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清(1721—1803),字浚如、号巽山,清进士,祖居海南儋县干冲镇,儋州市王五镇徐浦村人。曾祖父景宪(逸儒)居干冲镇夏兰村,祖父黄典(庠生)迁徒徐浦,父甲五(监生),河清是甲五长子。河清与他的胞弟海清(举人),从弟河照(举人),俗称“三黄”,皆通经史,砥砺品学,高尚不仕。

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刻苦学习,勤奋攻读,潜研经史,而后关心民瘼,德高望重,载誉江南,在人民的印象永不泯灭。1753年(乾隆十八年)中举。1761年(乾隆廿六年)中恩科进士。沉敏笃学,廉静寡营,由衷热爱田园生活

一生写下的大量文章、诗赋、楹联、歌谣、书信和书法,是儋州一大宝贵的文化遗,是值得后人赞誉、雒诵的珍品。

中文名

黄河清

性别

出生日期

1721

去世日期

1803

祖籍

海南

出生地

儋州

所处时代

清代

字号

字浚如、号巽山

巽山

浚如

简要介绍

黄河清(1721—1803),字浚如、号巽山,清进士,祖居海南儋县干冲镇,后迁居王五镇徐浦村。

1753年(乾隆十八年)中举。

1761年(乾隆廿六年)中恩科进士。胞弟海清、从弟河照皆举人,俗称“三黄”,皆通经史,砥励品学,高尚不仕,如出一辙。其沉敏笃学,廉静寡营,由衷热爱田园生活,有田园诗赋:“夕阳斜照射山巍,鸟宿喧喧乱绿隈。归去不须燃火烛,高携明月送公回。”相传河清中进士后在京候旨时,因家贫无钱延师学礼,但自认为才智过人,届时摹仿先者礼式即可。岂料,点榜之日,乾隆皇帝首先发旨召见黄河清。于是他不知所措,匆匆上殿,抬头看皇帝一眼,当即被人告发“黄河清斜眼视君”。此罪当斩,但他急中生智,高呼:“皇上万岁!臣奉母命视君,以告慰于慈母!”乾隆见其慈孝,免刑放回故里伺母。此后黄河清在家乡设馆教学,每年受徒百余人。对贫而好学者还常以粮赈济。每每自感“无官一身轻”,豁达而足,于是在厅堂高挂楹联曰:“笼鸡有米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尔后,乾隆皇帝经忠臣提醒,忆起远在海角天涯的黄河清,派臣莅儋招其赴京任职,其却以“慈母归天,孝期未满”为借口,辞不进京。那位使臣见其归隐之意已决,便索取这首“野鹤”对联回京复命。于是“野鹤进士”之称就流传于世。

主要成就

黄河清系教育家、诗人。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刻苦学习,勤奋攻读,潜研经史,而后关心民瘼,德高望重,载誉江南,在人民的印象永不泯灭。他一生写下的大量文章、诗赋、楹联、歌谣、书信和书法,是儋州一大宝贵的文化遗,是值得后人赞誉、雒诵的珍品。可惜由于历史上种种特殊原因,其大部分作品已散失。

黄河清进士学识渊博、澹泊明志,为儋州市人民所钦佩、敬重。其对劳动人民感情尤为深厚,对田园生活和大自然也极其热爱,赋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一首著名的田园诗曰:“夕阳斜照射山巍,鸟宿喧喧乱绿隈。归去不须燃火烛,高携明月送公回。”充分表现了他对农村的喜爱,对大自然的钟情。这也是他旷达胸襟的真率坦露。

其他作品

黄河清与《再致陈圣玙家书》

黄河清一生著作颇丰,其中最著名的是《再致陈圣玙家书》。《再致陈圣玙家书》是黄河清为陈圣玙内人薛氏所作。陈圣玙,儋州书村人,他天资聪慧,学问精深,乾隆十八年参加乡试,榜列首名中了解元。曾在家乡任教,后因触犯权贵,受诬告通缉而出走崖州,在今乐东县乐罗村德化书院任教,二十多年未归。其妻薛氏独身自立,困苦不堪,为解除薛氏精神上的痛苦,黄河清特为薛氏写了《致陈圣玙家书》,但陈圣玙读后仍没有回归之意,为此,黄河清又替薛氏写了《再致陈圣玙家书》。

在《再致陈圣玙家书》中,作者以深切的同情,婉转的文词,生动地抒写了女主人公孤独寂寞,悲愤难抑的复杂心情,文辞秀美,感情真切。全文一气呵成,说理喻事用典准确精当,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炉,含哀怨于喻事,寓谴责于说理,字字饱含血泪,句句谴责无情,不愧为一篇情文并茂的骈文佳作。

文章一开头首先总写人生之愿及别离之苦,为下面的说理张本:

父生母育,乾坤之德难忘;夫唱妻随,山海之盟已定。惟愿百年偕老,讵云一旦分离。今君浮梗于东吴,俾妾出匏于西蜀。追妾送君之日,忆君嘱妾之时,近则一岁两周,远则三年五载。岂料人情反复,蹉跎二十余年。

接着又具体铺叙了久别之后的不幸遭遇及痛苦心情,动之以夫妻之情:

秋雁每传书,传不到君家音信;春莺常唤侣,唤不回妾室姻缘。堂前抛弃翁姑,膝下又无男女。家庭瓦解,囊橐磬空。靠众伯而不能,乏米钱而谁济。一年十二月,月月受饥寒;一月三十朝,朝朝无饱暖。欲去寻旧盟,则山遥路远;欲抛琴别调,则丧节污名;欲悬梁自缢,难免蝇呐蛄嘬;欲赴水投河,必葬江鱼之腹;欲偷生恋死,必近凤只鸾孤。闻雨点,点点生愁;听虫声,声声带泪。床头长流眼泪,枕边滴浸衣襟。久历风霜,身上衣裳破裂。形容枯槁,云鬓转为蓬松;身体倾危,鸾镜变为鲁纯。

在叙事的基础上,作者又以对比的手法,引经据典谴责丈夫的无义:

君不思蔡邕遗忘箕帚,遗臭万年;宋弘不弃糟糠,流芳百世。乌鸟何义,尚知反哺之恩;虫戾无情,亦晓好合之义。况人为万物之灵,反不若鸟虫乎?昔汉高祖之弃吕后,刘玄德之舍甘糜,实乃争帝图王。赵子龙之抛家口,百里奚之弃贤妇,皆为忠君报国。今君既非争帝图王,抛妻何故?又非忠君报国,弃妾何名?然妾无可弃之由,况君尝有抛之实。昔卓氏淫奔,相如犹感白头之合;莺莺改嫁,张珙犹怀黑发之情。况妾乃明媒正聘,非卓氏之可比;守节存贞,亦非莺莺之可论。君何反正归邪,忘恩负义?视新欢如掌上明珠,弃旧侣若道旁苦李。

文章写到这里,意思似乎基本写完,然而作者并非就此止笔,又进一层斥责夫君的不孝:

然下抛贱妾,理固不容;上背双亲,罪更难脱。凡人养子,历苦多年。十月怀胎,分严父之血脉;三年哺乳,食慈母之脂膏。始能行,则喜气欣欣;稍得病,则忧心戚戚。子行而亲不忘,则三回四顾;亲行而子不随,则万唤千呼。及其成长,择师教读,娶妻卜凤。望子成龙,报答亲恩。晨省昏定,视膳问安。君何故弃高堂于故里,葬枯骨与荒丘。水没沙埋,风吹雨洗。独不闻董永卖身葬父,仙姬投世为妻;吴起杀妻离母,五雷做马分尸。天人报答之酬,捷于影响。未有不孝其亲而得孝身之理,未有不葬其亲而得葬身之地。世间岂有不孝亲之子哉?

最后,文章以规劝丈夫迷途知返作结,使得全篇

首尾呼应

,通体浑成:

妾闻崖州境地,花锦城池,朝游柳巷,暮宿花街。日复一日,任歌声之悦耳;年过一年,忘好合之初心。劝君舍乐土而回车,忆故园而返驾。上慰黄泉之父母,下乐白屋之妻孥。免双亲为有子之孤魂,免妾为有夫之寡妇。将功赎罪,转妖为祥。倘或钟停漏断,君身便作崖神。假令蒙浪浮生,君悔不辱儋耳。君既而不归,预卜终身无结果。那时摇尾乞怜,已悔过而不及。妾知旷野荒丘,非君葬身之地。江河流水,非君抛骨之滨。书到君家,宜当泪读,指天遍日,要速速旋家!

通观全篇,本文结构严谨,文势连贯,层层紧逼,说服力很强。在语言上多运用排比句、对偶句,给人以匀称和谐、节奏鲜明的美感。为了便于说理和抒情,在文章的承转之处多用散行句式,这样就使语意舒缓,气势跌宕。尤其是在每段的关键处多使用反问句,因而情真辞切,发人深省,读后令人为之情动神伤。

据传,陈圣玙收阅之后,伤心欲绝,夜不成寐。次日一早便启程返乡。在过昌化江时,遇山洪暴发,不幸淹死江中。之后,黄河清及陈圣玙的故事便在琼岛广为流传,《再致陈圣玙家书》至今尚诵读于琼州学人之间。

轶事典故

乾隆18年,黄河清考中举人,在乾隆26年,黄河清中恩科进士。乡里一片欢呼雀跃,都认为黄河清前途不可限量。对于黄河清的品德才华,乾隆皇帝早有耳闻,人们认为黄河清就要升官发达了,不料在不久后就出事了。

按规定中进士之后由皇帝亲自点榜,然后委以官职。点榜之日,乾隆皇帝特别第一个召见了黄河清,第一个被召见的往往是皇帝最看重的人。毕竟是未经官场之人,宫中规矩繁多,黄河清未免有些紧张。在上殿之时,黄河清抬头看了乾隆皇帝一眼,就这一眼,差点就给黄河清招来杀身之祸。当即就有人大做文章,告发黄河清“斜眼视君”,是对皇帝的极为不敬,按律法该问斩。在清朝的律法中,“斜眼视君”被视为大逆不道,明文规定犯此条者立即问斩。念及黄河清初次进殿,原本乾隆皇帝也不在意他这一瞥的。但仍有妒忌黄河清才华之人捉此把柄不放,进谏乾隆皇帝,非得治黄河清死罪,不然难以服众。危急时刻,黄河清急中生智,大声说:“皇上万岁!臣奉母命视君,以告慰于慈母!”最终乾隆皇帝念及黄河清的慈孝,免其死罪。

虽然侥幸保住了自己的脑袋,黄河清也被吓得魂飞魄散。此时,未进官场的黄河清已经深刻体会到官场如战场,个人利益纵横交错,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黄河清感慨,数十年的苦读为了一朝的功名利禄,结果还不是让自己身心皆疲。此时的黄河清已看清官场黑暗,去意已决,婉言拒绝了乾隆皇帝的挽留,以乡下母亲年老需人照料为由,请求暂回乡下,照顾老母亲。乾隆皇帝赞其是大孝子,准其暂时回乡,日后返京就职。

皇帝事多,贵人善忘。数年之后,乾隆皇帝经人提醒,才记起了远在海角一隅的黄河清,遂派使臣不远万里翻山涉水赶到儋州,欲招黄河清回京任职。那时黄河清的母亲刚刚病逝,黄河清便以“慈母归天,孝期未满”为由,拒绝回京。其时黄河清已满足于“无官一身轻”的生活,漫步于山村乡野之间,享受着怡然自得的时光,其在家乡设馆教书,教授数百人,在乡里颇有威望。使臣苦口婆心劝说黄河清回京,无奈黄河清毫不动摇,决心隐居乡下,同时撰诗“笼鸡有米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以表决心。

使臣无奈,只得独自返回京城。使臣复旨时向乾隆皇帝呈上了“笼鸡有米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一诗。乾隆皇帝也有万千感慨:真是山高皇帝远,“野鹤”独自飞,幸得黄河清回乡是办学教人,也算是造福一方了。此后不再提起黄河清。但是从那以后,黄河清“野鹤进士”的故事便传遍朝野。

后世纪念

故居历史

黄河清进士故居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国民党46军来琼期间——1946年1月21日被国民党反动分子伺机火烧毁。

原故居描绘图

世事沧桑,两百多年过去了,一代名门进士留下的众多文物胜迹大多已湮没消失。即使在黄河清的故乡王五镇徐浦村,其进士“雅阁”、巽山书堂也早已不复存在。据黄河清第九代世孙黄超群介绍,他们如今住的瓦房即是当年“雅阁”旧址。当时的“雅阁”为四合院式,座东朝西,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屋高而宽,脊高1.65丈有余。室内陈列有朝廷所赐金瓜锤,牌匾各一对及黄河清手书文稿,但不幸于1946年1月21日,为国民党地方势力纵火,付之一炬。而“雅阁”左侧书堂,如今也已夷为平地,成为小学校园内一处草地,地上仍突兀出几块旧石。但草地后,徐浦小学新的教学楼却巍然挺立,让人心生安慰。而在马井的进士墓地,虽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建后的故居

看到的现实是土地有被侵占之虞。周围规划凌乱,山岗荒凉。左边颓废居民,实在有碍观瞻。但庆幸的是,这已引起了当地政府关注。该镇镇长郑人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即表示,镇政府下一步将重新规划,并投入资金人力,用于保护进士陵墓。而每年马井学区以此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做法,将继续下去。市中华诗联学会1999年6月13日曾在白马井召开黄河清进士诞辰278周年暨诗人节座谈会。引起社会及学界关注。对此,市中华诗联学会会长黄多锡接受记者采访亦表示,将在适当时间。再次举办大型纪念、研讨活动,以倡导进士风范,为儋州文化教育发展尽一份力量。

进士遗风举世崇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之际儋州,市江夏文化源流研究会、黄河清进士的后裔及儋州黄氏族人,在白马井滨海新区黄河清进士陵园隆重举行祭祖活动,这对儋州历史文化教育和全民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祭祖仪式

黄河清幼小聪明,能诗善联。常常与文朋墨客吟诗作对,把吟诗作对当作人生一大乐事。他勤奋好学,砥砺经史,立身耿介,学优不仕。他是癸酉(1753)举人,辛已(1761)恩科进士。乾隆皇帝特别器重黄河清。认为国有吉兆,点翰时首先点了黄河清名字,赞曰:“黄河清·天下太平”。接着乾隆皇帝又于京城孔庙内,用大块汉白玉镌刻儋州黄河清大名于碑文,以之流流传世代。黄河清赴京考中进士回乡后,潜心于本地教育事业,每年远近生徒百余人,对那些贫苦好学者,不仅倾心教诲,还常以粮赈济之。黄河清对儋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和诗词、对联文化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强烈呼吁∶黄河清墓所在地的人民政府,应重视市人民政府“关于文物保护的通知”∶并告诫那些非法占据文物保护范围偷葬的墓主人;我们必将依照法律的规定,由人民政府拆除非法偷葬。古墓保护

儋州市人民政府批复文件

古墓于1995年1月11日儋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儋州市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知(儋府【1995】1号)列入市重点文物保护。[1]

儋州市人民政府于1995年1月下发(儋府【1995】1号)文件,公布儋州市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六处,其中,黄河清进士古墓列入市第三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7月儋州市有关部门委托“儋州佳鑫测绘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儋州市国土环资局下属法定测绘单位)对黄河清墓地进行勘测,并绘制了定界图。儋州市人民政府又于2008年6月6日再次下发(儋府函【2008】87号文件,批准了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上报的《关于划定将军庙及黄河清进士古墓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请示》),该文进一步明确了黄河清进士古墓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黄河清进士墓是第三批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镇南郊高垅涝地(现清平街南侧)。保护范围:东从墓第二围的玄武岩石至刘璋温墓地后面23.8米,西从墓第二围的玄武岩石至民房围墙4米,南从墓第二围的玄武岩石至白马井小变电站16米,北从墓第二围的玄武岩石至清平街21米,其中包括东北角的黄河清进士孺人之墓,形成的梯形为保护范围,面积约2097.4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南、北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20米,形成的不规则长方形为建设控制地带,面积约4178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