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谦(?~580年),字敕万,河东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周将领,柱国大将军、泾州刺史王雄之子。

生性恭谨,无他才能。凭父功勋,迁骠骑大将军。王雄殒身行阵后,朝廷特加殊宠,授柱国大将军,袭庸国公。从皇太子讨伐吐谷浑,随北周武帝攻打北齐,力战有功,进封上柱国,迁益州总管。

不满杨坚把持朝政,聚众起兵勤王。隋文帝派遣梁睿讨伐,王谦为部下所杀。

人物生平

王谦,字赦万,太原人。父亲王雄,因功被封为柱国大将军,晋爵为武威郡公。去世后,谥号为忠。

王谦性情恭顺谨慎,没有突出的才能。因为父亲的功劳,被封为安乐县伯。保定二年(561),他的父亲王雄被封为庸国公,把武威郡公的爵号回封给他,他的安乐县伯回封给三弟王震。王雄战死,朝廷议论认为他的父亲死在战场上,应特加封赏。于是,命他为柱国大将军,继承庸国公的封爵。建德五年(576),北周武帝东征,王谦随从率军奋力作战,被晋封为上柱国。

建德六年,朝廷命他为益州总管、都督十八州诸军事。北周宣帝驾崩后,外戚杨坚辅助朝政,派梁睿任益州总管。这时,他派司录贺若昂奉奏书到达京城。贺若昂回来后,详细陈述京城中的情况。王谦因父子同受北周的恩惠,不满意杨氏专政,图谋匡扶社稷,便兴兵起事。自己设置官署,总管长史乙弗虔、益州刺史达奚其心劝他凭借蜀地的险要,坚守以观时变。隆州刺史高阿那肱为他筹划三策,说“:你亲自率领精锐部队,直捣散关,蜀人知道你有勤王的义举,一定争相效命,这是上策;出兵进向梁、汉,以观望天下,这是中策;坐守剑南,拥兵自卫,这是下策。”王谦采用了他的中策和下策。

梁睿还没有来到大剑,王谦先派兵镇守始州。杨坚便命梁睿为行军元帅,征调利州、凤州、文州、秦州、成州等州的兵马讨伐。王谦任命的柱国达奚其心、高阿那肱,大将军乙弗虔、杨安、任峻、侯翕、景孱等率众号称十万,猛烈攻打别州,北周总管、楚国公豆卢勣坚守将近四十天。达奚其心等人听说梁睿率军即将到来,便溃退而去。王谦任命的大将军苻子英进攻巴州,又被刺史吕珍打败。梁睿乘机纵兵深入。达奚其心、乙弗虔派人秘密到梁睿那里,请求作为内应以将功折罪。王谦不知道他们已经背叛自己,仍让他们一起守卫成都。王谦本无谋略,而且任用的人也多非其才,一听说梁睿率大军到来,一个个惶恐不安,毫无办法。他只有亲自率军作战,命达奚其心、乙弗虔为左右军。行进数十里,左右军都发生叛变。他率余部奔往新都,县令王宝将他捉拿并杀死,将头送到京城。达奚其心、乙弗虔献出成都投降周军。杨坚认为他们都是首谋,命在蜀地街市将他们杀死。其余部众都被解散。高阿那肱不久也被诛杀。

主要功绩

从皇太子讨吐谷浑,力战有功。是时高祖(宇文邕)东征,王谦又力战,进上柱国、益州总管。

人物评价

王谦性恭谨,无他才能

亲属成员

祖父:王仑(崘),赠柱国大将军、少傅、安康郡公。

父亲:王雄,柱国大将军、泾州刺史,封庸国公,追赠太保、同华刺史

弟弟:王震,安乐县伯

史书记载

《北史·王谦传》原文

王谦,字敕万,太保王雄之子也。性恭谨,无他才能。以父功,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孝闵帝践祚,治右小武伯。雄从晋公护东讨,为齐人所毙。朝议以谦父殒身行阵,特加殊宠,乃授为柱国大将军。以情礼未终,固辞不拜。高祖手诏夺情,袭爵庸国公,邑万户。从皇太子讨吐谷浑,力战有功。是时高祖东征,王谦又力战,进上柱国、益州总管。

时隋文帝秉政,王谦令司录贺若昂奉表诣阙。昂还,具陈京师事势。王谦以世受国恩,将图匡复,遂举兵,署官司,所管益、潼、新、始、龙、邛、青、泸、戎、宁、汶、陵、遂、合、楚、资、眉、普十八州及嘉、渝、临、渠、蓬、隆、通、兴、武、庸十州之人多从之。总管长史乙弗虔、益州刺史达奚惎劝王谦据险观变。隆州刺史高阿那肱为王谦画三策曰:“公亲率精锐,直指散关,蜀人知公有勤王之节,必当各思效命,此上策也。出兵梁、汉,以顾天下,此中策也。坐守剑南,发兵自卫,此下策也。”王谦参用其中下之策。

梁睿未至大剑,王谦遣兵镇始州。隋文即以梁睿为行军元帅,便发利、凤、文、秦、成诸州兵讨之。达奚惎、乙弗虔等众十万攻利州。闻梁睿至,众溃。梁睿乘其弊,纵兵深入。惎、虔密使诣睿,请为内应以赎罪。王谦不知之,并令守成都。王谦先无筹略,承藉父勋,遂居重任。初谋举兵,咸以地有江山之险,进可以立功,退可以自守。且任用多非其才。及闻睿兵奄至,惶惧,乃自率众迎战。又以惎、虔之子为左右军。行数十里,军皆叛。谦以二十骑奔新都,县令王宝斩之,传首京师。惎、虔以成都降,隋文以其首谋,斩之。高阿那肱亦诛。

人物关系

王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