,废太子竑,拥立理宗,后授王宫教授,迁宗学博士、宗正寺丞兼权工部郎、签事枢密院事。绍定三年(1230)授参政政事。绍定六年(1233)史弥远卒后,累官右丞相兼枢密使,疏请召还直臣真德秀等人,为帝采纳,时号“小元祐”。端平二年(1235)特进左丞相。嘉熙二年(1238)封申国公。后历封卫国公、越国公。屡辞不已,拜太傅,保宁军节度使,进封齐国公。淳祐七年(1247)获准辞官,放浪湖山,寓身僧刹。两年后复相位。致仕卒,谥忠定,赠尚书令,追封魏郡王。清之的代言奏对,多不存稿。工笔札,书法遒秀逸致,书迹见《凤墅续法帖》。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续资治通鉴》记载,他曾封赵国公。

辽国人物介绍

杨皙

杨皙,辽国尚书左仆射、中书令、枢密使,封赵国公、齐国公、晋国公、赵王、辽西郡王。

元朝人物介绍

吴元珪

吴元珪,字君璋,蓟国公吴鼎之子,元朝名宦。

泰定元年,赠光禄大夫、河南等处行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赵国公,谥忠简。三年,复加推诚佐理功臣、光禄大夫、司徒。

董俊

董俊 (1186—1233),字用章,元朝大将。

董俊最初仕金,对抗蒙古入侵,后来投降木华黎,成为世侯,曾击败金朝将领武仙,也曾参与围攻宋朝的汴京。

1233年,董俊在追击金哀宗完颜守绪,战死。赠翊运效节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封寿国公,谥忠烈。加赠推忠翊运效节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改封赵国公。

董文用

董文用(1223~1297),字彦材,董俊第三子。死后,赠银青光禄大夫、少保、赵国公,谥:忠穆。

董文忠

董文忠(1231~1281),字彦诚,藁城人,元朝名将董俊第八子。大德四年,赠光禄大夫、司徒,封寿国公,谥忠贞。后加赠体仁保德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赵国公,谥正献。

董士选

董士选,董文炳次子,董俊之孙。江浙行省右丞,迁汴梁行省平章政事,又迁陕西。至治元年卒,追封赵国公,谥忠宣。

刘秉忠

刘秉忠(1216-1274年),初名刘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元朝杰出政治家、文学家。

刘秉忠曾出家为僧,法号:子聪。后来认识忽必烈,在忽必烈的游说下,还俗改名刘秉忠,成为忽必烈的左膀右臂。

刘秉忠是元初政坛一位很具特色的政治人物,对于元代政治体制、典章制度的奠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又是一位诗文词曲兼擅的文学家。

至元十一年,逝世。元世祖赠太傅,封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追赠太师,改谥文正。元仁宗时,追封常山王。

陈天祥

陈天祥,字吉甫,中书右丞。卒于家,年八十。累赠推忠正义全德佐理功臣、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赵国公,谥文忠。

何荣祖

何荣祖(1221-1299) ,字继先,元代政治家、法学家。历任御史史丞、中书右丞等职。元世祖时,他奉命辑《至元新格》,其中包括公规、治民、理财、御盗等。元成宗时,又受命制定《大德律令》。

卒,年七十九。赠光禄大夫、大司徒、柱国,追封赵国公,谥文宪。

刘扆

刘扆,字君黼,蓟国公许国祯之子,蒙古名忽鲁火孙。提点太医院事。死后,赠推忠守正佐理功臣、光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赵国公,谥僖简。

刘正

刘正,字清卿。延祐六年卒,后赠宣力赞治功臣、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赵国公,谥忠宣。

刘赓

刘赓,字熙载,刘悫之子,刘肃之孙。师事王磐,集贤大学士、国子祭酒。卒,至顺三年,赠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赵国公,谥文贞。

丁好礼

丁好礼(1293-1368年),字敬可。历任参议中书省事、书侍御使、辽阳行省左丞、中书平章政事,特封赵国公。

1368年,明朝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攻陷北京,丁好礼不降,死节。

田忠良

田忠良(1243—1318),字正卿,古代术数家,元世祖忽必烈谋士。卒,年七十五。赠推忠守正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赵国公,諡忠献。

王善

王善,字子善。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佥书枢密院事。卒,皇庆元年,赠银青光禄大夫、司徒,追封冀国公,进赵国公,谥武靖。

王士点

王士点,字继志,王构之子,善篆书。佥淮西廉访司事,迁云南廉访使,再擢江东廉访使。卒。赠中书平章政事,追封赵国公。

普兰奚

普兰奚,皇庆元年,擢光禄大夫,封赵国公,赐尚服黄金币、白鹘。延佑二年,加金紫光禄大夫、徽政院使。

买僧

买僧,丞相、赵国公。

不阑奚

不阑奚(不兰奚),同知徽政院事、赵国公。

忽儿赤铁木儿不花

忽儿赤铁木儿不花,赵国公。

鹰师不花

鹰师不花(鹰师布哈),赵国公。

阿台萨理

阿台萨理,阿鲁浑萨理的祖父。赠保德功臣、银青荣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赵国公,谥:端愿。

乞台萨理

乞台萨理,阿鲁浑萨理的父亲。赠纯诚守正功臣、太保、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赵国公,谥通敏。

阿鲁浑萨理

阿鲁浑萨理(鄂尔根萨里),维吾尔族,阿台萨理之孙,乞台萨理之子。国师八思巴的弟子,精通佛学、儒学。官至中书平章政事。薨,年六十有三。延祐四年,赠推忠佐理翊亮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赵国公,谥文定。

阿礼海牙

阿礼海牙,维吾尔族,官至中书省平章政事,为元朝平定江南。死后,赠推诚保节翊运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中书省左丞相、上柱国、赵国公,谥忠靖。

阿塔海牙

阿塔海牙,维吾尔族。用宿卫积劳,除塔山屯田捕打提举不就,卒于京师。赠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追封赵国公。

阿剌不花

阿剌不花,怯烈台氏,达礼麻识理的父亲。官至江西行省参知政事,追封赵国公,谥襄惠。

按摊

按摊,怯烈氏,恒阳王也先不花之子。中书右丞、浙东边宣慰司都元帅。死后,赠秉义效忠著节佐治功臣、太保、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中书左丞相,追封赵国公,谥贞孝。

也里迭儿

也里迭儿,西域人。茶迭儿局、诸色人匠总管府达鲁花赤,兼监领宫殿。追赠推诚力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赵国公,谥忠敏。

马合谋沙

马合谋沙,也里迭儿之子,袭父职。追赠推诚赞治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赵国公,谥忠靖。

石抹按只

石抹按只,契丹人,复姓石抹。其父石抹大家奴率部投降,后来他领部曲,懂水军,授河中府船桥水手军总管,曾败宋将陈都统、张总制于马湖江。在伐宋的战争中表现出色。

死后,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赵国公,谥武毅。

爱全

爱全,维吾尔族。受知于元宪宗,尤为庄圣太后所敬礼,命徙居汤沐邑,赠司徒,追封赵国公,谥文靖。

忽都鲁笃尔弥实

忽都鲁笃尔弥实,普颜之子,爱全之孙,维吾尔族。奎章阁大学士,赵国公,谥文穆。

秃忽鲁

秃忽鲁,字亲臣,康里亦纳之孙,亚里大石第九子。死后,赠推忠翊运佐理功臣、荣禄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柱国、大司徒,追封赵国公,谥文肃。

野讷

野讷,脱烈之子,回鹘族。死后,赠推诚保节翊运功臣、金紫光禄大夫、行中书省左丞相、上柱国,赵国公,谥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