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较硬的木料制成。全长0.76米,直径0.03米。鞭两端挖孔,每孔钉3口钉子,每口钉子装3枚铜钱(都孔9枚),鞭漆红色,系彩绸,两端系彩条。

中文名

九子鞭

定义

较硬的木料制成,鞭两端挖孔,每孔钉3口钉子

源于

北方

又名

打花棍

直径

0.03米

花式

24式

全长

0.76米

起源

九子鞭历史悠久,源于北方。明朝时由湖北传入湖南。明末以来,桃源有民间艺人以此演唱谋生。这种形式后来为地花鼓所吸收,成为农村岁时节令活动演唱舞蹈节目中的一个新品种。

特点

九子鞭主要流传在来凤县的高洞区一带,主要表演者为高洞区官塘乡的九子鞭老艺人陈桂云。

九子鞭的舞姿活泼、明快,节奏感很强。整个舞蹈的风格特点是膝微屈、略成下蹲状,且有上下颤动感。

招式

九子鞭又叫打花棍、金钱棍。舞者手持花棍载歌载舞,花棍忽上忽下,时左时右地击肩、背、足、四肢,打出有节奏的声音。九子鞭有24式:头4式、足4式、身8式、二人对8式。花棍过头顶击打后肩叫“雪花盖顶”;横胸前击打左右肩叫“花子打街”;击打左右腰部叫“黄龙缠腰”;击打左右小腿叫“枯树盘根”;左右脚踢毽式触花棍叫“花子踢球”;二人对舞棍式叫“连八棍”等。其音乐采用地方小调,节奏鲜明、平稳、轻快。五更比古是九子鞭中较完整的一个舞蹈曲目。

表演要求

服饰

女:上身水红绣花绸便衣,披云肩;下身穿绿色绸裤,腰系大红绸带,脚穿绣花鞋;头插五色花朵,脑后梳一根长辫;花旦脸谱。

男:上身穿青色打衣,下穿蓝色打裤,脚穿打鞋;头戴罗帽;小丑脸谱,俊扮。

九子鞭剧照

动作说明

(一)九子鞭的拿法

1、握鞭右手虎口握鞭,五指握拳式。

2、提鞭右手“握鞭”,拳眼向上,鞭竖立。

3、举鞭右手“握鞭”中端举过肩或至胸前,拳眼向上或向后。

4、夹鞭右手任何两指夹鞭.

5、虎口夹鞭右臂屈肘,右手于胸前四指托住鞭中端,拇指在上夹住鞭。

(二)九子鞭的基本打法与基本步法

l、基本打法:

(1)碰鞭:两人右手各“提鞭”一根,互相交叉碰击鞭端。

(2)拍鞭:右手“握鞭”,左手“按掌”位击鞭的左端,两肩随动律前后自然摆动。

(3)挑鞭:右手“提鞭”,左手“端掌”,碰击鞭的左端,两肩随动律前后自然摆动。

(4)送鞭:左手“挑鞭”时向右前方稍推,两肩随动律前后自然摆动。

(5)滚鞭:两指“夹鞭”,左手“拍鞭”后。鞭子在指间向左下翻滚半圈。

(6)打鞭:右手“虎口夹鞭”,鞭的任意一端碰击身体的有关部位。

(7)抖鞭:右手“举鞭”,手腕抖动。

(8)点鞭:右手“虎口夹鞭”垂直,鞭上端向前下方碰击地面随动左右右摆胯。

(9)跺鞭:右手“虎口夹鞭”垂直,鞭下端碰击地面.

2、基本步法

拐脚左(右)跨腿,勾脚,右(左)腿稍屈膝,上身左(右)拧。

(三)双人动作(摘选)

1、双手抖鞭

旦面向前方,成左丁字步,右臂屈肘,右手于右胸前,“握鞭”于右端,手背朝上,抬左臂于身体左侧,屈肘于头左侧,拇、食、中指托鞭左端,鞭左上举,上身稍左拧,头稍右侧;丑面向左前方,于旦右侧,成右“弓步”,抬右臂屈肘,右手于身体右前方,“握鞭”于中端,掌心朝外,左肘屈于胸前,左手五指自然伸直按鞭左端,鞭右上举。两人两边成倒“八”字形。旦、丑眼对视,同时快速做“抖鞭”。

2、指间滚鞭

准备:旦、丑面向前方,成左“丁字步”,右手“握鞭”拳眼向左,手背向外,左手“提襟”。

第一拍:旦:脚位不变,上身稍向右拧;丑:右腿向右前方迈一步,成右“弓步”,上身稍右倾,两人眼对视。鞭左上斜于胸前,抬左臂屈肘,左手“虎掌”“拍鞭”一次,两人双眼对视。

第二拍:旦、丑做“送鞭”。右手向右转腕,将鞭左端从右下方送至胸前,左手虎口托鞭左端,其它姿态同第一拍。

第三拍:旦、丑脸向左前方,眼平视.丑右手成“握鞭”;旦右手“夹鞭”,同时做“挑鞭”,使鞭稍向左上翘,后又弹回成“虎口夹鞭”,其它姿态同第一拍。

第四拍:单脸摆向前方,双眼平视,丑眼视旦,两人同时做“拍鞭”,然后,食指、中指做“夹鞭”、“滚鞭”一次。其它姿态同第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