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苜蓿(学名:Medicago falcata L.)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0)40-100(-120)厘米。全株被淡黄色绢毛;茎直立,圆柱形。托叶狭三角形,锥尖,全缘,小叶倒卵形至倒心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基部阔楔形,上面几无毛,下面被细绢毛,总状花序腋生,密被绢毛;苞片小,披针状锥尖,萼钟形,萼齿披针状三角形,比萼筒短,子房线形,荚果扁平,种子肾形,5月开花。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欧洲盛产,中亚各国,世界各国有引种栽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适应性较广,土壤pH值在5-8.5都可种植。

野苜蓿适应能力强,耐寒抗旱,耐盐碱,抗病虫害,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牧草。但荚果熟时自然开裂,种子收获量低,故在大田栽植尚有一些技术问题,主要是用来和紫苜蓿杂交培育优良的地区性新品系。

中文名

野苜蓿

野苜蓿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蔷薇目

豆科

苜蓿属

拉丁学名

Medicago falcata L.

变种

草原苜蓿

别称

镰荚苜蓿、豆豆苗、连花生、黄花苜蓿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亚科

蝶形花亚科

亚目

蔷薇亚目

紫苜蓿组

名称

野苜蓿(《内蒙古中草药》)

【异名】

镰荚苜蓿、豆豆苗(《内蒙古中草药》),连花生(《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来源】

为豆科植物黄花苜蓿的全草。

【植物形态】

黄花苜蓿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

茎直立或匍匐,稍有毛,多分枝。

三出复叶,小叶长圆状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1~2厘米,宽2~4毫米,先端钝圆,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齿;托叶大,尖而长。

总状花序,腋生,有花10~20朵;花梗长于叶柄;花冠蝶形,黄色,比萼长2倍。

荚果扁,矩形,弯曲成半月形,光滑,长1.5~2厘米,成熟时褐色。

种子5~10粒。

花期8月中旬。

生于草原或丘陵间低地以及沟边。

分布

分布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

【采集】

夏、秋采收,晒干。

【化学成分】

含中性和酸性皂甙。

花主含叶黄素酯。

【性味】

甘微苦,平。

【功用主治-野苜蓿的功效】

宽中下气,健脾补虚,利尿。

治胸腹胀满,消化不良,浮肿。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研末1~1.5钱。

【选方】

治消化不良,胸腹胀满:黄花苜蓿一钱。

研末冲服,一日二次。

(性味以下出《内蒙古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