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释》,宋洪适著,成书于乾道三年(1166年),著录汉魏隶书石刻文字一百八十三种,并附辑《水经注》中的汉魏碑目和欧阳修《集古录》、欧阳棐(féi)《集古录目》、赵明诚《金石录》和不著撰人《天下碑录》中的汉魏部分。《隶释》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部集录和考释汉魏晋石刻文字的专著。同时也是同类著作中的姣姣者。《四库全书总目》评说:“自有碑刻以来,推是本为最精博。”

创作年代

宋代

作者

洪适

作者简介

洪适

洪适(1117—1184年),初名造,后改适(kuò),字景伯,晚年自号盘洲老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擅长文章辞令,与弟洪遵、洪迈并称“三洪”。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中博学鸿词科。孝宗时任司农少卿,官至尚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对汉碑有很好的癖好。尽数十年之力搜集丰富的资料,著成《隶释》。

书籍简介

民国涵芬楼影明刊本《隶释》 全8册图片

《隶释》是一部汉魏隶书石刻著录,二十七卷,续二十一卷。

《隶释》成书于乾道二年(1166年),著录汉魏隶书石刻文字一百八十三种,并附辑《水经注》中的汉魏碑目和欧阳修《集古录》、欧阳棐(féi)《集古录目》、赵明诚《金石录》和不著撰人《天下碑录》中的汉魏部分。而《集古录》、《金石录》等书都仅有汉碑的目录和跋语,未收碑文。碑文的收录,为洪适首创。他把隶书体的汉碑碑文用楷书写出,故名《隶释》。此后又陆续收集到一批石刻,编为《隶续》二十一卷。两书共著录汉碑碑文、碑阴等二百五十八种,魏和西晋碑十七种,汉晋铜、铁器铭文和砖文二十余种。洪适在书中对每一碑刻的 文字都依其字画写定,再将以某字为某字注明于后。碑文之后附有较好的考证,对有关史事作了考释。书中还用图来表示汉碑的不同样式,并著录了不少汉画象石。这在其他金石书中是罕见的。

《隶释》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部集录和考释汉魏晋石刻文字的专著。同时也是同类著作中的姣姣者。《四库全书总目》评说:“自有碑刻以来,推是本为最精博。”

版本

清代早期传世的《隶释》,只有明万历王云鹭刻本。内收汉魏碑十九卷、《水经注》碑目一卷、《集古录目》一卷、赵明诚《金石录》三卷和无名氏《天下碑录》一卷,与二十七卷数相合。其中的《集古录目》和《金石录》,只撮目而未录文。《隶续》则有曹宣扬州诗局本及抄本。乾隆年间有汪氏的《隶释》、《隶续》刻本,但所依底本不好。《隶续》缺第九、十卷,与二十一卷数不合,已失原书面貌。同治年问洪氏覆汪本,并收入黄丕烈的《隶释刊误》。

《隶释》书籍

《隶释》,碑帖考证汇编。宋洪适撰。正编成于乾道三年正月,续编成于当年十二月。二十七卷。共收汉碑碑文、碑阴等258种,魏晋石刻17种,附收汉晋铜铁器铭及砖瓦文20余种。先将隶书石刻文字用楷体写出,异体字保留原状。然后分别附加考释,涉及史事、人物、形制、所在地及文字释读等。前十九卷载隶书碑刻,以楷书录其全文,对假借通用之字亦一一疏证,其中碑文与史事有关者,并详辨异同。后八卷为汇录诸家碑目。《隶释》自第二十卷起附录《水经注》、《集古录》、《集古录目》、《金石录》等书中有关汉代石刻的资料,便于考核。现存专门集录、考释石刻之书以此为最早,《四库提要》称“自有碑刻以来,推是书为最精博”。

宋洪适撰。适初名造,後更今名。字景伯,饶州都阳人,皓之长子也。绍兴壬戌中博学宏词科,官至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谥文惠。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成於乾道二年丙戌,适以观文殿学士知绍兴府,安抚浙东时也。明年正月,序而刻之。周必大志其墓道云“耽嗜隶古,为纂释二十七卷”者,即指此书。其弟迈序娄机《汉隶字原》云:“吾兄文惠公,区别汉隶为五种书:曰释,曰缵,曰韵,曰图,曰续,四者备矣,惟韵书不成。”又适自跋《隶续》云:“《隶释》有续,凡汉隶碑碣二百八十有五。”又跋《淳熙隶释》後云:“《淳熙隶释目录》五十卷,乾道中书始萌芽。十馀年间,拾遗补阙,一再添刻,凡碑版二百五十有八。”然乾道三年洪迈跋云:“所藏碑一百八十九,译其文,又述其所以然,为二十七卷。”又淳熙六年喻良能跋云:“公顷帅越,尝荟梓汉隶一百八十九,为二十七卷。”是二跋皆与是书符合,则其自题曰《淳熙隶释》者,乃兼後所续得合为一编。今其本不传。传者仍《隶释》、《隶续》各自为书。此本为万历戊子王鹭所刻。凡汉魏碑十九卷,《水经注》碑目一卷,欧阳修《集古录》二卷,欧阳棐《集古目录》一卷,赵明诚《金石录》三卷,无名氏《天下碑录》一卷,与二十七卷之数合。每碑标目之下,具载郦、欧、赵三书之有无。欧、赵之书第撮其目,不录其文。而是书为考隶而作,故每篇皆依其文字写之。其以某字为某字,则具疏其下,兼核其关切史事者,为之论证。自有碑刻以来,推是书为最精博。其中偶有遗漏者,如《卫尉卿衡方碑》,以“宽懔”为“宽栗”,以“声香”为“馨香”,以“邵虎”为“召虎”,以“疣”为“厖”、“讠血”为“谥”,以“克长克君”为“克长克君”,以“謇謇”为“蹇蹇”,以“乐旨”为“乐只”。《白石神君碑》,以“幽赞”为“幽赞”,以“无畺”为“无疆”。《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均举其疏。又其小有纰缪者,如《郑固碑》,“逡遁退让”,适引《秦纪》“逡巡遁逃”释之。按《管子》:“桓子蹵然逡遁。”《汉书·平当传赞》:“逡遁有耻。”盖巡与循同,而循转为遁。《集古录》云,遁当为循,其说最协。适训为遁逃,殊误。武梁祠堂画像,武氏不著名字,适因《武梁碑》有“後建祠堂雕文刻画”之语,遂定为武梁祠堂。按,梁卒於桓帝元嘉元年,而画像文中有“鲁庄公字不讳改严”,则当是明帝以前所作。《金石录》作武氏石室画像,较为详审。适未免牵合其词。至“唐扶颂分郏之治“语,按《公羊传》,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陆德明《释文》曰:”陕一云当作郏,古洽反。王城郏辱,阝则古有以分陕为郏者。”适以为用字之异,非也。《李翊夫人碑》:“三五耒兮衰左姬。“据《山海经》“刚山多柒木”;《水经注》:“漆水下有柒县、柒水、柒渠”。字皆作“柒”。隶从柒省,去水为罶。适以为即“末”字者,亦非也。然百醇一驳,究不害其宏旨。他如《杨君石门颂》,杨慎讥其不识“<辶业>”字。考之碑文,正作凿石,别无<辶业>字。是则慎杜撰之文,又不足以为适病矣。

- ---出《四库总目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