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泽,形成于史前,《禹贡》所讲“荥波既潴”,说的是黄河水沿古济水溢出后聚积为荥泽。荥泽与济水如连体弟兄、息息相连,“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朝宗未到海,千里不能休”。

中文名

荥泽

拼音

xing zé

出处

禹贡

笔画数

17

注音

ㄧㄥˊ ㄗㄜˊ

繁体

滎澤

简介

从《禹贡》的“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五北,又东至荷,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可以看出,水经武陟流入黄河,入河处汉时在今武陟县南,后移今温县东南,古人称水为“河北之济”。而黄河以南的济水不是黄河的支流汇入黄河,而是从黄河分过来的一条支津,最后独流入海。据《水经》记载,济水自成皋县(今荥阳汜水)北从黄河流也,向东流经荥阳县(治在今古荥)北,经荥泽,绕阳武(今原阳)县南、封丘县北,流入巨野泽,然后由巨野泽流出,再转向山东境内的小清河入海。《晋地道志》曰“济自大伾山(今荥阳广武山汜水口子以西段)入河,与河水斗,南溢为荥泽”。足见荥泽主要是济水停聚而成,古时的黄河河道偏北,后来黄河不断南翻,淘蚀山根,使黄土质的敖山滑塌坍入河水之中,由黄河分出的“河南之济”沿广武山北麓东流,同时接纳了由广武山上流下来的柳泉和广武涧两股小水,流过了敖山以北和荥渎相汇合。二者汇合后再转向东南流入荥泽。荥泽起到了储水和调节济水的作用,同时也是行船停泊之所。荥泽的存在,影响了黄河、济水等水系,对当时的航运、邮驿、人口和地理环境有重要影响。由于济水由黄河分出后经过古荥泽沉淀,泥沙减少,水质变清,白居易曾放声长吟:“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黄河的泛滥和济水的沉淀,使荥泽泥沙淤积量大增,加速了荥泽的淤塞,最终导致荥泽在汉代湮塞。从此,荥泽消失了,只在史籍上留下“荥泽”、“荥波”、“荥播”等称谓。

荥泽消失

(公元1——5年)后,荥泽塞为平地”(《尚书正义》),荥泽的消失引发了一系列巨变。济水自此失去了沉淀泥沙的地方,延续200年后,在两晋时,济水最终难逃荥泽之厄运,比荥泽幸运的是留有依稀可辨的遗迹。荥泽消失后引发的另一个巨变则是黄河这一名字的出现。在荥泽消失以前,黄河习惯被人称为河,而无黄河之称。成书于汉武帝征和年间的《史记》,全书中找不到黄河一词。黄河姓黄,显然是由于河水的颜色而得了姓。位于黄河中下游交界处的荥泽原本也是黄河泥沙沉淀池。黄河之名始于东汉,究其原由与荥泽淤平后河水黄浊有关。

荥泽旧址

今月曾照古人。一轮曾照耀过古荥泽的明月,冉冉升起,笑望古荥泽,天上人间,沧桑巨变。日月轮回,地貌变迁,环境迥异。史料中所载的水乡泽国,今天已难觅踪迹,荥泽干枯变为田野,留下了旧时风雨的惆怅,日新月异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安居乐业的百姓享受着现代生活的惬意。历史上的荥泽的真正面目在史籍中变得模糊不堪,只留下两个巨大的问号。一是古荥泽的位置究竟在哪里?地学家根据荥阳和荥泽两个县城来探求,辗转承袭,争辩不息,结果连最基础的方位都弄不明白。现代地学家史念海实地考察后发表了独到见解。

主编的《郑州文化资源地理》做了精当概括,不妨约作引用。广武山,昔称三皇山,又曰敖山,当地人称邙山,东西长约19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由厚逾百米的黄土组成,其形成时间在70多万年前。广武山东段是一片漫坡,直到郑州之西渐成平地。荥阳、荥泽两个县城就在这处漫坡上。这条漫坡在古荥之东陡降成高崖,高崖由广武山下斜向东南,直到郑州附近。在古荥镇之东高崖的高度约20米,而其东南的索河南岸高度降为10米。高崖上平滩一般海拔高度为95米,愈向东愈降低。荥泽的旧址应在这高崖之下的平滩上,荥泽的方位由此而明朗。二是古荥泽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史念海考证的结论是:荥泽北崖不超过垂陇城,南崖不超过今郑州市。

垂陇城是文公二年会盟的地方,《水经注》曰:荥阳东二十里有垂陇城,可见荥泽在春秋时也是次于圃田泽(东西五十里,南北二十六里——郑州舆地志)的湖泊,南北的长度最多也不过十几里。周叔昆在《西山访古——中国环境考古随笔之四》中说:“圃田泽在郑州东南,荥泽在郑州西,二者是各成一水体,或二者各在济水一侧,或二者一度为一水体后分离,尚难定论,但西山东南古代河湖广布是事实。西山东南何以河湖纵横,是由于此处是黄土高原的东端与华北平面的接壤处,故河水流至此,由于地势下降,河流梯降变小,河水减速,又与河水与济水相汇会,水源增多,排泄不畅,导致河水漫溢而潴成水分”。以上文字对荥泽的成因作了分析,但荥泽的轮廓并不清晰。郦道元说过:“虽千古范昧,理世玄远,遗文逸句,容或可寻:沿途隐显,方土可验”,翻译成白话是:历史虽然久远而茫昧,但河湖水系的变化还可以用史料中有关的遗文逸句为线索去寻找;河湖沿途周围的古迹遗址征兆显露,可以参考当地有关情况去验证。由于荥泽消失的时间太久,没有足够的文字资料,只有等待考古发掘予以佐证。

荥泽八景

即隋唐时期荥泽县域的荥泽八景,可以概括为纪公忠烈、岳山耸翠、隋堤烟柳、黄河古渡、鸿沟暮云、广武晴岚、惠济长桥、和古城牧唱八个景观。这八个景观,分布在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郑州北部的索须河与贾鲁河)沿岸。起始于隋代,繁荣于唐代。宋代以后与汴梁“清明上河苑”一脉相承,同称之为中原文化经典之翠。现今郑州市惠济区境内,尚有部分遗存。

郑州惠济辖域“荥泽八景”是中原历史文化的一个经典,由于它的古老和沧桑,然而显得有些憔悴。它因运河而生,由运河的发展而繁荣,与其相伴的中原郑州和惠济,由此而显得古老和独具魅力;它已蕴藏久远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使其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