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指从黄河口至龙口一线以南的海域,面积6060平方公里,是渤海三大海湾之一,位于中国东部山东省渤海南部,是山东省最大的海湾。环湾为山东省东营、潍坊、烟台市。由于黄河口向海淤进,使海湾的面积不断发生变化。莱州湾岸线及海域分属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东营区、广饶县,潍坊市的寿光市、寒亭区、昌邑市,烟台市的莱州市、招远市,龙口市。

莱州湾水浅,泥沙多,建港有困难。但黄河带来的大量营养物质,使莱州湾成为中国主要的渔场,尤以对虾闻名于世。沿岸地带石油、卤水有较大储量,胜利油田设有采油基地。寿光、莱州所产海盐为盛。

中文名

莱州湾

地理位置

中国东部山东省渤海南部

湖泊面积

6060平方公里

所属流域

黄河

类型

复合成因的海湾

行政辖区

山东省东营、潍坊、烟台等

面积

6060 km²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莱州湾,指从黄河口至龙口一线以南的海域。东起屺姆岛高角,西止黄河入海口,湾口宽96公里,朝北,面积6060平方公里(《山东省志·自然地理志》1996年数据),一说696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9.6公里,是山东最大的海湾。由于海湾西岸处于黄河口,黄河泥沙的大量携入,海底堆积迅速,浅滩变宽,海水渐浅,湾口距离不断缩短。

位于渤海南部,山东半岛北部。西起黄河口,东至龙口的屺姆角。山东省重要渔盐生产基地。位于渤海南部。是受郯(城)—庐(江)大断裂带控制、由断块凹陷而形成的北北东向的海湾。湾口东起龙口的屺姆角,西至老黄河口,海岸线长319.06千米,面积6966.93平方千米。有黄河、小清河、潍河等注入。海底地形单调平缓,由于河流泥沙堆积,水深大部分在10米以内,海湾西部最深处达18米。平均潮差(龙口)0.9米,最大可能潮差2.2米。多沙土浅滩。西段受黄河泥沙影响,潮滩宽6~7千米,东段仅500~1000米。由于潍河、胶莱河、白浪河、弥河,特别是黄河泥沙的大量携入,海底堆积迅速,浅滩变宽,海水渐浅,湾口距离不断缩短。莱州湾冬季结冰,冰厚约15厘米左右。莱州湾滩涂辽阔,河流携带有机物质丰富,盛产蟹、蛤、毛虾及海盐等。是中国重要的渔业和海盐生产区,亦有石油和天然气蕴藏。其沿岸潍坊、东营、龙口港和羊角沟港为山东省重要港口。

湾岸属淤泥质平原海岸,岸线顺直,多沙土浅滩。东段(屺姆角—虎头崖)为海成堆积沙岸,由于横向运动使堆积物由海底向岸边堆积,形成窄狭的沙滩;南段(虎头崖—羊角沟口)是淤泥质堆积海岸,河流堆积显著,沿岸形成宽阔沼泽、盐碱滩地,水下浅滩宽约10公里;西段(羊角沟口—老黄河口)为黄河三角洲堆积沙岸,浅滩宽广平缓。由于胶莱河、潍河、白浪河、弥河。

地质地貌

地质形成

莱州湾属次生湾,莱州湾的地质基础是郯庐断裂带在山东省的沂沭断裂带,但它的一翼又是现代黄河三角洲,所以也可称它为复合成因的海湾。

1855年黄河北徙以前,莱州湾和渤海湾处在一个圆滑海岸的同一海湾。1855年以后,由于黄河三角洲不断从原来的湾顶和海淤进,把统一的海湾一分为二,形成渤海湾和莱州湾。两个独立的海湾,所以莱州湾是中国最年轻的海湾。

港湾

莱州湾岸线长,在东部又形成若干较小的港湾,主要有:

龙口湾,由屺姆岛及连岛沙坝与龙口市龙口镇西海岸围成,呈半月形。龙口湾港区水域面积38.6平方公里,浅海滩涂南至土城子村后,长约15公里,面积66.7余平方公里。湾内水深小于10米,湾底向西南倾斜。湾内发育有内外两列水下沙坝,走向西北--东南。外列形成时间晚于内列,规模较小。内列之北为官道沙坝,坝体窄长4.3公里,水深平均1.0米,其中小于1米段长4公里、约0.5公里,坝根部宽1.3公里,低潮时露出,外坡坡度1∶150,内坡坡度1∶10-1∶120。两坡均长满海草。南为鸭滩沙坝,由央格庄、土城子向北偏西50°方向延伸,坝体短,长1.7公里,宽0.4公里,水深小于2米。官道沙坝与鸭滩沙坝中间有一浅槽(称闩洲云母滩),龙口港外航道即在此上开挖而成。外列沙坝之北为尖子头沙坝,呈三角形,长约2.5公里,宽1.2公里,由纯净的灰黄色细砂组成,外坡缓,内坡陡,顶部微有起伏,多由若干条沙脊组合而成,其上长满海草。南面为发育不完善的锥型水下沙坝。湾内沙坝形成在-5米以内,内外列坝间水深3-5米,内列沙坝以里水深2-3米。海底底质,大致5米等深线以外为淤泥,以里为粉砂(不包括沙坝),粉砂的宽度向屺岛束窄,向南展宽至-5米以外海域。

三山岛港,位于三山嘴头,原山南为自然港湾,明清时代设寨驻军,山上筑有炮台。1972年于山北建新渔港。南距莱州市城区30公里,有公路直达港口,港湾水域面积20万平方米,港湾水深,低潮最深水位-8.2米,最浅-2米;潮位,最高潮位0.2米,平均潮位-1.0米;港湾地质,海底表层为铁板沙,深层为岩石。

石虎嘴,自然渔港。位于莱州市城东北30公里。最高潮位水深6米,底质砂,安全风向南风,危险风向西北风7级。抗日战争前曾为重要商港之一。

刁龙嘴,自然渔港。因突出于莱州湾,北有沙岭为屏障,形似刁龙,故名。形成港湾面积4.3万平方米,水深3-4米,底质砂。安全风向东北风,危险风向西北风7-8级。历来为境内主要渔港。

海庙后港,自然港湾。水深3-4米,底质砂泥。安全风向东北风,危险风向西风7级。抗日战争前后为境内主要渔港、商港之一。

虎头崖港,部分石岸为胶东丘陵余脉,延至莱州湾内。因其突出部分形似虎头,故名。港湾水深3-4米,底质砂泥。安全风向东北风,危险风向西北风7级。虎头崖历史悠久,景色秀丽,自古为境内重要渔港。30-40年代,一度成为重要进出口岸。1958年,虎头岸石被炸掉,失去挡风屏障和沿岸涡流,导致流沙淤积,港湾变浅,大船不能靠岸,失去原港口价值。

太平湾,位于莱州市刁龙嘴南1公里,四周为沙岭包围,西南有小石岛为屏障,湾内泊船安全,故称太平湾。古为重要军港。史载:隋、唐两代6次东征高丽,均由此出发。明、清两代,仍为重要军港和商港。曾有“北有旅顺,南有太平”之称。1920年左右,仍可停泊载重50吨的帆船,后因流砂淤积,港湾面积急剧缩小,水位变浅。抗战前夕弃置不用。

另外,黑港口、海北嘴、青鳞铺、趴埠后、海仓均为自然小渔港,可泊渔船避风。

岛屿

芙蓉岛,位于北纬37°20′,东经119°48′,距陆地最近点过西镇小石岛4.5公里。岛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0.7公里,东西宽0.6公里,总面积0.35平方公里,海拔75.5米。《元和郡县志》载:“遥望岛在海中若浮游然”,故又名浮游岛。古时岛上有天池、神仙洞、珍珠泉。南部为平缓细沙质海岸。是天然游泳场。北部海底有海参繁衍。明朝大臣毛纪曾隐居岛上著书立说。房屋遗址尚存。岛上曾有耕地40余亩。今岛上池、泉干涸,无人居住,杂草茂密,盛产名贵中药麻黄。

辛庄暗礁,位于莱州湾东部,辛庄村西北4公里处,以村名命名。离陆地最近点2公里。礁峰距海面5米左右,周围水深6-7米。礁状呈椭圆形,南北走向,面积约0.04平方公里。地质结构属玲珑混合花岗岩。海底为沙砾石岩礁,周围与沙和硬泥底相间,是刺参、梭鱼及各种甲壳海生物栖息地。

老店暗礁,位于莱州湾东部,老店村西北4.5公里处,以村名命名。离陆地最近点2.5公里。礁峰距海面5米左右,周围水深6.5米,暗礁呈弧顶形,海底比较平缓,面积0.07平方公里。地质结构属玲珑混合花岗岩。海底是岩礁或较硬的沙泥,周围与沙和硬泥底相间,是刺参、梭鱼、对虾、蟹及各种甲壳类海生物栖息地,是海水人工养殖的良好区域。

马埠暗礁,位于莱州湾东部马埠村西北7公里处,以村名命名。离陆地最近点5公里,礁峰离海面8米左右,周围水深11米,呈椭圆形,面积1.5平方公里。地质结构属玲珑混合花岗岩。海底平缓,由礁岩和较硬的泥沙组成。是刺参、梭鱼、黄花鱼、对虾、蟹等各种海生物栖息和人工海水养殖的良好区域。

屺姆岛,位于龙口市区西北端,距龙口港10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120°13′,北纬37°40′。岛西、南、北三面临海,东有连岛沙坝与陆地相连。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4公里,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岛北高南低,老北山海拔56.2米。岛的岩石构成为上元古界蓬莱群辅子夼组石英岩和千枚状板岩,岛周围有基岩裸露,西北为陡峭的山崖、南面是平缓的沙滩。北部产海参、扇贝、南部滩涂为贻贝繁殖区。元至顺年间,岛上有姚、高姓居住,称木极岛。明开国功臣胡大海之子胡德山由凤阳府迁来。其长子胡琛(号姆屺)弃官归故里,改“木极”为姆屺。后称屺姨岛。岛上生长黑松、刺槐等树,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甘薯等。岛西北端建有导航灯塔(1871年始建、1977年7月重建),灯高57米,射程18海里,列为国际助航标志。位置优越、气候宜人,侵蚀山崖多有海蚀柱、海蚀穴,海蚀平台等,自然景观奇绝,是旅游避暑胜地。

桑岛,位于龙口市区东北20公里的海中,距港栾码头3公里。岛上地势平坦,东西长2.1公里,南北宽1.5公里,总面积1.875公里。最高海拔9.2米。海岸线长8.5公里。最深土层1.7米,土层下基岩为新生界上第三系玄武岩。岛南系沙滩,东、西、北面为砾石滩,滩外是岩石和群礁。东坡设一座7米高的灯塔,射程7海里。岛上住有一个行政村、1750人。有耕地1049亩,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生长有桑、榆、刺槐、梧桐等树。岛上有少量蛇。桑岛岩礁间盛产海参。岛周围海域值夏末秋初季节偶有海市出现。

依岛,位于桑岛西北830米。岛呈椭圆形,地势平坦,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0.03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5.8米,海岸线长0.75公里。岛南面为沙滩,东、西、北三面为礁石。岛上多生长山枣、野草,多野鼠。岛上无淡水、无居民。岛属沙质结构,故曾称沙岛,后以南依桑岛,改名为依岛。

滑石礁,位于桑岛南700米海中,低潮时出露面积约100平方米,高潮时没入水中,礁石上设有7米高圆形灯塔。礁石上长有牡蛎贝类等。上面多青苔发滑,故名。

新礁,位于龙口港西6.5公里海中。东西长700米,南北宽500米,呈锯齿形。礁石高出海底1.2米,基岩埋深标高-17米,岩面向东、西、南三个方向埋深逐渐加大,向北方向埋深变浅,埋入现代海相沉积层6.0米。1974年,“战斗31号”船在此触礁方被发现,故名。

海岸

海岸地貌由3部分组成:龙口市屺姆岛-莱州市虎头崖为沙质海岸;虎头崖-东营支脉沟为淤泥质海岸;支脉沟口-新黄河口为黄河三角洲海岸,向海淤进很快。

沙坝-湖海岸,其主要岸段:龙口以南至石虎嘴间,断续分布着由黄褐色冲洪积物组成高5米左右的土质古海蚀崖。石虎嘴以西,单山一带保留有石质古海蚀崖。龙口以北,兴隆庄与屺姆岛间为一大型连岛沙坝,东西延展,长约8公里,平均宽1公里。屺姆岛海拔56米,为石英岩、板岩等变质岩组成的海蚀残岛,岛岸海蚀地貌发育,尤以北岸为甚。诸流河至石虎嘴间沿岸沙堤宽近2公里,经风力改造,形成高达10米以上的沙丘。在招远马埠子以北,风沙掩覆于古海蚀崖以上的剥蚀平原上,形成高达21.7米的沙丘。沿岸已建成防风林带。石虎嘴以西,全新世中期古海岸线经莱州市后坡-单山-过西-朱由至海新庄。此线以外为古湖区。太平岛以南为基部与岛毗连、尖端向东南平行海岸伸延的青鳞铺沙嘴,长达6公里。与陆地间形成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海湾,已筑坝拦成封闭水域。

黄河三角洲平原海岸,海岸起自漳卫新河口,东经现黄河口,至支脉河口。顺江沟口-支脉河口海岸段,为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由河南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入海后形成的近代黄河三角洲海岸。在1976年黄河口故道(钓口河故道)以西,海岸多弯曲,呈河口大嘴与海湾相间排列形式。钓口河大嘴以东转南,至支脉河口海岸轮廓相对比较平直。海岸潮滩以顺江沟至钓口河间及支脉河口外发育好、宽度大,达6公里左右,潮水沟发育。其余岸段潮滩宽度多小于6公里。滩面坡度介于1/10000-1.5/10000。该海岸是近代黄河三角洲淤涨最快的海岸段。1855-1984年,全线共淤进18.47公里,平均淤进速率为0.16公里/年。

粉砂质平原海岸,位于莱州湾西及南岸,西起支脉河口,东至莱州市虎头崖以西附近。以海岸低平、岸线平直、潮滩宽度大致均匀为特色。该岸段大潮高潮线以下至低潮线之间的潮滩,为砂质粉砂组成,宽阔平坦,平均宽度4-6公里,平均坡降2/10000-3/10000。潮滩上的潮水沟多为附属于潮间河道两侧的羽状潮沟系。以支脉河小清河口外潮水沟较为密集,南旺河潮间河道两侧潮水沟在近20多年才发育形成。沿岸潮水沟的分布,随自西向东滩面物质的变粗而逐渐稀疏。大潮高潮线以上的滨海湿地带,有成斑状分布的盐沼地,有稀疏耐盐植被丛生。现多辟为养虾池,其外侧土石堤坝,已成为海岸与潮滩的人为界线。莱州湾粉砂质平原岸与黄河三角洲岸段相比,海岸线变动相当缓慢,总的属微弱淤涨性质。据各期海图资料比较,岸线变动仍有差异。支脉河至虞河口岸段,1855-1959年缓慢蚀退,1959年以后基本稳定。虞河口-胶莱河口岸段长期基本稳定。胶莱河口以东,自1958年以后岸线明显蚀退:1958-1967年,岸线平均每年后退150-200米,潮滩宽度由原来1.5-2公里增至3-5公里;1968-1985年,岸线平均每年后退60米。

莱州湾海岸地带,有滨海盐土集中分布,包括垦利、广饶和寿光、寒亭、昌邑等地。在距海较远、地面高程在3.5-7米之间,即数年高潮位线到1890年大潮线之间的地带,近百年来受到1890年和1938年两次大潮侵袭,土壤与潜水强烈盐化成带状分布有大面积的滨海盐土;在滨海防潮堤以内至海拔3.5米左右的地带,建防潮堤以前为数年高潮淹没区,建堤以后一般不受海潮浸渍,已开始生长多年生盐生植被,在大片光板地上零星有黄须莱、柽柳、马绊草、二色补血草等生长。在月高潮与年高潮侵袭范围内,发育有含盐量更高的滨海滩地盐土,盐渍强烈,基本无成土过程,仍为滨海盐渍母质分布。

海底

海湾开阔,水下地形平缓,绝大部分的水深在10米以内,最大水深18米(位于湾的西北部)。在构造上是一凹陷区,新生代沉积厚度大,底质以粉沙淤泥为主。有黄河、小清河、弥河、白浪河、潍河及胶莱河等河流注入。黄河口的黄河三角洲是一巨大的扇形堆积体,在地质构造上为一向东倾斜的东西向凸起,黄河的年平均输沙量为10.8亿吨,其中的1/5在口门附近落淤,形成河口沙嘴和由粗粉沙组成的三角洲。在黄河入海处,河口沙嘴向海推进的速率为每年2-3公里,黄河三角洲的水下前缘坡折可延伸至水深15米左右。黄河入海的泥沙向3个方面扩散:大部分随余流转入莱州湾;一部分随河口射水冲入渤海深水区;少部分随弱余流进入渤海湾。

莱州湾

海域特征

水文特征

莱州湾来水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北胶莱河年径流量为4.96亿立方米,最大值为最小值的131.5倍,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为27.4万吨。潍河年径流量为14.7亿立方米,最大值、最小值比值为13.4。潍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为2-3公斤/立方米。据辉村水文站1952-1959,1962-1965年实测资料,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为342万吨。小清河年径流量为12.7亿立方米,最大量为最小量的14.8倍,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为34.7万吨。

山东沿海的海水污染主要是石油污染、工业废水污染、生活污水污染三大类。莱州湾的工业废水污染始于1960年代初期,沿岸工业迅速发展,沿海城市工业发展尤快,大批化工、纺织、印染、造纸等工厂相继建成投产,其有害废水直接排放入海或通过河流入海,污染了近岸浅海水域。山东沿岸海洋污染调查始于1972年。1977年以后,加强了对海洋环境的保护。自从1983年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来,由于企业对排放废水进行一定的控制和处理,从而使海洋污染减轻。由1978年监测资料可知,山东半岛沿海渤海海域水中含油量为0.11-0.439毫克/升。以莱州湾水域含油量最高。汞、镉、铅、砷含量均低于渔业水质标准。化学耗氧量、pH、溶解氧、氨氮等一般不超过水质标准。溶解氧监测值一般在4.08-7.43毫克/升之间,化学耗氧量为0.78-3.84毫克/升。

入海河流

除黄河三角洲外,还有潍河、白浪河、胶莱河、小清河、支脉沟等小河入海。

黄河由东明县徐家堤进入山东境内,自西南向东北流,至垦利县注入渤海。省境内河道长度617公里,约为全河长的1/9。流域面积18300平方公里,约为整个流域面积的1/56。两岸堤坝遥遥相对,堤坝的布局最明显的特点是,上段堤距宽,下段堤距窄。河道比降为1.01-1.48/10000,由上而下逐渐变小。黄河自宁海以下,是黄河近代三角洲地区,河道长76公里。自1855年改道至今,黄河流路很不稳定,北至套儿河口,南至南旺河以北,常常摆动改道,今之入海河道,是1976年改道清水沟形成。黄河水挟带的大量泥沙堆积在河口,三角洲逐年向海中延伸,平均每年造陆面积约21.5平方公里,河口每年向海中延伸2.64公里。

潍河,又称淮河,古称潍水,有二源。北源为箕山河,亦称淮河,发源于沂水县官庄乡箕山西麓宝山坡村西北,为潍河正源,曲折东南流至莒县库山村南与南源汇合。南源亦名石河,发源于莒县龙王庙乡大沈庄村西北屋山,蜿蜒南流,到库山乡源河村转向东北流,左会北源。两源汇合后又东南流,至五莲县管帅镇,屈而东北流,经过墙夼水库,至诸城北转向北流,经峡山水库,又北流经高密、安丘、坊子、昌邑等县区,于昌邑下营镇北注入渤海。河长233公里,流域面积64493.2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04/1000。流域河网密度0.41公里/平方公里。

白浪河,源出昌乐县大姑山,经潍城、寒亭区,于央子镇北部汇弥河入渤海,河长127.0公里,流域面积1237平方公里。支流有桂河,源出昌乐县方山,经寿光至寒亭区央子南入白浪河,长40.0,流域面积376平方公里。弥河,源出临朐县沂山西麓,经益都,至寿光市东北部与白浪河汇流入渤海,长127.5公里,流域面积3863平方公里。

胶莱河,亦称运粮河,干流为人工开凿的运河,胶莱河的开挖始于1280年(元至元17年),河道顺直。胶莱河于平度南部姚家附近海拔11.7米处分水。北段由分水处西北流,经平度、高密两县边界,又西北流,经平度、昌邑两县边界,在昌邑流河东,转而北流,在莱州市海沧口北注入渤海,谓之北胶莱河,又称北运河。南段由分水处东南流,经平度、高密边界,在马家花园流入胶县境,又东南流,在胶县前店口乡圈子村南汇大沽河入胶州湾,谓之南胶莱河,又称南运河。胶莱河全长130公里,流域总面积5479平方公里。其中北胶莱河长100公里,流域面积3974平方公里;南胶莱河长30公里,流域面积1505平方公里。

小清河,上游水源补给主要来自济南市内各泉,此外小清河在济南市区睦里庄分纳部分玉符河水,因此亦可称小清河首受玉符河。小清河自睦里庄东流,经济南市区、历城、章丘、邹平、高青、桓台、博兴、广饶和寿光8县,于羊角沟东注入渤海。河长233公里,流域面积10498.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为0.15/1000。流域南部为低山丘陵,北部为平原,主要支流均由右岸注入,流域河网密度0.27公里/平方公里。

支脉河(淄脉河),原名支脉沟,1965年扩大治理后改名为支脉河,是黄河与小清河之间的主要排洪和灌溉河道。支脉沟最初开挖于1473年(明成化九年),用以分减小清河水势,至明万历间淤废。1718-1719年(清康熙五十七-五十八年),大规模治理小清河,又重开支脉沟。后经多次疏浚,如现代从1942年到1979年,先后治理16次,其中以1977-1979年的治理规模最大,形成了现在的支脉河河系。治理后的支脉河,发源于高青县西部黄河南大堤下,水流呈扇状辐聚于吉池沟,曲折东流,在高青县前池村附近始有堤防约束,因此亦称支脉河源于前池村。支脉河东流经高青、博兴、广饶3县注入渤海。河长134.55公里,流域面积3356平方公里。

潮汐海情

潮汐。境内沿海属不正规半日潮,理论深度基准面在黄海零点以下1.05米。以理论深度基准面起算,最高高潮位3.78米;最低低潮位_1.28米;平均高潮位1.61米;平均低潮位0.6米;平均潮差1.01米;最大潮差2.97米;平均海平面1.11米。

涨潮和落潮:一昼夜海水有两次涨、落潮。高潮和低潮相隔6小时45分,但遇上大风则会出现海水大涨大落和潮汐不规则现象。如遇北风潮早浪大,涨潮时间长;南风则潮晚、浪小,落潮时间长。沿海受莱州湾风暴潮的影响较大,建国后30年内(1951-1980年)风暴潮纪录统计,平均三四年发生一次。

大汛和小汛:每月农历二十八(下同)海水运动增强,叫起汛,经二十九至下月的初一、初二,潮水由小到大,逐渐上升,至初三达到高潮,是为大汛,俗语叫做“初三水”;初四至初八,潮水由大到小逐渐下降,海水运动较小,潮水涨落也较小;初九至十二是平潮,是为小汛(跃汛);十三、十四又开始起汛,经十五、十六、十七逐渐上升,到十八又达到最高潮--大汛,俗语叫做“十八潮”;十九至二十三,海水由大到小逐渐下降,海水活动性小,潮水涨落也较小;到二十四至二十七又是平潮小汛,俗语“二十四、五糊涂潮”。按“八分算潮法”,莱州市沿海初三和十八的高潮时间分别为1时40分、13时40分、0时04分和12时04分。

海浪。海浪主波方向为北北东向,最大波高4.5米。

海流。沿海涨、落潮流速流向不相同,涨潮时为南西向,落潮时为北东向,潮流椭圆,大部分海区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莱州浅滩以东涨潮流东南,落潮流东北,流速1.1里/小时,透明度一般在3-5米,浅滩以西,涨潮流向西南,落潮流东北,流速为0.5-0.8里/小时。透明度较小,一般为1-3米。但三山岛北侧6米等深线一带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流速小于30厘米/秒,三山岛东北_6米处流速较大。表层最大涨潮流速为62厘米/秒,发生在高潮前3-4小时。最大落潮流速为75厘米/秒,发生在高潮后3-4小时。

水温。浅海水温与气温大致相同。年内最高温度出现在8月份,极值为28℃,持续20天左右。低温出现在1月份,极值为-2℃。5月份气温17-21℃,滩温15-20.5℃。10月份气温17-22℃,滩温17-21℃。

盐度。潮间带海水盐度随降水量的大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据1983年调查资料:5月主断面盐度为27.23-47.19‰;10月份盐度27.36-38.15‰,年较差2.6-3.2‰。

海冰。沿海每年12月下旬开始结冰,冰期60-70天。1月底至2月中旬结冰最为严重。冰情严重时,沿岸浅海固定冰宽度500米,有时达2公里,流冰外缘离岸10公里。冰厚一般10-20厘米,最厚达30厘米,堆积高度1米以内,最高达1.7米。流冰漂流方向为北东-东,次为南西-西;漂流速度为0.2米/秒至0.4米/秒,最大0.8米/秒。进入20世纪以来,三山岛曾出现过4-6次异常严重冰情。其中以1936年最重,封海达一个半月,冰上10-15公里可以安全行走。冰厚30-40厘米,最厚70厘米,堆积高度23米,刁龙嘴以西冰情较重,三山岛以东冰情较轻。

气候

莱州湾地处山东沿海的西北部,冬季寒潮影响比较寒冷,干燥少雨;春季气温升高,多风、省雨、干燥;夏季比较炎热;秋季气温下降,降水减少,风力也是一年当中最小的季节,大陆性气候显著。历年极端最高气候在38.9-41.3摄氏度之间,是山东沿海极端最高气温较高的海湾。莱州湾多辐射雾,雾一般只在夜间形成,日出后消失,特别是在时晨前后出现较多。

自然资源

地下卤水

山东半岛北部莱州湾沿岸地带的滨海平原广泛分布丰富的地下卤水。莱州市沿岸滨海平原普遍分布有3-4层地下卤水,总面积达1000-1500平方公里。矿化浓度为5-10°Be′,一般埋深30-40米,总资源量约7.7亿立方米,其中可采资源量为4.9亿立方米,折合可采盐量6133万吨。

1957年,对寿光市、潍县(今寒亭区)的小清河至白浪河的扇形地带586平方公里进行勘察,计量静贮盐量为17404.7万吨,按20%开采率,可产盐3480.94万吨。1970-1980年,对莱州市(潍坊原名)东起沙河沿岸西至胶莱河一带195平方公里的地下卤水进行勘察,大于10波美度的卤水总量为76941万立方米,可开采量49102万立方米(折盐6311万吨)。1982-1983年,对胶莱河与潍河之间143平方公里的地下卤水进行勘察,电测探明总贮量为44301万立方米(折盐3823.6万吨)。1980-1983年,山东省制盐工业科学研究所对莱州湾沿岸地下卤水资源进行了调查与实验研究,认为莱州湾沿岸的垦利、广饶、寿光、寒亭(潍坊原名)、昌邑、莱州市6个县区,平形海岸带分布,东西长120公里、宽10-20公里,面积为1500平方公里的地下80米土层内是全省储量最大、浓度最高的地下卤水地带,一般卤度为9-16波美度(含盐量100-176克/升),总储量约74亿立方米。此外,渤海湾沿岸的无棣、沾化、河口一带分布着浓度为5-8波美度的地下卤水区,仅无棣县有少量的开发利用。国家已在山东莱州、寒亭投资建两个百万吨级的大盐场。

油气资源

莱州湾内发现蕴藏丰富的海底油气资源。主要分布于几个凹陷带内:

潍北凹陷,位于潍坊市北部,1991-1995年,潍北凹陷完成四块三维地震,面积374平方千米,完钻各类探井41口,进尺77393米,其中获工业油气流井20口。5年来,潍北凹陷新增探明含油面积15.5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1052万吨,新增探明含气面积5.3平方千米、天然气储量5.79亿立方米。至1995年底,潍北油田已累计探明含油面积19.9平方千米、石油地质储量1431万吨。

昌乐凹陷,位于潍坊市的昌乐县和青州市,凹陷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胜利油田于1974年进行地震工作。1975年钻探了乐参1井,完钻井深为2871.10米,层位为孔店组(未穿),全井未见油气显示,但发现了孔二段厚960米。

侯镇凹陷,位于潍坊市区及寿光市,凹陷面积为590平方千米。1973-1984年开展地震普查和详查工作。1974年钻探侯2、3井,侯2井钻遇下第三系孔二段厚度791.5米,但侯3井孔二段地层很薄,几乎尖灭,表明孔二段变化大,凹陷内分割性较强。该凹陷东北部的生油层条件较东南优越,又有圈闭条件,可能成为局部高产富集的含油区块。1993年完成1215.6千米的数字二维地震。1995年又钻完侯1井。地震、钻井等资料表明,该凹陷是一个以下第三系孔店组沉积为主的陆相箕状断陷,孔二段暗色泥岩是主要的生油岩。侯1井有机地化分析表明,生油岩有机质丰度低、类型差、成熟度高、干酪根类型为Ⅲ型。

牛头镇凹陷、朱鹿凹陷、潍坊凹陷,面积分别为320平方千米、310平方千米、310平方千米。由于面积均较小,勘探程度低,有待今后进一步勘探。

海滨砂

莱州市境内沿海,自胶莱河以东的海仓沙滩至石虎嘴湾,有粗、细砂,种类多样,蕴藏量5亿立方米。天然砂分布于龙口、昌邑等地区。龙口市境内沙资源丰富,45平方公里的海滩,32条河流的中下游存有大量的大粒黄沙和细沙。60年代前,大都是自采自用。1973年,县沙石管理办公室成立,负责沙石资源的开发管理和经销。建筑用沙和工业用沙除当地销售外,大量外销。至1990年,最大年外运114万吨,最低年外运27万吨,平均年外运60-70万吨。黄沙主要运往上海、天津、东北等地,用于建港、高层建筑和过滤、铸造等。

渔业资源

鱼类,有:蓝点马鲛(俗称鲅鱼),每年4月下旬,沿东经123°附近海域向北洄游,到莱州湾、渤海湾近岸水域产卵、索饵。鲐(俗称鲐巴),分布于莱州湾北部。针鱼(马步),莱州湾东部,尤以龙口市屺姆岛和桑岛近海为密集中心。资源的开发利用始于1966年,仅龙口市屺姆岛附近有少量渔船用小围网捕捞。小黄鱼(俗称黄花鱼、小黄花),莱州湾有其产卵场。带鱼(俗称刀鱼、鳞刀),每年3-4月由济州岛以西的越冬场向莱州湾、渤海湾等海区作产卵洄游,11月游返越冬场。黄姑鱼(俗称铜罗鱼),4月下旬或5月初进入渤海,秋季逐渐向深水移动,莱州湾较密集。真鲷(俗称加级鱼),为中国名贵海产鱼类。莱州湾渔场为主要渔区。绿鳍马面(俗称剥皮鱼、面包鱼),每年5月中旬到达海洋岛、莱州湾、辽东湾等渔场;12月游返越冬场,莱州湾为主要密集区。

虾类,有:中国对虾(俗称对虾),属暖水性洄游虾类。雄虾平均体长155毫米、每尾重30-40克,雌虾平均体长190毫米、尾重75-85克。山东省沿岸均产,尤以莱州湾较多。每年3-4月,从黄海南部越冬场过成山头沿威海、烟台进入渤海各大河口附近浅海产卵;稚虾生长迅速,到9月性成熟;至10月水温降至10℃以下时沿原路线返回越冬场。50年代以前,沿海渔民以春汛捕虾为主,1960年代初改为秋捕为主。9-10月为渤海捕虾旺汛。山东对虾产量一直占全国总产量的半数以上。建国前,年产量一般2700-4408吨。1950-1972年产量波动较大,多者过万吨(1956年15941吨),少者仅1860吨(1969年)。1973年以后,多数年份在万吨以上,1979年产达2.2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1984-1985年,在近海进行生产性对虾人工放流,共放流虾苗近10亿尾,回捕增殖对虾3500余吨。对虾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适口,是中国著名的海产珍品。

毛虾,属沿岸地方性小型虾类。渤海毛虾越冬场在辽东湾东南深水区的渤海湾湾口一带。每年2月底3月初,开始向近岸移动;3月中旬前后,进入渤海沿岸诸海湾和河口附近海域;6月虾群在近岸产卵;8-9月产卵场向水较深处扩大;11月下旬,渤海湾虾群向东南部集中,莱州湾虾群向西部集中;12月进入越冬场。黄海、渤海区毛虾资源丰富,在各种虾类产量中居首位。

贝类,毛蚶,俗称毛蛤,分布面积及资源量在全省海洋贝类中均占首位,主要分布在东营、寿光、昌邑、乳山、文登、荣成等地沿海,分布面积240余万亩,资源量约35万吨。

四角蛤,主要分布在东营、昌邑、寿光、无棣、文登、乳山等地沿海,以莱州湾沿岸产量较高。分布面积8万余亩,资源量约6.6万吨。

文蛤,以东营、寿光、莱州市产量较高。全省自然海区分布面积约130万亩,资源量约3.7万吨。其肉鲜美,为蛤中上品。

竹蛏,自然海区资源分布面积约27.8万亩,资源量约2600吨,其中莱州市12万亩,约2100吨。

贻贝,俗称海红。主要分布于龙口市自然海区,资源面积约5000亩,资源量约200吨。贻贝是山东省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藻类,有礁膜、浒苔、孔石莼、刺松藻、萱藻、绳藻、海带、裙带菜、鹿角菜、海蒿子、羊栖菜、海黍子、甘紫菜、边紫菜、圆紫菜、条斑紫菜、海索面、石花菜、海膜、海萝、胶管藻、多管藻、江蓠、红羚菜、角叉菜、叉枝藻、大叶藻、大米草等,约百余种。

主要经济种类有:海带、裙带菜、石花菜、紫菜属1年生红藻、江蓠(俗名龙须菜)、海蒿子(俗称猪毛菜)、鹿角菜(俗称鹿角尖)。

金矿

主要分布于莱州湾东部岸边的三山岛,三山岛金矿是中国最大的黄金矿山,位于莱州市西由镇三山岛村,北、西、西南三面为莱州湾环绕,南距莱州市城27公里,东距招远县城55公里。三山岛矿区是一个特大型的中温热液充填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床大部埋藏在深部,少量露出地表,共由6条矿脉组成。矿体走向北东34°,倾向南东,矿脉走向长度700-800米,平均厚度2米。含金矿石储量为1575万吨,平均品位3.8克/吨,含金量61吨;伴生银平均品位11.6克/吨,含银量为111.68吨。

社会经济

建置

莱州湾岸线及海域分属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东营区、广饶县,潍坊市的寿光市、寒亭区、昌邑市,莱州市、招远市,龙口市。

东营市垦利域地,由西汉以后黄河淤积退海而形成。县域西半部,元末明初已有居户,大部村落建于明清两代。县域东半部,20世纪初期始有人烟,大部村落形成于30年代,有的村庄则在40年代解放后始成。1941年9月,垦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为建置之始。1943年,垦区正式称垦利县。之后,行政区划变动频繁。1985年,全县共辖1镇11乡和1个渔业管理站,320个行政村。

东营是20世纪末新建行政区域。周为齐地。秦属齐郡。西汉时,区境东部属琅槐县,西部属湿沃县,均属千乘郡。1982年11月10日,国务院以[82]国函字249号文件批准设置东营市。1984年1月12日,东营区、牛庄区同时建立,是为东营区行政建置之始。

寿光,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置县,隶属北海郡。2000多年来,沧桑变易,风云际会,时势造就英雄,历代人才辈出。西汉,有幼年牧豕海上的公孙弘,出任汉武帝丞相,封平津侯。东汉,有被誉为“词义典雅,足传于世”的文豪徐干,是文学史上“建安七子”之一。东晋和南北朝时代,有与大将桓温“扪虱谈兵”的王猛,辅佐苻秦成为一代名相,封清河侯;才华横溢的任昉,是南朝齐、梁的文宗巨匠;北魏高阳太守贾思勰,重视农桑,躬身实践,写下著名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诸多历史名人,彪炳史册,可谓“衣冠文采,标盛东齐”。1993年寿光县撤县设市。

寒亭,古为寒国。原始社会即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历经沧桑,至秦属齐郡,汉称平寿,隋、唐、宋、元属潍州。1377年(明洪武十年)降州为县,1983年潍县撤销,其大部辖域组成寒亭区。

昌邑市,古称鄑邑、都昌,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归秦置都昌县,唐置訾亭县、华池县、胶东县,宋置昌邑。1994年6月10日,撤销昌邑县,以原昌邑县的行政区域设立县级昌邑市。

烟台市莱州市,夏代寒浞封子浇建立过国(过城在今过西村东),是当时胶东半岛最早的封国。商为莱侯国。周春秋时为莱子国,战国时齐置夜邑。西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莱州市。在此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这里以其发达的经济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始终是胶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先后为东莱郡、东莱国、光州、莱州、莱州府的治所。东莱郡辖区,几乎占有整个胶东半岛;莱州府,辖平(度)、胶二州和掖、潍、昌(邑)、高(密)、即(墨)五县。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胶济铁路的修通,青岛、烟台等港口的开埠,莱州政治、经济地位渐趋下降。尽管如此,仍不失为山东省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1913年裁府留县。1938年,日军侵入莱州市,国民党县政府解体。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建立了莱州市抗日民主政府——莱州市政府。1940年11月,划出莱州市南部成立掖南县。1956年,掖南县并入莱州市。1988年,撤销莱州市建立莱州市,为山东省辖县级市,由烟台市代管。

龙口市,夏代前,为隅夷地;夏代,属青州。商代属营州,商末建莱国;周代属莱子国,公元前567年(鲁襄公六年)为齐所灭。秦置郡县,始设龙口市。1986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龙口市,建立龙口市。

招远,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金天会九年,齐刘豫阜昌二年)由莱州市罗峰镇升置为招远县,取“招携怀远”之意。1992年3月撤县设市,由省直辖,烟台市代管。

航道航运

莱州港,莱州沿海的海庙后、虎头崖、黑港口、刁龙嘴均为天然小渔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虎头崖新港、三山岛港和海庙后新港。1992年4月至1996年5月,莱州市三山岛特别工业区建成513.31米长的码头,其中万吨级泊位1个,千吨级泊位2个。2005年6月28日,投资2亿元的莱州港港口扩建一期工程--2个5万吨级油盐码头开工。至2005年底,莱州港码头总长767米,泊位6个(万吨级1个)。另外,海庙港码头有泊位4个,其中,500吨级2个,1000吨级2个。莱州港设有引航检疫锚地、东锚地、西锚地。

龙口港,座落于龙口湾东岸,龙口港港区内建有客运、散杂、件杂、原沙专用、散盐专用、煤炭专用、港作等码头,计14个泊位。在龙口港西北为胜利油田浅海石油基地石油码头,在龙口港南为龙口渔港渔业专用码头。1918-1919年,龙口镇在北沙滩建造长250米的混凝土栈桥式码头,为龙口港历史上第一座人工建造码头。1957年12月,在原龙口码头北侧修建一座长60米、宽20.6米的混凝土方块重力式岸壁码头。1959年,建成长200米的码头。1972年10月,建成2个3000吨级的中型泊位。1975年至1976年5月,建成石油、煤炭专用码头。1985-2005年,先后建成16000吨级煤炭专用码头、16000吨级杂货码头、5000吨级燃油码头、多用途码头、散杂货码头、5000吨级客滚船专用码头、3.5万吨级兼顾5万吨级通用码头、5万吨级粮食专用码头、5万吨级液体化工专用码头。至2005年底,龙口港码头总长5000米,泊位21个(万吨级以上12个)。

潍坊港,始建于1985年,后经两次大规模的建设和升级改造,至1989年,一期工程建成1000吨级码头2个。1996年5月,二期工程开工建设,1998年10月,建成引堤10公里、北防波堤720米、3000吨级泊位2个和3000吨级滚装船泊位1个,码头前沿水深7米,岸线长260米。2003年至2004年6月,建成3000吨级散碱出口专用泊位2个。至2005年底,潍坊港码头岸线长520米,共有泊位5个。潍坊港原航道长500米,宽65米,水深4米NFDA15.8米。至2005年底,调整为口门段、中间段和进港段,口门段、中间段航道宽150米,进港段航道宽76米。潍坊港申请二类开放口岸之前,临时锚地是以37°17′7″N、119°17′4″E为圆心,半径1海里的圆形区域,水深6米。2005年,新增3号锚地和危险品锚地。

羊口港,位于小清河下游、渤海莱州湾南岸的寿光市羊口镇东侧。1939年1月至1944年8月,日本侵占羊口,修建简易码头。1953年,小清河航运局对原简易码头进行改造,编为羊口港1、2号码头。1972年对其进行修理,另在码头后方开辟货场,砌筑防潮墙。1974年,为开辟海河联运,在旧港以东2公里处另建新港,命名为羊角沟港新港(即羊口新港),1980年启用。至20世纪末,羊口港拥有码头7座、泊位15个(海船泊位6个、河船泊位9个),码头岸线长850米,水深4.5米,2500吨级船舶可乘潮出入。羊口港航道为自然航道,长约22公里,宽约100米,水深3.5米。航道枯水季节低潮位水深约1米(夏季约2米),高潮位水深3.67米;码头泊位低潮位水深2米多,高潮位水深4米多。

广北港,位于东营市东南、广饶县与寿光市交界处的小清河北岸,距河口约12海里。始建于1989年,1991年12月建成。至2005年底,共有码头1座,泊位3个,泊位岸线长140米,靠泊能力为500吨级,航道、助航标志、锚地同羊口港。

下营港,位于莱州湾的南部,潍河东、西岸各有码头1座,离入海口约19.5公里。东港(东岸)码头始建于1976年,1979年底竣工。西港(西岸)码头始建于1983年。2005年,东港码头有泊位3个,西港码头有泊位2个。下营港航道为潍河下游自然航道,长约19.4公里,低潮时航道宽度大于60米。

羊角沟渔港,位于莱州湾西南端,距小清河入海口15公里处。1864年(清同治三年)始建渔商两用土码头(用木桩芦草护土,砌成陆岸),1887年(光绪十三年)设东海关分所。1891年,小清河疏浚完成,老码头改迁,并由“塘头”正式更名“羊角沟”。30年代以前,羊角沟港外东、西烂泥一带为黄花鱼著名渔场。每年春季渔汛,黄海渤海沿岸各省、市数千艘渔船来此锚泊。1976-1978年国家投资140万元,始建专用渔港码头,河道港湾长15公里、宽110米、水深3-3.5米,码头停泊区680米、石砌岸壁码头360米、简易码头80米。1981年,改建新型悬浮式码头240米,共12个泊位。港岸建有冷库、冰库、油库和渔船修造厂。

下营渔港,位于莱州湾南岸,距潍河入海口15公里处,河道港池内水流平稳,是昌邑渔民传统的鱼产集散地。1971-1973年,由国家补助投资68.5万元,建筑浆砌块石渔业码头200米,分高低货台两部分,航道经疏浚水深3米,港池面积2800平方米,可泊渔船500艘以上。码头设有供水供油管道,陆岸有油库、冷库、渔船修造厂、水产品加工厂和绳网厂等。

三山岛渔港,位于莱州湾东侧,距莱州市城35公里。1975年修筑防浪堤,1977-1980年由国家投资482万元新建防浪堤1000米,方块重力式码头120米,港池面积20多万平方米,港内低潮时水深2.0-8.2米。港岸有冷库、冰库、油库、渔船修造厂、水产品综合加工厂和水产供销站。渔汛期间,约600余艘渔船常来港锚泊。因渔港口门朝向西北,故避西北风能力较差,8级以上风力时,港内涌浪较大。

龙口渔港,位于莱州湾东侧龙口湾内,是山东省渤海沿岸最大的渔港。1915-1918年,北洋政府用官督商办的办法招股50万元在龙口辟建渔商兼用码头,年鱼产集散量近3000吨,京津食用的真鲷,黄花鱼等,多由此用冰鲜船运进。30年代此港曾是山东省水产品进出口的四个海关之一。自60年代之后,成为渤海对虾秋汛基地,届时山东、辽宁、河北、天津等省市的4000余艘渔船进出此港,年卸港量3万余吨。1968-1970年,由国家投资310万元始建渔用岸壁码头250米,1984年扩建140米,港池总面积30万平方米。港岸有冷藏厂、供油码头、渔业电台。

渔业海产

莱州湾位于渤海南部,为山东半岛最大的海湾,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水深多在15米以内,底质以泥砂为主,有黄河、小清河、潍河、胶莱河等河流的淡水注入,饵料丰富,是山东省近海主要渔场。自70年代开始,海水被石油污染的状况日趋严重,据1980-1982年调查,近岸海水中石油含量已达到到国家规定的渔业水质标准极限,小清河口附近海域污染尤为严重。

渤海渔场渤海三面环陆,总面积7.7万平方公里,最大水深70米。水温受大陆影响较大,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沿岸有冰冻。沿岸入海河流众多,在河口附近多营养盐和有机物,是鱼虾产卵、育肥的优良场所,素有鱼虾“摇篮”之称;海底平坦,适宜各种渔具作业。渤海内包括菜州湾渔场、渤海湾渔场、辽东湾渔场和滦河口渔场,主要渔获对象有对虾、毛虾、梭子蟹、蓝点马鲛、小黄鱼、带鱼、黄姑鱼、真鲷、鲈、鲆、鲽、青鳞鱼、黄鲫、乌贼、海蜇等。60年代初期,国家制定了以对虾为主要对象的“春保、夏养、秋捕”政策,规定了开捕期限,渤海遂成为秋季全国主要的对虾渔场。

在渔场的管理方面,除按照国务院、国家水产总局、农牧渔业部及其黄渤海区渔政分局的有关规定执行外,山东省水产局对莱州湾毛蚶资源的管理颁发了《关于莱州湾毛蚶资源繁殖保护的规定》(1979年4月)、《关于莱州湾沿岸毛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规定》(1980年4月)、《关于进一步加强莱州湾沿岸毛蚶资源管理的通知》(1985年1月),山东省莱州湾毛蚶资源管理委员会于1985年4月24日发布了《布告》;莱州湾毛蚶的禁渔期由6月20日-8月20日改为6月20日-8月31日。莱州湾毛蚶渔场1974年4月,省水产局规定:在莱州湾毛蚶可捕区内,只允许昌潍、惠民地区各县和烟台地区的莱州市、龙口市主机79马力以下的渔船采捕。外省、市和省内其他地、县的渔船,一律不得进入保护区采捕。1985年1月,省水产局规定:莱州湾采捕毛蚶的渔船限额为250只,其中潍坊市120只、东营市35只、烟台市80只、惠民地区15只。限额内的采捕渔船,由省莱州湾毛蚶资源管理委员会发给准捕证和标志旗。

盐业

莱州湾沿岸产盐历史悠久,至清朝初,莱州湾的海盐年产量约近万吨。至21世纪初,莱州湾沿岸有莱州盐场、寿光盐场、羊口盐场、埕口盐场、菜央子盐场、莱州市县社联营盐场等海盐生产企业。

山东莱州盐场海盐产场,位于莱州市西南莱州湾南岸。汉代即在此设置盐官。元代称海沧场。民国时期为莱州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在此设税征处、盐务所、菜州盐务局。1956年成立地方国营莱州市莱州盐场。1988年占地3.5万公亩,其中盐田3.4万公亩,产原盐12.6万吨。

山东羊口盐场,位于渤海南岸寿光市北部,系全民所有制大型企业,隶属潍坊市盐业公司。该场建于1958年。分东、西两场,东西长21公里,南北宽8公里,占地面积148.75平方公里,盐田面积1363766公亩,生产面积1092145公亩,实际有效生产面积867145公亩。场内设5个制盐工区、1个制卤总工区,附设机械制造厂、电厂、化工厂、洗盐厂、储运队、建筑安装工程队、职工医院、盐业科学研究所、技工学校等单位。设计年生产能力为130万吨,1980年代年生产能力为101.2万吨。1985年原盐产量45.5万吨(限产),总产值4915.7万元,实现利税308.4万元;化工、洗粉盐两个直属厂年产值650万元;养虾、制砖、运输、加工等多种经营年产值321万元。

山东寿光菜央子盐场,位于寿光市羊角沟以南8公里、菜央子村北,系中型国营企业,隶属寿光市盐业公司。该场1959年由安徽省兴建,1962年8月移交山东,至1985年共投资3256万元。通过技术改造,基本实现滩成方、路成网、井成行,扬水、制卤、结晶、集坨结构合理的新型盐场。1985年末,全场总面积18.6万公亩,其中盐田面积16万公亩,生产面积11.7万公亩,总建筑面积57963平方米1978年生产原盐22.1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1985年原盐生产能力为20万吨,按“以销定产”要求,生产11.85万吨,特优级品率100%,氯化钠平均含量达96.68%,另产加碘盐78.37吨、无水硝5715吨、溴素9.66吨、卤块27吨、洗粉盐3773吨、对虾46678斤。

寿光市卫东盐场,位于寿光市城北50公里处,系中型集体企业,隶属寿光市盐业公司。该场成立于1967年,至1985年末,全场总面积22.5万公亩,盐田总面积20万公亩,生产面积12万公亩,总建筑面积42453平方米。设8个生产单位,其中无水硝厂设计能力5000吨。全场固定资产原值1401万元,净值1233万元,定额流动资金1145万元。1985年产原盐12.8万吨,特级品率占74.4%、优级品率占25.55%,平均含纯97%;产无水硝4493.8吨,含纯达93.57%。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258万元,实现利税71.9万元。

莱州市莱州盐场,位于莱州市土山镇西北,系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莱州市盐业公司。场区占地面积7.32万公亩,盐田生产面积3.35万公亩,总建筑面积33744平方米。该场始建于1956年1月,经老滩技术改造、有步骤地扩建和新建,原盐和盐化工生产规模都有较大发展。原盐年生产能力13.1万吨。“莱州”牌大粒盐1985年特级品率为100%,平均含纯达97.57%,创全省最高水平,在全国北方海盐区原盐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二。“银山”牌大粒盐被轻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元明粉年产能力2000吨,1985年实产2527吨,产品含纯95.26%。溴素年产能力500吨,采用酸法制溴新工艺,填补国内酸法制溴空白,产品含纯达到99.52%。1985年总产值579.9万元,共创利税125.2万元。

昌邑盐区,位于县境北端,东起胶莱河口,西止虞河口,长35公里,南北宽12公里,面积420平方公里。昌邑县盐业公司驻地在灶户村北。1985产盐65000吨。

采矿

三山岛金矿,1978年筹建时为招远金矿三山岛矿区,设计规模500吨/日。同年7月,冶金部黄金局决定扩大三山岛金矿的建设规模,停止了500吨/日矿山的筹建。1980年1月,冶金部黄金局就三山岛金矿的设计问题与加拿大莱特公司达成协议,10月,莱特公司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11月,冶金部黄金局决定三山岛金矿由招远金矿划分出来,成立三山岛金矿筹建处,由冶金部直属。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承担该矿的设计任务,设计采选规模为1500吨/日。1983年3月,中国黄金总公司决定撤销三山岛金矿筹建处,改为三山岛金矿,1984年元月,中国黄金总公司成立三山岛金矿工程指挥部。由于矿区内外条件复杂,建设方案多次变更,场地平整和安装总降压变电站的工作量大,加之严重缺水等原因,基建准备工作长达6年之久,1984年8月三山岛金矿建设正式开工。1987年10月16日冶金工业部同山东省人民政府达成协议,将三山岛金矿下放给山东省。

胜利石油管理局东辛采油厂,1986年1月,东辛采油指挥部成立。1989年6月改称现名。1995年底,该厂设三级单位21个、四级单位160个,有职工6795人,固定资产原值30.54亿元,年原油生产能力320万吨。厂机关驻东营市东营区。该厂油田勘探开发范围跨东营区和垦利县,面积约1030平方千米。管理着东辛、永安、广利、新立村等4个油田。1995年12月,全厂油井1583口,平均日产油量9264吨;注水井808口,平均日注水量74456立方米;综合含水89.4%。1995年生产原油337.03万吨。所管油田累计产油8355.69万吨。1990年,东辛采油厂的主力油田东辛油田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命名为“高效开发油田”。该厂1991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评为“管理工作先进采油厂”;1990-1993年被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胜利石油管理局现河采油厂,1986年1月,现河采油指挥部成立。1989年6月改称现名。1995年底,该厂设三级单位19个、四级单位182个,有职工6398人,固定资产原值39.24亿元,年原油生产能力312万吨。厂机关驻东营市东营区。该厂管理的现河庄、郝家、王家岗、牛庄、史南、乐安等6个油田分布在东营区和广饶、博兴、垦利县等4个区县,油区工作面积3000多平方千米。1986年以来,油田滚动勘探开发成果显著,石油储量、原油产量和经济效益持续稳定增长。1995年12月,全厂油井1761口,平均日产油量8844吨;注水井245口,平均日注水量17884立方米;综合含水85.2%。1995年生产原油309.99万吨。所管油田累计生产原油4021.02万吨。现河采油厂1992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评为“管理工作先进采油厂”。

清河采油厂,1986年7月,清河采油指挥部成立。1989年12月改称现名。它是江汉石油管理局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指示精神,在石油行业最早进行跨地区区块总承包的试点单位,负责寿光市和广饶县境内八面河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任务,行政上隶属江汉石油管理局,业务上接受胜利石油管理局领导。队伍实行轮换制。1995年底,该厂设基层单位35个,有职工2943人,拥有固定资产净值4.67亿元。厂机关驻寿光市羊口镇。清河采油厂依靠科学技术,走出了一条适合八面河油田地质特征的控水稳油路子,保持了原油持续稳产。“八五”期间平均每年生产原油82.4万吨,年年超额完成计划任务。从1993年恢复油气勘探以来,累计新增探明石油储量839万吨。1995年12月,全厂油井483口,平均日产油量2190吨;注水井189口,平均日注水量12486立方米;综合含水87.5%。1995年生产原油80.02万吨,累计产油730.18万吨。

合资石油开发公司,1993年6月,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此后,胜利石油管理局部分采油厂和地方有关单位合资组建了三合、大明、凯源、金角、滨利、恒发、鲁胜、胜荣、胜兴、胜临、信远、兴东等石油开发公司。这些油公司主要是开发难动用储量,管理着东风港、套尔河、潍北油田和部分油田边远地区的分散油井。1995年12月,共有油井365口,平均日产油量1730吨;注水井13口,平均日注水量320立方米。1995年生产原油54.18万吨。

生态保护

1979年,省水产局发布《关于莱州湾毛蚶资源繁殖保护的规定》,对毛蚶保护区、禁渔期和采捕的船只数量、网目尺寸及可捕标准均作出了具体规定。同年10月,又颁布《山东省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暂行规定》,结合省内实际,规定了具体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