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由镰孢属(Fusarium)、轮枝孢属(Verticillium)真菌和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细菌分别引起的枯萎病、黄萎病和青枯病等植物病害的总称。引起枯萎病的镰孢属真菌有较高的寄生专化性,如尖镰孢菌(Fusariumoxysporum)有70多个专化型分别侵染一定的寄主,轮枝孢属真菌虽然同种的寄主范围很广,但致病力有明显的不同,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在不同寄主上致病性也有明显差异。

中文名

萎蔫病

外文名

Fusarium semitectum

症状

受害植株维管束被侵染

含义

黄萎病和青枯病等植物病害的总称

简介

受害植株维管束被侵染,一般至成株期才显症状。初期叶片呈失水状,

萎蔫病

或出现黄色斑块、网纹状褪色斑等,重病株叶片相继脱落,最终全株枯死。有的病株明显矮化。主要特征是维管束变黄褐色(黄萎病)或褐色(枯萎病和青枯病)。细菌青枯病挤压维管束横断面有乳白色粘液渗出(即细菌溢脓),镰孢菌枯萎病有时在茎基表面长出粉红色霉层。萎蔫病的地理分布随病菌生长温度的不同而异。青枯细菌生长适温较高(28~36℃),主要分布于南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黄萎病菌生长的适温为25~28℃,主要分布于温带,枯萎病菌生长温度范围较宽。常见的萎蔫病有棉枯萎病、黄瓜枯萎病、西瓜枯萎病、亚麻枯萎病和香蕉枯萎病,还有由大丽花轮枝孢(Verticillium dahliae)和黄萎轮枝孢(V.albo-atrum)引起的棉花、茄子、辣椒、马铃薯等多种作物的黄萎病,以及由青枯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番茄、马铃薯、茄子、瓜类、花生、甘薯等的青枯病等。

病菌从根部伤口或根毛侵入,在导管内定殖为害。病原真菌以菌丝体、厚壁孢子和微菌核在土壤、病残体或肥料中越冬并可存活多年。病害在田间主要通过灌溉水、土壤耕作、地下害虫等传播;带菌种子可远距离传播。

传播途径

甜瓜萎蔫病

以菌丝体及分生孢子在种皮或田间病残体上越冬。菌丝体可在土中腐生3年,成为田间初侵染源。病菌在浸水条件下可存活1年,因此病田灌溉水和带菌肥料及农具都可传播。本菌先侵入细根,后进入主根,初在根茎的木质部,再向外扩散到形成层和韧皮部,当全株枯萎后,菌丝体才出现于皮层,别于Fusariumsolani(Mart.)Sacc.f.sp.fabaeYuFang引起的根腐病。本菌沿着茎的中轴向上蔓延,后期上升到茎的2/3处,剖开病茎可见木质部变褐。本病的发生与土壤含水量关系密切,土壤含水量低于65%时发病重。土壤含水量18%—27%发病率72%,44%—65%时78%,土壤含水量高达70%—80%发病率12.6%,100%时发病率3.1%,此外,缺肥及酸性土壤发病重。

治疗

一、材料和方法疫苗来源弱毒疫苗N14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田间设计:各试验点均按常规要求设计,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00平方米以上。方法:在播种前进行常规种子消毒,苗床防治蚜虫。当番前幼苗生长到2—3片真叶进行第一次分苗时,用弱毒疫苗N14100倍液浸根0.5—1小时,然后假植于整理好的苗床上。在番茄定植缓苗后,开花座果期进行生长发育情况调查;在发病盛期进行病情调查,按4级标准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0级:无病健壮;1级:主茎先端1—2片心叶出现托叶;2级:主茎先瑞3—4片叶出现花叶;3级:除主枝外各侧枝均出现花叶;4级:全株严重花叶。

二、小区试验防病效果根据1987—1988两年八个

萎蔫病

试验点调查结果表明,用弱毒疫苗N14进行保护接种的番前病毒病的发病株率和发病程度分别比对照降低18.0—69.75%,和11.16—56.4%,平均降低38.84和25.96%。防治效果达到70.42—87.80%。三、小区增产作用据田间现场观察和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接种弱毒疫苗N14进行保护的番前长势强壮,叶色正常,株高、茎粗、株幅、叶片数分别比对照增加16.26%、20%、16.67%和25.35%,提前4天现蕾开花,促进果实早熟,延后拉秧期。增产效果显著。

病原

称蚕豆尖镰孢霉和

萎蔫病

称燕麦镰孢蚕豆专化型,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有两型:大型分生孢子无色,镰刀形,3个隔膜的多,力小30一36×4—4.5(um)。小型分生孢子无色,长椭圆形至圆筒形,1-2个细胞,大小12—18×3.8—4.O(um)。厚垣孢子球形,直径20一70um。本菌只为害蚕豆。病菌菌丝生长适温24—26℃,最高33℃,最低5—6℃,适宜pH4.5—8.9,以pH6.7最适。孢子在24—28℃时,48小时后萌发率达100%。

典型疾病

油棕萎蔫病

病原:病原菌为油棕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Sch.f.sp.elaeidisWoll为害症状:以8~15龄植株最易感病。幼苗感病后,生长矮小,外轮叶片干枯,纵切面显示出茎干组织的维管束变褐色、粉红色或黑色,剖开茎基部至顶芽附近的维管束呈褐色。感病后,油棕的中层叶片和嫩叶首先变黄,以后长出的叶片逐渐变短,使病株外貌呈平顶状,外轮叶片干枯,心叶变得细小和紧缩成束,呈现淡黄色至象牙白色。由于气候不同,成龄病株的病状可以分为慢性型和急性型。慢性型最初只有1~3片叶片表现症状,继而下部叶片变黄,最后干枯死亡。干枯的叶片在叶基1/3处折断,并围着树干下垂,呈斗篷状,最后只留下心叶和1~2片刚展开的小而硬的叶片。急性型症状出现两三个月后,叶片保持原来的状态而突然干枯死亡。近茎部较才的叶片折断,在病树干上部周围向下悬挂着。在离地面1m处反病株的树干砍断,修平截面,可见木质部导管呈褐色。

防治方法:施钾肥可以预防和抑制病害的扩展,同时,结合清除老树桩以减少侵染来源。其次是种植抗病品种。

蚕豆镰刀菌萎蔫病

症状

蚕豆开花结荚期叶片先褪绿,由淡绿变成淡黄色,叶尖和叶缘变黑焦枯;有时整株变黄,叶片由下而上逐渐枯萎;有时基部叶片卷曲或干枯脱落,残留叶柄及中脉;有时茎基部变黑至全株枯萎。病程20一30天,病株细根先烂,主根呈干腐状,根部维管束变为褐色且蔓延到茎基部,病株易拔起。

茄子的几种萎蔫病

茄子黄萎病:

主要特征是病株中的单株、或部分枝条,或叶片半边形成病态。初期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发病,多在叶片叶绿或叶柄近处的叶脉间形成退绿的淡黄色斑块,叶片下垂萎蔫,井由叶缘处稍微向上翻卷。斑块渐成黄白色,最后成褐色枯死。严重时全部萎蔫缓慢枯死。被害根茎上部处的侧位和叶柄处的导管变成棕褐色。发病株的根外观无症状,其内导管变褐。茄子枯萎病:

主要特征是叶片形成黄色网纹状斑或半叶枯黄。初期先从下叶发病,多在叶柄主脉附近的支脉边处形成黄色网纹状斑纹,其后变黄部分还可沿伸到叶尖端至全叶变黄枯死,但叶片篓蔫不明显,或以叶片的主脉为分界的半侧处形成叶片扭曲,半叶枯黄。发病株茎部导管变黄褐笆。发病株根部会在健壮白根中混生数根和全部的变褐腐烂。

茄子根腐疫病:

主要特征是病株叶片萎蔫,茎部危害变色不显著,根部变褐腐烂严重,但其根被害后弱毒疫苗N14是一种弱病毒,当接种到植物上后,可在植物体内不断增殖,在植物体不表现症状。但是可以干扰强病毒的感染,从而达到终生保护植物免受强病危害的作用。在1987—1988年开展了“应用弱泰痰苗防治番前病毒病”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防治方法

防治途径主要有实行严格的检疫保护无病区,病区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消毒带菌种子,重病田实行改种或土壤消毒。

(1)种子消毒播种前种子用56℃温水浸种5分钟。

(2)实行3年以上轮作,水田实行2年以上轮作。

(3)选择土壤含水量高于70%田块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