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鲁河,属淮河水系,为淮河支流沙颍河的支流。因时常有洪水泛滥,古人又将它称为小黄河。发源于新密市,向东北流经郑州市,至市区北郊折向东流,经中牟,入开封,过尉氏县,进入扶沟县后至周口市入沙颍河,最后流入淮河。全长255.8公里,主要支流有:金水河、索须河、熊儿河、七里河、东风渠等。古时的贾鲁河水量充沛,为南北漕运干线,可通舟楫。后因黄河泛滥而淤塞。解放后经治理,成为郑州市等沿岸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及灌溉河道。是河南省境内除黄河以外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在郑州市贾鲁河上设有尖岗水库水站。

中文名

贾鲁河

地理位置

亚洲

发源地

河南省新密市

流经区域

河南省

主要支流

金水河

水利建设

楚楼,河王,唐岗等几座中型水库

著名景点

荥阳

汇入

颍河

得名

贾鲁

全长

255.8公里

历史变迁

贾鲁河[JiǎlǔHé] 在河南省中部。战国称鸿沟,汉代名浪荡渠;唐、宋名蔡河;元代工部郎中、总治河防使贾鲁治河有功,为纪念他,改名贾鲁河。源于密县五指山北麓,由西南向东北,流经郑州市区后往东,在中牟县折而东南流,经尉氏、扶沟,西华三县,在周口市注入沙颍河。河长246公里。

贾鲁河上游及其索、须河源流,原属济水流域,唐代以后,济水消失,扩大了淮河流域面积。金、元以后,因黄河南泛,东京“四大漕渠”相继淤塞。开封成了不通漕运的城市,东南漕断绝。元、明两代,为了沟通东南漕运。在汴、蔡河流的基础上,开通了贾鲁河。

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黄河在开封北面的仪塘湾决口,汴、蔡河流相继淤塞。江淮漕路断绝。加上开封以西的京、索、郑诸水的不能宣泄,危害甚大,为了开通漕路并宣泄沥涝,工程尚书贾鲁主持疏通汴河、蔡河。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黄河决荥泽孙家渡口(今郑州西北)。弘治间,都御史刘大夏等人从孙家渡引黄河水东南流,沿宋代汴水的上游,下接蔡河故道,经郑州北的双桥北、张桥、姚店堤,入中牟县的张胡桥、毕桥、十里铺、中牟县城北、板桥、店李口入开封,下接西蔡河故道,经朱仙镇、腰铺、闹店,至夹河集入尉氏,经金针、十八里、张市、永兴西,由白潭入扶沟县,接东蔡河故道,至商水县汇颍水,称为贾鲁河。这条河并非贾鲁所开。但在此前,贾鲁曾主持疏浚过汴、蔡等河流,故后人称为贾鲁河。

清代乾隆、嘉庆以前(清代贾鲁河的上游不接黄河,而是以京、索、须水为源),贾鲁河深、广(宽约30公尺,深约6公尺),舟楫如林,为南北漕运干线,江淮物资除由海运转输华北外,一部分由长江入淮,溯贾鲁河,至黄河流域的华北各地。

乾、嘉以后,因黄河决口泛滥,贾鲁河淤塞严重,加上海运的发展,会通河的开通,南北交通不走贾鲁河,贾鲁河逐渐淤废。清末铁路开通,交通地理形势大变,贾鲁河终于废弃。今天的贾鲁河,是1938年黄河决园口后,经疏浚而成的新道。

贾鲁河 贾鲁河原名惠民河,因元朝贾鲁开浚,名贾鲁河;明弘治七年(1494),刘大夏在疏浚贾鲁河故道时,自中牟另开新河长七十里,导水南行,经开封之朱仙镇、尉氏之夹河、水坡、十八里、张市、永兴、王寨到白潭出尉境入扶沟,亦称贾鲁河。明清两代水运畅通,又有运粮河之称。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十三年(1843),同治七年(1868),光绪十三年(1887)、十五年(1889)、二十七年(1901),黄河六次决口,大溜屡经贾鲁河,人们又叫它小黄河。后因河道淤塞严重,虽经光绪十五年(1889)、民国四年(1915)两次修浚,而成效甚微,舟楫不再复通。

民国十六年(1927),河南省政府督民沿道光二十三年(1843)黄水冲刷之大洪,改挖贾鲁河。改道段平均口宽26.53米,底宽21米,深2.67米。从此,贾鲁河不再绕经朱仙镇,而迳由开封县的仇店、肖庄入尉氏,经歇马营、芦馆、梅庄、北曹,到荣村再东南流至王寨注入贾鲁河故道,到白潭出境入扶沟。当时称新贾鲁河。民国二十七年(1938)蒋介石扒开花园口黄河大堤,即从贾鲁河行洪 入颍河,形成 河宽1~2公 里的 宽浅 河 道。于1943年5月,从本县荣村东南冲决南岸堤防,迳入扶沟县境。

由扶沟县高集入周口市,流经扶沟县、西华县、周口市入沙颍河。市境内流域面积280平方公里,河长81公里,入境水量4.88亿立方米。1951年-1990年平均水位22.18米,流量每秒17.09立方米,含沙量每立方米2.86公斤,径流量5.363亿立方米。由于引黄灌溉,河床淤积严重。建闸后淤积更甚,截止1984年闸前淤高1-1.5米。

干流概况

贾鲁河位置及流向

贾鲁河,发源于新密市白寨的圣水峪和二七区的冰泉、九娘庙泉,东北流经侯寨、郑州市区本西部西流湖,至北郊老雅鸦陈折向东流,经柳林、姚桥,再经中牟县的白沙,绕县城东南至胡辛庄流入尉氏县,后至周口市入沙颖河,再入淮河。郑州市境内长137公里,流域面积275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99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索须河、贾峪河、贾鲁支河、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潮河、东风渠、小清河等。贾鲁河以往水量充沛,古时可通舟楫。据郊区历史洪水痕迹调查:特大洪水曾达3590秒立方米(1835年);次大洪水1680秒立方米(1906年);新中国成立后常庙站实测较大洪水400秒立方米(1956年);正常流量2秒立方米,基流量0.5秒立方米。是郑州市区工业生活用水的第二水源。

贾鲁河,源出密县北圣水峪,上游合京水、索水、须水,经郑州市北流入中牟境,汇潮河、七里河、水溃沟、堤内小清河、丈八沟,至李店南界始入尉氏境,在本县经于家、歇马营、七里头、边岗、荣村,到睢老庄南界入扶沟境。出扶沟经西华,至周口市西汇入颍河,再入沙河。全长246公里,其中流经尉氏44公里。1956年6月,水位为67.17米,流量为728秒立方米。

贾鲁河

发源于荥阳县西南崔庙村,由扶沟县高集入境,流经扶沟、西华、周口市入沙颍河。区内流域面积280平方公里,河长81公里,入境水量4.88亿立方米。1951~1990年平均水位55.18米,流量每秒17.09立方米,含沙量每立方米2.86公斤,径流量5.363亿立方米。由于引黄灌溉,河床淤积严重。建闸后淤积更甚,截止1984年闸前淤高1~1.5米,从扶沟水文站实测资料看,建闸前1956年8月最高水位57.54米,最大流量每秒720立方米,至1984年水位抬高到建国以来最高水位57.93米,而流量却减少为每秒183立方米。28年间,水位抬高0.39米,而流量却减少为每秒537立方米,如遇连续暴雨,流量超过每秒200立方米以上河水就不能顺利下泄。

主要支流

郑州市支流

索须河,因索河和须水河汇流而得名。索河发源于荥阳县西南山区崔庙,北经城关、广武入中原区;须水发源于荥阳县贾峪北,流经中原区须水、沟赵,两河在中原区的大榆树合流后称索须河。后东流至花园口、祥云寺入贾鲁河。全长70公里,流域面积557.9平方公里,正常流量0.5秒立方米。

东风渠,原为1958年春人工兴建的引黄灌溉河道,渠首五孔闸建在郑郊岗李东北,往南与索须河、贾鲁河音交会,至市区白庙折向东南,在中牟白沙后潘庄入贾鲁河。原计划引水300-600秒立方米,灌溉郑郊、中牟、扶沟等县耕地806万亩。1962年停灌后,成为市区及郊区的排洪污河道。有金水河、熊耳河、七里河、潮河等支流流入。干流全长42公里,流域面积576平方公里。

尉氏境内贾鲁河有三条一级支流。

北康沟,系1964年开挖,从拐杨起将康沟河上游来水改向东流,首纳葛河,至史庄北明改沟汇入,穿过开尉公路,转东南流至城角黄北汇入贾鲁河。全长24公里,流域面积164.8平方公里。为区别于康沟河、南康沟、命名为北康沟。

中山沟,北起县城西南隅,至通院转流东南,经代庄、中山,至后荣村入贾鲁河。全长13公里,流域面积24平方公里。

窦张沟,源于县城东北窦虎营,顺尉鄢公路东沿,至前张铁转东南注入贾鲁河。全长17公里。流域面积18平方公里。

双洎河 源出登封、密县交界之五指岭下,上有洧、溱二水汇流,故名双洎河。东南流经新郑,至长葛的沈湾入尉氏境。东南去经关庄、许寨、仓李,然后沿尉长两县交界,经古桥、马湾、南席、郭庄,至小张东南入鄢陵,于扶沟摆渡口汇入贾鲁河。全长176公里,其中在尉境流长32公里。双洎河在本县境内的支流是黎明河。黎明河源出中牟县境,南流至本县岗李乡冉家入境,经张庄、三石、张同府,于西段庄北,右受花马河,再东南到洧川乡西三赵,左纳浮清河,到鲁湾注入双洎河。建国前,双洎河上自新郑,下到扶沟,商客船只不绝,上行运粮,下行运煤,颇为便利,南席镇停泊码头,甚是繁华,但缺乏水利设施,河水不断泛滥,造成很大灾难。建国后,航运完全停止,中、下游多处兴建水利设施,有除涝、灌溉之利,然而由于上下游争水,每到干旱季节,河道干涸,致使沿河提灌站不能发挥效益。

康沟河 该河以明代排泄康墙保(尉氏西北之一保)诸坡之水而得名。本源于黄集西,流经前王、拐杨,南折至大桥,西纳青泥沟水,到麦仁店转东北,经县城南关,流至马庙注入贾鲁河。1938年大桥至马庙段被黄水淤塞。1951年春县人民政府对康沟河进行开挖改道,从尚村起,南经大桥、冯村,至西黄庄转东南,经魏庄、貊庄、胡新店,6到南河沟刘南界入鄢陵境,于幕寨汇入双洎河。19 4年开挖北康沟,引上游来水从拐杨东去。1966年下游改道,由原注双洎河改为东经鄢陵、至扶沟境入贾鲁河,现在的康沟河源于尚村北之龙王庙坡,全长37公里,其中本县境内长27公里。

康沟河主要支沟有六:

明家沟:北起小庄头,西南经大庙杨东、明家西,于坡里王北通过倒虹流越北康沟,至尚村西注入康沟河。流长6.8公里,控制面积26.5平方公里。

刘麦河:源出邢庄乡刘庄,西南至三李南通过倒虹穿过北康沟,经鳌头吕西,县城西,至麦仁店西南入康沟河。全长12公里,控制面积31平方公里。

代貊沟:源出南曹乡代庄,经皮刘,至貊庄西南入康沟河。全长8.1公里,控制面积20平方公里。

洪业沟:源于蔡庄乡后黄、高庙寨之间,东南流至关帝庙南东转,经罗庄,于南曹乡南河沟刘东北入康沟河。

南康沟:即旧青泥沟。故道源有二支:一支来自大营乡赵家,经小大营到翟家;另支源出大营乡芦家南坡,流至大马乡大任泽北转,到翟家与前支汇合。而后向东复南折,经西陈村,至潭家东南去,到要家向东由把式陈东北去,经寄庄王、安王至湾杨向东汇康沟河于大桥北。1951年县人民政府治理此河,截湾取直,使河道白把式陈向东迳直穿过冯村街,于北通院西进入康沟河,并定名为南康沟。全长33公里,流域面积130平方公里。

杜公河:始于明万历年间,洧川县令杜縻颁令疏通,民感其德,称之为杜公河。源于洧川乡西三赵西北,东南流至前宫、花桥刘,有小黑河、小清河先后汇入。而后穿洪台、灵冢间之岗沟,绕兴隆岗、洧川北关东去,又有溜子沟于张庄西汇入,再东流经英刘、火把张、黄湖、西、南、东三面围朱曲。又东北去,西、南两面绕史井。在史井南纳六五干沟后复东北去,至夏庄纳高庄沟、栗林沟。最后于水台东南注入康沟河。全长25公里,流域面积257.2平方公里。

贾鲁河,历史上有交通、排涝之利,也有泄黄泛滥之灾,现虽不通舟楫,却具除涝、引灌之益,无泛滥内涝之害。

治理开发

河道整治

贾鲁河由汉代鸿沟和宋代惠民河基础上演变而成,是历史上黄淮相连的水道。黄河在郑州、中牟一带决口、多经贾鲁河流入颍河,沿岸土质松软,容易冲涮淤积。为漕运需要,历代都不断进行治理,仅清代局部或全线治理就达19次以上,1927年、1936年都曾进行过治理。1938年6月,黄河在花园口扒口后,主要沿贾鲁河、沙、颍河进入淮河。

1946年1月,开始堵复花园口,但留下宽阔的黄河旧道成为贾鲁河身。从郑州到中牟一带,河槽宽浅,宽者达4公里以上;中牟至扶沟,河槽宽1~2公里;扶沟至西华间,河宽1公里左右;西华以下,河槽渐窄深,入颍河处,宽仅150米。

1950年以后,贾鲁河上游修建7座中型水库, 28座小型水库。干流未进行过系统治理,沿河的原生产堤,在大水后都培修加固,逐渐形成堤防,总长131.5公里。 1958年后,对贾鲁河进行梯级开发,干流上曾建拦河闸14座, 70年代以后,尚保留中牟(改为桥)、后槽、高集、扶沟、摆渡口、阎岗、周口等几座拦河闸,除周口闸(8孔,孔宽6米,设计过水能力600立方米 /秒,校核过水能力1200立方米 /秒)能满足排水要求外,其他闸都有不同程度的阻水影响。由于大量引黄输水和关闸蓄水,使河道淤积7500万立方米。群众在河滩修生产堤57条,拦滩渠20条,路坝30条,阻水桥48座,机灌站50处,并且在河滩种植阻水树木和荻苇15万亩,使西华县以上行洪滩地由1000多米缩窄为100~200米,河道泄水能力大大降低。 1984年汛期,扶沟站最大实测流量185立方米 秒时的水位,比1956年720立方米 /秒时的水位还高0.44米,堤防多处漫决,淹地100多万亩。经多次清障,扶沟以上贾鲁河的泄洪能力仅恢复到200立方米/ 秒,只及50年代的1/4。贾鲁河上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18条支流,治理后的除涝标准是:7条达到5年一遇,5条达到3年一遇,2条低于3年一遇。双洎河上修建了佛尔岗中型水库,并对堤防进行了多次培修。

贾鲁河古称惠民河、沙河,又名蔡河或小黄河。历史上因多次泛滥而改道。道光二

年(1841前,贾鲁河自朱仙镇入境,经夹河、水坡、十八里、张市、永兴、白潭出尉

氏入扶沟,此称老贾鲁河。1841年、1843年、1868年、1887年黄河4次决堤,水经贾

鲁河,致使河道严重淤塞,几不成形,1889年候补道李国和疏修一次,1901年黄河于杨

庄后再次决堤,泥沙堵塞贾鲁河道,从此船不复通。

民国十六年(1927),河南省政府督民挑挖疏浚一次,尉氏段由开封县界经歇马营至

白潭全长4.25万米。进行改道疏浚,改造后的河道称新贾鲁河。改造段平均门宽约26.5

米,底宽21.2米,深2.67米。投工51.085万个,耗资25.54万元。

1938年6月,黄河从郑州花园口决堤,于次年开始修筑贾鲁河东西大堤。由朱仙镇、

邸阁、太康修东堤;郑州、中牟、尉氏、扶沟修西堤。全长315公里,堤高1.5至3米,

临河坡1/1.5,背河坡1/2.5。

1988年。经河南省水利厅规划设计,在尉氏县分别建后曹、马庙枢纽工程各一处。但

因脱离实际,马庙工程全废,只有后曹工程至今仍可引黄灌溉,其拦河闸6孔,孔宽5米,

孔高3米,过闸流量500立方米/秒。

(一)马庙枢纽工程

马庙枢纽工程位于尉氏县城东马庙村西之贾鲁河上。

电站四部分。土坝东西长1公里,顶宽5米,坝高3米。

坝西端,拦河闸居中。拦河闸门为钢筋混凝土平板闸门,

全工程分土坝、拦河闸、船闸、

船闸位于大坝东端,电站居大

6孔,孔宽5米,孔高3米。配

五吨手摇式启闭机6台。设计过闸流量500秒立方米。船闸分上下闸室、可容一木帆船

通过。电站设计6个机组来发电,1969年重修,亦未发电.

此项工程施工时间是1959年。工程用料绝大部分是发动全县群众集中石磨、石硫、

石徽及一切石料。罄其所有,全部运到工地,用以砌筑闸徽、闸墙。并发动10至70岁

人民群众远距离运料,群众集资及国家拨款共耗资300万元。工程建成后毫无收益。现

除大坝尚存外,其余均废.

(二)后曹枢纽工程

贾鲁河后曹枢纽工程是河南省水利厅设计院设计,开封地区水利局工程师郭端云负

责施工。由尉氏县提供民工。总投资300万元。工程位于尉氏县庄头乡后曹村东南的贾

鲁河上,由拦河闸。船闸、电站、大坝四部分组成。

大坝系土坝,东西长950米,顶宽5米,坝高4米,主河槽建拦河闸,系钢筋混凝

土弧形闸门,6孔,孔宽5米,孔高3米,闸上游渠底宽50米,下游渠底宽75米,最大

高度9‘3米,总宽为}2"米,闸身全长1米;设计流量为500秒立方米,可灌溉全县

土地90万亩,并能向开封、太康、淮阳、西华等地区送水。

船闸、电闸分列于大坝两端。船闸分上下闸室,可通行一般木帆船。今已废。电站

未施工。

水库建设

丁店水库,位于荥阳县丁店村贾鲁河支流索河上游,控制流域面积152平方公里,属浅山丘陵区,土薄石厚覆盖极差。水库上游有4座小型水库,控制面积31.5 平方公里,总蓄水量634万立方米。水库于1957年动工, 1959年完成。 1975年大水后,1976年将大坝加高1米,达185.5米,防浪墙高1米,总投资357万元。水库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 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坝高35.5米,坝顶长1074米,总库容556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840万立方米;溢洪道底宽70米,底长1200米,最大泄量1370立方米 秒;输水洞身长256米,装有平板钢闸门,最大泄量6.8立方米 秒。

尖岗水库,位于郑州市区西南郊贾鲁河pp 上游,控制流域面积113平方公里,为浅山区,河床切割30~50米。因位置重要,列为大型水库管理。水库初建于1959年,1960年缓建。1965年重新进行地质 勘探及规划设计。坝基为双层砂、中间夹粘土,采取挖透表层砂砾层,做截水槽防渗。规划50年 一 遇 洪 水 设计, 500年一遇洪水校核,设计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34米,坝顶 高程 158.55米。总库 容 6820万立 方米,兴利库 容 4974万立方 米。溢洪道位于大坝左侧,最大泄量307立方米 /秒。 1969年复工, 1970年建成。 1973年坝后台地出现 冒水翻砂,局部岸坡坍塌, 1974年 做导渗沟和 减压 井 15眼,渗流得以控制。 1975年大水后,为防御特大洪水,在溢洪 道左侧做副 溢洪道,并对主 溢洪道做消 能防 冲工程。1978年因位置重要,且因坝基砂壤上属液化土,遇地震可能危及大坝安全,被列 为 全 国 重 点 病 险 水 库 之一。水库以城市供水为主,年供水量2000万立方米以上。同时还可 由邙山提黄 河水入库,做为汛期 黄河水含沙 量大 不能引用时的调节水源。

引水灌溉

东西三干渠灌区属于尉氏县引黄灌溉工程,建于1958年,是河南省水利厅对贾鲁河阶梯开发规划中确定的“东风灌区”中的东西三干渠灌区。东三干渠由贾鲁河引水,设计流量40立方米 秒。灌区范围包括水坡、十八里、张市、小陈,永兴等5个乡。有东三总干渠,长20公里;东三南干渠,长29.3公里;东三北干渠,长19.4公里。有各类干渠建筑物350座。西三干渠长36.6公里,共建有各类干渠建筑物43座,支渠建筑物143座,斗渠建筑物500座。以上东西三干渠共有设计灌溉面积28.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6.83万亩。灌区对尉氏县补充地下水,促进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供水水源不足,田间工程不配套,严重影响灌溉效益。

城市供水

郑州市众解放初就开始引用贾鲁河水作为城市生产生活用水。1970年代建成引黄河水入郑工程,引黄河水由东风渠旧道入贾鲁河,经皋村、苏屯、老鸦陈、南阳寨、陈五寨5级拦河坝4级提升入西流湖水库,经调蓄后成为柿园水厂水源,1978~1987年共提水1.703亿立方米。同时,从贾鲁河尖岗水库引水,1971年开始供水。先由水库输水道或溢洪道放水入西流湖,再由柿园水厂向西流湖取水。

航道航运

贾鲁河航道

 贾鲁河源出荥阳南、密县北的古京水,绕郑州北,经中牟、祥符(开封)、朱仙镇,过尉氏、扶沟、西华至商水入颍河。宋代祥符县以西至郑州段称金水河,不通航,只为五丈河补充水量。祥符以南称惠民河,民间俗称运粮河。北宋末叶淤塞,经元代贾鲁治理后,既可排灌,又可通航,沿岸民间得利甚厚。为纪念贾鲁,从郑州以下称贾鲁河,直至清代贾鲁河航道仍很畅通,民国初期,时有货船航行。民国27年(1938年),蒋介石为阻止日本侵略军南犯,命令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黄河在郑州北截断古京水,顺贾鲁河南下入淮。民国36年(1947年)3月花园口堵拢,黄河复归故道。贾鲁河既断了京水源流,又失去了黄河水源,从此干涸。

1958年大办水利时,重浚贾鲁河,并辟为航道。此次重浚从花园口西的岗李引黄闸导黄河水入贾鲁河,经中牟、开封、朱仙镇、尉氏、扶沟、西华、商水至周口,全程192公里。1959年3月在尉氏县后曹村建船闸1座,1960年开封黄河航运管理处投资建造80马力拖船1艘,70吨级驳船2艘,同年8月投入运输。1961年贾鲁河沿岸农田出现盐碱,当地群众认为黄河水造成,遂关闭岗李引黄闸,从此贾鲁河停航。

朱仙镇港

 位于开封南偏西45华里处,是宋代蔡河上的一个港口。蔡河纵贯镇中,北通东京(开封)、南通长江口岸的皖口镇。朱仙镇东有赤仓,可屯粮储粟,堆放货物,赤仓潭可停泊船舶,上下游人,装卸货物,很是方便。南方陈、颍、许、蔡、光、寿诸州粮食百物,均由此港转运东京。元代贾鲁河通航后,朱仙镇更是繁盛,华北和西北的山货,均由此南输,江淮粮米,丝茶百货,从此转运开封。仅漕粮一项,年吞吐量即达60万石之多。港区"白日舟楫如林,夜晚灯光似银。"茶肆酒楼,饭馆脚店,货栈摊贩,南北京货,琳琅港区,朱仙镇从而跻身于全国四大名镇行列,与景德镇、佛山镇、汉口镇齐名华夏。贾鲁河淤塞后,该港随之荒废,到民国期间,已是有镇无港。

水路交通。明、清时期,贾鲁河有中州舟辑之便。上经朱仙镇可达中牟、郑州。下

趋周口而通汝淮

货物贸易十分繁荣。清道光二十一年(18}1年),黄河漫溢,两岸淤沙,

后虽经多次开挖惜所浚不深,且上游节断,不克行舟,航运渐止.

许扶运河

位于许昌地区,是一条靠引黄河水的人工运河,由许昌市起,至扶沟县北关注入贾鲁河,长54公里。该河开挖于1959年,动员了扶沟、鄢陵、许昌、西华4县6.6万人,并用91.8万个劳动日,于同年12月10日竣工。完成工程量472万立方米,全程贯穿12条沟渠,13座平原水库,在雨季可互相调节蓄水量,使该河具有排涝、灌溉、养殖、航运的功能。

适应水上运输的需要,在陈化店、鄢陵建有船闸两座,将运河分成3段,而船闸上下两段之间的高差均为2.5米,水深1.5米,航道底宽20米。两船闸规格相同:闸底宽6米,闸箱长130米,闸室墙下部垂直,闸箱过坡,以土作斜坡,坡度1∶0.5,闸门为双人字型,上下引航道为80米,能容纳载重100吨木船8~9艘。许扶运河通水后,相应地设置了航运管理机构,沙河航运管理处调入该河10个船队,有木船89艘、4017吨。1960年,完成运输货物78280吨,货运周转量285万吨公里。1961年1季度,又完成货运量4万吨,176万吨公里,起过一些作用。因安排不合理,1961年3季度后,水量逐渐减少。1962年3月,引黄停止,河道干涸,船只搁于浅水及浅滩之上而受损,后被迫调离,航运终止,不久该河也随之废弃。

周口港

该港位于周口市,沙河、颍河、贾鲁河汇流于此。穿越市区东流,把市区一分为三,使周口市形如品字,素有“小武汉”之称,是沙颍河中部沿岸各地主要物资集散地之一。该港自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贾鲁河与沙河汇流后,船舶开始由朱仙镇直达周口,为周口港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万历(1573~1620年)以后,周口商贾云集,苏、皖、浙一带的百杂货由淮入颍,运抵此地销售、转运,附近土特产由此装船外运,港口装卸货物作业繁忙。1938年6月,蒋介石决黄河花园口后,黄河夺贾鲁河入淮,沙颍河航运遭到破坏,周口港逐渐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口港复苏,省航运局初建时曾设于此。港区从小西门码头到和平码头,全长2200米,有较好的停泊区。南北两岸建有永久性码头2座,土码头4座,每天可停靠100艘木帆船装卸。还有适合装卸货物的河岸自然边坡133米。港区附近有仓库22座,总面积为1.66万平方米,库容1.95万吨。港区装卸条件不断改善,吞吐量逐年增长。1952年共装卸货物7.26万吨,其中出口4.55万吨,入口2.71万吨。到1958年,货物装卸量上升为12.68万吨,其中出口4.72万吨,入口7.96万吨。出口物资主要是小麦、麻饼、花生米、大粪;入口物资是百货、杂货、煤炭、矿建材料。1975年,周口大闸建成后,沙河航运中断,船舶赴安徽、江苏等地运输,周口港已无船只停泊。

贾鲁河

前身是战国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1年)开挖的鸿沟。秦代仍名鸿沟,汉代名浪荡渠,唐以后名蔡河,宋代名惠民河。因元代贾鲁修竣,故名贾鲁河。明代以前贾鲁河在区内部分通航。明成化元年(1465年),贾鲁河始通周家口,逆水而上,经西华和扶沟县直达朱仙镇,区内通航计费里程90公里。小型木船可转行双洎河,通达鄢陵、洧川。后黄河多次决口,夺贾鲁河道南下,河床淤塞。1938年后,河道由扶沟县吕潭镇西改道至扶沟城东关,木帆船驶至扶沟。建国初,省、地交通部门和当地政府组织民工治理河道,恢复通航。1958年,扶沟县城北关修建一座17孔拦河闸,航运中断。

流域概况

元代,黄河在开封决口,河道北移,淹没沿河许多州县,破坏了运河漕道,冲毁了山东盐场,直接威胁到元朝政府的经济命脉和财政支柱。1351年,时任工部尚书的贾鲁坚决主张治河。并促成政府利用原有河道,疏通出一条新河作为黄河洪水泄吐通道。后人为纪念贾鲁“功在当代,泽被千秋”的伟大业绩,将新河定名为贾鲁河。贾鲁河对河南的农业生产和水运交通发挥了很大作用,既使西部、中部地区的河流沟溪获得了渲泄通道,虽时逢多雨也不致积涝成灾;又在省内沟通了沿河州县的漕运联系,成为外联江淮的水运干线。后来,贾鲁河沿岸的一些城镇逐渐繁华起来,朱仙镇一度成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周家口也曾有“小汉口”之称。

清代,朱仙镇因地控贾鲁河水运咽喉而发展成为与汉口、景德、佛山齐名的全国四大名镇之一,人口达到20多万。

流域治理

数百年来,贾鲁河由于堤防失修,黄河水流多沿其下泄,贾鲁河变成了一条害河。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投巨资对其进行了综合治理。从1969年开始了引黄河水入郑工程,把黄河水引入输送到郑州西郊的贾鲁河河道,一度缓解了城市的水荒,但因黄河水含沙量太大,不久就出现了严重淤塞。于是从1970年7月1日起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建成了北起黄河之滨,跨过邙山,穿越枯河,索须河,南到郑州市边沿的提灌站,后成为邙山输水干渠,把黄河水引入,自西北向东南流入贾鲁河,并在河道上修建5个闸坝,把水逐渐抽到市自来水公司的柿园泵站,它是市区工业和生活用水的第二水源。与此同时,还应运而生了人工挖的“西流湖”。

6月30日,郑州市举行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工动员会,拉开了省会“十三五”时期河流治理的攻坚战。

贾鲁河属淮河二级支流,是流经郑州最大的一条河流。水利专家指出,贾鲁河的特点是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由于贾鲁河两岸已成为郑州市城区,目前存在常水位水面狭窄、河道局部淤塞、河道水质污染等问题,对贾鲁河进行综合治理迫在眉睫。

此次综合治理长度62.77公里,从贾鲁河上游尖岗水库至中牟县大王庄弯道(开封界)。工程分三部分建设,河道蓝线内治理+贾鲁湖湿地、祥云湖湿地、圃田泽湿地等3处湿地湖泊开挖,河道蓝线范围外两岸生态景观建设和河道沿线的截污治污工程。根据时间安排,工程于今年9月底进入全面施工阶段,争取明年年底完成。

根据6月29日公布的“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期间,郑州将开展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落实城区生态水系“水清河美”行动方案,巩固金水河已有水质,完成贾鲁河、索须河、熊儿河、七里河、东风渠等39条城区河流治理,基本消除劣V类,实现水质还清,重现黄河滩区河道水景。

泛滥而淤废

北宋时期的开封一带人口众多、商业密布,为解决城中百姓的粮食和生活用水问题,政府先后开凿、疏浚了汴、惠民、金水和广济四渠,并称“漕运四渠”。当时的惠民河是仅次于汴河的第二大运河,它主要运输江淮地区所提供的粮食和其他物资,其航道入淮后向南可直达长江下游地区。得漕运之利,河岸两旁的村镇也逐渐繁荣,这其中就包括人们所熟知的历史名镇——朱仙镇,此镇因濒临运河,又与当时的大都市开封毗邻,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因而舟楫穿梭,人流往来,甚是繁荣。然而到了金元时期,由于政治中心北移,元世祖忽必烈又对京航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和延伸,惠民河便逐渐失去了漕运的功能,加之后来黄河屡次南决,惠民河也随着洪水的泛滥而淤废。

恩泽后代

名称由来

前文中贾鲁在堵住决口的同时,疏通了故道、开凿了新河道,这其中就包括他从密县凿渠引水,经郑州、中牟,折向南而至开封、尉氏,而后入古运河入扶沟过西华直达周口入淮河,这正是今天的贾鲁河的流向。贾鲁此举不但平息了水患,也复兴了开封一带的漕运,商业也很快兴盛起来,前文所提及的朱仙镇就是在这之后迅速繁荣,盛极一时,成为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水运码头,后来还成为享誉全国的四大商业名镇之一。豫人感谢贾鲁的恩德,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水利家、治黄专家,便把重新疏通的运河改称“贾鲁河”。

落寞而平静,这种状态伴随着贾鲁河走过近现代,一直走到今天,虽然它已无法承担繁重的运输,但作为郑州市民生活和工业用水的第二水源,仍然在造福中原。

贾鲁河在荥阳的走向是自南向北,途中有丁店,楚楼,河王,唐岗等几座中型水库分布于河道,在荥阳东北部向东北改向,北环绕郑州市区,并从中牟县、开封市往东南方向。所以在地图上看似郑州市里黄河很近,但其辖区有相当一部分却不属于黄河流域,而属于淮河流域。但是,由于荥阳北部地区历史上曾是黄河溢出造成的沼泽(即荥泽),它与现今的贾鲁河河道很近,所以现今当地的区域归属已经不是很清晰。现今,贾鲁河荥阳段发挥着养殖、发电、灌溉、旅游等多重效应,为当地人经济发展做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获得荣誉

2021年1月,入选第四批29家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名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