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门是是南京明城墙的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因坐落在清凉山得名,现由一道城门和一圈椭圆形瓮构成,主城门为单孔拱券结构,城门楼上的城楼已经不存在,城顶上存留一块绞关石,上凿有两个绞孔,瓮城呈半圆形,正对城门,坐东朝西。

城门原由一道瓮城、两道城门组成。明洪武六年(1373)六月,该门设兵马司扼守。洪武十二年三月,改称清江门。据史载,该门建成不久,即被堵塞,600多年没有使用。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

清凉门

地理位置
景区等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江苏省南京市

建立时间

1379年

主要景观

南京明城墙

地理位置

清凉门

清凉门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城西,坐东向西。南为石城门,北为定淮门。清凉门由一道城门和一圈椭圆形瓮城构成,现在镝楼已经不存在,其余基本保存完好。由于这一段城墙是建造在清凉山西南部高低起伏的山崖上,地处偏僻,从明代洪武年间到清代末年一直行人稀少。这一段城墙是建造在清凉山西南部。明代清凉门建造好后,就建造了桥梁通向外秦淮河西岸;2006年翻新修建的外秦淮河清凉门大桥继续以清凉门的名称命名。

名称由来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设置清凉门兵马司驻守清凉门。

明朝洪武十二年(1379年),改清凉门为清江门。

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仍然称清江门。

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的秋天,家住南京洪武街的学者顾起元回忆他十岁时,见到这座城门外建有一座当年朱元璋渡江纪念性“建筑”的桅杆一根,“每岁祭之,遂为常制,一兵世守”。“高仅可丈五六尺,一木栏围之,置地上,后不复见矣”。关于明太祖朱元璋渡江的船,还有另外一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与明初大将军徐达渡江时,船夫一边掌舵,一边大声喊着号子:“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明太祖朱元璋听了大喜,“与达蹑足相庆”。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后,给船夫的侄子做了官,还把当年乘坐的船全涂上红色,称之为满江红。不过,顾起元提到的这座城门名,已由清江门改回了原名——清凉门。

公交交通

清凉门桥:9路、20路、43路、60路、133路、303路、317路

清凉门大街[东] :57路、75路、127路、134路、204路

清凉门大街(江东北路):18路、39路、56路、Y3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