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方山是秦岭东段规模较大的山脉之一。它位于熊耳山的东南面,大致分布在伊河以东和北汝河以南,东至豫东平原边缘,西南与伏牛山脉相接,东西宽50~90公里,东北—西南长约100公里,为黄河、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外方山体脉状延伸特点不如小秦岭、熊耳山等山明显,山势也较低缓,但由于众多西南—东北方向河流的切割,形成了一系列西南—东北方向的山岭,岭脊狭窄陡峭。

中文名

外方山

地理位置

熊耳山的东南面

走向

西南—东北走向

长度

约100公里

特点

岭脊狭窄陡峭

海拔

1700米

地理环境

外方山地理位置

外方山脉西南部山势高峻,多属中山类型,海拔在1500米左右,主峰海拔在1700米以上,伊河、洛河分水岭主脊地带的小寒山海拔1641米,车村北面陆龙垛海拔1618.2米,最高峰海拔达1696.66米。整个山脉的东北部,山势低缓,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多在500~1000米,如下汤西北的择风垛海拔792.2米,背孜街东面的五垛山海拔923.3米。

外方山

按河流切割划分,外方山地被伊河、汝河及沙河分割成西、中、东三部分。分布在伊河与洛河之间的中部山地,主要是由古老变质岩和花岗岩所组成的深低山,山势较和缓,山坡一般为20~25°,流水切割第三纪砂砾岩和黄土层所组成的斜坡,坡度多在20~40°。分布在汝河及沙河之间的山地,北侧较陡,约40°左右;南侧较缓,25°以下,呈明显的单面山形态。浅低山主要分布上述深低山东边的外围地带,大部分海拔400~800米,相对高度200~400米,山坡坡度一般为20~30°。20°以上的山坡,除少数有零星的用材林和薪炭林外,大部分为荒坡。

分布情况

丘陵集中分布于汝河谷地南侧和沙河阶地北侧地带,以及平顶山附近,海拔200~400米。按相对高度可分为高丘陵和低丘陵,高丘陵相对高度100~150米,低丘陵60~90米。多数丘陵属于山地剥蚀形成的残丘,形态平缓,大部分基岩裸露,部分上覆很薄的风化残积层,流水侵蚀较严重。

区内较大河流的某些河段,沿活动性深断裂发育,河谷侧旁有温泉出露,伊河的潭头、陆浑,沙河的下汤、中汤和上汤等地的温泉较为有名。受新构造运动抬升的影响,河流下切,深切曲流和峡谷的现象也相当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