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昌黎先生集

作品体裁

作品类型

触景生情

主题

抒怀

写景

船帆

写景

垂钓

写景

饮酒

写景

写水

写景

写山

人物

友人

月份

正月

作品赏析

按传统赠序的写法,开头都要说送行的话。而这篇序文却劈头而来“阳山,天下之穷处也”,先声夺人,技巧独到。然后紧紧围绕“穷”字,用从高处向下鸟瞰的俯视角度“扫描”阳山如何荒僻贫穷,接着只用了八十五个字,分别从山、水、县城简陋与政事荒疏、文化落后等几个方面,叙述了阳山荒僻贫穷的概貌。先讲山,“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次讲水,“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气势一泻而下,使人驰骋想象。仿佛看到了阳山峰险崖陡,虎豹出没,江流滩高峡险,船翻人亡的惨景,城郊荒凉寂寥,县衙破败简陋,人们相貌诡秘,文化落后。

随后,韩愈写与区册相处的欣喜之情。对区册的到来作者引用了《庄子》“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的话,既展现出作者贬徙阳山的孤独寂寞和恐惧;又表达了作者在这荒蛮之地,竟遇到如此文雅洒脱的读书人从天而降时的喜悦心情。作者那惊喜、振奋,如获珍宝的表情,栩栩如生地浮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同是阳山,这时使人感到,作者笔下的阳山再不是险恶丛生,惊心动魄的了,而是树木葱翠,百鸟和鸣,江水清悠,两岸如画,令人感到亲切愉快和心旷神怡了。

在前半篇中,韩愈到阳山之后的心情并未直接流露出来,但从篇首“天下”这夸大之辞中,从对阳山之“穷”的极力夸张渲染中。从段尾“待罪”这含有不满和讥讽意味的反语中,已使人深深感到韩愈贬到阳山后失意、落寞、孤寂的处境与心情,也更加衬托了区册来访对他的巨大安慰。[5]

创作背景

唐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京畿各地遭逢大旱,春夏无雨,粮食十不收一;秋又早霜,晚秋多被冻死。京兆尹幸臣李实邀功取宠,隐报灾情,朝廷不仅不减免税赋,开仓赈灾.反而征缴愈急。百姓苦不堪言,只好拆房卖地以纳税钱,弃子逐妻以求口食。关中各县饿殍遍野,尸横沟壑,甚至人互相食。刚刚擢拜监察御史不到三个月的韩愈见此,食难下咽,忧心如焚,遂与同僚张署、李方叔向朝廷上书,直言天灾人饥状,要求减免税赋,放粮赈灾。结果得罪幸臣李实,三人均被贬出京师,韩愈被谪放到岭南的阳山县为令。这篇赠序是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春,韩愈谪居阳山时写给青年朋友区册的。[1]

作品评价

明·林云铭《古文析义》:“文中历历如绘,真写生妙手也!”

清·刘大櫆《论文偶记》:“昌黎阳山后文字,尤为高古简老。”

清·林纾《韩柳文研究法》:“盖身处烟瘴之区,与鸟言夷面之人为伍,一见斯文,自然称许过当,然仍节节有限制,此所以成大家之文。”[6]

作者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文公”。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因论事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一生著述颇丰,文学造诣极高,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写作极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进学解》、《顺宗实录》等。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送区册序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2] 陈玄荣编 . 唐宋八大家文选 (上册) 注译本 . 福州 :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8-01 . 42 .[3] 河阳柳编著,杨丕祥主编 . 韩愈文选 注释·译文·解读 . 郑州 :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2-01 . 245-252 .[4] 松林;霍有明选注 . 新选新注.唐宋八大家书系 韩愈卷 . 北京 : 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7 . 127 .[5] 雅瑟主编 .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大全集 超值白金版 . 北京 : 新世界出版社 ,2011-09 . 40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