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绣活是红安民间传统刺绣活动的简称,在红安民间流传较广,历来就有“黄安(今红安)无女不绣花”之说。据传红安绣活始于汉代,兴盛于明清时期,其按照表现技法可以分为丝绣、绒绣两种,其中丝绣居多,绒绣少见。红安绣活绣品品种多样,有鞋、帽、枕、兜、衣边、鞋垫、门帘、帐沿等种类,其中以连袜绣花鞋垫为代表。红安绣活的针法灵巧多变,表现手法大胆夸张,作品具有较强的立体感,为广大乡村民众传情达意的重要媒介。 

2008年6月7日,民间绣活(红安绣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Ⅶ-77。

基本介绍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于正月十五(9日)在北京农业展览馆开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种类最全、内容最丰富的一次传统技艺大展,1176位民间艺人参与其中,展出了200多项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22件珍贵实物。

此次活动由文化部和发改委等1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力瓦尔地、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出席了当日下午举行的开幕式。

这次活动分为剪纸画绘、印刷装潢、陶冶烧造、雕镌塑作、五金錾锻、制茶酿造、木作编扎、织染纫绣、传统医药等九个展演部分;还有传统技艺产品销售订货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红安绣活代表性传承人刘淑仙等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一号馆内进行现场展示表演。同时红安绣活展品在农展馆5号馆内进行展销。

红安绣活传统技艺在京产生了轰动效应,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各国驻华大使的关注,各级新闻媒体作了大量宣传报道。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观看了湖北红安绣活展演,当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美术观察》主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吕品田介绍:这是湖北红安绣活时,刘延东委员亲切地说:“红安是老区呀!”并手指展台上的红安绣活展品询问红安绣活传承人刘寿仙:“现在这个产业发展怎么样?”我们向首长回答说正在发展……刘委员就对身边随行人员和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作出指示:“在国家的关心扶持下,保护优先,要发展,国家要大力扶持,合理利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全国政协常委钮茂生、文化部部长蔡武、中国军械工程学院院长张卓、家乡首长、国防大学政委赵可铭、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江绍高等观看红安绣活时给予高度评价并与红安绣女及来京工作人员亲切合影留念。各国驻华大使饶有兴趣地观看了红安绣活传统技艺展演,其中一位大使说:“能在一块小小的鞋垫上描绘这么多美丽的图案和鲜艳夺目的花色真是太神奇了。”中外参观者对展出的红安绣活展品爱不释手,尤其对传承人刘淑仙绣的一双小孩猫头鞋非常感兴趣,一定要当场定货大批购买……外国友人还拿着一双绣花鞋垫在胸前比划说绣在胸前好看,放在脚下踩着可惜……还有很多热心的参观者和商家为我们提建议:要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适应市场需求逐步改进、开发利用,红安绣花鞋垫可延伸到日用品、家饰品、文具、服饰等实现产业化。

红安绣活是流行于湖北红安一带、以连袜绣花鞋垫为突出代表的民间刺绣艺术。据传,红安绣活始于汉,胜于明清。在红安,连袜绣花鞋垫既是一种平常的生活实用品又是具有特别意义的民俗艺术。妇女们把它作为展示才华的平台,还把它作为社会交流的馈赠礼品和传情的信物。红安绣活涉及绣制、交流、展示、馈赠等一系列活动构成的乡风民俗氛围,极大地激发了民众参与制作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