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冬奥村是冬奥场馆之一,位于小海陀山脚下。采用低层、高密度的“山村”式建筑布局,半开放式建筑庭院依山而建,既展现北京四合院的文化特色,又不破山型、不夺山景。延庆冬奥村计划将在2020年年底实现完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将全面开始造雪、造冰工作。将于2021年8月达到赛事接待条件,赛后将作为休闲度假酒店向社会开放。[1][6]

2020年8月20日,延庆冬奥村样板段正式亮相。[15]

2020年12月29日,历经4年的艰辛建设,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延庆冬奥村全面完工。[2]

2022年1月23日,延庆冬奥村预开村,1月27日正式开村,3月16日闭村。[16]

中文名

延庆冬奥村

外文名

Yanqing Winter Olympic Village

承建单位

北京住总集团

地理位置

小海陀山脚下

开放时间

2022年1月27日

建设历程

2018年7月,延庆冬奥村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延庆冬奥村将于2021年8月达到赛事要求。[3]

2019年10月10日,北京住总集团承建的北京冬奥会延庆冬奥村运动员组团一工程主体钢框架结构封顶。延庆冬奥村运动员组团一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14620平方米,地上高度19.45米。工程主体结构采用钢框架体系,总用钢量约3200吨,钢柱最重达6.5吨,钢梁最重达3.0吨。由于工程体量大、焊接量大,单层面积达7300平方米,每层结构安装都需按照一节柱安装、二节柱安装、钢梁安装、校正验收合格、钢柱焊接、钢梁栓接焊接、探伤检测7个步骤进行操作。为减少安装和焊接时间,合理安排工序,钢柱在设计阶段尽可能采用两层一节设计,减少高空安装焊接量,提高功效。钢梁采用“牛腿式”设计,降低工人高空作业风险。项目建成后,将为北京冬奥会参赛运动员提供431个床位。[4]

2019年12月,延庆冬奥村有序施工,计划至2020年底基本完成建设。[5]

2020年8月20日,延庆冬奥村样板段正式亮相。[1]

2020年12月29日,历经4年的艰辛建设,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延庆冬奥村全面完工。[2]

2021年7月14日,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冬奥村完成了竣工和消防“双验收”,整个工程完成全部闭环建设。[8]

2021年12月11日,约360人组成的30个代表团和1个观察团陆续抵达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开展“全要素”运行测试,运行测试于12日中午12点结束。[13]

2021年12月16日,北京冬奥组委举行新闻吹风会,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延庆冬奥村(冬残奥村)场馆主任宋雪莹介绍,延庆冬奥村开展的运行模拟测试,受到参测人员一致好评,表明延庆冬奥村已基本具备赛时运行条件。[14]

2022年1月20日,延庆冬奥村举行开村誓师大会。[9]

2022年1月23日,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奥运村预开村,首日进村的代表团有中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美国等20多个代表团的先遣人员。[10]

2022年1月27日,延庆冬奥村正式开村。[9]

2022年4月29日,园区将面向大众开放并实现四季运营。[17]

基本介绍

延庆冬奥村村内建筑依山而建,平均海拔约940米,南北高差最多可达46米,总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共分为居住区、广场区和运行区3个区域。冬奥会期间将接待近9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冬残奥会期间将接待参加高山滑雪项目的30多个代表团约50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11]

延庆冬奥村采用分散式、半开放院落布局,体现中国北方民居建筑特点和聚落形态。北京冬奥会期间,延庆冬奥村将接待近9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北京冬残奥会期间将接待参加高山滑雪项目的30多个代表团约500名运动员和随队官员。[12]

基础设施

规划效果图

延庆冬奥村采用低层、高密度的“山村”式建筑布局,半开放式建筑庭院依山而建,既展现北京四合院的文化特色,又不破山型、不夺山景。以“组团”形式散落在山林间,共有6个居住组团和1个“公共组团”,总建筑面积约11.8万平方米,区内共有7条内部道路。“居住组团”主要为居住功能,届时可为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约1430个床位。总长约14公里。“公共组团”主要为综合服务功能,将为运动员提供比赛装备保养、餐饮、休闲等综合服务。冬奥村还专门设计建造了地下暖廊。通过暖廊,运动员、教练员无需再穿厚重的外套就可以前往各个组团。[1]

建筑特色

  • 建筑布局

延庆冬奥村毗邻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和山地新闻中心,运动员在30分钟内就可以到达赛区内的任意一个场馆任意一个赛道。延庆赛区内共有7条内部道路,总长约14公里。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内共设计了9条索道,9条不同制式的索道又形成了5个换乘站,确保运动员从冬奥村在30分钟内就可以抵达各项目出发点。

  • 居住条件

“安乐窝”

延庆冬奥村内,一座座合院天井中,就地取材的原生态石块砌筑了树木的“安乐窝”。施工过程中开挖出来的碎石也被制作成“石笼墙”,与门廊的原木色门窗相呼应。

在设计施工建设过程中,为了能最大程度保护周边自然环境,原生树木作为延庆冬奥村最主要的景观被原地保留下来。用密幕网将留在原地的树木保护起来,并按季节和树种特点进行浇水、施肥、治疗病虫害。一些无法原地保留的树木,就近地移植或者迁到专用地块进行保护。施工后,被移栽到山下的部分树木也将再度回迁。截至2020年8月,延庆冬奥村原地保护或移植、迁地保护的树木共计313棵。

在冬奥村内部,采用奥运五环的颜色作为主色调,各组团之间的暖廊采用五环中的黑灰色,暖廊的地面使用五环中其他四环的蓝、黄、红、绿色的融合色,以区分层次达到视觉美感。

运动员房间内,设有国际化插座与电话接口,保证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都能够正常使用电器,方便运动员国际通话。电视还与奥林匹克转播中心联通,运动员可随时观看比赛,实时掌握比赛成绩。[1]

  • 绿色环保

延庆冬奥村

延庆冬奥村全部按照国家最高等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进行设计,其中D6组团作为超低能耗示范项目进行建设。超低能耗建筑是指通过合理的朝向、保温隔热以及节能散热系统、自然通风等,让房屋内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可以达到舒适的温度和湿度要求,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提升宜居体验。

因冬奥村位于燕山山脉,供暖需求较大,所以建筑采用了电锅炉加水蓄热的供暖方式,利用夜间的低谷电对锅炉中的水加热至80℃左右,白天利用夜间热水储蓄的热能进行供暖,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据介绍,延庆冬奥村D6组团节能率达到60%。

延庆冬奥村也是一座“海绵型山村,通过建设下凹式绿地、渗透沟和雨水调蓄池等措施,可以对雨水全部回收利用。对延庆冬奥村产生的生活污水,也全部进行处理净化实现再利用。

刘利锋表示“北京冬奥会将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届100%使用绿色清洁电能的奥运会。”[1]

服务特点

延庆冬奥村注重突出服务保障人性化。比如,延庆冬奥村地处北部山区,海拔在900米以上,温度较市区低5至10摄氏度。考虑到这些因素,延庆冬奥村设计建造了暖廊,连通村内所有组团,居民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到达村内所有居住组团和公共组团。此外,特色服务深受欢迎。在综合诊所隔离室、密接隔离点、临时隔离点摆放了绿植、健身器材等,优化了环境,体现了人文关怀;在徽章交换区设置了活字印刷可移动模块背景墙,大家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村内小庄户村文物遗址,见证了奥运文物保护、遗产运用的具体实践;自助明信片打印机增加了编辑和签名功能,以及具有延庆元素的个性化邮戳;餐厅全部自助取餐,减少人员交叉流动。[11]

承办项目

计划有5个场馆,将承办高山滑雪、雪车、雪橇等项目。[3]

获得荣誉

2021年6月1日,延庆冬奥村5个新建场馆均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评价标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