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即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归纳总结,理解性记忆。

中文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处

论语

外文名

Learning without thinking leads to confusion;thinking without learning ends in danger.

作品体裁

语录体散文集

作者

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创作年代

东周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40年--公元前400年)

原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词解

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通假“怠”,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句释

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1]

补充说明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视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一味空想却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还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西方的哲人康德也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学习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原则往往是一致的。

通俗解释

“学而不思则罔”:死记硬背而不思考不理解,就做不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即使记忆力再好成绩也不会太好。

“思而不学则殆”:只是善于思考而没有学习的行动,即使逻辑思维能力再强也会因为知识积累的匮乏而限于空想失败。

新的解释:学习知识不理解,不面对现实问题则知识无用,面对现实问题不总结,不学习知识则问题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