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景祺(1672~1726) 原名日祺,字无已,号星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年即有才名,但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豪迈不羁,谓悠悠斯世,无一可为友者。”但仕途坎坷,久困名场,一直熬到康熙五十三年(1714)才考中一个举人,雍正二年初,由京城往西安投奔时为西安布政使的胡期恒,胡为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亲信,汪由胡而得求见年。曾给年羹尧写信,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此信名为《上抚远大将军太保一等公陕甘总督年公书》收录于汪氏所着《西征随笔》。后被年羹尧延请入幕,在年羹尧的西宁大营中,当过两年幕僚,随年西游,着有《读书堂西征随笔》二卷,称年是“宇宙之第一伟人”,又说历代名将郭子仪、裴度等人“较之阁下威名,不啻萤光之于日月,勺水之于沧溟。盖自有天地以来,制敌之奇,奏功之速,宁有盛于今日之大将军哉!”,并献给年羹尧收藏。

1726年去世,享年54岁。

人物生平

汪景祺(1672-1726)

原名日祺,字无已,号星堂,浙江钱塘人。康熙举人,小有文声,但仕途蹭蹬,一直不那么发达,萍踪浪迹,落魄秦晋,并无定处。曾经给年羹尧写信,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此信名为《上抚远大将军太保一等公陕甘总督年公书》收录于汪氏所着《西征随笔》。雍正二年,被年羹尧延请入幕,在年羹尧的西宁大营中,当过两年幕僚。期间曾着文《功臣不可为》上呈年羹尧。在查抄年羹尧杭州邸宅时,《西征随笔》被侍郎福敏发现,呈送雍正。年羹尧被赐自裁一周后,汪景祺亦被枭首示众,脑袋被悬挂在菜市口的通衢大道上,一挂就是十年。“其妻发黑龙江给穷披甲人为奴,其期服之亲兄弟、亲侄俱革职,发宁古塔,其五服以内之族亲现任、候选及候补者俱革职,令其原籍地方官管束,不得出境。”雍正驾崩后,乾隆上台,经左都御史孙国玺上书,才将汪的头颅择地掩埋。

个人作品

《读书堂西征随笔》自序

余今年五十又三矣,青春背我,黄卷笑人,意绪如此其荒芜,病躯如此其委顿,间关历数千里,贫困饥驱,自问平生,都无是处。

忆少年豪迈不羁,谓悠悠斯世,无一可与友者,骂坐之灌将军,放狂之祢处士,一言不合,不难挺刃而斗。其意以为,君辈未尝读破万卷书,安敢向我鼓弄唇舌耶?所至之地,望风闻名,往往引避去,世人皆欲杀,其信然矣!五十岁渐知素昔之非,降心从人,折节下士,因稍稍有与我友者,然遇事侃侃,不少假借如故也。

自刑州取道晋阳、河东入潼关至雍州,凡路之所经,身之所遇,心之所记,口之所谈,咸笔之于书,其有不可存者,悉毁弃之,名之曰西征随笔。意见偏颇,则性之所近而然也。义论誖戾,则心之所激而成也。其或情牵脂粉,语涉狭斜,犹是香奁本色,知我罪我,听之而已。

雍正二年五月五日钱塘汪景祺星堂书于开元寺僧舍。