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白马寺偏殿之一,是一座悬山式建筑,它长22.8米,宽14.2米。殿前有一月台,是白马寺内最大的殿宇。由歇山顶改为悬山顶,面积有所缩小,殿内贴金雕花的大佛龛内塑的是三世佛。

大雄殿始建于唐宋,元代重建,明代改建,为高台悬山式建筑,东西面阔5间,南北进深3间,内供释迦、阿弥陀、药师“三世佛”,韦驮、韦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23尊元代夹纻造像,韦力天将泥塑像等。

中文名

大雄殿

外文名

Daxiong Tempel

景点类别

悬山式建筑

地理位置

洛阳

建造时期

元代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所属地区

洛阳

所属景点

洛阳白马寺

殿内文物

三世佛

重修朝代

明、清

建设背景

大雄殿,本为元代所重建,明、清时重修。殿门外东侧壁间,嵌有宋代重立的《摩腾入汉灵异记》刻石,毕无说它“字体绝类《圣教序》,北宋人书,犹有晋唐风格,良可爱也。”此刻石记载了汉明帝修建齐云塔的起始原委。

建筑特色

殿内天棚上。画有鲜艳的莲花图案;殿中央,这个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精

白马寺大雄殿天王殿

雕细刻,金碧辉煌,看起来十分壮观。在上层龛额正中,浮雕着一只大鹏金翅鸟,鸟吻人身。在鹏金翅鸟的两边,还各浮雕有三条龙。佛教传说,大鹏金翅鸟最喜欢吃龙,龙万般无奈,只好找如来佛“告状”,如来佛即从所披袈裟之上抽出一束丝,用一根丝覆盖一条龙。从此,龙受到如来佛的保护,不再担心受大鹏鸟之害了。如来佛又运用神通,让供品变化的无限多,用供品代龙,满足了大鹏金翅鸟的要求,解决了双方的矛盾,龙、鸟皆大欢喜。佛龛上的图案,大概就源于这个佛教传说故事吧。

大雄宝殿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都是元代造像,与天王殿的弥勒佛,共二十四尊,是1973年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入的,为传世极稀的文物瑰宝,国内已非常罕见。其中十八罗汉为国内仅存的一套,是白马寺的镇寺之宝。三尊主佛慈眉善目,端坐中央,两位天将韦驮、韦力,手持法器,守卫左右。十八罗汉分列两旁,栩栩如生。这是寺内造像艺术最为精湛,装饰最为富丽的一层大殿。殿内三尊主佛,中间是释迦佛,乃娑婆世界教主。左边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右边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故又称此三尊佛为"横三世佛"。

罗汉,为梵语的音译,"阿罗汉"的简称,是小乘佛教所追求的最高的理想果位。此殿中的十八罗汉造像,坐姿不同,手持各异,神情奇特,栩栩如生,真乃造像大师的独运匠心,无比卓越的精湛技巧。

东西山墙上为木雕千佛壁龛,供有壁佛5056尊。

殿后站的韦力天将,为寺内现今仅存的一尊元代泥雕作品。

该殿的三尊主佛、两位天将、十八罗汉,皆为元代"夹纻干漆"造像作品。

主要展览

遗存文物

樟木佛龛

为元代所制,贴金雕花的大佛龛内塑的是三世佛:中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佛龛为清朝香樟木佛龛,榫卯结构,至今仍可拆卸。

元代"夹纻干漆"造像

元代夹纻干漆遗像,为我国古代夹纻干漆造像珍品。在河南洛阳白马寺大雄殿内,包括释迎牟尼、药师、阿弥陀三卧佛,韦驮、韦力二天将以及十八罗汉等。夹纻干漆工艺大约萌芽于战国,隋、唐时臻于鼎盛。惜宋代之后,此种造像工艺渐次失传,至今,元、明时期的作品,国内已非常罕见,其中白马寺的十八罗汉像,是目前国内仅知的一例。

佛龛内的三尊主佛,皆盘双膝坐于莲花宝座中,正中为释迦牟尼,尊称“大雄”,即像大勇士那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像高2.25米,整个形象给人以无限庄严、圣洁、恬静之感。释迦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形制、风格大体相同。

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对站着韦驮、韦力两位护法天将的塑像,执持法器。韦驮像高2.17米,白皙英俊,温和文雅,韦力像高2.0l米,赫面蹬目,孔武刚强。

两侧排列十八尊神态各异、眉目俊朗的罗汉塑像。十八罗汉皆为坐像,形态各异,通高1.55—1.61米,姿态不一,神情各异。西侧有一尊罗汉,头戴花冠,上衣下裙,完全是一位端庄、娴雅的女性形象,而其余十七尊则削发光顶。有些游人就把他们戏称为十八罗汉一枝花。这十八罗汉都是用漆、麻、丝、绸在泥胎上层层裱裹,然后揭出泥胎,制成塑像,这种“脱胎漆”工艺叫夹苎干漆工艺,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乃寺中塑像之精品,每座佛都是空心的,一只手即可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