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山歌,湖南省娄底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新化山歌是汉、瑶、苗等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它起源于先秦,兴盛于唐宋,经明清传承。新化山歌句式长短有致,俚俗方言衬词较多,富于说唱风味。它可以分为高腔和平腔(低腔)两大类。

2008年6月7日,湖南省娄底市申报的新化山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Ⅱ-95。

中文名

新化山歌

流行地域

新化县

批准时间

2008年6月7日

非遗级别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编号

Ⅱ-95

申报地区

湖南省娄底市

代表人物

伍先宗、周文化、戴岳嵩、伍喜珍、张贻灿、方荣辉等

代表作品

十二月望郎

外文名

The folk songs of Xinghua

发源地

新化县

艺术风格

花腔、弹腔、波罗腔、滚板腔以及锣鼓山歌等多种演唱风格

来源

公元前3世纪以前

文化价值

古朴、原始性特征

艺术类型

地方民间文艺

遗产级别

国家级

遗产类别

传统音乐

主要特征

1、古朴、原始性特征。

新化山歌不论长篇短制,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提取生活的原型,构造诗化的情节和故事。

2、丰富多样性特征。

不管哪种山歌,起音都比湘南的客家山歌、湘西的盘歌、洞庭湖区的荆楚山歌都高,往往是一人起头众人和,歌声抬得山转水动。在句式结构上,有四句头、六句头、八句头和长段,也有七字式、五字式和长短相间式,演唱起来更是趣味无穷。

新化山歌

3、文学艺术性特征。

新化山歌虽系民间歌手的口头创作,没有过多的加工雕饰,但作者却巧妙地运用了诗歌中赋、比、兴、夸张等艺术表现手法。如:“小小菜园隔块墙,丝瓜苦瓜栽两旁。郎栽苦瓜苦想妹,妹栽丝瓜思想郎”(以物比人);再如:“板栗子开花一根线,去年想你到今年,去年想你犹小可,今年想你忘插田,耽误阳春大半年”(以物起兴);又如:“去年同哥喝杯茶,香到今年八月八,不信请到房中看,床头一朵茉莉花。送郎送到石山窝,手板捧水给郎喝,我郎喝了手板水,天干三年不口渴”(夸张)。这些手法的运用,使新化山歌达到了很高的文学艺术境界。

历史渊源

据专家考证,新化山歌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以前的先秦,盛兴于7-13世纪(唐宋),流行于14-19世纪(明清)。新化是古梅山峒蛮的中心地带,10世纪前(宋代以前)为苗、瑶聚居地。至10-13世纪北宋开发梅山,汉族不断迁入,苗、瑶、汉多民族文化逐渐融合。在勤劳耕作之余、喜庆节日、婚娶祭丧之时,梅山先民常以山歌抒发感情,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代表作——新化山歌。

新化处于古梅山文化核心区域,10世纪前(宋代以前)为苗、瑶聚居地。至10—13世纪北宋开发梅山,汉族不断迁入,苗、瑶、汉多民族文化逐渐融合。新化山歌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以前的先秦,盛兴于7—13世纪(唐宋),流行于14—19世纪(明清)。

山歌是先民们在莽莽苍苍的大山与田间地头之中,用来表达、抒发自己内心和传递情感信息的重要手段与精神食粮,这也是新化山歌的雏形。新化山歌是土著巫傩文化与先进的中原文化等多种文化通过相互交织碰撞、融合和发展而形成的。

表现内容

风俗歌如《资水滩歌》长达600多行,对资水滩多水险及沿岸山川地理、土产山货、风俗人情、船工生活作了生动的描绘。风俗歌如《闹洞房》、《打四门》、《劝赌歌》等,显得热闹、诙谐。有些风俗歌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如《养女莫上锡矿山》、《资江十八滩》等。时政歌有《骂歌》、《颂歌》等。

山歌中数量最多、最脍炙人口的是被称为“陶情歌”的情歌。这类歌,从男女相识、初恋、相思、定聘到结婚以及婚外情等都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反映了年轻男女对封建礼教的诅咒反抗和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此外还有表现历史和民族的《峒事歌》、《宗师歌》以及生动活泼的《儿歌》。

曲调分类

新化山歌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六个大类:(1)劳动歌。包括田歌、猎歌、樵歌、渔歌、采茶歌、伐木歌、滩歌、夯歌、号子等。田歌中的数量最多,一系列的劳动过程都有山歌。(2)生活歌。(3)仪式歌。(4)时政歌。(5)情歌。(6)历史传说歌。

在表现形式和行腔特点上,除平腔(包括高腔)外,还有花腔、弹腔、波罗腔、滚板腔以及锣鼓山歌等多种演唱风格和表现形式。

旋律特征

调式分类

新化山歌的旋律走向主要为宫、徵、羽调式。

1、四声羽调式。该调式具有明朗高亢的特点,多以分解和弦形式出现;2、四声徵调式。以“5”为主音且反复多次,调式内613三个音围绕主音跟进,该调式的山歌多以徵音“5”结束,终止感强;3、五声徵调式。在歌曲旋律中,强调性的徵音起着很大的作用,调式音阶内12的使用,使歌曲甜美清亮。

乐段乐句结构

新化山歌乐句结构较乐段结构更加复杂多变,这也是其曲式结构的主要特征。

1、乐段结构。新化山歌曲式结构多由四个乐句组成,或由上下句组成单一乐段:一般为起承转合的四句体、上下平行乐句、平行且对应关系双乐句体。这使得节奏和节拍更加具有规整性;2、乐句结构。乐句的多变性在新化山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新化山歌内在的抒情性与陈述性所致。

节奏与节拍

新化山歌多数是2/4、4/4、3/4拍,其节奏大多由演唱者根据自己演唱习惯决定,所加入的衬词自由变换节奏,丰富了新化山歌的表现力。自由延长音也多出现在乐句、乐节尾部,使歌曲较大程度上得以自由发展。

表现特征

语言

新化方言在历史上融合瑶族、苗族、侗族、汉族等多个民族文化于一体而形成,新化方言常将一句话的字头咬得很重,咬字的力度也很大。新化方言比普通话多一个声调,在普通四声调基础上增添了入声。入声字的咬字在新化方言中与其他地区的很不一样,它的咬字并不是急促收掉的,而与其它声调字的时长一样。

风格

1、衬词。在新化山歌中出现概率最多的衬词大致以噢、嗨、呀、哎、哟、哩、咯、叽、溜溜、哦嗬嗬、匡且匡等为主。一般出现在唱句中,能够渲染气氛、烘托情感,使歌曲更加生动活泼、有张力、有感染力、委婉曲折。

2、衬腔。行腔部分使用大量滑音,使得作品的地域特色更加浓厚。且演唱者能根据词意以及习惯,拖音时使用下滑音,唱上滑音时则快速抬起音调而后立即收束。

腔调分类

新化山歌可以分为高腔山歌和平腔山歌两大类。

高腔山歌的歌曲高亢而自由,托腔时有衬词,如《神仙下凡实难猜》。新化高腔山歌还可以分为七类:抬轿号子、开山号子、拓石号子等号子类山歌;还有依衬词形式而定的波罗山歌;依技法而定的呜哇山歌和滚板山歌;依伴奏而定的锣鼓山歌;依歌唱对象而定的兴隆子山歌以及视内容而定的花腔山歌。

平腔山歌的风格温和而柔软、节奏性较强。已知的平腔山歌可分为五类,有既是高腔亦是平腔的陶情歌;常用于平腔演唱的历史歌、生活歌、溜溜歌、叙事歌等。

发声方式

新化山歌的演唱者在演绎新化山歌时使用率最高的发声方法之一就是真声。在演唱高音歌曲中,则更多运用假声。假声是由声带的局部振动而产生的音,能让演唱者对高音更有把握力。

表现手法

新化山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异常丰富。像《诗经》一样,每一种手法几乎都是赋、比、兴的综合运用。与《诗经》相比,新化山歌更富有地域特色、民俗特色、泥土特色。世俗化了的比喻和意象,鲜活生动,易于吟唱相传。

新化山歌是民间文学中一支奇葩,其歌词讲究韵律,讲究比兴等传统的诗歌手法,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句式结构上,由一个上下句组成,巧妙地在它的第二句(下句),甚至第三句、第四句都不甩腔收尾,而是或压缩节奏或句尾不落在稳定的主音上,使它的段落结构自由到可由任何句数组成。有四句头、六句头、八句头和长段也有七字式、五字式和长短相间式。在歌词押韵上,与古诗词也略有差异,不注意平仄,它不仅在句式的头、尾都押有韵脚。在中间的字也押有韵脚。既有规律又自由放纵,又添加了俚俗的语气。

在歌词的故事情节表现上,幽默率真,描写细腻。每一首新化山歌都描述了一个通俗故事,且一波三折,委婉动人。表现出的文字语言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在语言的修辞上,多引用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另外,还有较多的语气衬词,如呜啊、哇呜、喔火火、嗨嗨、哈哈、呵呵等语气衬词,有时衬词还使用模仿动物的声音。还有一些山歌,它对历史故事、戏曲故事、神话故事及神话和历史人物也借鉴很广,如:盘古开天地、南海观世音、孟姜女、梁山伯、祝英台等。

传承情况

新化是传统的山歌之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新化山歌已发展到繁盛阶段。1956年新化举办梅山千人山歌大联唱,规模宏大,观众近万人,轰动城郊四乡。1957年著名山歌手伍喜珍进京参加全中国民间艺术汇演,她演唱的新化山歌《神仙下凡实难猜》,荣获一等奖。她把新化山歌唱进了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贺龙等中央领导多次聆听她演唱山歌。有一次,毛主席听完山歌,握着伍喜珍的手高兴地说:泥巴里长出的歌,蛮脆蛮甜呢。

20世纪90年代,随着传统农耕文化的衰落和现代媒体文化的冲击,口传心授的新化山歌面临失传的危机,老一代民间歌手相继去世,青年歌手后继乏人,面临断代的窘境。

新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以新化山歌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2005年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保护实施方案和五年计划,设立专项基金,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深入全县乡村进行拉网式的普查,搜集整理山歌千余首、谱例10个,并编成乡土教材,在一些学校进行试点教学,还帮助乡村组建了15支山歌队。

2005年,在武汉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新化县选送的《梅山山歌联唱》荣获银奖。2006年,在中国第四届梅山文化研讨会期间,县剧团编导的山歌剧《寻宝》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同年,新化山歌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批名录。今年,新化山歌又在积极申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代表性传人有伍先宗、周文化、戴岳嵩、伍喜珍、张贻灿、方荣辉等。

代表作品

风俗歌《资水滩歌》长达600多行,对资水滩多水险及沿岸山川地理、土产山货、风俗人情、船工生活作了生动的描绘。风俗歌《闹洞房》《打四门》《劝赌歌》等,显得热闹、诙谐。有些风俗歌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如《养女莫上锡矿山》《资江十八滩》等。时政歌有《骂歌》《颂歌》等。表现历史和民族的《峒事歌》《宗师歌》以及生动活泼的《儿歌》。其中有一首高腔山歌《神仙下凡实难猜》曾进中南海怀仁堂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演唱。

《十二月望郎》

正月里一朵好花搭信无信叫郎来

姐呃,正月里要拜年

二月里发水种秧田

三月里清明挂白纸

四月里秧老要插田

我哪有闲工看姣莲

这首三十余行的情歌大意是:已是情窦初开的山村少女,从正月到十二月搭信给情郎,向心爱的人传递火辣辣的爱情信息,可是,爱调口味的情哥总是巧妙地回答:八月晒谷要回仓,我哪有工夫看姑娘。

这是个喜剧式的情歌,害相思的村姑大胆而热烈,勤劳的小伙子机智而幽默。这从劳动生活中所摄取的情境,抒发的民间爱情,像一幅展开的民俗生活画,给人无穷的遐想。

古典诗歌从《诗经》至唐诗、宋词,皆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但在创作过程中,生活的原型被反复锤炼和筛选,许多专业文人的作品虽已达到纯美的境地,却远离了生活的本真,因而曲高和寡。而作为口头文学的新化山歌也少不了乡村歌手的加工和提炼,而这种自由随意式的创作,依然凸现出生活的本真。他们所勾勒出的诗情画意,弥散山野的清香,更易于被民间所接受和喜爱。

《屋前屋后莫唱歌》

屋前屋后莫唱歌

恐怕大户人家子女多

老姐听见犹小可

小姐听见绫罗不织听山歌

娘骂女,贼婆情

绫罗不织听山歌

女骂娘,老莫严

山歌凡是古人传

山歌大意:古代乡村大户人家多子多女。威严的母亲,拘于传统礼节,以误了织绫罗为由,不许未婚的小女听有伤风化的山歌;可是,这位青春美丽的少女,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情,她巧妙地反驳:山歌本是古人传。这首山歌,善于从平常的家庭生活的矛盾冲突中剪裁,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严母”和“巧妹子”两个乡村女性的形象。勇敢的爱情,最终会战胜善伪的礼教。这铺陈的诗化情节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凸现了世俗化的审美特征,更富有勃勃的生命力。

新化山歌

《梽木叶子开花碎渣渣》

梽木叶子开花碎渣渣

恋姐还要恋十七、八

十七、八姑娘三股辫子压地扫

玉石金簪满脑插

满脑插,满脑插

插过全头樊梨花

这是一幅梅山村姑的工笔肖像画。十七、八的姑娘,长得象盛开的梽木叶子花;三股乌黑的长辫子落地扫,玉石金簪插满头,美得像古代的巾帼英雄樊梨花。“梽木叶子花”的意象是美的,姑娘妆扮成“樊梨花”的比喻是美的,这种追求改善物质条件而取悦于心上人的心理渴望,是美轮美奂的。正因为这种民俗特色和世俗化了的意象、比喻,才是新化山歌的艺术手法,推陈出新,醇香醉人。

《三根丝线两根青》

在新化山歌中,可俯首拾得新颖别致的比喻和意象,特别是反映粗野的世俗化生活的比喻和意象,更为出彩。

姐——

你十指尖尖是我郎的糖包饼

一对奶子是我郎的饼包糖

两手弯弯是我郎的龙凤枕

一身四体是我郎的竹花床

腿部弯弯是我郎的磨刀石

罗裙脚下牡丹花是我郎的耍花身

这是一首典型的陶情山歌,山歌的内容是否有伤风化暂且不论。不容置疑,它反映男欢女爱的比喻和意象——如:“糖包饼和饼包糖、龙凤枕和竹花床”等,既高度生活化,又鲜活生动,达到了较高的愉悦效果。由此看来,世俗化了的比喻和意象,最能体现民间歌手的天才。

“歌谣是民间性情之响”,情歌更能完美体现。古梅山人那种粗犷、剽悍、真率、朴实,在山歌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新化地区的方言,是梅山文化的基石,是汉、瑶、苗、侗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土、野、逗、俏”地域语言风格。这种民族化、世俗化的特色语言,更添新化山歌的野趣和神韵。

《小小姣莲小小情》

门前送到后门转

眼泪汩汩进绣房

一来走到床边拍三板

骂你木匠师傅冒良心

别人的花花床两人困

我咯花花床上困姐一个人

二来我走到花花席子拍三板

骂你篾匠师傅冒良心

别人的花花席子两人困

我咯花花席子困姐一个人

三来走到花花被子上面拍三板

骂你弹匠师傅冒良心

别人的花花被子两人困

我咯花花被子盖姐不盖郎

四来走到花花枕头上拍三板

骂你裁缝师傅冒良心

别人的花花枕头成双对

我咯花花枕头成单冒成双

这首情歌的方言俗语很有梅山特色,如:

眼泪——读“俺沥”。

汩汩——泪汪汪的意思

花花——漂亮的意思

我咯——我的意思。

困——睡觉的意思。

冒——没有的意思。

《小小姣莲小小情》,是描述一位思郎情切、又野又痴、又俏又逗的乡村妹子,她从天黑到三更没有盼到幽会的心上人,于是她忧伤地骂床、骂席、骂被又骂枕。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阳雀子叫了的黎明前,把情哥骂来了。这首充满地地道道梅山土话的山歌,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一位痴心妹子的人物形象,真实而细腻地表达了她一唱三叹的情感落差和对情爱的执着,使敢爱敢恨的辣妹子跃然纸上。新化山歌,世俗化的审美情趣,是梅山民间歌谣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有待大家共同挖掘。

社会影响

荣誉表彰

1957年,山歌手伍喜珍进京参加全国民间艺术汇演,她演唱的新化山歌《神仙下凡实难猜》,获得一等奖。

2005年,在武汉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中,新化县选送的新化山歌《梅山山歌联唱》,获得银奖。

重要活动

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湖南卫视新春走基层《直播奉嘎山》现场演唱新化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