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钵,又作“佛钵盂”、“食器”、“瓦钵”、“化钵”等。指佛陀所持用之食钵。

释义

指佛陀所持用之食钵

拼音

fó bō

注音

fó bō

ㄈㄛˊ ㄅㄛ

佛钵(佛钵)

释义

佛钵

佛钵,又作佛钵盂。指佛陀所持用之食钵。佛所持者为石钵,比丘不得蓄之。据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下载,佛陀初成道时,四天王各献頞那山之石钵,佛受此四钵,置于左手中,右手按其上,以神力使合为一钵,故有四际分明。佛钵之容量,法苑珠林卷三十所载僧伽耶舍之钵记谓三斗有余,高僧法显传则载称容二斗许。

佛陀涅槃后,佛钵受到供养礼拜。依马鸣菩萨传、付法藏因缘传卷五等载,月氏国王破摩揭陀国华氏城,获佛钵及马鸣而还。又高僧法显传弗楼沙国(梵Purus!apura ,即布路沙布逻)条记载佛钵在该国,曾有月氏王降伏该国,欲取佛钵,但以大象、四轮车等载运,均不能移动之,遂于其地建塔与伽蓝,供奉佛钵,称为佛钵寺。依此,迦腻色迦王(西元一世纪顷)以前,佛钵系流传于北印度,东晋时则在布路沙布逻国。此外,莲华面经卷下谓佛钵曾为罽宾国寐吱曷罗俱逻王所碎,后移往北方,至波罗钵多国受大供养,由佛力之故,破钵遂得完好如初。又高僧法显传师子国条记述天竺道人之预言,谓佛钵本在毗舍离国,其时在犍陀卫,而于数百年后,将经由西月氏国、于阗、屈茨、师子、汉地诸国,还中天竺,并上至兜率天,受弥勒供养,其后至龙宫,及至弥勒成道之时,钵分为四,还移頞那山上。(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大品般若经卷一奉钵品、四分律卷三十一、卷五十二、大智度论卷二十六、卷三十五、出三藏记集卷十五智猛传、大唐西域记卷八、法苑珠林卷九十八)

史料记载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记载:“佛钵,青玉也,受三斗许。”

[晋]法显 《佛国记》卷上:“昔月氏王大兴兵众,来伐此国,欲取佛钵。”

《魏书·释老志》:“又沙勒胡沙门,赴京师致佛钵并画像迹。”

佛钵印

佛钵印,释迦印相之一。大日经密印品曰:“住瑜伽座,持钵相应,以定慧手俱在脐间,是名释迦牟尼大钵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