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香鸭,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融水香鸭体型偏小,全身褐黄色,有麻灰斑点,皮下脂肪薄,鸭脚短细,鸭掌小巧,生长周期慢,产蛋多,具有肉质细嫩、高蛋白、低脂肪、味道鲜美等特点。

中文名

融水香鸭

外文名

rongshui duck

品种

当地小麻鸭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审批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2015年第162号公告

批准时间

2015年12月31日

产地名称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

体征

体型偏小,躯体匀称

产品特点

融水香鸭活体鸭,体型偏小,躯体匀称、细短,翅膀长而粗壮,有麻灰斑点,鸭脚短细,鸭掌小。体重公鸭1400克至1800克、母鸭在1400克至1700克。白条鸭,皮肤黄白色,皮下脂肪少,肌肉鲜红;煮熟后肉质细嫩,无腥膻味,香甜不腻,有香鲜味。胴体重公鸭840至1080克,母鸭840至1020克。

融水香鸭理化指标

项目

指标

粗蛋白质/(%)≥18.0
总脂肪/(%)≤7.0

融水鸭子

产地环境

融水香鸭产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县境地势为中部高四周低,而西南最低,中西部和西南部为中山地区,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有57座,其中摩天岭海拔1938米,元宝山海拔2081米,是广西第三高峰,县内第一高峰。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低山地区。南端为丘陵岩溶区,该地区较为平缓,被称之为县内平原。

融水环境

融水县属都柳江水系,县境内主要有融江河、贝江河、泗维河、田寨河、保江河、大年河、都郎河、香粉河、洞头,河、花仔河、英洞河、纳产河、池洞河等13条河流,汇水面积为3843.9亿平方米,占全县干流、支流总汇水面积82.4%,融江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境东缘,经大浪、融水、和睦等地过境,河段全长65千米,年平均过境流量194亿立方米,其中以贝江河干流最长,其干流长约146千米,汇水面积1762平方千米。该县水源丰富,年产水量65.2亿立方米,占柳州地区的22.9%,平均每平方千米地表水年产139万立方米,适宜养殖融水香鸭。

历史渊源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融水苗族自治县开始有融水香鸭养殖。

1999年以来,融水苗族自治县先后建立5个保种场。

2006年,融水苗族自治县被广西地方品种委员会认定为广西地方品种。

融水香鸭

2009年10月,农业部发布了公告,融水香鸭被认定为国家禽遗传资源。

生产情况

融水香鸭

截至2015年底,融水苗族自治县有融水香鸭保种场一个,扩繁场4个,种鸭4000多只,年产鸭苗48万只,商品鸭40万只。

产品荣誉

融水鸭子

2015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融水香鸭”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20年5月29日,融水香鸭被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1]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融水香鸭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当地小麻鸭。

二、产地条件

饲养用水源必须为清洁的河水、水库水、池塘水、山塘水或沟溪水,室外活动水域水草及浮游生物丰富。

三、饲养管理

雏鸭来源:产地范围内具有“种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畜禽合格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种鸭场。

饲料要求:

产自产地范围内的米糠、玉米、青草等为主要饲料。

(1)育雏期:雏鸭在1至21日龄时全部喂全价小鸭料。

(2)生长期:以米糠、青绿饲草(牧草、黑麦草、水浮萍)、麦麸、粗玉米粉为饲料,其中青绿饲草的比例不低于20%。

(3)肥育期:青绿饲草在日粮中的比例不低于20%。

饲养方式:放养+圈养,雏鸭圈养,生长育肥鸭放牧饲养。

饲养场地要求:

(1)育成及育肥期间,鸭舍饲养密度≤5只/平方米。

(2)舍外活动场及水面活动场地饲养密度≤2只/平方米

出栏:日龄90至120日龄,公鸭体重1400克至1800克,母鸭体重1400克至1700克。

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专用标志使用

融水香鸭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融水香鸭的检测机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