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整理:
夏佩尔(1928年出生),美国文学与科学院院士,新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957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之后任教于俄亥俄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伊利诺斯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等高校,并担任过马里兰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委员会主任。夏佩尔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科学哲学和科学史,他的著作包括《科学革命的结构》、《科学哲学》、《科学之树》等。夏佩尔的思想深受奥地利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影响,强调科学方法的可错性和可证伪性,主张在科学研究中保持理性批判的态度。夏佩尔,1928年出生,1957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1957—1960年任教于俄亥俄州立大学,1960—1972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1972—1975年任教于伊利诺斯大学,1975年任教于马里兰大学。1983年任该校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委员会主任。美国文学与科学院院士。新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 《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选编1965)、《科学理论及其信息域》(1969)、《伽利略的哲学研究》(1974) |
《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选编1965)、《科学理论及其信息域》(1969)、《伽利略的哲学研究》(1974)、《理由及知识的探索》(1984)、《科学的哲学中的观察概念》等。
概念
一系列信息逐渐集合成为一个信息域,有下述特征:
1.构成信息域的各个信息项之间具有某种联系;
2.如此联系着的信息域蕴含着某个问题;
3.这个问题是很重要的;
4.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已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能满足上述条件的信息体为‘信息域’。”夏佩尔的“信息域”概念,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学科研究领域”这一概念,但比较灵活,它可以指具体科学领域,也可以指跨学科的领域,甚至可以指个别科学家的特殊研究领域。夏佩尔提出这一概念,是为了反对在科学发现理论中的逻辑实证主义所持的预设主义,以及老历史主义学派与之相反的相对主义。 观点
夏佩尔认为,科学认识是主体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科学知识的主体性与客观性在科学实在论基础上的统一,是当前科学哲学的历史任务。承认科学理论是对客观实在的认识或描述,但认为科学知识并不是不可错的绝对真理,它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和新旧理论的迅速更替中。科学在迅速发展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知识相对性,并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信念的改变,即单纯主体性的变化,而是对客观实在的认识深化。
夏佩尔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绝对主义和老历史主义学派的相对主义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性主义科学哲学观。他认为他的哲学是迄今为止第一个真正毫不妥协的经验主义哲学;其目的是想表明在没有先验的绝对、必然或其对立物的情况下,知识是如何可能的。 他把观察与理论、低层次理论与高层次理论统一于他的“域”范畴中,把科学的发展中的不断革命与常态发展统一于他的“域”的重组和进步中。在他对科学的合理性的“理性域理由”的阐释中,认为“理由”是由信念构成和通过信念表现的,信念是构成理由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