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

中文名

郑文焯

别名

字叔问、号小坡、晚号大鹤山人

性别

出生日期

1856

去世日期

1918

籍贯

辽宁

民族

汉族

职业

官员

代表作品

大鹤山房全集

所处时代

清末民国

小坡、叔问、鹤、鹤公、鹤翁、鹤道人、石芝崦主、大鹤山人

俊臣

生平简介

郑文焯画像

郑文焯,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尝自称山东人。如词集《瘦碧词》自署“高密郑文焯”,词集《比竹余音》自署“北海郑文焯”。远祖郑康成,九世祖郑国安于清初有战功,属汉军正黄旗,父郑瑛棨(字兰坡),同治初任陕西巡抚。

文焯生于清文宗咸丰六年(1856年),十三岁能画指画,吴昌硕曾在他的指画《寒山子》上题赞:“一指蘸墨心玄玄,且园而后大鹤仙。我画偶然拾得耳,对此一尺飘馋涎。鹤与梅花一屋住,有时与鹤梅边遇。梅边遇,兴益赊。毫毛茂,翻龙蛇。”文焯青少年时期曾随其父宦游山西和陕西一带,享受过富贵公子的生活。大约在其20岁前后经历了由富贵到贫穷的急剧转变。其《己卯重九》云:“十载繁华一梦收,及时行乐且勾留。半瓶白酒消闲恨,满目青山忆旧游。翠袖空沾知己泪,黄花须抽少年头。一年一度逢佳节,忍赋新诗断送秋”。

光绪元年(1875)中举,曾任内阁中书。因七次会试不中,遂绝意进取,自镌私印“江南退士”,弃官南游。因喜爱吴中湖山风月胜景,旅居苏州,为江苏巡抚幕僚40余年。喜与文士交往,与朱祖谋唱酬无间。喜鹤,人见之,常一琴一书,一鹤舞于其间。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又自比陶渊明。居住上海,专精医学,行医于汉口路福利公栈,兼卖书画以自给。清史馆聘为纂修,北京大学聘为金石学主任教授兼校医职务,月俸金八百;皆婉辞不就。曾在除夕画一老梅枝上数萼,忽生横枝,悬大红爆竹,是未经入画之景,题为“春色春声”。某军长见而喜爱,愿以巨资购买,请题双款,郑文焯婉言谢绝。

郑文焯扇面

其家先世有藏书颇多,同治年间被水淹没不少。以后继续从事金石、书画、古籍的购藏,名人手跋、点校本,遇见即购。藏书处有“大鹤山房”、“半雨楼”等,藏书印有“叔文校定”、“石芝西堪”、“鹤公过眼”、“江南退士”、“大鹤天隐者”、“樵风家世”等。晚年,所藏书大部分出售给人,自称:物无久聚,终必散出,与其给儿孙出售,不如及身料理,尚能得相当代价。其手稿曾被康有为所得数种。编著《国朝著述未刊书目》。

郑文焯于62岁时死于吴门(苏州)。1918年春卜葬于光福邓尉。郑逝世后五个月,朱古微、梁任公(启超)、叶玉虎等八人上书内务总长钱能训,致函江苏省长转吴县知县,请他们保护郑墓,可见影响之大。

个人成就

词学

郑文焯的文学作品以词为特长,在晚清词坛独树一帜。以白石、叔夏为法,倡导清空澹雅的美学趣味。即词意宜清空;语必妥溜,取字雅洁;使事用典融化无迹;骨气清空。俞樾曾对其词给予颇高评价。时湘中王闿运以词称雄,及见文焯作,遂敛手谢不及。程颂万、易顺鼎等咸俯首请益,陈启泰说他的词“直逼清真(指宋代周邦彦),时流无与抗争”。词集有《瘦碧》、《冷红》、《比竹余音》、《苕雅余集》等。其后删存诸词集为《樵风乐府》九卷。仁和(杭州)吴昌绶并收集其生平著述,如《说文引经考故书》、《扬雄说故》、《高丽好太王碑》、《释文纂考》、《医故》、《词源斠律》、《冷红词》、《樵风乐府》、《比竹余音》、《苕雅余集》、《绝妙好词校释》、《瘦碧词》、合刊为《大鹤山房全集》。

医学

医书有《医诂》一书。收入经方中精要近夏天者,辨其本末;又取经籍传注所记杂家言,疏通证明。然它持论怀疑《灵枢》、贬低张机的方,未为至当,但能追溯方术源流辨别古籍真伪,还是医林仅见之作,另著《千金方辑古经方疏证》八卷、《妇人婴儿方义》两卷,未见传世。郑文焯为近代词学大家,医术只是郑文焯的余技。然而《医故》一书,虽然篇幅不大,但见地殊属不凡。郑文焯的考据功夫,可与黄元同、冯梦香相比。

书法

工于书法,康有为称其书法:“遒逸深古,妙美冲和,奄有北碑之长,取其高深而去其犷野。”

篆刻

出自《

近代印人传

郑文焯篆刻艺术

“先生於印,少即游心漠制,近人唯郑撝叔一人风致近同。虽不常作,然嗜之至老不倦。缶翁与之同寓吴中,闲谈亦往往及此。

『铁尊者』一印,乃先生六十一岁时所刻,附边跋云:『忆昔壶园隣柳巷,过门呼酒相从。苍寒云壑满奇胸,高怀长伴鹤,妙手本雕龙。而今偕隐淞滨老,故庐都付秋蓬,书师樗散两心同。不逢青眼答,还对黑头翁。调寄临江仙。断此以博缶翁道兄坩掌一笑。』可见两人交谊之深。

先生论印,每有胜义,如云:汉兴有缪篆,为刻印之独体。盖谓意存心手之间,绸缪经营,别构一格,形与势合,追琢成章。神妙萦於方寸,然後砉然迎刃而解,一代文制,资以印信,岂日雕虫小技哉!近世目为文房一□,弗考其制度精义之所在,朝学奏刀,暮已以印人自命;或规规许书,以为汉篆之遗,合是靡所取则;不知汶长为正当时书体之异撰,於刻印义例不能强合也。

今南北博古家所珍庋汉人公私印记,其结撰之精微二早法之奇妙,洵有不可思议者。』又曰:『治印之难,合天资、学力、精神、兴会又须博之以篆文,驯之以腕力,然後触锋廉断,随势曲赴,尽其一臂之敏,兼有众技之长。《郑文公下碑》,以石好而呈能;锤子京绝技,既工书而善刻,斯道不綦难欤?』复曰:『陶南邨云:古人刻印於密白处偶用疏法,所以见印泥之色妙也,汉印往往於此得流露其精神,然着迹不得,故白文视朱文难工,』诸说并见《王冰铁印存序言》及题记。

作品选摘

诗作

闻雁

秋水渺无极,愁尽送白云。西风何太急,北客独先闻。

旅梦苍烟寺,樵歌黄叶坟。江南鲜矰缴,雨夜尚呼群。

灵岩

日暮谁闻小海歌,胥屏东望五湖波。无多故国青山在,枉费宫眉十斛螺。

夜雨有忆

花外疏疏暗雨过,西园明日绿阴多。故人不寄潇湘梦,一夜春魂泣女萝。

读高陶堂志微录书后

梦落沧流此辍弦,一官滞调逼残年。振奇文字投珠晦,垂老功名误瓦全。

宁惜清流论党局,从教才思傲顽仙。荒荒西曜湛归翼,虚傍柴桑卜墓田。

杨柳

秋尽江干柳未黄,官亭相送只斜阳。汉南何意先摇落,枉及东风作絮狂。

绿尘帐殿晚阴移,舞袖飘零怨楚姬。莫把长条赠歧路,故宫犹得妒腰支。

词作

采桑子

凭高满面东风泪,独立江亭。流水歌声,销尽年涯不暂停。

归来自掩香屏卧,残月新莺。梦好须惊,知是伤春第几生?

谒金门三首

其一

行不得!黦地衰杨愁折。霜裂马声寒特特,雁飞关月黑。

目断浮云西北,不忍思君颜色。昨日主人今日客,青山非故国。

其二

郑文焯书画作品

留不得!肠断故宫秋色。瑶殿琼楼波影直,夕阳人独立。

虽说长安如奕,不忍问君踪迹。水驿山邮都未识,梦回何处觅。

其三

归不得!一夜林乌头白。落月关山何处笛?马嘶还向北。

鱼雁沉沉江国,不忍闻君消息。恨不奋飞生六翼,乱云愁似幂。

中秋夜,红楼离席

镜华空满,怨红都在,旧时罗帕。早是销凝泪无多,怎留向、临歧洒?

枕上阳关催夙驾,忍今宵歌罢。从此西楼翠尊空,愿明月、无圆夜。

虞美人

镜屏香冷芙蓉荐,花趁人凝澹。问谁下马看梳头?长是画帘高卷卧清秋。

宿妆留得新眉在,人意依前改。一沟脂水绕楼东,中有几行闲泪往来红。

玉楼春

梅花过了仍风雨,着意伤春天不许。西园词酒去年同,别是一番惆怅处。

一枝照水浑无语,日见花飞随水去。断红还逐晚潮回,相映枝头红更苦!

庆春宫·冬绪羁吟

红叶家林,苍烟邻寺,岁残未了秋声。门柳鸦寒,庭莎蛩老,浸霜月气冥冥。

夜窗灯晕,镇摇落、山川旧情。伤心年事,何限繁华,不抵飘零。

追思结客幽并,连骑云骄,看剑星横。谁分萧条,哀时词赋,过江无泪堪倾。

暮鸿天远,奈重拍、燕歌自惊。一生怊怅,拚与江南,空老兰成。

庆春宫·同羁夜集,秋晚叙意

霜月流阶,芜烟衔苑,戍笳愁度严城。残雁关山,寒蛩庭户,断肠今夜同听。

绕栏危步,万叶战、风涛自惊。悲秋身世,翻羡垂杨,犹解先零。

行歌去国心情,宝剑凄凉,泪烛纵横。临老中原,惊尘满目,朔风都作边声。

梦沉云海,奈寂寞、鱼龙未醒。伤心词客,如此江南,哀断无名。

永遇乐·春夜梦落梅,感忆,因题】

江驿迢迢,片时枕上,春事如许!乱插晴宵,低横野水,凄断东风主。

枝北枝南,眼看摇落,不为翠禽啼住。揽遗芳、璚瑰满抱,觉来顿成今古!

虚堂酒醒,倾城消息,误尽故山风雨。玉砌雕栏,伤心还见,系马郊园树。

人间空有,晓寒一曲,谁信隔纱烟语?恁凄凉、南楼夜笛,送春旧处。

后世纪念

郑文焯故居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马医科27号和29号。因为余觉沈寿夫妇曾将此买下,此园现名为“绣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